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精华(上)/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蒋成峰、包学菊、徐秋琴、续文嘉、李洁等著的《文化精华(上)》立足于当代、立足于青少年读者、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更基本、更核心的文化观念、文化现象以及一些更关键、更具有文化意义的人物或事件,如仁、礼、天下家国等观念,如孔子、屈原、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李白、苏轼、王阳明等最重要的人物,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设题。设问力求贴近当代青少年读者生活实际,力求以趣味性引起青少年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热情,同时配有大量的插图,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推荐

《文化精华(上)》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最基本最核心的文化观念,如仁、龙、家、太极、五行、天下家国等,以及最基本的文化现象和一些最关键最具有文化意义的人物或事件,如孔子、屈原、汉武帝、司马迁、李白等,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设题,为读者解答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设问力求贴近当代读者生活实际,以趣味性引起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同时配有大量的插图,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精华(上)》由蒋成峰、包学菊、徐秋琴、续文嘉、李洁等著。

目录

1 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真的是我们的祖先吗?中国龙和侏罗纪的恐龙一样吗?

2 汉服、唐装、长袍、中山装……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国服”?

3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为什么要用“祥云”图案?

4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5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它们合起来比皇帝还重要,这是为什么?

6 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有了“中国”这个名字?

7 黄河泛滥给沿岸居民带来了灾难,为什么我们还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8 为什么太极图要画成一黑一白两条鱼的形象?

9 我们称打听小道消息的人很“八卦”,真正的“八卦”到底是什么呢?

10 在鲁迅小说《故乡》中,闰土的命相是“五行缺土”,这是怎么回事?

11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家”为什么那么重要?

12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可是他为什么要残忍地杀死自己的亲兄弟?

13 古代做官的人为什么父母去世后要辞官回家待上三年?

14 中国人过春节贴对联的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5 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东海龙宫有“龙王”,他们是一样的龙吗?

16 “风水”就是关于风和水的吗?它和建造房屋有关系吗?

17 中医看病为什么只要试试脉搏、看看舌头就基本能判断病情?

18 人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究竟指哪里?

19 故宫的房子都是红墙黄瓦,为什么却被称作“紫禁城”?

20 你知道北京的西单、东单、西四、东四都是怎么得名的吗?

21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把睡觉说成是“见周公”?

22 孔子似乎什么都会,那么他会武功吗?

23 你去过孔庙吗?孔庙里祭祀的除了孔子还有谁?

24 有个成语叫“墨守成规”,为什么不能写成“默守成规”呢?

25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敲着盆唱歌,这是为什么呢?

26 孟子的母亲搬了许多次家,是为了换个大点的房子吗?

27 有的老人去年是72岁,今年一下子就说自己已经74岁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8 有的人事业无成,为什么会说“无颜见江东父老”?

29 杜甫被称为“诗圣”,张仲景被称为“医圣”,那么被称为“史圣”的是谁呢?

30 汉朝的苏武为什么跑到贝加尔湖边上放羊?

31 “金屋藏娇”究竟藏的是谁?

32 我们说家里穷,会用“家徒四壁”这个成语来形容,这个成语最早形容谁家?

33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不是大奸臣?

34 一位学者的藏书在战乱中散落,他的女儿一点儿不差地默写出好几百本,她是谁呢?

35 历史上有个人曾经连续大醉六十天不醒,这是怎么回事?

36 南京的乌衣巷里住的人都要穿黑色的衣服吗?为什么叫“乌衣巷”?

37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说一个人很有劲没有被五斗米压断腰吗?

38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诗人,你知道他是什么学历吗?

39 传说唐代潮州时常有鳄鱼出来伤人,为什么有位文人写了篇文章,鳄鱼就迁徙入海了?

40 唐代有一种红色的信纸叫“薛涛笺”,很多文人视若珍宝,这是为什么呢?

41 历史上写词写得最好的皇帝是哪一个?

42 “东坡肉”是苏东坡发明的吗?它和一般的红烧肉有什么不同?

43 台北市有一座山,原来叫草山,后来改名为“阳明山”,你知道这有什么来历吗?

44 现代人闲暇时喜欢旅游,可是明代却有人把旅游当作生活的全部,这是为什么?

45 郑板桥自己刻了一方闲章,写着“青藤门下牛马走”,这是什么意思?

46 几乎每个佛寺里都有佛塔,佛塔是和尚登高观景用的吗?

47 《西游记》中沙僧的兵器叫禅杖,禅杖本来就是用来打仗的吗?

48 为什么唐代的公主喜欢出家当女道士?

49 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50 为什么和尚要剃光头,而道士却要留长发?

51 佛寺的主持为什么称为“方丈”?

52 唐僧为什么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53 寺庙中烧香为什么一般是三支,而不是越多越好?

54 佛教文化中为什么到处可见莲花形象?

55 为什么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56 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吗?“四大”到底是哪四大?

57 中国民间有很多神仙,城市有城隍神,乡村有土地神,家里供财神,海边拜妈祖,他们都属于哪一种宗教?

58 “八仙”为什么要过海?

59 中国的宇宙飞船被命名为“神舟×号”,这样的叫法有什么渊源吗?

60 宋代的词和现代的歌词都叫“词”,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61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清谈”是什么意思?

62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天下第二、第三行书吗?

63 宋朝有一个皇帝是第一流的书画家,但他最后的下场却特别悲惨,他是谁?

64 据说现在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瓷能够卖出上亿元的天价,这些瓷器在古代也特别值钱吗?

65 据说唐代的时候,只要把一部不算太厚的书读熟了,参加科举考试就有一半成功的可能,这是部什么书?

66 为什么在敦煌的沙漠中一个不起眼的山坡上,竟隐藏着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

67 小明的爸爸妈妈一点都不会唱戏,却在家里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为什么?

68 媒人常常被称为“红娘”,这有什么来历?

69 西方人用五颜六色的颜料画画,而中国人却主要用墨汁画画,这样能画出各种颜色的景物吗?

70 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富春山居图》被分成了一大一小的两段?

71 古代没有广播电视,各地怎样才能及时地了解京城所发生的大事小情?

72 练书法的人常常提到“颜筋柳骨”,难道字也有筋骨吗?

73 你喜欢听评书吗?古代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表演艺术呢?

74 我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个朝代的历史吗?

75 “文房四宝”是哪“四宝”?

76 北京奥运会上所击打的“缶”是什么样的乐器?

77 《水浒传》中,林冲被“刺配沧州”,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78 古代的大理寺是寺院吗?

79 为什么我们把岳父称为“泰山”?

80 古代有外国人在我国做官吗?

81 古代也有“驻京办”吗?

82 “门当户对”在旧时指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很适合结亲。那么,如何才能“门当”?怎样才算“户对”?

83 抱拳的时候是要左手抱右手呢,还是右手抱左手?

84 我们经常用“腰缠万贯”来形容人很有钱,“万贯”究竟是多少钱?

85 很多人结婚或者开业都要选个好日子,什么是“好日子”?为什么也称“黄道吉日”?

86 为什么很多药店都叫“××堂”,而很多饭店都叫“××居”?

87 狮子和老虎都号称百兽之王,为什么中国人的家门口通常安放石狮子,而不放石老虎?

88 古人计时的工具是“钟表”吗?

89 人们爱用“半斤八两”表达“差不多”,可半斤是五两,怎么会和“八两”差不多?

90 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又称为腊月?

91 人们在喝酒时经常猜拳行令,这行酒令是怎么产生的?

92 古代的政府也会安排公众假期,给人们放假吗?

93 除了红茶、绿茶外,还有别的颜色的茶吗?

94 古代的“茶博士”是关于茶叶的学位吗?

95 古人住四合院有什么讲究吗?

96 现代人送别亲友的时候要吃饺子或者喝酒为其饯行,古人是怎么送行的呢?

97 在我国很多地方为什么清明节要插柳枝?

98 外国人称赞中国美食,世界各地都能找到中国餐馆,中国饮食文化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99 为什么称他人的父亲、儿子是“令尊”、“令郎”,称自己的父亲、儿子就是“家父”、“犬子”?

100 《百家姓》一共有一百种姓吗?中国的姓氏究竟有多少种呢?

试读章节

1 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真的是我们的祖先吗?中国龙和侏罗纪的恐龙一样吗?

有一首歌叫《龙的传人》,歌中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我们中国人的祖先真的是龙吗,世界上真的有龙这种动物吗?如果有的话,是不是来自侏罗纪的恐龙呢?

提到中国的龙,还得从遥远的原始时代说起。那时候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危险事物:风雨雷电、狼虫虎豹都可能给人造成伤害。面对这种种潜在的危害,人类除了利用自己日益增长的智能,发明各种工具与它们对抗之外,还—直幻想着有一种超能力来帮助他们,庇护他们。那么,这种超能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呢?那时候人们还没有神的观念,只是觉得很多日常见到的动物都具有某种自己不具备的本领:鸟会飞,鱼会游,老虎、狮子都有锋利的牙齿……所以每个原始部族都喜欢在这些动物中寻找自己的“亲戚”,有的甚至认为自己这个部族就是某种动物的子孙。如商朝的统治者就认为自己的祖先吃了一个鸟卵后生下了孩子,后来繁衍出了他们部族的人。这些原始部落的人把这些动物当作自己的祖先,成为自己部落的守护神,在和别的部落打交道的时候就以这些动物的形象作为自己部落的标志,这就成为所谓的“图腾”。

最早的时候,原始部落很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如果各个部落召开联盟会议的话,每个部落都举着自己的图腾,想想当时的情景,会场差不多快要成为动物园了。可是部落之间总免不了发生争战,有的时候为了避免战争,干脆采取和平的方式合并成更大的部落。而合并后的大部落就只能采用几种动物的组合体形式作为图腾了。龙图腾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现在我们看到的龙的形象基本上是这样的:身体总体上像一条大蛇,但是长着牛的脑袋、鹿的犄角、龟的眼睛、鱼的鳞片和须子、鹰的爪子、老虎的脚掌。这样的动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只能是部落图腾融合的结果。  至于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过的恐龙,它们生活在中生代,是一种体型庞大的爬行动物,距今7000万年以前就已经灭亡了。虽然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化石来还原它们的形象,但我们人类的历史最长不过两百万年,所以即便是我们最早的祖先也无缘见到最后的活恐龙。我们是龙的传人,只是说我们祖先的图腾是龙,和恐龙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2 汉服、唐装、长袍、中山装……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国服”?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经常会被电视剧里的戏服所吸引:宽大的袖子、飘逸的裙摆……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其实不同朝代的服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一个历史变革的过程。

据《史记》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在清代以前,中国的传统服饰主要的特点是交领、右襟,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我们习惯把这样的传统服饰叫做“汉服”。汉服的主要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在一起)、“襦裙”制(襦为短衣)、“通裁”制(长衫、外披)。这样的服饰特点始于周朝,止于明朝。期间3000多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制度改变并不大。汉服也是华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也与汉服有关。《左传正义·定公十年》说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可见汉服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

而在明朝覆灭后,清朝统治者推行满族的发型和服饰,禁止人们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

P1-3

序言

为什么过年放鞭炮?为什么重阳要登高?为什么额前的头发叫“刘海”?为什么乱涂乱画叫“涂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

就像每一条溪水都有源头,每一个今天的现象,都有历史的影子。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一个“为什么”的解答,会牵出新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消长连缀,可照出整个中华文化的轮廓——我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体验:寻找,回答,联想,生发。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

本套丛书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专注于解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编写时按照专题、领域进行分类,分别为华夏历史、地理名胜、礼仪称谓、中华智慧、神话传说、多彩汉语、人文思想、文苑英华、文化精华(2册)、民俗风情、节日节气、体育娱乐、科学发明、军事外交、园林建筑、衣食住行、学习教育、缤纷艺术、身体生命。共计20册,分辑推出。

丛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问答配有插图与图注,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生僻字词标出汉语拼音,配以简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本套丛书由精通中华文化、乐于分享知识的专业人士协力完成,感谢他们辛勤而有益的劳动。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3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精华(上)/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成峰//包学菊//徐秋琴//续文嘉//李洁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5418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3171534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