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雾都孤儿/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雾都孤儿》是查理·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批判小说,也是他小说创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问世一百多年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最喜爱的经典作品之一。狄更斯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善于运用讽刺、幽默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众多,却个个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虚伪冷酷的邦布尔夫妇,老奸巨猾的费金,凶残成性的塞克斯,善良美丽的露丝小姐,冲动易怒的罗斯伯力大夫,高贵善良的布朗罗先生等都栩栩如生,个性化的语言在人物塑造上功不可没。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巧合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奥利弗第一次跟人上街,偷窃的第一个人恰是他亡父的生前好友布朗罗;他第二次被迫入室行窃,正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里的家。正是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个性化语言和紧张连贯的情节,升华了整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内容推荐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批判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以孤儿奥利弗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孤儿的身世之谜及悲惨遭遇。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八贼窟,又被迫和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艰辛,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雾都孤儿》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的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无情地揭露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9世纪初,在英国首都伦敦附近的一个镇子上,有一个由教会办的公共慈善机构——济贫院。一天夜里,有一位年轻的孕妇被抬进了济贫院,过了一会儿,一个新的生命就来到了人世。当时这所济贫院里只有一位教区医生和被济贫院收留的一位老妇人。没过多长时间,这个新生命便躺在一块褥垫上不停地喘着气了,在很多人眼里他似乎就要活不了了,不过一分钟后,他却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哇哇地哭了出来。

那位年轻的妈妈有气无力地从枕头上抬起没有血色的面孔,用微弱的声音吐出几个字来:

“让我……看一下……孩子吧,我就要死了。”

医生走近床前,态度非常和善,说:“哎,你还没有到要死的份上呢。”

“上帝保佑,可不能让她现在就死。”充当护士的老妇人插嘴道,“姑娘,你还是想一想做妈妈的滋味吧。瞧,多可爱的小宝宝啊,想一想吧!”

产妇摇了摇头,向孩子伸出了两只手,医生把婴儿放在了她的怀里。她用冰凉苍白的嘴唇热烈地吻着孩子的前额,双手抹了抹脸上的泪水,眼睛里露出了狂乱的光彩,她向四周看了看,打了一个寒噤,身子朝后一仰,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和刚出生的孩子。他们立即给她揉胸、擦手、搓太阳穴,可是她的血液已经停止了流动。他们向她说了一些唤起希望和给予安慰的话,可她再也听不到了。

医生戴上了手套,对老妇人说:“这小家伙可能不太好呢,他闹得很厉害,你喂他一点儿粥吧。”然后他戴上帽子朝门口走去,走到床边时停了片刻,说道:“这姑娘长得挺清秀的,她从哪里来?”

“她是昨天晚上被人送到这里的,”老妇人说,“有人发现她躺在街上,鞋子都磨破了,估计是赶了很长一段路了,没有人知道她是从哪儿来的。”

医生朝死者俯下身子,抬起她的左手看了看,摇了摇头说:“没有结婚戒指,又是老故事了。唉!”

原来,这小男孩儿是个私生子。

老妇人给小男孩儿穿了一件旧白布衫,贴上了一个标签,他成了一个由教会教养的、被济贫院收容的孤儿,一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卑微苦工,注定了要在世间过着挨别人的拳头、巴掌,被所有人歧视而且得不到怜悯的生活。

这个名叫奥利弗的孩子哭得非常起劲,他如果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全凭董事和济贫专员是否发慈悲而定的,恐怕会哭得更响、更凶呢。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奥利弗靠着老妇人喂稀粥来养活。再后来,济贫院里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提供给他所需要的照料和营养了,教区当局就把他送到三英里外的寄养所了,那是济贫院的一个分部,那里收养着二三十个没有依靠的孤儿,他们整天就趴在地上打滚。

这些孩子全由一位年纪较大的女人负责看养。这个姓麦恩的女人非常精明能干,她把每周七个半便士的大部分归自己使用,而留给那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的份额则大大低于规定标准。他们只能靠着数量很少、营养差到极点的食物维持生存。他们十个中往往有八个会在饥寒交迫之下病倒,甚至会接连地到天国去报道。

当偶然有人发现这些孤儿不正常的死亡时,教区也会举行审讯,由相关人士组成陪审团提出一些突发奇想的问题,或者教区居民会群情激愤地联名抗议。最后总是由教区医生对尸体进行解剖,说孩子肚里并没有带毒的食物,教区干事则信誓旦旦地说这些小孩儿被看养得很好。到了教区理事会定期来视察时,总是会有人提前通知麦恩太太,到时这些孩子就会被收拾得干净清爽、整整齐齐,谁还能说什么呢?  这种寄养制度当然不可能结出什么好果子。在奥利弗九岁时,他非常瘦弱,脸色苍白,个子矮小,腰围也很细。但天性或遗传,却在他身上播下了一颗善良而坚毅的心灵。虽然这里的营养很差,他的心灵反而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在他生日这天,他和另外两个孩子,因为干完活儿后放肆地喊叫肚子饿,被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然后就被关了禁闭,所以他的九岁生日是在一个煤窑里度过的。

非常凑巧的是,这天教区干事却来了个突然袭击。麦恩太太看见邦布尔先生正在费劲儿地拨开菜园大门上的小门时,她吓坏了。她赶紧装出一副喜出望外的神情迎接他,“仁慈的上帝啊,看到你真是太高兴了,邦布尔先生!”另一面则低声吩咐一个叫苏珊的孩子:“赶紧去将奥利弗他们三个人带到楼上洗干净。”

邦布尔先生是个性情非常暴躁的胖子,不仅没有搭理麦恩太太亲昵的招呼,还狠狠地对着那扇小门踢了一脚。除了教区干事,估计谁都不能踢出这样的一脚。

“天哪!真糟糕,我竟然忘记了大门是从里面闩起来的,这都是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呢!请进,邦布尔先生,请进。”但这位干事并不为麦恩太太这些卑恭的邀请所动。

“麦恩太太,教区的公职人员到此地来办公务,你竟把人家关在门外等着,这难道是礼貌的行为吗?”邦布尔先生握着藤杖质问道,“麦恩太太,你难道忘了自己领着教区的薪金吗?”

“邦布尔先生,我刚才只是在告诉几个孩子,说您要来了,因为他们都很喜欢您的。”麦恩太太恭顺而又谦卑地回答。

邦布尔先生认为已经显示了自己出众的口才以及较高的身份,慢慢地火气也就退了下来。

麦恩太太把邦布尔干事领进了一间方砖铺地的小客厅,为他放好椅子,又殷勤地将他的三角帽和藤杖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

“哦,邦布尔先生,您赶了那么远的路,要不要来点儿酒,只喝一小口,掺一点水,再放块糖。”麦恩太太用甜得发腻的声音说道。

邦布尔先生用力地咳嗽了一声,问道:“什么酒?”

“就是杜松子酒,邦布尔先生,我在家里总要备上一点的,如果有孩子身体不舒服了,我就在糖浆里加一点儿给他们喝。”麦恩太太一边回答,一边忙碌着。

“你也给孩子们喝糖浆吗?”邦布尔先生问。

“愿上帝保佑,是的,虽然价钱很贵,但我还是常备在这里的,我不忍心让他们吃苦啊!”这位保育妇说道。

“好的,你有一颗慈母之心,是个有同情心的女人,”邦布尔先生表不赞许,“我会找机会向理事会汇报的,麦恩太太。”

“现在来谈正事吧,”他一口喝下半杯杜松子酒后,掏出一只皮夹子说:“那个叫奥利弗·退斯特的孩子,今天满九岁了。”

“老天保佑他!”麦恩太太插了一句,一面用围裙角揉了揉左眼。

邦布尔先生告诉麦恩太太,教区当局出了二十英镑赏格,并且做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未能查明他的父亲是谁,也没有查清他母亲的姓名、住址和身份。

“那他怎么会有姓的呢?”麦恩太太惊讶地问道。

邦布尔说,那是他发明的方法。用二十六个字母开头的姓氏轮换,而他正好轮到了T,所以就叫退斯特(Twist),等轮完了,就再从头开始。

“先生,你可真算得上是位大文豪呢。”麦恩太太说。

“得了,兴许算得上吧,”这位干事显然让这一番恭维吹捧得心花怒放,将杜松子酒一饮而尽说,“奥利弗呆在这里嫌大了一点,理事会决定让他回到济贫院,我亲自过来一趟就是要带他走的,你叫他来见我吧。”  这时,奥利弗脸上、手上的一层污泥已经被擦掉了,洗一次也只能擦掉这么多了,麦恩太太领着他走进了房间。

奥利弗给邦布尔先生鞠了一个躬。

“奥利弗,你愿意跟我一起走吗?”邦布尔先生的声音很威严。

奥利弗想说他巴不得赶紧跟他一走了事,但当他抬起眼睛时,正好看到麦恩太太在邦布尔先生的椅子后边气势汹汹地朝着自己挥拳头,他立刻明白了这一威胁性暗示,因为这个拳头加在他身上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可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也跟我一起去吗?”可怜的奥利弗问。

“不,她走不开,不过她有时候会来看看你。”邦布尔先生回答。

这对奥利弗来说完全算不上一大安慰,不过这个九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故意装出非常舍不得离开的表情了。他还挤出了几滴眼泪,哭对他来说也并不困难,因为挨饿以及新近遭受的虐待给了他很大帮助。麦恩太太拥抱了奥利弗许多次,还给了他一块奶油面包,这对他要实惠得多。

P1-4

序言

《雾都孤儿》是查理·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批判小说,也是他小说创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问世一百多年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最喜爱的经典作品之一。

查理·狄更斯(1812—1870年),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出生于英国南部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十二岁时,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他开始在一家鞋油场做学徒工。或许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他的作品更关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1832年,他开始创作文学作品,尤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雾都孤儿》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狄更斯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艰难时世》,以及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等。

《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以孤儿奥利弗为主人公,讲述了他的身世之谜及悲惨遭遇。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窟,又被迫和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艰辛,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小说主要反映了刚刚通过《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描写了英国资本主义盛世时期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

小说在创作上爱憎分明,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奥利弗、露丝小姐、南茜是善良的代表,他们都出生于苦难之中,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世界中长大,但他们心中始终都保持着一片纯洁善良的天地,种种磨难并没有使他们堕落,越发凸显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最后,费金团伙遭受了灭顶之灾,费金、塞克斯、蒙克斯、邦布尔无不一一落得了悲惨的下场。正义的力量战胜了邪恶,奥利弗得到了幸福,南茜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这种布局也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狄更斯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善于运用讽刺、幽默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众多,却个个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虚伪冷酷的邦布尔夫妇,老奸巨猾的费金,凶残成性的塞克斯,善良美丽的露丝小姐,冲动易怒的罗斯伯力大夫,高贵善良的布朗罗先生等都栩栩如生,个性化的语言在人物塑造上功不可没。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巧合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奥利弗第一次跟人上街,偷窃的第一个人恰是他亡父的生前好友布朗罗;他第二次被迫入室行窃,正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里的家。正是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个性化语言和紧张连贯的情节,升华了整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雾都孤儿/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查尔斯·狄更斯
译者 孟凡晓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6196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21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