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
内容
编辑推荐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是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在希特勒上台后遭到压迫流亡国外的情况下完成的。书中,作者藉着刻画伊拉斯谟,栩栩生动地呈现了自己辉煌与悲情的一生。在茨威格的笔下,伊拉斯谟是一个“像工蜂一般勤奋的学者和一个思想自由的神学家,一个敏锐的时代批评家和一个温和的教育家,一个稍逊风骚的诗人和一个文采斑斓的尺牍高手,一个善于指桑骂槐说笑的人和一个弘扬人性的慈悲使徒”。

内容推荐

斯蒂芬·茨威格作为一位犹太裔作家,其作品在1933年纳粹上台即遭禁,其在萨尔茨堡的寓所被无端搜查,以致他不得不流亡国外,《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即是完成于颠沛流离之中。身处黑暗年代的茨威格,籍着对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这位“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最终取得成功而仅仅在道义上保持了自己的正直的人”的刻画,将这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辉煌与悲情的一生,栩栩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目录

第一章 使命感和人生的意义

第二章 时代的脉搏

第三章 语焉不详的早年生活

第四章 伊拉斯谟写照

第五章 峥嵘岁月

第六章 人文主义的伟大与局限

第七章 强大的对手

第八章 为思想独立而斗争

第九章 大论战

第十章 尾声

第十一章 伊拉斯谟的精神遗产

伊拉斯谟年谱

本书重要注释

人名索引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为什么一个如此纯洁、有教养的国度不可能持久呢?——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问题。按理说,一些崇高而又符合人性的理念——要求思想界互相沟通的理念应该获得普遍的赞许才是,可是为什么“伊拉斯谟精神”却在尘世只有如此微弱的力量呢?——原来尽管世人早就有过教训:一切敌对行为都不理智。可惜我们不得不清楚地认识到并承认:广大民众从来就不会完全满足于一种仅仅着眼于公共福祉的理念;在芸芸众生的心目中,除了爱情的力量之外,仇恨也要求有施展自己力量的不可告人的权利呢。个人的利己主义只想从任何一种理念中迅速获取个人的好处。具体的事物——近在咫尺的事物往往要比抽象的事物更容易被民众接受。因此,任何一个不是宣扬理想的口号而是宣扬敌对的口号的人在政治领域中往往最容易找到追随者。而树立对立面则唾手可得,玩于股掌之上,可以是一个社会阶层和另一个社会阶层的敌对,一个种族和另一个种族的敌对,一种宗教和另一种宗教的敌对,因为狂热最容易点燃起自己罪恶的仇恨火焰,与此相反的是,一种仅仅起到凝聚力作用的理想——一种超越国界的理想、一种所有世人的理想,像伊拉斯谟这样的理想,对虎视眈眈面对自己对手的年轻人来说,显然缺少视觉上的深刻印象,像伊拉斯谟这样的理想从不会像傲慢的乖戾之人那样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诱惑。傲慢的乖戾之人任何时候都会指出自己国界那一边的敌人和自己宗教团体之外的敌人。因此,这类派别的思想鼓吹者总是比较容易将人们永远不满的情绪引领至某种特定的方向。然而,人文主义——不给激烈的仇恨情绪留下任何空间的伊拉斯谟精神——却像英雄般似的将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放在一个遥远和几乎看不见的目标上。话又说回来,只要民众依然是伊拉斯谟精神梦幻之中的民众,只要统一的欧洲还一直没有成为现实,伊拉斯谟精神是而且始终是一种精神贵族的理想罢了。所以,这样一些追求世人最终将会互相理解的人——他们既是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深知人的本性的智者——他们必然明白:他们的事业一直会受到永远是非理性的狂热思想的威胁。他们必须怀着献身精神始终意识到:在各个时代,汇聚在人的本能最深处的狂热思想的洪流将会气势汹汹地一再淹没和冲垮理性世界的各种堤坝——几乎每一代新人都要经历这样一番挫折,而每一代新人在道义上的义务就是要内心毫不困惑地经受住这种挫折。

伊拉斯谟个人命运的悲情恰恰在于:他——这位众人之中最不狂热的人和最反对狂热的人被卷入到历史上群众性宗教狂热最野蛮的一次发泄之中,而恰恰又是在超越国界的理念第一次以胜利的光辉普照欧洲的时刻。一般说来,那些我们称之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根本不会被当时活着的民众意识到。即便是战争的狂风巨澜在人类早期的若干世纪内也仅仅冲击到个别的部落、个别的地区。况且一般说来,像伊拉斯谟这样的有识之士是能够在社会的大动荡或者宗教的大辩论中成功地置身于混战之外的,他能以冷漠的心态对政治狂热视而不见——歌德就是这样做的一个最好范例。歌德在拿破仑战争的乱世之中依然能不受干扰地从事自己在精神领域的创作。不过,有时候——这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罕见——对立双方的紧张局势会达到如此白热化的程度,以致整个世界就像一块布似的被撕裂成两半,而这样一个巨大的裂缝就会横亘在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幢房屋、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的心中间。来自狂热民众的巨大压力会将个人团团围住,个人无力抵挡,个人面对集体的疯狂无法拯救自己。面对这样一种惊涛骇浪的猛烈冲击就不可能还会有安全的避风港——不可能还会有任何僻静的栖息之地。这样一种处处把世界完全分裂成两半的现象很可能是起因于一个社会问题,起因于一个宗教问题,或者起因于任何一个其他的思想理论问题所产生的对立双方的摩擦,但是,不管起因于哪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始终是狂热思想在作祟,是狂热思想在煽风点火,是狂热思想要煽起积蓄的仇恨力量。而恰恰是在民众疯狂到了好像是世界末日降临的这样一些时刻,战争狂魔最容易挣脱理性的枷锁,毫无顾忌和幸灾乐祸地肆虐于世界。

P8-11

后记

今天的中国读者对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已不再陌生。他的经典名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传遍大江南北。时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内地翻译和出版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数量仅次于德国大文豪歌德。这一事实胜于一切赞美之词。斯蒂芬·茨威格作为诗人和翻译家开始其文学生涯。然而,使他蜚声世界文坛的,则是他的小说和传记文学。呈献给中国读者的拙译《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是斯蒂芬·茨威格的著名人物特写之一。但是,诚如茨威格在本书的开篇中所言:

我们无可否认,我们今天几乎已不再知道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这个人的名字,而他当年可是他自己的那个世纪最负盛名和最受推崇的人。他的数不胜数的著作今天静悄悄地安睡在各家图书馆。这些著作是用人文主义者的语言——当时超越国界而今已被忘却的拉丁语写成的。这些著作当时遐迩闻名,却几乎没有一本走进我们今天这个时代。

不过,此书的写作始自一九三三年五月。一九三三年年初,希特勒上台后,战争阴云密布欧洲上空,茨威格的作品在德国和奥地利被禁。一生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伊拉斯谟的著作也同样在欧洲遭到冷遇,甚至被官方强行下架。所以,茨威格说,伊拉斯谟的著作在当时遐迩闻名,却几乎没有一本走进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但是,在那些尚未出现战争阴霾的西方基督教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阅读和研究伊拉斯谟的著作从未中断,有关他的学术专著不胜枚举。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原名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约于一四六九年的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夜间出生在荷兰的鹿特丹。他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杰出的拉丁语大师,集诗人、古典语言学家、辞书编纂家、神学家、教育家于一身,著述卷帙浩繁,一生辉煌。然而,他的一生同时充满悲情。

伊拉斯谟的辉煌

伊拉斯谟是超越国界的天才,能体现这一点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家园,没有真正的父母之家,也几乎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出生。原来他是一个教士的非婚子。父母因鼠疫双亡后,十六岁的伊拉斯谟于一四八五年进入在荷兰豪达附近斯泰恩的圣奥古斯丁诵经会修道院当修士。他选择这座修道院并不完全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因为那里有当地最好的古典文献图书馆。伊拉斯谟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修道院除做必要的功课外,主要是饱读古代经典和学习钻研拉丁语。一四九三年,二十四岁的伊拉斯谟成为康布雷教区主教贝尔根的亨利的拉丁语秘书。

……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举目四望:伊斯兰国惨无人道的恐怖袭击,乌克兰危机的火拼,军国主义阴魂不散,霸权主义无处不在……而世界各国的民众祈求和平,期盼安居乐业,珍惜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世人在这样的时代会永铭伊拉斯谟的告诫:  战争通常不是殃及那些煽动和进行战争的人,而是几乎毫无例外地将战争的全部重担强加在无辜者——可怜的老百姓身上,无论是战胜或者战败给他们带来的皆是灾难……绝大多数人和战争毫不相干。即便在战争中获利的少数人,他们的好运道也是以他人的损失和厄运为代价。

为方便读者从全方位认识伊拉斯谟,笔者不揣浅陋为本书编写了《伊拉斯谟年谱》和《本书重要注释》。

笔者能将此书呈献给中文读者全靠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系执教的陈钢林博士鼎力相助。本书《伊拉斯谟年谱》中所列各种外语图书和作为翻译此书底本的德语原著皆由他馈赠。对他这样一位真挚的好友,笔者永怀感激之情。

笔者同样衷心感激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刘德美教授和她的同窗好友——现在美国的学者张凤女士,他们不远万里从美国将多伦多大学英语版《伊拉斯谟选集》中有关《古代西方名言辞典》的内容制成光盘馈赠笔者,盛情可感。

《论衡·自纪篇》有言: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拙译中不当之处恐或难免,祈望海内外方家和广大读者多多赐教,不胜盼祷。

舒昌善

二○一五年六月六日

识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3305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5104438
中图分类号 B503.914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