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许钧翻译论丛~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 汉译研究(增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1. 著名学者、翻译大家许钧主编,国内法国文学与翻译研究领域很好学者、译者共同编著,真实推动了中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 全面展现20世纪90年代法语文学翻译跨圈层大论战,方平、许钧、施康强、许渊冲、罗新璋、韩沪麟、马振骋、赵瑞蕻、郝运、袁筱一、卢世光、汤守道、冯凤阁、蔡之翔、王子野、孙迁、郭宏安、罗国林、张成柱、袁莉,翻译家、批评家、出版家、经贸官员、统计师、法文系学生、退休教师……,群英荟萃,百家争鸣,或惺惺相惜、或针锋相对、或“皮里阳秋”,字里行间展露出参与者真诚坦荡的交流心态和对文学、文化的无限热爱。3. 当我们谈论翻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当我们谈论翻译质量时,仅仅止步于找几处错译、漏译吗?不同译本,如何挑选?译者在忠实还原原作和再创造之间如何认识、取舍、实践?读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心态和审美期待如何影响翻译?这一本有料、有趣又好读的学术书,会给你答案。4. 全新修订,护封精装,优质纯质纸,版式疏朗,利于阅读。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起,法国文学经典《红与黑》陆续迎来多种汉译本,这些译本多出自名家之手,各有特色,赋予了这部名著新的生命。90年代初,《红与黑》的汉译现象在中国翻译界掀起了一场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大讨论,涉及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艺术与科学、忠实与创造等翻译研究中诸多基本问题,以鲜活的实例和良好的氛围,极大推动了中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参与这场讨论的不仅有赵瑞蕻、许渊冲、郝运、罗新璋、郭宏安等《红与黑》的译者,也有方平、施康强、许钧、马振骋、罗国林、袁筱一等翻译家和批评家,还有热爱文学的普通读者。本书所收入的论文、散文、书信等正是出自他们之手,记录下这场靠前的讨论中翻译思想和观点的交流、碰撞,映照出文学翻译的前行之路。
目录
历史将给予充分的肯定
——代再版序/方平
《红与黑》汉译的理论与实践
——代引言/许钧
上编 讨论
红烧头尾/施康强
四代人译《红与黑》/许渊冲
“译”者“臆”也?/易超
从编辑角度漫谈文学翻译
——兼评许译《红与黑》译者前言/韩沪麟
从《红与黑》谈起/许渊冲
斯当达与维璃叶/罗新璋
译音常是约定俗成/马振骋
关于《红与黑》中译本的对谈/赵瑞蕻 许钧
关于《红与黑》汉译的通信(一)
——许钧致许渊冲/许钧
关于《红与黑》汉译的通信(二)
——许渊冲致许钧/许渊冲
……
书评(媒体评论)
许钧主编的这一本《红与黑》汉译讨论汇编,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这么说,并不夸张;有一天,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来文学翻译走过来的道路,将在这一册汇编中辨认出历史留下的许多踪迹。而且我深信,这一本汇编将以它丰富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文学翻译史册中得到肯定。——有名翻译家 方平充分说理,十分公正。——有名翻译家 草婴平心而论,这次关于《红与黑》汉译的讨论给了我很深的感动。大家都是朋友,都很大度,如罗新璋先生,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观点,都摆到桌面上来说,少有那种文人相轻的酸味,持着研究切磋的态度,即使话说得冲点怪点都无所谓。例如说北大的许渊冲教授,他有他明确的翻译追求和翻译理论,并且敢于付诸实践,也有很多人不同意他,那么就摆出自己的理论来争好了,各抒己见,我看是件好事。    ——有名翻译家 许钧关于《红与黑》汉译的讨论,其意义远远超过翻译讨论本身。这是新时期人们对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思考转变的一种体现。 ——著名作家 苏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许钧翻译论丛~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 汉译研究(增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98761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27000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074,H15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