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歌唱祖国 王莘传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作为王莘传记,本书力求将史实与文学、叙事与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以再现特定历史环境下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艺术观与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塑造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毕其一生为伟大时代引吭高歌的人民艺术家的形象。在叙事结构上,本书以历史阶段和时间顺序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以既有的历史结论和文字记载为写作依据;属于重大历史节点的内容详写,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内容略写;以历史感、真实性为基础,辅以适当合理的艺术想象和细节描写;在语言表述上,追求简练、质朴、生动、流畅的文风,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 生于音乐之乡 (1918-1932) 从采桑叶到逛庙会 启蒙者是位“女神” “画家梦”破灭 沉醉水乡丝竹声 别了,我的故乡 第二章 枪口对外、齐步前进 (1932-1937) 初尝世态炎凉 站在梯子上指挥 在蒋介石老家,被“逼上梁山” 第三章 延安在召唤 (1937-1938) 十五人的“长征” 不到黄河心不死 第四章 黄河在咆哮 (1938-1939) 初次见到毛主席 星海的得意门生 暴雨中,“黄河”在咆哮 一支自动铅笔的故事 第五章 晋察冀之歌 (1940-1949) 到敌人后方去 晋察冀之歌 山洞里的43天 与“当代花木兰”的罗曼史 两块山芋欠下的人情债 第六章 《歌唱祖国》诞生记 (1949-1951) 开国大典上的畅想 天安门广场突发灵感 写在盒上的曲谱 “老王啊,你怎么写了首外国歌?” 毛主席说:“这个歌好!” 第七章 跨过鸭绿江 (1952) 炮火中的“洞房花烛夜” 给“最可爱的人”写首歌 第八章 和平年代的歌声 (1953-1965) 马路上的教歌人 你好,华沙的《小鸟》 新官上任,开除了自己儿子 海河水哺育了“金嗓子” 第九章 动荡中的坚持 (1966-1976) “胜利大逃亡” 天上掉下个“贾大爷” 产妇病房里的小男孩 《歌唱祖国》骤起风波 无限怀念周总理 第十章 踏上新征程 (1977-1981) 夺回失去的时间 “复活”流失的古典音乐 第十一章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1982-2007) 广州突发“中风” 一只手,也要写歌 《三笑》促成的基金会 “金钟”鸣响华彩乐章 天安门广场,让我再看你一眼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命的最后时刻 尾声:永远的《歌唱祖国》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歌唱祖国 王莘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斌,杜仲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3073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30000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7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