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理论与技术,模拟复现与创新设计相结合。通过“先仿复现、后创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和设计理念。
引入工程技术思路,介绍产业发展趋势。广泛纳入模拟集成电路的工程技术思路,帮助读者理解产业与工程设计的内在联系。
基于国产EDA工具,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华大九天Empyrean工具进行教学和实验,提供更加贴近产业实际的教学环境。
图书 | EMPYREAN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 |
内容 | 编辑推荐 聚焦核心理论与技术,模拟复现与创新设计相结合。通过“先仿复现、后创新设计”的教学思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和设计理念。 引入工程技术思路,介绍产业发展趋势。广泛纳入模拟集成电路的工程技术思路,帮助读者理解产业与工程设计的内在联系。 基于国产EDA工具,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华大九天Empyrean工具进行教学和实验,提供更加贴近产业实际的教学环境。 内容推荐 本书着重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核心特性和设计方法,理论部分简要介绍拟集成电路涉及的公式和原理,通过仿真案例为教学打下基础,确保读者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本书以“先模仿复现、后创新设计”的思路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仿真练习,并详细介绍操作流程,使读者可以自主完成相应的仿真实验,从而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思路逐步培养全局规划能力和工程思维方式,为后续深入学习高阶模拟集成电路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适合电子信息和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为模拟集成电路技术发烧友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经典的模拟集成电路1 1.2模拟集成电路的主要推动力2 1.3CMOS技术与工艺3 1.4设计技巧与工程思想3 1.5电路仿真工具:华大九天Empyrean4 第2章MOSFET物理特性6 2.1MOSFET的基本伏安特性6 2.1.1原理简介6 2.1.2仿真实验:MOSFET的伏安特性曲线7 2.1.3仿真实验:MOSFET的二级效应14 2.2MOSFET的小信号模型21 2.2.1小信号模型的理论依据21 2.2.2仿真实验:MOSFET的小信号参数测试24 2.3MOSFET的几种常见连接方式33 2.3.1MOSFET的二极管连接方式33 2.3.2MOSFET的电流源连接方式34 2.3.3仿真实验:二极管连接型MOSFET和电流源连接型MOSFET34 2.4课后练习37 第3章CMOS单级放大器38 3.1共源放大器38 3.1.1以电阻为负载的共源放大器38 3.1.2推挽放大器41 3.1.3带源极负反馈的共源放大器42 3.1.4仿真实验:共源放大器43 3.2源跟随器51 3.2.1源跟随器的基础理论52 3.2.2仿真实验:源跟随器仿真53 3.3共栅放大器56 3.3.1共栅放大器的基础理论56 3.3.2仿真实验:共栅放大器的仿真57 3.4共源共栅放大器60 3.4.1共源共栅放大器的基础理论61 3.4.2仿真实验:共源共栅放大器的仿真62 3.5课后练习65 第4章CMOS差分放大器66 4.1基本差分对66 4.1.1基本差分对的直流分析67 4.1.2仿真实验:基本差分对的直流特性分析68 4.1.3半边电路法71 4.1.4仿真实验:基本差分对的小信号特性分析73 4.2共模响应76 4.2.1尾电流源阻抗的影响76 4.2.2MOSFET失配的影响78 4.2.3仿真实验:差分放大器的共模响应78 4.3课后练习84 第5章电流镜与偏置电路85 5.1电流镜的工作原理85 5.1.1基本电流镜85 5.1.2共源共栅电流镜87 5.1.3仿真实验:电流镜的特性曲线88 5.2高输出摆幅的共源共栅电流镜91 5.2.1共源共栅电流镜摆幅分析91 5.2.2两种高输出摆幅的共源共栅电流镜91 5.2.3仿真实验:高输出摆幅的共源共栅电流镜94 5.3电流镜用作有源负载96 5.3.1有源负载的原理96 5.3.2仿真实验:以电流镜作为负载的差分放大器98 5.4偏置电路103 5.4.1恒定跨导偏置电路104 5.4.2仿真实验:恒定跨导偏置电路106 5.5课后练习111 第6章频率响应112 6.1频域分析的基础理论112 6.1.1零点和极点112 6.1.2波特图114 6.1.3仿真实验:二阶系统的幅频响应116 6.2共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121 6.2.1MOSFET电容121 6.2.2小信号分析法121 6.2.3近似分析123 6.2.4特征频率125 6.2.5仿真实验:共源放大器的频率响应126 6.3课后练习131 第7章MOSFET的进阶特性132 7.1弱反型区132 7.1.1理论分析与模型132 7.1.2仿真实验:MOSFET的弱反型区134 7.2速度饱和区138 7.2.1理论分析与模型138 7.2.2仿真实验:MOSFET的速度饱和区140 7.3共源放大器的特征频率142 7.3.1跨区域特征频率估算142 7.3.2仿真实验:共源放大器的特征频率144 7.4跨区域的工程设计方法论147 7.4.1gmID方法论147 7.4.2仿真实验:gmID工程设计方法148 7.5课后练习150 第8章反馈与稳定性151 8.1反馈与稳定性问题151 8.1.1开环增益、闭环增益与环路增益151 8.1.2运算放大器的反馈152 8.1.3运算放大器的稳定性154 8.1.4仿真实验:相位裕度的测量159 8.2有源负载差分对的稳定性164 8.2.1有源负载差分对164 8.2.2仿真实验:有源负载差分对的频率特性166 8.3课后练习169 第9章密勒运算放大器的系统性设计170 9.1两级运算放大器的稳定性问题170 9.1.1两级运算放大器的级联170 9.1.2极点分离技术171 9.1.3正零点补偿技术173 9.1.4仿真实验:两级运算放大器中的密勒补偿176 9.2密勒运算放大器的系统性设计方法179 9.2.1运算放大器的系统性设计思路179 9.2.2仿真实验:运算放大器系统性设计方法182 9.3课后练习184 第10章噪声185 10.1晶体管的噪声185 10.1.1热噪声185 10.1.2闪烁噪声188 10.1.3噪声带宽189 10.1.4仿真实验:MOSFET噪声特性的标定190 10.2电路系统中的噪声优化193 10.2.1噪声的等效转换193 10.2.2仿真实验:五管OTA的噪声优化198 10.3课后练习201 第11章失调与共模抑制比202 11.1失调的来源202 11.1.1随机性失调202 11.1.2电路中失调因素的转换205 11.1.3系统性失调206 11.1.4仿真实验:五管OTA的输入等效失调电压优化207 11.2共模抑制比210 11.2.1随机性共模抑制比211 11.2.2系统性共模抑制比214 11.2.3共模抑制比的仿真测量方法218 11.2.4仿真实验:五管OTA的共模抑制比设计与优化219 11.3课后练习223 附录本书180nm工艺下gm ID仿真图22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EMPYREAN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远奇 王昭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56361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N431.10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