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竹为生 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特装版)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勾勒了一个四川农村手工技艺从业者社区20世纪的社会变迁史。该村落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的夹江县。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而“技能”这一话题以两种互相关联的线索贯穿全书:技术性的,或社会性的。作者试图通过聚焦一种技能劳作的相关细节,更加透彻地了解乡村民众的生活世界。
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入手来介入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
目录
表格、示意图、图片目录
度量衡及货币
致谢
导论
技艺娴熟的农民
社会组织与技能生产群体
“农民性”(peasantness)的模式
两种类型的“去技能化”(deskilling)
技能的本质
田野调查及资料情况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定位技能
造纸技术
造纸的劳务量需求
劳动的性别分工和代际分工
家庭劳力的补充、培训和管控
雇工的招募、训练和管控
劳务交换与互助原则
公开和保密
性别与技术的宗亲控制
夹江造纸业的技术定位
第二章夹江山区的社区和宗族
居住区
保甲制
袍哥会
宗教组织
暴力与权力
造纸地区的亲属关系
夹江的正式亲属组织
辈分顺序
亲属关系派上用场
技能的共同体
第三章阶级与贸易
“大户”:石子青的作坊
阶级与拥有土地
市场
信贷
造纸区的市场和社区
第四章从匠人到农民
纸匠与清朝的国家
清代的工艺控制和自我管理
民国初年利益代表模式的变迁
1936—1937年和1941—1942年的粮食危机
帝国主义与“中国手工业的崩溃”
槽户——改革的阻挠者
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下而上的改革
第五章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造纸人,1949—1958年
工业改造与社会主义国家
造纸业重组:规划与当务之急
造纸地区的土地改革
向集体造纸过渡:1952—1956年
踏入国营部门
合作社下的生活
对技能的提取
专家说了算
第六章“”、困难时期与农村的“去工业化”
恢复……
……再次衰退
对手工纸的需求
挖竹根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竹为生 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特装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艾约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00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30000
出版时间 2024-05-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7-09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