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同志长期担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20世纪80年代后连续四届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晚年更以博大的爱心倾力投身以救助贫困母亲为宗旨的“幸福工程”,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受到广大群众和海外人士的衷心爱戴。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在有关方面和人士的支持下,黄峥和郭家宽编辑了这本《圣洁的思念——缅怀王光美》。
图书 | 圣洁的思念--缅怀王光美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光美同志长期担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20世纪80年代后连续四届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晚年更以博大的爱心倾力投身以救助贫困母亲为宗旨的“幸福工程”,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受到广大群众和海外人士的衷心爱戴。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在有关方面和人士的支持下,黄峥和郭家宽编辑了这本《圣洁的思念——缅怀王光美》。 内容推荐 《圣洁的思念——缅怀王光美》文章的作者黄峥和郭家宽,包括领导同志和王光美同志的亲属、同事、友人,都以自己的亲历亲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忆了与王光美同志的交往以及对她的深刻印象,其中多数文章是首次发表。收入《圣洁的思念——缅怀王光美》的照片,由王光美同志亲属提供,望摄影者与我们联系以便致谢。 目录 刘延东:大爱无疆德馨长存——纪念王光美同志诞辰90周年 何鲁丽:光美大姐的情怀 彭珮云:《王光美访谈录》序 张维庆:眷眷慈母心 刘亭:女儿心中的母亲 刘潇潇:北戴河的记忆 周小春:我的外婆 孔东梅:大爱无言——悼念不朽的女性王光美奶奶 方兵:跟着王光美做幸福工程——纪念王光美诞辰90周年 许佩珉:共产党人的楷模——纪念王光美同志诞辰90周年 杨淑梅:我与光美同志相识54年 贾兰勋顾淑珍:王光美与育德学院 宋秀芬:深切怀念光美同志 王振稼:光美学长是校友心目中一面闪光的旗帜 易凤葵:我和王光美乡情交往28年 林海鸥:奇美岁月 郭家宽:光美永恒 黄峥:光映日月美留人间——印象王光美 附录: 母亲在路上——王光美的故事——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王光美同志生平 后记 试读章节 女儿心中的母亲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妈妈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5年来,妈妈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过去的许多事情,甚至是当时不太在意的一些事,一件件连缀起来,像拼图一样,让远去的妈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愈加完整,愈加清晰,愈加高大。 风雨同舟 妈妈和爸爸的感情非常深,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将近20年,可以说是互敬互爱,相濡以沫。 妈妈出身一个官宦书香之家。外公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曾担任过北洋政府农商部的工商司司长,代总长。后因反感北洋军阀的腐败,辞官回家。现在西长安街上民族文化宫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年外公家的宅院。她7岁人学师大二附小(现北京实验二小),中学进人有名的师大男附中(妈妈考学那一年专设了个女生班)。大学上的是辅仁,她属于中国第一批学原子物理的女硕士。妈妈所受的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教育。读书时,她受“科学救国”的影响很深,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她专心学习,心无旁骛,一直到25岁去延安,还从未谈过恋爱。而爸爸则是出身于湖南农村的职业革命家,青少年时,先是受中国的传统教育,不到二十岁就投身革命,后来又去留苏,成了中共的领袖之一,按说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文革”后和妈妈聊天时我也问过她:你是怎么嫁给爸爸的?她说,要说也很简单,不那么浪漫:当爸爸向她表达了希望在一起生活的愿望之后,紧接着摆了一大堆自己的“不利条件”:年龄大,身体不好,工作忙,还带着两个幼儿……希望妈妈慎重考虑。她说,一般人在这时候都要尽量表现自己优越的一面,少奇却跟别人不一样。是爸爸的真诚、坦率使她深受感动。还有一次,妈妈想让爸爸讲讲自己的革命经历和业绩,爸爸说:“你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要从我今后的言行了解我。”爸爸的这些话让妈妈终身难忘。爸爸一生做人做事坦坦荡荡,而妈妈也和爸爸一样,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记得“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社会上针对爸爸妈妈的大字报越来越多。有一天,我在外面看到一张大字报“揭露”说,妈妈在去延安之前,曾经在去美国还是去延安的问题上犹豫过。按照我们当时所受的教育,这简直是不可接受的。当我问她时,妈妈却非常平静、坦诚地说:“是的,我当时确实犹豫过。怎么能不犹豫呢,美国的两所大学都发来了入学通知书,还提供了读博全奖学金,学的又是当时很尖端的科学,犹豫是很正常的。” 不仅在家里如此,在外面遭受残酷批斗和凌辱时,妈妈同样实事求是,据理力争,为爸爸辩诬。根据披露的材料,在清华大学造反派批斗审讯妈妈时,她一再这样说: “事实总是事实,应根据事实得出结论,这才是毛泽东思想。” “真正的革命者是勇敢的,是勇于正视事实的……” “真正的爱护小将,应该是什么就说什么,不能歪曲事实来爱护革命小将……” “我不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分子,我是毛主席的共产党员。真理就是真理……” “我在刘少奇身边工作了十几年,(大字报里讲的情况)我觉得有出入,反正有许多不是刘少奇的事。说他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直接没感到这一点。” 在当时那样的政治高压和混乱形势下,妈妈这样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1967年人夏以后,形势愈加险恶,妈妈也预感到要与爸爸分开。7月18日,中南海里再次组织揪斗爸爸和妈妈,那天,爸爸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主动替她收拾行李。在静等来人的时候,平时向来不苟言笑的爸爸突然说了句笑话:“倒像是等着上花轿的样子!”妈妈强笑无言。就是在这天分手时,爸爸对妈妈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爸爸是妈妈的主心骨和定心丸,而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妈妈则是爸爸得心应手的助手和守护者。 爸爸长期患有胃病,加上革命战争年代的忙碌和不安定,和妈妈结婚时,他那么高的个子体重却只有100斤。结婚后,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身体逐渐好起来,人也胖了。50年代有一段时间,甚至连皮带都不好用,改为穿吊带裤了。那时候爸爸妈妈都是晚上办公,上午睡觉。厨师白天干了一天,晚上不能再让他加班,于是夜里这一顿饭就是妈妈来做了。可是妈妈做饭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她吃饭也从不讲究,于是她就把白天的剩菜剩饭半夜拿出来倒在一个锅里,放火上一炖,就是宵夜了。可爸爸就爱吃妈妈炖的饭,他常常说妈妈做的饭好吃。我后来和妈妈开玩笑说:“你可真能唬他!这里有哪一样是你做的呀。要不就是爸爸特别客气。”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这大概就是俗话说的“爱屋及乌”吧。 在我的印象中,我只看到过一次父母发生争吵,那还是为刘源下部队锻炼的事。那时父母对我们要求很严,每年暑假都要求我们到农村去劳动。刘源则从13岁开始,暑假就到部队锻炼。刘源14岁时,爸爸要他去骑兵部队,妈妈认为孩子小,太危险,不同意去骑兵部队,结果和爸爸争执起来。 “文化大革命”中,妈妈有一次问爸爸:“为什么我们都被描绘得那么丑恶,简直成了罪犯,可彼此却没有怨言呢?”爸爸回答说:“因为相互信任。”这种政治上和人格上的相互信任,正是妈妈和爸爸深厚情感的最重要的基础。P22-25 后记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同志,1921年9月26日出生于北京,2006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今年是王光美同志诞辰90周年,也是她逝世5周年。 王光美同志长期担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20世纪80年代后连续四届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晚年更以博大的爱心倾力投身以救助贫困母亲为宗旨的“幸福工程”,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受到广大群众和海外人士的衷心爱戴。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在有关方面和人士的支持下,我们编辑了这本《圣洁的思念——缅怀王光美》。 本书文章的作者,包括领导同志和王光美同志的亲属、同事、友人,都以自己的亲历亲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忆了与王光美同志的交往以及对她的深刻印象,其中多数文章是首次发表。收入本书的照片,由王光美同志亲属提供,望摄影者与我们联系以便致谢。 本书编辑工作得到文章作者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2011年8月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圣洁的思念--缅怀王光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峥//郭家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337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76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