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不懂味
内容
编辑推荐

王跃文编著的《我不懂味》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为:尘梦、观闻、执念等。内容包括作者从童年到中年的富有情趣的经历,以及体现他思想深邃、语言犀利的社会见闻的描述。同时,也包括他对文字生涯的看法等。作者以一问一答的真实记录的形式,见证人生,见证人性。

内容推荐

王跃文在《我不懂味》中将过去的一些言论与新加入的一些内容糅合在了一起,重新撰写,加入了很多新的思考、新的看法,与当前社会和现实更同步、更贴近。《我不懂味》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尘梦”,涉及王跃文从童年到中年的经历,读来颇有情趣;第二部分“观闻”,是王跃文的官场思考和社会批判,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部分“灵肉”,谈人类精神对肉体的背叛;第四部分“执念”,是文学话题,王跃文谈了自己文字生涯的孔见和对写作的看法;第五部分“天命”,是湖北大学周新民教授和王跃文的对话;第六部分“逍遥”,纯粹是聊天,通过作者的日常生活,包括读书、喝茶、写作习惯、生活习性等等来见证人生,见证人性,也谈男人和女人。第七部分“无违”,《大家》杂志符二博士代表读者从各方面质疑王跃文,王跃文对各种质疑的回答。

目录

一、尘梦

二、观闻

三、灵肉

四、执念

五、天命

六、逍遥

七、无违

试读章节

王跃文: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外部世界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恐惧。我们那个村,长期是县里大小运动的试点,经常有县里各种干部出入。那些干部通常是板着脸的,冷不防发现谁说了反动话,就抓住了阶级斗争新动向。村里小孩子哭闹,大人会吓唬说,别哭了,警察叔叔来了!孩子就吓得不哭了。那时候,城里正闹“水老倌”,听说“水老倌”头子勾着食指,塞进嘴里吹哨子,声音有火车笛子那么大,立即就有各路“水老倌”呼啸而来,听从命令。谁惹了“水老倌”,谁就死路一条。“水老倌”,就是城里的流氓。所以,恐惧心理伴随我直到长大成人。三十岁以前,我排队买火车票,临近窗口了,胸口就开始狂跳。我知道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那高高的窗口里面,无非就是坐着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女人。可我的心脏就是不争气,偏要剧烈地跳。我必须反复斟酌一句最简单的话,放在嘴里默念。我练好了这句话,临到窗口再蹦出来。比方说:长沙一张!绝不多说半个字。如果碰上意外情况,比方窗口里的女人说没有票了,我就慌张得说不出话。我得再从后面开始排队,想好一句话买别的车次的票。

现在,我已不至于再害怕买火车票,但仍然恐惧这个世界。尘世喧嚣,魑魅魍魉,可怕的人和事太多了。

伊渡:您的这种心理感受很奇特。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影响他的终生,甚至他成年以后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都可以从童年的经验里找到理由或印证。不知您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

王跃文:我的童年基本上可称作噩梦。饥饿、孤独、恐惧,纠缠着我整个童年,只是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绝望。因为少不更事,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希望,也就无所谓绝望。二○○○年,我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脱离原来的单位,成了事实上的自由写作者。那年深秋的某个夜晚时间,我做了一个梦,几乎原原本本再现了我儿时的生活。梦中,我是副团长。有个晚上,团长突然又任命他自己的弟弟当副团长。我举手反对。团长严肃地对我说:组织上交给您一个光荣任务,深入敌后从事地下工作。我二话没说,掏出别在腰间的手枪,庄严地放在团长手里。团长把手枪交给他弟弟,然后深情地拍拍我的肩膀。团长的手是那么有力,那么温暖。

夜色中,我猫着腰,沿着村子里的土墙和竹篱笆,悄悄前行。遇着行人或狗叫,我便机警地埋伏起来。我不能让敌人发觉。村子的另一头,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我是王成,我是王成,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我多么想投入战斗啊!可是,我不能回到战友们身边去,我得从事地下工作。突然间,不知哪根神经开了窍,我发现自己原来被团长和战友们抛弃了。他们不和我玩了。我马上从游戏氛围中清醒过来。我身陷其间的再也不是什么敌后,而是弥漫着猪屎臭的村巷。我也不想同他们玩了,回家睡觉去!只可惜了那把手枪,那是我跪在门槛上,一刀一刀削出来的。

可是,我不敢去找他们要回手枪。游戏还在进行,我若回去,会被当作变节分子抓起来的。他们会借口游戏,假戏真做,打我一顿。只有等到天亮之后,我才能理直气壮地去找他们。

醒来,我禁不住大笑。原来,我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被“组织上”抛弃了。

伊渡:我注意到您刚才说到“游戏”二字,感触颇深。儿时的游戏同现实生活中的成人游戏似有共同之处。游戏可以造就一个场,使身在其中的人不辨真假,照玩不误。哪怕有人看出游戏的荒诞,也很少有人胆敢脱离游戏。顽童的游戏还可以不当真,比方您突然发现自己被伙伴们抛弃了,干脆回家睡觉去。可是,现实中的成人游戏,就没那么轻松了。

王跃文:我那天晚上从梦中醒来,大笑之后久久不能入睡,思考的就是您说的这个问题。我想起父亲被打成右派的遭遇。我读《往事并不如烟》,知道了当年“反右”的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感慨良多。同基层“反右”不同,上层“反右”多少还是政治斗争,不管其理由如何;基层“反右”就有些像儿戏了,连政治斗争都算不上,无非是借端整人。但是,就因为上层提供了“反右”这么个游戏,基层就玩开了。想整谁,就找些事,把他打成右派。我曾写过篇小文章,真实记录了父亲被打成右派分子的经过。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因言获罪,却不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有一天闲扯,父亲偶尔说起这事,我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我父亲只有二十三岁,在家乡的县里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也只有三十多岁,书记夫人是县妇联主任。都是年轻人,平时彼此很随便,有说有笑的。那位书记夫人虽说身份尊贵,却是个麻子。有一天,我父亲开玩笑,在她的蒲扇上题了首打油诗:“妹妹一篇好文章,密密麻麻不成行。有朝一日蜜蜂过,错认他乡是故乡。”没想到我父亲年轻时竟如此幽默顽皮,不过这玩笑也开得太过头了。他不知道阿Q因为是个秃头,在他面前连“光”、“亮”都不能说的。但这也仅仅是玩笑,那时候区委书记同县委书记或夫人开开玩笑也没什么稀奇。可是,我父亲做梦也想不到,这个玩笑日后竟会为他带来弥天大祸。

伊渡:您父亲当年被打成右派,难道就因为这首打油诗?简直太荒唐了。

王跃文:是的。一九五七年,县委书记和他的夫人都想起这首打油诗了。按照当时的逻辑,我父亲的打油诗攻击县委书记夫人,自然就是攻击县委书记,当然也就是攻击党了。于是父亲罪莫大焉,成了右派分子。一个玩笑,竟让我父亲终身命运逆转。母亲告诉我,父亲是被两个背枪的人押回村里的。父亲虽然没有判刑,没有坐牢,但他被枪兵押回来,村里人都知道他是坏人和罪人了。记得我读米兰·昆德拉小说《玩笑》的时候,感觉就像读我们自己国家的故事,只需将里面的人名和地名换成中国特色的就行了。意识形态真是神奇,它能在不同的种族和国度造就同样的游戏。

伊渡:中国近几十年一次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极其复杂的官场人格。有时候,种种官场人格只是变化着呈现形式而已。

王跃文:我因为曾经混迹官场,熟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官场的况味。不敢想象我父亲当年竟敢那么胆大。但可以推知,毕竟有那么些年月,中国官场等级并不那么森严。大概从一九五七年以后,上级就是上级,下级就是下级了。同战争年代讲究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相比,官场规矩越来越复杂化了。现在谁敢同上级开玩笑?上级的威严是不允许冒犯的,而且有的地方越是官大越威严。所以我曾在长篇小说《朝夕之间》里写道,中国的政治最像政治,中国的官场最像官场。

伊渡:您见过很平易近人的官员吗?

王跃文:当然见过,同下级打成一片的官员也是有的。稍微往大些的地方走,说起县长已没什么了不起,因为那是中国比较基层的官员。但是在县里面,县长非常了不得。记得我当时刚参加工作没几年,随县长去沿海地区考察,同去的还有十几个区委书记。那次经历,我感觉官员身上某种神秘的东西真耐人寻味。我们从火车站出发,离家越来越远,县长就越来越随和。一路上玩扑克、开玩笑,很开心。我们在上海、江苏、福建转了一圈下来,县长同下属们几乎混成了哥们儿。直到厦门海滨浴场,县长同我们都光着身子游泳,可谓坦诚相见。县长还拍着自己的裸胸开玩笑说,我们共产党人,襟怀坦白!可是考察结束后,我们往回走时,离家越来越近,县长就越来越严肃。回到县里的火车站,县长又像往常一样板着一副冷脸了。也许县长并没在意自己面孔的变化。正因为他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就更有意思。可见官场就这个神秘的场,对人的影响是无声无自的,往往也是个中人意识不到的。

现在有些官员同他赏识的下级或企业家混得跟朋友似的,那又是另外的境况。总有那么些人,天天围着官员转,点头哈腰叫“老板”。“老板”在一九四九年之后的中国本来已成贬义词,指的是私有企业主或私有财产所有人,现在却常用来称呼有权的和有钱的。您有权,我有钱,就很容易做朋友。何谓朋友?朋友的定义也早与时俱进了。有人说,能够帮您办成按党和国家政策办不成的事的,就是朋友。有些地方,长官一倒台,牵出一大片,说明这些长官人缘还是不错的。

我回家探望父母,有时会同他们谈谈时事。我的父亲老了,不知这世上的戏演到哪一出了,只是经常嘱咐我一句:别乱开玩笑。

伊渡:我看您的玩笑一直开得很大,我说的是您写的那些别人看来很大胆的小说。从您的作品中看,您不是个很淡泊的人,您甚至很极端、很尖锐,有人说您眼睛很毒。

王跃文:我为文有些锋芒毕露,但这同做人平和淡泊并不矛盾。生活当中,真正熟悉我的人,很容易把我当朋友。《国画》刚出版时,很多官场上的人托人请我聊天。他们同我见面,多喜欢开句玩笑,说我不怕您把我写进书里去。真有意思。官场上什么物种都有,林子太大了。有位出版社的朋友告诉我,有回他在火车软卧里遇着一位看《国画》的人,闲聊中知道他正是我原单位的。朋友便问他,看样子您很喜欢王跃文?那人马上愤然作色,说我恨死他了!朋友把他的奇遇告诉我,又博我一乐。想那位老同事看我的书,正像几十年前流行的一句话:批判地阅读。我原单位很多同事都看过我的小说,多是很坦然的。有的人是躲在家里偷偷地看,也有的拿白纸把小说封面包起来,像小学生包新课本一样,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看,遇着来人了,借站起来打招呼的工夫,身子往前一抵,就把抽屉关上了。真是好玩极了。

我也听很多人说过,官场中人聚餐,其中有我的朋友或熟人,提议请我一块儿去聊聊天。有人马上反对说,千万别请他来,别把我们都写进小说里去。真有意思,不知这些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我得感谢那些反对请我赴饭局的人,他们让我少去很多应酬。我很讨厌这类应酬,得听很多废话,自己也要说很多废话。我明白有些怕见我的人,他们明知道自己坏,却心安理得地做坏人。

序言

有一年我在山东德州签名售书,一位读者递上一本《我不懂味》。翻开一看,扉页竟有我的签名,落款日期已过两年,地址是云南丽江。书是我在丽江某书店签的,应是行业内调剂到了德州。我自嘲道:这本书是在丽江没有卖掉的,您还要吗?那位读者说:我就要这本书,因为它是有故事的。

《我不懂味》初版是八年前的事了。八年间,世上发生了多少故事?我对时间和世事的感觉越来越迟钝,消逝的无尽岁月与苍茫人事在我脑子里都是模糊的。我或许会清晰地记得某些故事的细节,却把子丑寅卯统统忽略掉了。生命是拿时间计算的,我所懵懂的却偏偏是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然而流水尚可高筑大坝暂为挽留,时间却是怎么也留它不住的。留不住的就随它去,留得住的就让它留下来。我的这些文字,不知是否留得住。北京博中阳愿意再版这本书,我重读旧作居然并无太可后悔的文字。“不懂味”是湖南方言,意思是不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话常被人奉为人生信条,我却鄙视这种庸俗的实用主义哲学。我今生今世只能是个不识时务的人,一个不懂味的人。我说过许多话,有慷慨的,有郁愤的,有天真的,有幽默的,也有愚蠢可笑的,但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我所做过的些小之事,于时于世也许毫无补益,但都做得心里安妥。一介书生,也只能如此了。

新版中增添了两章,一曰《天命》,一曰《无违》,分别是湖北大学周新民教授和《大家》杂志符二博士对我的访谈。周新民教授学术态度严谨,试图探究我文学创作的原初动机及心路历程,我觉得自己命中注定只能卖文觅生,不过天命而已。符二博士笔锋口健,意欲剥开我的伪饰而后快。我做人做事但求无违,无违于自己,无违于天地。感谢周新民教授和符二博士!

昨日为癸巳惊蛰,我随几位朋友朝南岳,吃斋祈福。一道道精致的斋菜端上来,朋友们都忙着拍照发微博。我举箸旁观,如在世外。我已宣告无限期离开微博,不打算回去了。我在微博上有八百多万支持者,他们很多人是我的读者朋友。我要诚挚地感谢朋友们!我的书哪怕再从丽江跑到德州,也自有缘分遇上知音。

写着这些文字,一只红嘴鹦鹉飞临窗口,隔着玻璃朝我啾啾地说话儿。我不懂她的语言,唯引为吉祥之兆。

2013年3月6日  长沙咸嘉新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不懂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跃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7804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315798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