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苹果教父乔布斯
内容
编辑推荐

乔布斯的离世是苹果永远不可估量的遗憾,苹果被“咬掉”的缺口将永远属于乔布斯。

他是硅谷的首席创新大师,IT界的拿破仑;他是会“魔法”的商界奇才,万众瞩目的乔帮主;他把一个“苹果”做成了一场大生意;他把行业格局搅得人仰马翻后自己却一骑绝尘……

崔智东编著的这本《苹果教父乔布斯》将为你全面、完整地揭晓乔布斯的“思维魔力”。

  谨以此书,纪念乔布斯先生。

内容推荐

乔布斯的确是天才。凭借偏执狂般的执着,他可以疯狂捕捉消费体验,从而将一项普通产品做到极致。但他还远不是神仙——随着IT业演进的脚步,正是他的思维模式,才决定了他本人和苹果公司的三十多年沉浮荣辱。或许你我都有着非同凡“想”的梦,我们也曾毫不动摇地追逐成功的脚步,但是我们比起乔布斯来,还缺少了关键性的一点——思维魔力!要知道走上神坛的商界英雄们,都是因其适合的“思维模式”,套上了合适的商业模式,才有了成功!

《苹果教父乔布斯》将为你全面、完整地揭晓乔布斯的“思维魔力”。读完本书,你就知道,我们要学的不仅是乔布斯的商业精髓,更多的是学习他的思维方式—一强大、积极、改变游戏规则。

《苹果教父乔布斯》由崔智东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创新力——乔布斯如何用全新的方式审视事物

 是什么特质让创新家与众不同

  1.展开联想——食物加工机与家用电脑也可以整合到一起

  2.不落凡尘——执拗的创新与顽固的神秘王国

  3.非同凡想——“苹果”为何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

  4.拿来主义——好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

 苹果“人人伸手可及”——“创新之王”的四大启示

1.少年的阅历是奠定创新力的重要基础

2.创新刻不容缓——“我从来不把今天想到的事情放到明天”

3.求知若渴——初学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专家看待问题的角度少之又少

  4.细节为王——如果没有乔布斯,苹果还会对细节如此执着吗?

 “乔布斯式的创新”——CEO三大实践课

  1.人力竞争课:深度理解“人性”而非技术

  2.产品升级课:持续狂奔的“产品挑选人”

  3.明星效应课:做不好品牌就不是好CEO

第二章 激情力——苹果公司的核心价值

 乔布斯调和“完美主义”的方法

  1.“从最少开始”——如果不能十个功能都做到完美,就砍掉五个

  2.剥夺用户自由的“魔鬼”

  3.“艺术家乔布斯”的最大启示——美可以存在于意想不到的地方

 当乔布斯又要休病假时——激情意味着什么

  1.苹果新总部的故事:28年的激情与梦想

  2.CEO的“乔氏法则”——如何一开始就选择有激情的员工?

 三大秘诀,打造和苹果一样激情四射的团队

  1.质量至上,催生上进挑战心

  2.表扬和批评——“以下犯上的个人文化”

  3.制造紧迫感——“禁止吸烟,禁止将狗带入公司……”

 “在每周一的早上,你能不能利索地爬起来,并对工作充满期待?”

1.为什么我们缺乏激情——工作与梦想的方向不一致怎么办?

2.三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3.这样做,你就能像乔布斯一样找到工作激情

第三章 品牌力——乔布斯谢幕,苹果还甜吗

 口碑:“有责任让jPhone远离色情”

1.“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很多,你怎么会无所事事?”

2.避开焦点小组——一个人能将责任落实到位,而一个集体却将责任悄然分解

3.“不要问苹果给了你们什么,要问你们为苹果做了什么”

 传播:这个世界因为乔布斯和苹果而形成一个部落

1.赋予个体一种有意义的感觉

2.任何事都可以重新定义

3.聚焦于最擅长的专业领域

 销售:苹果与众不同的宝典

1.广告:好奇心杀死猫

2.产品发布会:细节是神圣的

3.旗舰店:苹果迷的方舟

4.宣传:铺天盖地而又准确无误

 疑问: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还是苹果吗?

1.悲观者:乔布斯的离去代表着苹果公司精神支柱的倒塌

2.乐观者:苹果公司依然会沿着既定的轨道走下去

3.反思:需要乔布斯精神而不是“乔布斯第二”

第四章 领导力——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苹果的高度

 从自我管理到帮助他人管理——跟乔布斯学“操盘手”

1.知道自己,评估自己,不要失落了自己

2.观照自己、自我完善、寻求资源——七个小矮人的团队合作精神

3.打造“自我管理”型团队

 你的奇迹在哪里——跟乔布斯学时间管理

1.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

2.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三只钟的启迪

 管理者的权威至高无上——跟乔布斯学“独裁”

1.没错,每个人都曾被乔布斯恐吓

2.乔布斯只有一个——管理者如何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

3.行动指南——问问你自己有几个接班人?

 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与荣誉感——跟乔布斯学团队建设

1.在苹果做的工作绝对独一无二

2.“我一直都非常讨厌以仁慈的方式做这件事”——开除不合格的人

3.“我希望一夜之间改变”——潜力是被逼出来的

第五章 标杆力——为何只有他独一无二

 禅思、谎言与大格局

1.让高科技产品像快销品一样流行,像宗教一样触动人们的情感

2.艰难的历险——王者归来是个漫长的历程

3.苹果轴心——“我给你的,你可以拿;我不给的,想都别想,没门儿。”

 微软与苹果的“婚姻”

1.友好的敌人——彼此欣赏.取长补短

 苹果VS谷歌——苹果主义与谷歌主义

1.打造各自的文化标志——华丽的封闭和神奇的开放

2.化友为敌——业务重叠瓦解伙伴关系

3.苹果与谷歌的决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

 标杆之道——中国企业家谈乔布斯

1.周鸿神:“学乔布斯比较容易陷人两个误区”

2.田溯宁:“我的很多创业都受乔布斯的指导”

3.李开复:“和他合作并不容易”

第六章 性格学——任何人都可以赢得成功

 你不可能比乔布斯的性格更怪诞

1.“病夫治国”——对乔布斯来说,顾客并不总是对的

2.“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寻找你的性格维度

 不管你是什么性格.都不能在拖拉的时候依然奖励自己

1.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

2.将你的钟表往前调一分钟

 任何性格都不能避免犯错——重要的是不能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1.“从不犯错意味着从来没有真正活过”

2.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成功之母

3.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难嚼的强硬派”

第七章 沟通力——世界最想念乔布斯的一件事

 苹果偶像和极客文化——比起iPhone本身。乔布斯的推销力更可怕

1.没人能把苹果的故事讲得更好

2.巧借外力——“欢迎你,IBM。我们不是开玩笑”

3.巧借一个新鲜名词——“无曲柄电脑”

4.微博上的营销——令人叫绝的140个鲜活的字

 乔布斯的演讲技巧——如何透露权威、信心和能量?

1.提升肢体语言效果的三大技巧

2.制造语言生动性的四大亮点

3.点“数”成金——平庸和卓越的区别

 乔氏力场三要素

1.创意越复杂,运用修辞降低理解难度越重要

2.修辞家乔布斯不说废话

3.精准到吓人的节奏把控

4.乔布斯是练出来的——让口才从技术升华为艺术

第八章 影响力——我们的乔布斯、世界的乔布斯

 “苹果”被谁咬了一口

1.改变世界的神奇精灵——Apple iMac

2.iMac、iTunes、iPod、iPhone——苹果十年浮沉

3.iPadn可改变的未来——那时世界上的每朵花你都将知道它的名字

 放逐与荣归:苹果教父的浮沉

1.众叛亲离——1981年的三件大事

2.离而不弃——乔布斯的皮克斯星球

3.重掌大权——吸取教训,如鱼得水

 乔布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1.“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

2.血泪与辛酸——苹果教父的秘闻

 天下谁识乔布斯——CEO谢幕,乔布斯不朽

1.从私生子到“创意之神”的奇迹

2.与苹果无关——“我们只关心一个叫乔布斯的人”

附录:乔布斯生平大事表.

试读章节

3.非同凡想——“苹果”为何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

在波士顿苹果世界大会上,乔布斯宣布“暂时”接手苹果掌门人的工作,大家为他重新出现在舞台上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次大会没有发布任何新产品,因此,各大媒体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聚焦在回归的乔布斯身上。

他这样说:“我想谈一谈苹果这个品牌,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我觉得,一定是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才会买一台苹果电脑。那些花钱买苹果电脑的人,思考方式与别人是不同的。他们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的创新精神,而不是一群庸庸碌碌,只为完成工作的人,他们心中所想的是改变世界,会用一切可能的工具来实现它。我们要为这样一群人制造这个工具。但愿你们今天的所见所闻,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它让我们有信心,我们同样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给那些从一开始就支持我们产品的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因为,经常有人说他们是疯子,但在我们眼中他们却是天才,我们就是要为这些天才提供工具。”

乔布斯比公司里任何人都了解消费者,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和梦想。在波士顿演讲前的几周。他曾经向100位苹果员工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只有两个人给出了正确答案:苹果。

毫无疑问,苹果是教育行业内最大的产品供应商。教师使用的电脑中,有65%是苹果。按照乔布斯的说法,如果公司员工都不清楚或不重视他们的核心消费者,就不可能制造出迎合他们需求的新产品。

除了教育类市场,苹果电脑在出版和设计领域,也成为那些从事创新工作的专业人士的首选。乔布斯引用了几个数字:尽管苹果电脑只占整个计算机市场7%的份额,但在广告、图形设计、出片和印刷行业所使用的电脑中,却占据了80%的比例,64%的网站用Mae邑脑制作。

“创意群体”显然是苹果电脑的重要客户,也是公司在恢复元气的日子里,可以充分利用的基础客户群。乔布斯坚信,这部分核心客户群被苹果忽视了。

就在乔布斯为苹果定下基调前,《连线》杂志用一张正在长出尖刺的苹果公司标识作为封面,大标题写着:“祈祷”。另一本杂志宣称:“苹果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在别人都认为苹果将“溃烂”的时候,乔布斯眼中所见,却是一家对大众至关紧要的公司。因为,他了解消费者,也清楚苹果在他们生命中所占的位置。他坚称苹果的运转还是很好的,只是工夫用错了地方,没有用在满足那2500万核心消费者的需求上。

乔布斯以这番评论结束了他的波士顿演讲,也敲响了苹果踏上复兴之路的战鼓。

这次世界大会之后一个月,苹果就发动了名为“非同凡想”的广告宣传攻势。这则广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使苹果的形象在经历了惨痛失败后,再一次树立起来。

在乔布斯离开舵手位置的11年里,苹果已经失去了拓荒者的地位。但乔布斯只花了30秒的时间,就让全世界知道,那个曾经的苹果又回来了。电视广告最终能够成功,是因为它提醒了苹果的员工,谁才是目标客户,同时也给这些消费者强化了一个意识:与他们打交道的。是一个懂得他们心愿与梦想的品牌。

“非同凡想”广告宣传中的电视广告部分,取名叫“狂人们”。它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具创意的广告之一了。在这则插播广告中,一系列英雄、思想者、发明家和反叛者的黑白影像充满了画面:爱因斯坦抽着烟斗。鲍勃,迪伦吹着口琴,马丁·路德·金正在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理查德,布兰森猛摇香槟,玛莎·格雷厄姆翩翩起舞,毕加索凝神作画……随着这些励志的画面不断闪现,演员理查德·德雷弗斯缓缓朗诵了一首自由诗。

虽然这不是出自乔布斯之手,但这些旁白,却体现了他对探索精神的信仰:谨献给那些“狂人们”——

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他们是一群格格不入的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们讨厌循规蹈矩,绝不安于现状。

你可以支持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诋毁他们,但你唯独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

因为他们改变了许多事物,推动人类前进。

正是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乔布斯说,这则广告意在提醒苹果的员工,谁才是他们的英雄。它也鼓励消费者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广告结尾的画面,是一个小女孩睁开了双眼,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这暗示着使用苹果电脑的人,都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知天地。那群与旧世界格格不人的人,他们代表了这个世界的“创新精神”。苹果在向他们直接传达着这些思想。

这次广告攻势和乔布斯之前的演讲一道向我们揭示了,彻底的创新家和平庸的模仿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相信顾客的梦想和他们改变世界的能力,后者只把顾客看作摇钱树。P7-9

序言

1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去世,享年56岁——虽然业界普遍认为罹患癌症的乔布斯去世。不过是早晚的事。

但,这一天真的到来,仍然引发新一轮热潮——他似乎施了什么魔法,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令整个世界为之疯狂。

苹果公司的继任者蒂姆·库克在第一时间发表了悼念信,表达自己的惋惜之情。“苹果公司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性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我们更是失去了一位亲爱的朋友和一名鼓舞人心的导师。史蒂夫留下了一间只有他能够建立的公司和他的精神,这将永远是构成苹果的基石。”

2

乔布斯的生命已经结束,但是他的一生注定会是传奇。

正如李开复在中文版《乔布斯传》的序中提到的那样:“乔布斯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乔布斯的成功真的无法复制。”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能在一个重要方面改变世界就已十分幸运,而乔布斯却在他商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在多种情况下以多种方式改变了全球科技和媒体产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而改变。

首先,是理念创新。

乔布斯有句经典名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创新。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神曾慨叹:“在20年前技术驱动的年代,微软这类以技术为先导的公司把技术做得廉价,把技术做得很大众化,乔布斯的思想已经跨越到20年后的消费驱动时代。”乔布斯率先在产品中置人美学因素,提出“科技要和人文、艺术融合,才能产生让我们的心为之歌唱的结果”,于是才有了多姿多彩的iMac和漂亮的iPad。其他零售商都没有给予苹果产品正确的定位,乔布斯却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苹果商店,并让这样的商店遍布全球,被称为“电脑零售业的奇葩”。

其次,是追求完美。

在对新产品质量的要求上,乔布斯是近乎完美的偏执狂。他追求每个步骤和细节的精确,无论是外观设计、用户体验、工业设计,还是系统设计,甚至主板如何摆放,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尽可能美观。设计师们必须忍受他的吹毛求疵,一遍遍地修改产品,甚至被彻底否定。

再比如,与竞争对手合作。

当萍果与微软在1997年的Macworld展览会上宣布合作时。举世震惊。后来的事实证实了乔布斯的判断——“在我看来,苹果与微软之间的竞争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将帮助苹果稳健发展,并让苹果能够对科技行业作出巨大贡献,并推动科技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得知乔布斯去世后,沉痛地说:“在我们生命的一半以上时间里,曾成为同事、竞争对手和朋友。极少有人能像史蒂夫这样对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其后许多代人都将感受到他所带来的变化。有幸和他共事,是我极大的荣幸。我会非常想念史蒂夫。”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乔布斯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短处。

现在他走了,这,对苹果意味着什么?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3

“你那么爱他,为什么不将他留下。”——因为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在乔布斯的病情加重后,苹果不得不在无奈之中完成了一次帮带传递。

就像一支保持连胜的足球队通常不会轻易改变首发阵容一样,一家正在成功的企业突然宣布更换舵手,肯定是一项艰难的决定。尤其是对于苹果而言。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乔布斯离去不久,苹果便在短时间内盛极而衰,濒临破产。当年的梦魇还未散去,而这一次,乔布斯是真正的离开了。  不过这确实又是苹果的一次机会,一次从成功跨越到伟大的机会——“企业就是企业家的背影”,尤其是企业的创始人,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气质和风格,何况是像乔布斯这样魅力十足的商业奇才。

4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乔布斯的故事非常类似于经典的好莱坞大片——他匹马单枪地发明了iPod和iPhone,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当年自己一手成立却又背叛自己的公司。乔布斯的名字,似乎一直和“创新”、“粗暴”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iPod的成功和他在电梯里解雇员工的桥段一样广为流传。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对乔布斯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乔布斯从未来过中国,但仍然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其中包括中国一些知名的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乔布斯在苹果已经并不是一个CEO的角色,因为他基本上不管运营、不和华尔街打交道,他的工作性质更接近于“触媒式人物”——给人以灵感,激励别人去行动。

正如他1998年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的:“创新不是钱的问题,重要的是你拥有怎样的人才、如何引导他们以及你从中得到多少收获。”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本书不是乔布斯传记,也不是苹果的传记。

我们没有去详尽挖掘乔布斯的生平往事,而是尽全力去分析——

乔布斯的性格和他目前取得的成功到底有什么关系?

他是如何将自己的个性特征转变为企业哲学的?

乔布斯身上那些不因时代变迁的魔力是什么?

中国企业家到底应该如何向乔布斯学习?

同一件事,如果是乔布斯会怎么做——也就是说,乔布斯能教我们什么?

……

“所谓不朽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乔布斯是不朽的。也许乔布斯的不羁性情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也许其传奇人生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但,通过本书,我们要的,是在本土企业家身上、卓越管理者身上、在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从而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苹果教父乔布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智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7374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71.26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