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矫情的法国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徐波著的《矫情的法国人》全面解读当下法国社会,深度剖析法国人最新思潮。

本书为读者展现一幅生动的法国众生相。

本书的目的就是让中国读者们更好地了解法国,更好地理解这些“矫情的法国人”。他们虽然身处地球的另一端,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中国人的“中国梦”无异。

内容推荐

《矫情的法国人》是作者徐波以其在法国多年工作、生活的丰富经历,对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及法国人的各种特质的思考和体会。本书通过作者的独特视角,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处在转型期中的法国做了真实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国社会现状和历史文化的窗口。

目录

自序 徐波

序一 拉法兰

序二 吴建民

序三 白岩松

序四 丹尼尔·洪多

序五 马克·毕栋

第一章 我来到了欧元危机下的法国

第二章 “矫情”的法国人

第三章 法国人与政治

第四章 转型中的法国社会与“法国梦”

第五章 巴黎大皇宫中国之夜

第六章 由“11·13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所想到的(代跋)

试读章节

第一节 我来到了欧元危机下的法国

2011年1月15日凌晨,我告别了6年轰轰烈烈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工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巴黎。

一场源于2008年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早已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希腊债务问题也逐渐演变成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危机。这不仅危及欧元作为欧盟统一货币的存在,更威胁着希腊、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社会稳定。

在这样一种历史时刻,我回到了欧元危机阴霾笼罩下的法国。

一下飞机,我看到的是比浦东国际机场小得多的戴高乐机场,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

记得中国改革开放前,多少人踏上法国领土,对戴高乐机场宏伟的气势感慨不已。现如今,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的机场越建越好,相形之下,戴高乐机场的设施显得老旧,自然雄风不再。

行进在巴黎的晨曦里,感觉这座城市显露出的已不是昔日“光明之都”(ville de lumiere)的那种光芒,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破旧和简陋。

在这里,我再也看不到北京环城道路或上海延安高架、外滩高楼大厦上24小时终年无休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LED广告牌。

进入巴黎市区后,一切都和我离开时一模一样。楼还是过去的楼,路还是过去的路。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街头的咖啡馆里三三两两地出没着男男女女,小报亭前行人已开始伫立等候购买当天的《费加罗报》《巴黎人报》,偶尔还能看到骑自行车的人,肩上背着包,骑车上班。习惯了上海快节奏生活的我,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如果你恰好是在上海坐磁悬浮到浦东国际机场,之后你又是坐机场RER火车B线到巴黎市区,你就会在沿途体会到一种仿佛回到卓别林电影中那个工业革命时代的感觉。

不用说那火车车厢的陈旧,且只说火车晃晃悠悠逢站即停,就会让你觉得时间好像在法国被凝固了。

车厢里坐着的全是坐郊区火车赴城里上班的打工族,他们的特点是肤色特别深,很少看到浅颜色的。要是有,也恐怕是东欧那边来的新移民,他们在法国从事建筑或城市保洁工作,操着一口东欧法语。

无论是坐汽车还是郊区火车来到巴黎,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在欧元危机笼罩下、充满着各种社会矛盾、处在深刻变化前夜的法国。

我还是先说说法国百姓和政府对欧元区危机最初的认识吧。

这场举世瞩目的欧元区经济危机先是从希腊货币危机开始,而法国卷入欧债危机的时间则是在2012年秋。

此前,世界经济危机似乎与法兰西经济无关,法国人依然可以偏安一隅,只有一些敏锐的经济学家在高喊“狼来了”。

只有当穆迪将法国主权信用评级由最高级Aaa下调一档至Aal时,法国人才开始意识到,欧债危机已殃及“池鱼”。

一夜之间,法国从欧元区原先的“好学生”变成“问题生”,国际舆论和法国社会对原先希腊债务危机的关注转为对法国自身经济的担忧。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更是推波助澜,封面标题就是“法国:埋在欧洲心脏的一枚定时炸弹”。

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法国经济可谓“屋漏又逢连夜雨”,不是外贸逆差,就是失业飙升,电视里报道的全是企业的破产消息,而对法国朝野震动最大的莫过于弗罗朗日(Florange)钢铁厂650名工人和标致雪铁龙集团8000名工人的裁员案。

弗罗朗日钢铁厂是被印度的世界钢铁大王阿塞洛·米塔尔钢铁集团(Arceloi Mittal)收购的,当时米塔尔曾允诺予以投资,扩大生产,但国际市场上钢产量供大于求,米塔尔对法国的这个钢铁厂已兴趣不再了。

米塔尔提出要关闭钢铁厂,马上招致法国朝野的强烈谴责。

当时法政府负责生产重振的部长蒙特布尔(Arnaud Montebourg)甚至公开指责钢铁大王不守信用,“一再对法国食言”,继而威胁“米塔尔不尊重法国”、法国“也不再需要米塔尔”。

蒙部长甚至威胁要将弗罗朗日钢铁厂“国有化”。

接下来又传出要关闭标致雪铁龙集团在戴高乐机场边上的工厂的消息。

有意思的是它原本是标致汽车最主要的装配线,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接待了不知多少前来法国考察法国汽车工业的国内代表团。

P28-30

序言

让-皮埃尔·拉法兰

法国前总理、参议员

首先,请允许我向徐波第二部有关法国的著作问世表示祝贺。在他的新作中,既有他个人的亲身经历的故事,也有其对法国的总体看法。

如果说10年前他的著作更多地是通过一个外交官的眼光来看法国的话,那么,他今天的新著则更多地放在对法国精神的描述上,而这种法国精神又是法国的存在和法兰西文明的核心。

作为法国的朋友,徐波谙熟法国文化,他既了解法国人的优点,也深知法国人的缺点。

对他而言,法国文化是与众不同的。假如说法国在今天的国际事务中依然还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都要归功于法国精神。

徐波从法国精神中看到法国人的理性和情绪化两者之间是如此紧密相联,那种对完美的苛求,那种喜欢批评的主动态度,甚至造反精神,这一切又时常夹杂着他们孩童般的,甚至是略显幼稚的心态。

对作者而言,那种随意嘲讽和对宽容限度的大胆试探,以及那种数百万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法国人自发走向街头的”共和大进军”的动员能力,均是这种法国人独特性格的写照。

这些法国人自认为身上负有一种普世的使命,为此,他们想把自己对世界的见解与全世界分享。当法国人的这种雄心没有被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所接受时,这种雄心就很容易被认作法国人的傲慢。

因此,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中国读者们更好地了解法国,更好地理解这些“矫情的法国人”。他们虽然身处地球的另一端,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中国人的“中国梦”无异。他们也同样意识到在保持民族灵魂的同时去适应这个新的世界所带来的变化的必要性,从而当我们两国的差异性成为相互仰慕和尊重的源泉时,我们之间的关系将会靠得更近。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法国的朋友,徐波谙熟法国文化,他既了解法国人的优点,也深知法国人的缺点。

对他而言,法国文化是与众不同的。假如说法国在今天的国际事务中依然还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都要归功于法国精神。

——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法国前总理

我的朋友徐波在他的书中非常准确地分析了法国人的特征。

——丹尼尔·洪多(Daniel Rondeau),法国作家。法国前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

徐波笔下的《“矫情”的法国人》一书,为我们描绘了法国人的一幅表情丰富的肖像,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马克·毕栋(Marc Piton)。中法建交50周年庆典活动法方组委会主席

徐波对法国的观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在外交部任职多年,观察事物毫无疑问有着外交官的视角。徐波又是学法语出身,能够直接用法语与法国人交流。他是一个擅长交流的人,能提出很好的问题,可以发掘出对方一般不对外人说的想法,这又是一个视角。徐波到教科文组织去工作,他变成了国际职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角度来观察法国,这又是一个新的视角。徐波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法国,撰写出了他的新著,很有价值。

——吴建民。中国前驻法国大使

徐波通过这本不薄的书,把更多有价值的对法国的观察与思考,讲给此时此刻的中国听。这些文字如同镜子,照照中国也照照我们自己。

——白岩松,央视著名评论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矫情的法国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7384
开本 32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531661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