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在华英美报刊与五四运动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一战时期,中国媒体关于中日关系的新闻、要么无缘采访,要么不能定制披露,只能以翻译在华英美报刊的信息为主,因此在涉及中日关系的报道上,形成在华英美报刊率先探秘,中国报刊随后跟进的局面。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在华英美报刊对威尔逊及其“十四点”的宣传,对日本野心的批评形成了有利于反日的媒介环境。然而,在华英美报刊对中国的支持是有限的。当五四运动波及租界时,它们全都转向反对的立场。通过对在华英美报刊与五四运动关系的考察,我们能够发现五四运动从酝酿、爆发到结束,每一步都有其引导、支持和企图控制的痕迹。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在华外报与外交021 一外国人在华办报目的023 二五四运动前在华外报的势力分布状况026 三在华外报的立场029 第二章在华外报与华报038 一五四运动前的华报生存状态040 二华报的“洋”字旗047 三华报对在华外报翻译的差别052 第三章在华英美报刊与威尔逊“十四点”061 一威尔逊抢占道德制高点062 二在华英美报刊对“十四点”的宣传067 三在华英美报刊的反日宣传083 第四章在华英美报刊与中国提案100 一和会召开前在华英美报刊对中国提案的讨论104 二和会召开后在华英美报刊对中国提案的支持112 第五章在华英美报刊与中国代表团133 一在华英美报刊与联合代表团134 二在华英美报刊与代表团成员人选143 三后果154 第六章在华英美报刊与五四事件178 一中日两国眼中的青岛问题181 二在华英美报刊与“日使恫吓事件”190 三在华英美报刊与“卖国贼”210 第七章在华英美报刊与五四运动结束229 一在华英美报刊眼中的五四学生运动230 二抵货运动与在华英美报刊态度的转变239 三在华英美报刊与五四运动结束247 结语268 参考文献27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在华英美报刊与五四运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熊玉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817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78000 |
出版时间 | 2021-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61.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