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引爆超级个人IP(互联网时代爆款案例的成功法则)
内容
试读章节

还有直播,她不仅在直播中为用户展示穿衣技能,告诉粉丝这些服装选用的面料、穿搭技巧等,还带着粉丝逛工厂,从工厂打版房、成衣间、面料房到仓库,让研究人员解答专业的服装问题,满足了消费者想了解明星红人的真实生活的好奇心,增强了实时的互动和真实感。

实际上,张大奕的淘宝店复购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张大奕完成了从服装模特到淘宝女装意见领袖的华丽转身。坚持原创内容、与粉丝互动、采用全方位自媒体来增强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从而获得在用户心里的信任资产,也许就是解释这种转变的最强理由。当用户认可了张大奕的个人符号,对她传递的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那么接下来的消费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与其说消费者购买的是衣服,是对时尚美的追求,不如说是在消费对张大奕生活态度的认同。张大奕,成为了女装界的个人IP。案例2暴走大事件

——个人IP的本质

张大奕就是一个自品牌。是个人IP的代表。无须进行高额的推广引流,“大姨妈”自带的流量就可以实现引流和转化。在个人IP的时代,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5年12月底,阿里巴巴集团CE0张勇关于“网红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经济新物种,展现新经济力量”的言论,让这个自下而上的年轻创业群体迅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

究竟什么是个人IP?

IP的传统理解是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知识产权,代表着智力劳动者对成果的专有权,可以理解为著作权、商标、专利等。这里所说的“个人IP”,是在互联网时代对IP概念的最新诠释,是指构建在人格、信任、思想之上的个人图腾,它是自带流量、传播有价值的内容、可形成有认可度的用户聚集体,并可以裂变式传播。具体而言,个人IP是单体人格的互联网化,以小众对人格的认可为基石产生的一种可被高度识别的符号。狭义上,个人IP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网红;广义上,网红仅是个人IP的一种表现形态。

聚美优品的CEO陈欧“为自己代言”,让消费者因为陈欧的魅力成为聚美优品的粉丝,陈欧就是个人IP。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从与雷军的10亿赌局开始引起公众关注和讨论,塑造了有人格魅力的董姐形象,她也是个人IP。振兴日本熊本县旅游经济的熊本熊,也是个人IP。

个人lP代表着电商的进化方向。如果说电商1.O仍然是以卖货为主,那么电商2.0就是个人IP所代表的“人格化电商”,其通过人格化的营销吸引更多的用户和粉丝,为用户输出价值。在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输出的价值上建立信任,以产品作为载体实现支付和变现。

APP下载量累计超过.4000万、各类社媒平台粉丝超1亿,视频月播放量5亿……这就是中国年轻人中的超级IP——“暴走系列”,就是最神秘、最好玩的网红王尼玛、张全蛋们。

作为暴走漫画官方主编、暴走大事件主持人,王尼玛,这个“不吐槽会死星人”虽然真实面目一直不曾曝光,但因其在作品“暴走漫画”和“暴走大事件”中丰富的解说内涵、解说风格的风趣幽默而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P6-7

后记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2015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三套《中国好歌曲》正在播出,我和乐队的兄弟凭借原创歌曲《我的番茄是干净的》得到了刘欢、周华健、蔡健雅、羽泉四位导师的一致赞赏,这首歌曲连续两天都是百度热搜榜的第一名,全国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这在我的朋友圈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大家的印象里:我曾经是一名记者;后来我是一名创业者;我的原创动漫品牌二兔,有一些知名度;我一直穿着印有二兔形象的T恤或卫衣,一年365天,从未改变;我拿到了软银中国创始人、总裁薛村禾先生和著名天使投资人查立先生的投资;我坚持写创业直播,写成了一本书;我写的育儿直播,也在很多爸爸妈妈圈里引起很大关注…一

所有这些,都是正常的。唯独这一次,我居然作为摇滚乐队的一员,唱到了央视《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这显然不太正常。

但今天,如果我们一起看完这本关于个人IP的胡言乱语,一切似乎都变得正常了。

当一堆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事聚合在一个人身上时,化学反应出现了。这个人就很容易被人记住。

这就是个人IP的神奇魔力。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的个人IP,创业者尤其需要。关于这个,有人还总结出一门学科,叫作cEO Marketing。

可能是当记者留下的职业病,我总喜欢顺藤摸瓜地琢磨一件事,也喜欢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写下来。可能我所想的、所说的、所写的,全是错的,各位就包容一下。

虽然感谢很俗,但我仍然要表达一下感谢。

感谢造物主赐予的这一切,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贵人,感谢教我做人做事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二兔公司的每一位投资人,感谢云调味的两位合伙人,感谢陪我一起创业的所有小伙伴。

感谢文化发展出版社,感谢编辑老师,感谢所有为这本书的出版给予过帮助的朋友。感谢“有屋读书会”创始人邓铭明先生,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你的事业一定会所向披靡。

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感谢我的家人。

关于个人IP,关于创业,关于商业,这本书的叙述远远不够,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我还会继续学习探讨,继续找机会分享我的想法。当然,它们真的可能全都是错的,您将就着、批判着看吧。

17年前,美国旧金山,一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乔布斯结束演讲走下舞台时,背景音乐放的是约翰·列依的《Imagine》:

你说我是一个梦想者,

但我却不是唯一的一个。

这是乔布斯先生最喜欢的一首歌,他在很多场合都非常推崇它。如果你也想像乔布斯一样拥有一个超级个人IP,像他一样去改变世界,那就先来喜欢摇滚乐吧。

目录

序言

1 个人IP时代来了

 01 个人IP:自品牌时代的到来、人人皆可为超级个人

 案例1论E罩杯与2000万直播纪录的关系

 ——全方位自媒体来增强用户对产品的感知

 案例2暴走大事件

 ——个人IP的本质

 案例总结实践个人IP的方法论

2 七大方法打造超级个人

 02 内容至上:从销售产品到传播内容

 案例3宝洁

 ——硬广的信息推送vs价值内容带来的高识别度

 案例4伟大的安妮

 ——价值内容的高识别度

 案例5鲅鱼水饺

 ——用原创的内容传递IP价值

 案例

 ——通过经营内容构建个人IP品牌

 案例7江小白

 ——通过经营IP内容打动消费

 案例总结实践个人IP内容营销的方法论

 03 故事:消费者的真爱,故事即品牌

 案例8王健林:金句大接龙

 ——故事的力量

 案例9致匠心

 ——故事是最能打动人的IP营销文案

 案例10褚时健:“褚橙”

 ——励志精神和品牌的人格化温度

 案例11农夫山泉的“搬运工”

 ——真实与认同感

 案例12京东的“配送员”

 ——相关与共鸣

 案例13动漫品牌“二兔”

 ——有说服力的好故事

 案例14微信公众号“一条”

 ——故事的IP传播力量

 案例总结实践故事营销的方法论

 04 精准流量:构建个人IP粉丝社群

 案例15从《激荡三十年》到“吴晓波自媒体”

 ——社群运营的成功

 案例16从伏牛堂到懂球帝

 ——社群的归属感

 案例17郑州亲子盟

 ——社群“小众化”带来的精准营销

 案例18陈翔六点半

 ——场景的共鸣

 案例19罗振宇:“罗辑思维”

 ——粉丝互动

 案例20《李翔商业内参》

 ——连接前端流量与后端商业的个人IP枢纽

 案例总结实践个人IP社群构建的方法论

 05 裂变式传播:个人IP势能的转化与零成本品牌扩张

 案例21孙继海:“秒嗨”

 ——实现体育IP价值最大化

 案例22秋叶

 ——构建个人IP势能

 案例23从《魔兽》到“洪荒少女”傅园慧

 ——将IP势能转化为流量

 案例24papi酱

 ——品牌跨界与个人IP的零成本裂变式扩张

 案例总结裂变式品牌扩张的方法论

 06 参与感:从功能体验到精神体验、

 IP品牌口碑传播的助推器

 案?

 ——参与感:IP精神体验上的高层次消费

 案例26科吉烤肉

 ——开放式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IP主权人格

 案例27那英,花草茶

 ——IP的众筹延伸

 案例28好妹妹乐队

 ——社群众筹带来的仪式感

 案例总结提升参与感的方法论

 07 信任管理:基于IP信任资产积累下的自发购买行为

 案例29颜宇鹏:奔驰vs宝马vs奥迪的抉择

 ——值得信赖的个人

 案例30罗一笑事件

 ——信任危机:在信息爆炸时代的迷失

 案例31陈宁与钟表的故事

 ——IP信任背书:消费安全感

 案例32社群品牌:“绽放”

 ——个人IP信任资产的银行

 案例33从“微信专家”刘焱飞到“买神”黎贝卡

 ——个人IP信任资产:消费者的购买理由

 案例总结积累个人IP信任资产的方法论

 08 情感认同:人格化品牌带来的心智资源占据与产品定位

 案例34同道大叔

 ——“星座”的超级

 案例35云调味

 ——人格化品牌:快速获得种子用户的秘诀

 案例36小米生态

 ——情感认同基础上的IP商业扩张

 案例总结个人IP占据客户心智资源的方法论

3 自媒体平台打造超级个人

 09 自媒体:个人IP演绎的舞台

 案例37餐饮老板内参

 ——商业化自媒体道路

 案例38门牙

 ——媒体的进化!从央视标王到自媒体

 案例39军武次位面、罗赞娜

 ——自媒体是IP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化表达

 案例40微信公众号“胡辛束”

 ——个人IP自媒体的商业化

 案例41罗振宇演讲

 ——自媒体推动个人IP进化

 案例42鹿晗邮筒、董新尧

 ——微博的逆袭

 案例43罗休休、旅行者镜头

 ——短视频:新的自媒体风口

 案例总结自媒体演绎方法论

 10 玩转微信:个人IP的“超级入口”与“情感营销”

 案例44哈里童颜魔法师与口罩

 ——情感上的共鸣

 案例45微信公众号“剽悍一只猫”

 ——拉近IP距离感的情感营销

 案例46奥妙、穿越故宫来看你

 ——从占领碎片化时间到朋友圈的场景营销

 案例47“有屋读书会”

 ——个人IP在朋友圈的转发和传播

 案例48“一个人听”

 ——微信与其他渠道的流量连接

 案例49田生万物

 ——个人IP主导的生鲜社群电商黑马

 案例总结吴亦凡入伍

 ——个人IP玩转微信的方法论

 11 直播:个人IP在经济时代的体验分享

 案例50娱乐圈“厨神”林依轮

 ——直播个人

 案例51罗振宇卖书

 ——直播个人IP创新

 案例52张召忠

 ——进化!深度垂直的内容直播

 案例53MC天佑

 ——打造!由直播走出的IP/163案例总结架起个人IP直播的方法论

4 个人IP标签下的全民化运动

 12 个人IP的未来:个人IP标签下的全民化运动

 案例54企业家董明珠、宗毅

 ——情感认同

 案例55歌手薛之谦:一个段子手的养成

 ——内容

 案例56记者六神磊磊

 ——故事

 案例57于莺:急诊科女超人

 ——信任

 案例58Miss:游戏个人

 ——精准流量

 案例59乔松涛:UU跑腿的创业者

 ——裂变式传播

 案例60熊本县的二次元公务员:熊本熊

 ——裂变式传播

 案例总结打造!你就是明天的超级个人

后记

序言

个人IP:从人格构建到传递价值

当大姨妈遇上E 罩杯,淘宝店主张大奕就与粉丝产生了化学反应。一场4 小时的淘宝直播,42.1 万人围观,100 万个点赞,成交额约2000 万元。

当黎贝卡邂逅故宫猫,400 件珠宝在20 分钟内售罄,销售额22 万元。甚至出现了100 件“趣味搭配项链”被一秒抢光的奇迹。这批珠宝在20 天内紧急追加了3000 件订单,销售额超过200 万元。

当同道大叔触碰摩羯座,从最开始的纯漫画拓展到以星座为主题的短视频、书籍、话剧、实体店、嘉年华和周边产品。同道大叔已经成为“星座”的代名词,带着3000 万粉丝一同打造着星座帝国,从而实现了1.78 亿元的交易套现。

……

在我们面对这样的商业现实,尚在惊叹并在求索答案的时候,个人IP 正推动着商业模式经历着新一轮的重构,并且成为影响消费的主要能量。

究竟什么是个人IP ? IP 的传统理解是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知识产权,代表着智力劳动者对成果的专有权,可以理解为著作权、商标、专利等。互联网时代,IP 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这里所说的“个人IP”,是指构建在人格、信任、思想之上的个人图腾,它自带流量、传播有价值的内容、可形成有认可度的用户聚集体,并可以裂变式传播。具体而言,个人IP 是单体人格的互联网化,以小众对人格的认可为基石产生的一种可被高度识别的符号。狭义上,个人IP 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网红。广义上,网红仅是个人IP 的一种表现形态。

聚美优品的CEO 陈欧“为自己代言”,让消费者因为陈欧的魅力成为聚美优品的粉丝,陈欧就是个人IP。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从与雷军的10 亿赌局开始被公众关注和讨论,塑造了有人格魅力的董姐形象,她也是个人IP。在2016 年火起来的papi 酱,也是个人IP。

个人IP 的出现,赋予了消费更多的温度和含义。对于张大奕,与其说粉丝们消费的是对衣服和美的追求,不如说是对店主生活态度的认同;对于黎贝卡,“买神”带领90 万粉丝一起买买买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构建在她身上的信任和她对产品的人格化背书;对于同道大叔,由于星座占据了用户以某种情感为中心的心智资源,同道也就突破了产品的物理限制,具备了跨界的能力,带来更加多彩的商业可能。

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供应链端的供大于求。信息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产品的性能过度和功能趋同。当信息量爆炸造成了注意力的稀缺,冰冷的信息陈列带来了注意力的迷失,客户流量已经不是产生销售额的唯一理由。我们需要一种工具来进行连接,不但连接个体,还联通前端的流量与后端的消费。

在传统的商业手段面对“客户流量”与“购买行为”的连接措手不及时,个人IP 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传递信息进化为传播价值。

影响力:从内容传播到信任背书

一家普普通通的淘宝店铺在14 小时内卖出了6400 件鲅鱼饺子。淘宝二楼播出的“一千零一夜”,让消费者通过《鲅鱼水饺》这样的视频体验,成功找到了一个美食旅行最有效、最直接的桥梁,同时也被激发出对美食背后故事和价值观的关注兴趣。当故事好看,东西好吃,美食也就不难以感知。这来源于个人IP 的内容力量。

靠会员招募,24小时入账800万元!售图书礼包,90分钟内售出了8000套,每套单价499元!罗振宇有种、有料、有趣,“罗辑思维”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这来源于个人IP的社群力量。

作为球员,他踢进了中国人在英超的首粒进球,在曼城俱乐部效力6 年,入选英格兰足球名人堂。作为网红,他创办了嗨球科技,掀起了中国足球圈罕见的一波齐心协力,现役国脚、中超球员、世界冠军、体育明星、资深体育媒体人、职业俱乐部、潮流运动资深玩家悉数入驻,在社交网络上为“秒嗨”站台,瞬间到了注册用户50 万 ,月活用户3 万 的水平。他就是孙继海,这源于个人IP 势能的裂变。

好妹妹乐队,这个“十八线艺人”组合直接把演唱会开到了北京工人体育场,成为第一个登上工体的独立音乐人。而之前内地艺人在工体开过演唱会的只有零点乐队、汪峰和凤凰传奇。这是好妹妹8000 名粉丝的动能,他们不但用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偶像的梦想,还使4 万张门票在演唱会前半个月销售一空。这来源于个人IP 的参与感。

……

个人IP 已经形成了影响力的产业链,在各个环节迸发着热度,升华着电商、粉丝的方方面面。在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中,个人IP 以内容为载体传递着自己的感召力,聚集粉丝成为社群。在IP 势能的推动下进行裂变式扩张,以参与感满足了用户对“精神消费”的需求。由于情感认可形成信任,构建消费场景和购买依据,带动自发购买。以占据粉丝心智中的特定区域来形成强关系和联想,进化为品牌,进而激发商业影响力。

内容是个人IP 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塑造自我个性及标签的根本载体。它涵盖了个人IP 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感召力。通过“内容”引起用户共鸣,建立信任,带来传播、记忆及购买行为。《鲅鱼水饺》在迷离的夜景,在神秘的帐篷,用诡异的叙事,搭配上料理级别的画面和文字,让食物的“美好感”油然而生,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互联网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和聚集只能在小范围发生,而社交软件的出现使社群得以最大化传播,让人找到来自基于价值观认同而产生的情感归属。客户对产品感兴趣,用户对服务感兴趣,粉丝对品牌理念及价值观感兴趣。而粉丝社群,则可以支撑起品牌的商业价值。罗振宇以“爱读书”这一兴趣,将“志在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成为社群。当这种社群的力量,通过“强关系、强到达、强交互”的方式体现出来,必然在商业上无坚不摧。

个人IP 具有势能,可以实现品牌的裂变式传播。这种传播无须投入,不需推动,完全自发完成。不仅具有扩张零成本的特点,还兼具了品牌跨界的属性。孙继海用他几十年职业生涯的努力和成就作为势能,实现了流量的喷涌和社群的裂变式扩张,以多种方式实现了体育IP 价值的最大化。

参与感是用户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普遍需求,参与感的出现使产品具有了除功能属性以外的人格化属性,带来了个性的温度。区别于冷冰冰的商品,有温度的产品蕴含着更多用户精神层面的内涵,体现了用户对于产品的主权人格,实现了用户从需要到想要的转变,并由此激发产品的口碑传播。对于好妹妹乐队的粉丝,有什么能比亲手缔造一个偶像更让自己兴奋?况且,这个偶像昨天还是与我们一样年轻的北漂。

仅靠产品的功能性描述不能打动消费需求,场景的深度挖掘却可以引起粉丝的消费情绪共鸣。场景即用户在使用某款产品时最常见的真实故事,比如使用滴滴、易道时,场景是打车;我们在使用12306、携程、去哪儿等App 时,最常见的场景是买票。而营销场景化则是把营销手段与人们的生活场景、用户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需求是消费者购买的驱动力,而信任则带来对消费的选择。没有信任,就不会有任何的商业表达。当互联网的评价和打分成为了商家可以肆意打造的物理标识,消费在十字路口迷失。但在此时,个人IP 点燃了一盏明灯,以社群为载体来积攒信任,实现了基于信任资产积累下的自发购买。黎贝卡推广一款围巾,文章发布一分钟,该围巾品牌的网站就崩溃了。黎贝卡推出Miss Fantasy 限量包,一个周末就被抢购了900 多只,深红色更是在一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黎贝卡推荐一款手账本,不足四小时10000 册就已全数售罄。魔力就来源于粉丝对她的信任,基于优质的内容输出和用心的推荐所形成的人格背书。

打动用户不需要一千种理由,只要一种就够了。只有抢占了消费者心智,才能形成购买选择时内心的“最原始冲动”。哪怕董明珠辞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空调仍然是购买空调的第一选择。这期间,产品的功能层面倒是其次,更多的是仍然是对董姐个人人格和精神的认可。董姐的“国货”、“工匠精神”仍是想到格力时的第一反应,也是对格力空调的产品定位。

矩阵:多平台的立体传播

两个80 后小伙拿着5 万元启动资金、从咖啡馆办公起步,第二年拿到200 万元天使风投;第三年获得2000 万元Pre-A 轮投资;第四年获得5000万元战略投资,估值达到2.5 亿元。这就是“餐饮老板内参”,一个专注于餐饮垂直行业的自媒体品牌。

一位25 岁的年轻人,从运营微信公众号开始,只用了两年,他所创立的公司就被百度全资收购。他本人也成为了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这就是公众号“李叫兽”的作者李靖,从微信走出的“营销科学化”自品牌。

有位嗓音低沉、极具磁性的女子,用声音使无数粉丝上瘾,成为越来越多人夜晚不可或缺的陪伴。在2016 年公众号整体陷入瓶颈期、用户关注基本饱和的大背景下,通过在企鹅FM、蜻蜓FM、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 音乐等多平台的分发,获取了微信环境外的流量,通过导流实现微信公众号用户的快速增长和微信内部的传播。三个月涨粉200 万,在各个平台总点击量超过10 亿。这是蕊希的“一个人听”,治愈系电台的情感品牌。

还有位23 岁的青年,在两年内从街头摆摊走到了喊麦王者,他拥有超过2500 万粉丝,月收入达到400 万以上,还在2016 年以高达2500 万元的价格签约代言某品牌,超越papi 酱,成为当下网红广告收入第一人。他就是MC天佑,YY 直播2016 的年度最红主播。

2016 年被人称作“自媒体元年”。“自媒体”这个概念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引爆了诸如papi 酱、吴晓波频道、“餐饮老板内参”在内的诸多现象级商业事件。

当用户不再满足于商品的功能性体验,转而追求个性化的服务和定制时,自媒体的出现,恰恰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数字化载体。它不仅代表了以人为主的魅力人格,还代表了品牌具有情感和有温度的吸引力,将人格和温度辐射到特定的小众化群体,提供了集个性化、传播、变现于一体的整合实践方案。

突破了传统媒体依赖于内容广告的创收模式,自媒体以社群为核心,用专业化的能力、人格化的感召力和有价值的内容,正在撑起具有强大变现能力的生态型经济。如果说个人IP 是引领未来商业的核心,那么自媒体就是每一个个人IP 演绎的舞台。

无论是微信的连接一切,直播的参与和真实、抑或是其他垂直平台的量身打造,自媒体的兴起为个人IP 的成长提供了通路;自媒体与IP 的结合,更拓展了IP 的影响力,让粉丝第一次零距离触碰到IP 的魅力;而自媒体与电商的叠加,又给IP 的变现提供了更多的变现可能,提供了一条架设在粉丝需求和信任之间的商业化桥梁。

与大众化媒体迥异,自媒体从不纠结于覆盖面的广度,它已经形成矩阵,像黑客帝国中无处不在的线条和交织着的立体网络,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场景,捕获着碎片化的时间、个性化的情感、千差万别的需求。

燎原:个人IP 的全民化  在运动健身社区的道路上沉淀3 年并推出App 后,人人网起家的FitTime(睿健时代)的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了130 万,App 的粉丝数达到500 万,视频播放量超过1.2 亿,更在2016 年底完成了5000 万人民币的B 轮融资。

“厨神”降临《创食计》,直播揭秘“饭爷辣酱的N 种吃法”。不仅累计观看人数达到657 万,现场售卖的饭爷辣酱更在2 小时内带动淘宝店销售额破百万,12 小时候突破300 万。

搜索“TFboys”, 能找到1 亿条相关信息。TFboys 成员王俊凯的生日微博转发超过700 万,粉丝包下重庆整辆轻轨和纽约时代广场广告牌给他庆生。这就是TFboys 的火爆程度。

六神磊磊,从新华社重庆分社走出的记者,通过畅读武侠,把社会热点绑上金庸作品来解读,在互联网上声名鹊起:粉丝50 万,爆款文章阅读高达100 万 ,一条公众号文章的收入十余万元,年收入几百万元。

……

类似的案例正在喷涌而出。网红早已成了最火的社会现象。如果说以前的网红往往凭借颜值和话题来一夜成名,那么现在的网红则需要在垂直细分的领域持续输出原创内容。网红本身正在经历着自身的进化,从旧网红到新网红,再到个人IP 与社群意见领袖。

如果说旧的网红主要靠打赏和电商来变现,始终在寻找变现途径的话,新网红的本质使他可以整合整个产业生态链,具备了从各个环节来实现商业化的能力。

如果说早先的网红卖点流于大众、千篇一律,那么新网红则是以个人IP作为主要卖点,抢占粉丝心智中的某块情感资源。

当粉丝开始对“网红脸”厌倦、对换汤不换药的绯闻麻木,旧的网红就会死去。用IP 化的人格来感召粉丝,用有价值的内容和粉丝交流,粉丝就会成为朋友。这时的网红,才具备了一个品牌的属性,具备了持续运营的商业价值和能力。

在个人IP 的面前,品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遥不可及。第一次,品牌成为了个人身边唾手可及的个性化标签。这样的标签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通过传递和分享,去影响更多志同道合的新个体。

在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 )中,他这样写道: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这个时代,不再属于少数人。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都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IP。未来,将会有更多纷繁复杂的商业故事和电商形态,但不变的,是在这万众创业、全民拼搏的年代,你始终可以用人格来感召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去带领他们实现你梦想中的价值。

内容推荐

超越papi酱,成为当下广告收入第一人,Mc天佑,如何在两年内从街头摆摊走到喊麦王者?靠会员招募,24小时入账800万元,看“罗辑思维”如何在知识中寻找见识?同道大叔是怎样成为“星座”的代名词,带着:3000万粉丝一同打造星座帝国,实现1.78亿元的交易套现?好妹妹乐队,这个“十八线艺人”组合靠什么直接把演唱会开到了北京工人体育场,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工体的独立音乐人?一切行业皆有爆款,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超级个人IP;互联网时代如何做爆款,黄涛编著的《引爆超级个人IP(互联网时代爆款案例的成功法则)》揭秘爆款背后的成功法则;大量实际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超级个人IP的打造方法。

编辑推荐

罗振宇、王健林、傅园慧、 张大奕、黎贝卡、六神磊磊、褚时健的“褚橙”、papi酱、秋叶PPT……60个互联网当红IP案例!黄涛编著的《引爆超级个人IP(互联网时代爆款案例的成功法则)》分析当红案例的成功法则,总结七大方法打造超级个人IP,作者多年的互联网经验来分析当红案例,给读者实际的指导!阅读本书,读者可从真正的“小白”开始,把自己打造成成功个人IP。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引爆超级个人IP(互联网时代爆款案例的成功法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涛编
译者
编者 黄涛
绘者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218596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7175364
中图分类号 F713.365.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