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书中国人
内容
编辑推荐

阿瑟·史密斯著王续然、张晗编译的《五书中国人》收录了五部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解读中国的经典名著,并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这五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性情、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百科全书”。《五书中国人》用异域文化的目光为我们树起一面镜子,有些部分可能成为哈哈镜,然而,站在这面镜子前,我们需要勇气,需要理性,需要辩证的思想,更需要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内容推荐

迥异于西方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和风俗习惯,这使得西方人长久以来都认为中国是神秘的,中国人是不可捉摸的,中国文化是另类的。那么,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和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时代的不同的西方人有着不同的解读。

阿瑟·史密斯著王续然、张晗编译的《五书中国人》收录了五部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解读中国的经典名著,并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百科全书”。

目录

中国人的性情

 保全面子

 节俭持家

 勤劳刻苦

 恪守礼仪

 漠视精确

 拐弯抹角

 顺而不从

 思绪含混

 不紧不慢

 轻蔑外族

 因循守旧

 随遇而安

 能忍且韧

 知足常乐

 孝悌为先

 仁爱尚善

 株连守法

 多元信仰

 中国的现实与时务

真正的中国人

 中国的政府

 辫子的故事

 穷困阶层

近代中国与中国人

 中国的文人

 祖先信仰

 风水观念

东洋史说苑

 热爱和平

 热爱和平(上)

 热爱和平(下)

 崇尚祖先

 崇尚祖先(上)

 崇尚祖先(下)

 忍让妥协

 忍让妥协(一)

 忍让妥协(二)

 忍让妥协(三)

 忍让妥协(四)

 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一)

 敏感多疑(二)

 敏感多疑(三)

 敏感多疑(四)

马可·波罗行纪

 第一卷 从小阿美尼亚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见闻录

 罗不城

 哈密州

 哈剌和林城

 成吉思汗成为鞑靼人的第一汗

 成吉思汗事军进攻王罕

 王罕进击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与王罕之战

 成吉思汗驾崩后继任的君主及鞑靼人的风俗

 鞑靼入的信仰

 哈刺和林平原及鞑靼入的种种风俗

 额里湫国

 天德州及王罕的后裔

 上都城

 第二卷 记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之事,自大都向西南行至缅甸国时记录沿途所经诸州城之事,自大都向南行至杭州、福州、州时记录东海沿岸诸州之事

 大汗忽必烈的彪炳千古的伟业

 大汗赏赐给基督徒、犹太教徒、回教徒、偶像教徒节庆的荣誉

 及其不公开当基督徒的理由

 大汗返回汗八里城

 大汗的宫廷

 大汗太子的宫苑

 汗八里城的叛乱及其主谋的被问斩

 名为怯薛丹的一万二千骑禁卫军

 大汗每年的万寿日

 年底时大汗所举行的节庆

 在大节庆日领受十三袭金袍的一万二千名王圈

 大汗命人行猎

 豢养用于捕猎的狮、豹、山猫

 为大汗管理猎犬的两兄弟

 大汗的行猎

 大汗田猎后举行大朝会

 汗八里城发达的贸易和繁盛的人口

 大汗用树皮制造的纸币通行于全国

 执掌大权的十二王爵

 从汗八里奉命去各地的使臣、差役

 大汗赈济遭遇饥荒和牲畜频繁死亡的臣民

 大汗命人在要道两旁植树

 契丹人所饮用的酒

 契丹人用黑石当燃料

 大汗在物价上涨时开粮仓赈济臣民

 大汗赈济贫民

 汗八里城的占星师

 契丹人的宗教对于灵魂的信仰及其各种风俗

 契丹的边界及桑干河石桥

 涿州大城

 太原府

 哈剌木连大河及哈强府大城

 京兆府城

 蛮子境内的阿黑八里大州

 成都府

 土番州

 再说土番州

 建都州

 哈刺章州

 再谈哈剌章州

 金齿州

 秃落蛮州

 叙州

 强格路城

 中定府城

 新州马头

 西州城

 大汗征服蛮子地域

 淮安州城

 宝应城

 泰州城

 扬州城

 南京城

 襄阳府大城及其被城下大炮攻破之事

 新州城

 瓜洲城

 镇江府城

 镇巢军城

 苏州城

 蛮子国都行在城

 行在城补述(出自刺木学本)

 大汗每年都从行在及其所辖地区征收巨额赋税

 福州国

 闻名遐迩的福州城

 剌桐城

试读章节

“面子”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用它来描述中国人的一种“特性”。这太荒谬了!在中国的语言中,“面子”这个词并不单指人的脸,它是一个集合名词,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实际上,它所包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描述或理解的范围。

为了理解“面子”的含义,哪怕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我们必须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表演欲,做戏是其本能。戏剧可以说是唯一的全国性的娱乐活动。像英国人热衷于体育、西班牙人热衷于斗牛一样,中国人对戏剧充满了热情。只要稍加煽动,他们就会摆出演戏的架势,或鞠躬行礼,或下跪叩拜,像模像样地扮演起某出戏中的某个角色。在西方人看来,这有些滑稽和可笑。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也是很戏剧化的。比如说某个人被人误解,在他要澄清事实时,即使只有两三个人在场,他也会大声地说:“我是当着你们的面说的,你们都在场。”给人一种面对众人的感觉。如果事情解决了,他会很骄傲地走下舞台;如果没有得到解决,他会觉得自己没脸下台。其实仔细想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与事实毫无关系,只是形式的问题。

在一出戏中,要想获得喝彩声,只要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说出一句漂亮话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去探询幕后是什么样子的,看尽世上所有好戏岂不更好?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一切依照戏剧化的样式行动就能很有“面子”。也就是说,在他们投入剧情进行表演时,或不

理,或小看,或喝倒彩,都是让他们很“丢面子”的事。

在正确理解“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之后,人们就会发现,这个词本身就是一把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性之锁的钥匙。

捎带着说一下怎样做到有“面子”——这其中的方法和学问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理解力。西方人常常误入事实领域,而忘记了中国人生活中戏剧化的因素。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面子”就像戒律一样,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潜在力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面子”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可视社会传统或公众常识而反复无常,或取消,或变动。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人和西方人存在着差异,对同样的事情决不可能用同样的眼光或观点来看待。

在调解村庄间无休止的争吵时,“面子”的平衡问题是“和事佬”首先要仔细考虑的,而且是必须慎重考虑的,就像过去欧洲的政治家考虑力量均衡问题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一个东方人来说,要想公正地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从道理上来讲,他们抱有这种愿望,但实际上只能是按比例对“面子”进行分配,即平衡各方当事人的“面子”。在诉讼的裁决中,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结果多以不分胜负而不了了之。

给人送一份丰厚的礼物,算是“给他面子”。但如果礼物是私人所送的,受礼人应该只收下其中的一部分,全部接受或统统拒绝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也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犯错而受到了指责或者自己的缺点被人指出,也算是“很丢面子”的事,这时候,为了挽回颜面,不管证据有多么充分,当事人都会极力否认。

比如,网球不见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被一位苦力捡到了,可当找到他时,他很生气地予以否认,然后走到丢球的地方,很快发现球就在地上(事实上,球是从他的长袖里掉出来的),并且理直气壮地说:“看,这是你‘丢’的球。”女佣把客人的铅笔刀藏在她主人的房间里,以后在桌布下面发现了,她会得意扬扬地说是她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子”都保住了。一个仆人不小心弄丢了主人的一件东西,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赔偿,或者从工钱中扣除相当的数目。于是,他主动提出辞职,并故作清高地说:“用来赔偿那银匙子的钱,我不要了。”这样,他的面子没有受到损伤。

一个人明知道有笔债款没有办法收回来,但这个人还是找到欠债人,严厉地斥责对方一番,以此表明他对这件事心中有数,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样一来,虽然他没有要到钱,但他保住了“面子”,从而保证将来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个仆人工作失职,或者拒绝做他分内的事,当他确定主人决定辞退他时,他会故意再次犯错,并主动提出辞职,以保住他的“面子”。对我们来说,宁可死了也要保住面子,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据说,中国的地方官在被杀头时,被准许穿着官服受刑是一种特殊的恩惠,并以此来保住他的“面子”!

P3-5

序言

自从马可·波罗经历了一番神奇的东方之旅,领略了奇妙的中国文化之后,他口述的(《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酷爱冒险的西方人极大的好奇心,当然还有西方列强昭然若揭的征服欲。此后的700年间,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处于大变革时期,无数的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商人、水手、政客、学者等形形色色的人通过交往、参与、游历、观察、研读他人著作等方式了解中国,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报道。在这难以计数的“中国著述”中,有一事一物地写实的,也有天马行空地虚构的;有自己到过中国亲身体验过的,也有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的,有夸大其辞的赞美,也有不怀好意的污蔑;有对现实的正确理解,也有对真相的误解、曲解——不同背景的作者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角度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而真正有影响和价值的,屈指可数——除了(《马可·波罗行纪》(Marco Polo,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还有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志》(J.G.de Mendoza,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and Mighty Kingdom ofChina and the Situation there of)、阿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情》(ArthurHenderson Sm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麦高温的《近代中国与中国人》(John Macgowan,Men and Manners of Modern China),此外还有曼德维尔的(《曼德维尔游记》、金尼阁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李明的《中国现状新志》、安逊的《世界旅行记》、杜赫德的《中华帝国通志》等,这些著作大致能够客观地反映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当然,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构成复杂,中国社会生活纷繁芜杂,面对这样一个迥异干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民族,一个仅在中国生活了一段岁月的西方“外来户”又怎么可能全面而且真正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不过,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否就真正地了解我们自己呢?

时移事易。我们不必苛求前人,也不必苛求外人。现在的中国不再是百余年前那个内外交困的弱国,我们的人民也不再是身处水深火热中的无助民众。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某些文化、某些风俗、某些观念。如今,伴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和“地球村”的逐步建立,面对光怪陆离的西方世界、铺天盖地的西方文化、纷至沓来的西方观念,我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彷徨于盲目的自尊自大与脆弱的自卑自轻,开始迷茫于一味地怀念汉唐盛世和不切实际地希望明日的强大,开始烦躁于不断被提醒的历史重创与被误导的夜郎自大,开始全然地否定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我们是时候反省我们自己了。

鉴于此,我们策划出版了这一部经典合集——《五书中国人》,囊括了五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者的经典力作,它们在西方世界影响甚巨,它们分别是:

[美]阿瑟·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情》作者是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因此书而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此书总结了二十七种(本书选取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十九种)中国人的性情,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有据,一度被西方世界奉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范本。据说,这是当时来华的西方人必读之书。

[美]何天爵《真正的中国人》作者是名传教士、外交官。此书是关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内容生动而丰富的画卷,从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语言文化教育、家庭和社会生活、官民关系、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等社会各方面来观察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主要是不同于美国人的特性,从而较为准确地描绘出真正的中国人形象。它是近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也是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著述中相对客观、理性、公正的一部(本书选取的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三节)。

[英]麦高温《近代中国与中国人》作者是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50年,几乎与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过很深的交往,此书是麦高温关于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它是麦高温的亲身经历,真实再现了清末中国社会各阶层方方面面的生存状况,作者观察角度独特,三教九流尽现笔下,栩栩如生,读来十分生动(本书选取的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日]桑原骘藏《东洋史说苑》作者是日本近代东洋史学的开创者之一,20世纪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家,京都学派代表。此书是桑原骘藏生前亲自编订的短篇论文集。其中收录了作者的25篇短篇论文,分为时事、文化、宗教、习俗、气质、人物、杂纂等七部分(本书选录的是该书中关于中国人的性格、传统思想和风俗的一部分),出版后,以其文字清新可读,内容新颖超拔,成为不可多得的史学畅销书。  、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因自己口述而成的《马可·波罗行纪》而闻名于世。此书内容涵盖了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居民及其职业、经济贸易、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乃至国家的琐闻逸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其重中之重是马可在当时东方最富庶的国家——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元王朝)的见闻。在书中,马可给西方人描绘了一个天堂般富庶、美好的国度,一种迥异于西方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文明,激起了整个欧洲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本书所选取的就是该书里关于中国的记叙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尽管时代不同,国别各异,但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不同性情、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参照。

对于任何人来说,文化与时代的偏见和局限是无法超越的。这些外来者,或者说是来华的传教士旅游者,基督教普世精神、西方中心主义构成了他们观察和描摹中国的既定视野。西方文化固有的优越感,基督教偏见,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感受及其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印象和见解,一些对中国尤其是少数民族习俗的描述和抨击、对中国人的贬损性语言和蔑称也随处可见。另外,东西方彼此接触、了解的历史还太短,机会太少,西方对中国的知识大多来自于想象和猜测,而不是立足于事实。所以,西方对于中国人的种种误会和曲解便是很自然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反映在异域文化背景上的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性情会因此而变得模糊甚至扭曲也是在所难免的。

辜鸿铭先生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西方这些游历者固然不够深沉、博大、淳朴,也并不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其著作也无法全面地反映真正的中国社会、文明及人民,并不具有权威性,但他们和他们的著作用异域文化的目光为我们树起了一面镜子,有些部分可能成为哈哈镜,然而,站在这面镜子前,我们需要勇气,需要理性,需要辩证的思想,更需要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在整理出版的过程中,我们竭尽所能地考据文章涉及到的一些人名、地名以及作者所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严格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力求译文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也许这其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09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书中国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瑟·史密斯
译者 王续然//张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24864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49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2016037478
中图分类号 C955.2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5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