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文学通俗问题研究 1917-1927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场域与文学创作,探究新文学“与俗相通”的若干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新文学学科视域下的“通俗”理解、新文学“非通俗想象”的表现与成因、新文学作品的“通俗”元素与策略等方面。本书认为基于文学的“通俗”研究终归是文学/文本研究而非历史研究或流派研究,而新文学内部部分作品的通俗面向之所以受到压抑,也正是源于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并提出了“新文学内部的通俗文学”,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目录
序1
引言1
第一章关于“通俗”的理论梳理
第一节“俗”字义的变迁——基于先秦语例的考察
一、“人居于山中水边”5
二、不具有阶层区分性的“欲”6
三、“特定地域中通行的行为习惯”6
四、“一般群体”9
第二节“通俗”词义的阐释——基于词语构成的分析
一、“通”的使动用法13
二、“通俗”作为省略句+状语后置15
第三节“通俗”理解的变迁——基于历史语境中的词语使用案例
一、语体化语境中的“通俗”23
二、市场化语境中的“通俗”27
三、政治化语境中的“通俗”35
第四节“通俗文学”界定的现状——基于当代学者的批评话语
一、标准的合适与统一问题:作为新文学对立面的“通俗文学”42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作为系统的“通俗文学”47
三、特征的描述与概括问题:作为文本的“通俗文学”50
第五节“通俗文学”界定的方法——基于对沟通层级标准的具体运用
小结59
第二章被压抑的通俗性
第一节客观存在的通俗障碍
一、复杂句与反常规词汇61
二、平淡叙事与看/思/谈的行文方式69
三、情感类型与情感传达78
第二节被夸大的非通俗倾向
一、市场因素:消费惯性、销售渠道、地域交通、出版物定价86
二、外界评价:“类”的批评实践94
三、同行评议:“一元化”的批评实践101
四、身份维护:宣言、文凭、学术类文字、自然科学知识113
第三节“沉默螺旋”中的通俗话语
一、通俗化的信念123
二、通俗化的主张126
小结135
第三章五四新文学内部的通俗元素
第一节启蒙本位的简单化追求
一、以理造事与以事明理139
二、特别情节与特别人物146
三、对照与重复154
第二节青年本位的投合式关照
一、作为“俗”的青年读者群体162
二、作为“南北极”表征的副刊类文学166
三、作为“偏爱价值”提升方式的苦闷书写172
四、作为“造势”策略的关联性建立182
第三节故事本位的趣味性兼顾
一、遭受排斥的“故事性”190
二、客观存在的“故事性”195
三、获得默许的“故事性”204
小结207
结束语209
参考文献212
后记22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文学通俗问题研究 1917-192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420228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60000
出版时间 2023-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