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艺术自律:现代性的美学话语 |
内容 | 编辑推荐 “艺术自律”不断获得文化的认同与艺术自主性的积淀,并很终导向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形式化狂欢与实验性反叛。它不仅仅只是艺术体制上的维护,也是艺术自觉的表现。 内容推荐 本书在审美现代性的视域下,考察了“艺术自律”观念在西方文化中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为“艺术自律”绘制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图。尤其是从现代性、文化社会学、现代艺术实践三个维度,全面审视了“艺术自律”生成的历史脉络、具体成因及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具体实践。 目录 《艺术自律: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无目录 精彩页 可以说,西方美学界、文艺批评界关于“艺术自律”“艺术自主性”的思考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关于“美的本质”的追问。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及其艺术家地位的提升、艺术的形式化趋向、审美自主性的自觉等,促使艺术与审美活动不断地从其他领域中逐渐地脱离出来,而学科的界分与各学科的自主性都在促生一种关于艺术独立与审美自治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无论是美的形式分析还是艺术家的职业化趋向,无论是知识的学科界分还是审美介入生活的理念,尤其是哲学、美学领域的学理性建构,都参与到“艺术自律”观念的确立及其审美自主意识的自觉。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将这些范畴及其观念更加明确有效地运用于当今的艺术与审美问题,作为它们参与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并且更为有效地参与到当今艺术、审美伦理的重建工作中,当归功于现代艺术的自律性实践。尤其是在20世纪艺术目前的现代主义艺术与各类先锋派的艺术实践中,以艺术家为主要群体的艺术实践者,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及其当代人的生存焦虑处境,“艺术自律”成为他们为自己的言论获得独立而自由的阵地所虚设的一个“审美乌托邦”,尽管这个以“艺术自律”为名的“审美乌托邦”有着艺术形式实践、艺术体制、学科制度等的理论支撑,但是这些仅仅为他们获得自我言说提供了外在的理论依据。事实上,无论艺术如何“自律”都无法有效断绝其与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等的关系,即艺术永远不可能有效从社会中“解放”出来。所以说,“艺术自律”是在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构架中,表达一部分知识分子面对社会现代性发展到20世纪所出现的社会问题构想出的具有革命色彩的一种虚设的意识形态,一种新的价值立场或精神理念。正因为如此,“艺术自律作为现代性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可以在马克斯·韦伯所提供的合理化理论中得到必要的说明。一方面,艺术自律包含了一个艺术自身合理化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艺术技法或理论的发展上,更表现在现代艺术很终借助于审美——表现理性为自己划定了疆界这一事实之中;另一方面,艺术的合理化又离不开整个社会生活的合理化,正是后者为现代艺术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也就是说,尽管“艺术自律”的概念早已经提出,但是它的意义及其被关注的历史真正的时间是,在20世纪随着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审美现代性需要以艺术、审美的名义拯救人类社会及每一个体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自律:现代性的美学话语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编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7349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0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