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古代文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教材要坚持体现“回到原典”这一总体思路,基本构架为理论概述加经典作品选讲。教材的编写结构不以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为专享标准,而是以实际的课程时间和授课重点来安排内容和篇幅。提倡知识面介绍与重点讲授的结合,且以原典选读为讲授重点。本书在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基本概念和历史的概述之外,特别增加中国古代批评理论的原典精读和讲评,旨在明确其研究重点,是对古代文论中蕴含的文艺美学思想资料的发掘、整理、阐释,评述文论目前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思想、理论范畴和理论体系。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先秦文论的初起|013 第一节礼乐与诗乐中的诗学观|013 第二节儒家的文学思想|020 第三节道家的文学思想|034 第四节《易传》的文学思想|043 第二章两汉文论的拓展|049 第一节儒家诗论的纲领《毛诗序》|049 第二节汉代辞赋论及对屈骚的评价|053 第三节司马迁和扬雄的文论|063 第四节王充的文论|073 第三章魏晋文论的自觉|090 第一节建安文论的活跃|090 第二节正始文论的玄意|099 第三节晋朝文论的系统化|107 第四章南北朝文论的繁荣|122 第一节文笔说与声律论|122 第二节萧统与《文选》|138 第三节刘勰与《文心雕龙》|145 第四节钟嵘与《诗品》|159 第五节颜之推与北朝文论|165 第五章隋唐五代文论的经典化|173 第一节隋至唐前期文论|173 第二节皎然与唐五代诗格|181 第三节中唐古文理论|193 第四节中唐新乐府理论|202 第五节司空图与晚唐五代文论|210 第六章宋金元文论的折进|219 第一节北宋诗新与文论的特点|219 第二节江西诗派的诗学宗趣|229 第三节理学视野中的文论|237 第四节诗话纷出与诗格复兴|247 第五节词论的兴起|257 第六节小说与戏曲理论|266 第七章明清文论的集大成|275 第一节明代文论中的复古思潮|275 第二节清代文论的修正与总结|291 第三节明清戏曲理论及批评|315 第四节明清小说理论及批评|333 第八章近代文论的新变|351 第一节近代诗文理论及批评|351 第二节近代戏曲、小说理论及批评|37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文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汪涌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2637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527000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