图书 | 工于文化 兴于经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新经济发展之路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苏州姑苏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的整体工作情况为背景,研究了从经济发展视角进行文化开发建设的结构体系,并用实际案例总结了苏州文化新经济建设的成果。书稿从整体规划、文化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城市气质转型、文化新经济集合品牌建立等不同层次详细阐述了区域文化新经济建设的开展方式和整体思路。 目录 模式篇 第一章 文化新经济姑苏模式 一、文化新经济建设为姑苏带来亮眼的经济发展成绩单 (一)文化新经济建设前的姑苏区——文化资源富矿、经济发展洼地 (二)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建设格局——超脱于理论,着手于实际,挖掘问题本质,明确共同目标 (三)三年文化新经济密集建设——姑苏区面貌质变换新颜,自身经济指标亮眼,强势拉动周边经济逆势跃升 二、文化新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与相互作用 (一)文化产业注重产品内容的发展,文化新经济注重经济结构的调优 (二)文化产业的出口是产品的市场营销,文化新经济的出口是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发展,两者可以相互助力 三、姑苏文化新经济建设内外功同修、里子面子兼备 (一)塑造姑苏文化新经济的“内功”——核心发展机制规划和资源配置战略 (二)凸显姑苏文化新经济的“气质”——标杆性文化新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姑苏模式”成型——“三个高地”定位指引姑苏脱胎换骨,“三商融合”体系奠定姑苏锦绣繁华 (一)姑苏文化新经济建设的历史背景——“四个阶段”:从“张家港精神”到“姑苏模式” (二)姑苏文化新经济建设的核心目标“三个高地”:智慧高地、设计高地、授权高地 (三)姑苏文化新经济建设的深度机制——“三商融合”:从招商向育商的公共服务机制转变 (四)姑苏文化新经济建设的长期动力高水准本地人才的深度培养和任用 (五)姑苏文化新经济建设的资源布局——央地共建模式和资源协同效应 …… 破冰篇 硬核篇 涅槃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工于文化 兴于经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新经济发展之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华,王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1462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62000 |
出版时间 | 2023-0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