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锋持球
内容
试读章节

县长在望什么,只有王大保知道。

王大保不是政府机关的人,也没在任何公家单位做事,他只是个个体户,靠着祖传的倒炉头手艺经营自己的家庭企业。但他同钟海仁的关系不一般。俩人是中学同学,都喜欢打篮球,常常球衣球裤,单手挽个篮球,四处找场子,早早晚晚腻在一起。俩人打过校队,打过中学生队,后来又选进县里篮球队,打了主力。王大保体格高大,打的是中锋;钟海仁个矮,但速度快,弹跳好,投篮精准,在场上头脑十分清晰,司职的是组织后卫。那时候俩人场上场下都是好伙伴,正所谓一根冰棒分头咬,一个包子分开吃,可以共块毛巾共根牙刷共一个尿桶同时撒尿的。钟海仁有时还就住在王大保家里。

当然这都是早年间的事情了。几十年的变化真是要好大有好大。如今,一个还是平头老百姓,一个却已经做到了县太爷,身份地位都有了巨大的差别,各人的心思,谋划都不一样,王大保怎么会知道县长钟海仁在望什么呢?

是钟海仁自己告诉他的。

钟海仁每次上山,都是让车停在林场场部,叫秘书和司机去场部喝茶,独自坐进巡山车,爬到半山腰上,再又一步一步地挨上跷脚岭头。那次他却叫上了王大保一路同行。他叫王大保同行的名义是让他进山打一次猎。他们在半山腰分了手,钟海仁往岭头上走,王大保带了他的猎狗从小路插了过去。两人约好在跷脚岭头见面。行不几步,就听到林子深处“砰”的一声铳响,地动山摇。待他走上岭头时,王大保已提着一只斑鸠等在守望台下面了。那条名叫瞎子的猎狗欢喜地在坪地里蹿来蹿去。

钟海仁几步拢过去,斜欺在守望台屋角上,

钟海仁瞟着王大保手里的斑鸠问:“就打了一只鸟崽?”他是用当地土话问的。在县里,他很少说土话。他的土话说得不是太流畅。

王大保抬抬手臂,说:“这鸟崽在天头飞到的,给我一枪就毁了下来。”

钟海仁问他:“这岭上野物多吧?”

王大保老实说:“好多。平素日子我们在外面打猎,经常是一天都碰不到一只野物。”

钟海仁多少带点憾意地说:“我是着了好大的神才批给你进一次山的,你应该好好过一回瘾。”

王大保说:“可以了。满足了。”停停又说:“我心里清楚,你邀我进山不是专门为打猎的。”

钟海仁笑起来说:“那你悟起是为什么事?”

王大保说:“反正有事,不过我一时悟不透是什么事。”

钟海仁大笑起来,说:“你说对了,是还有点事。——等下再说。”

钟海仁往前跨出半步,依旧斜欺着,抬手指着远处说:“大保,你的眼睛厉火,看得清县政府在哪一块么?”  王大保用力看了一会,摇头说:“看不清。”

“那你家的堂屋在哪里看得清么?”

“你说痴话哩,——更加看不清了。”

“那你看得清哪里?”

“哪里都看不清。”

王大保靠过来一步,仍然望着远处说:“这样多年,房子是一栋一栋地起.不知道起了好多,都不高不矮,不乖不蠢,乱七八糟,没有一栋像样打眼的,看起去眼胀。”

“你也是这个感觉?”

“何止我一个这样说。”

“那就对了!”

钟海仁微微颔首,目光眯细起来,顿了顿,忽地问道:“假如城里头凳起一栋二十层高的楼房,从这里看得到么?”

王大保哦一声,立刻回过味来了。笑一笑,说:“你讲的是商业城吧?若是真的凳起来了,当然可以看得很清楚。——何时能凳起来呢?”

王大保这后一句话是有含意的,钟海仁心里明白。商业城是县里的一个大项目,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钟海仁还是副县长时就在酝酿了,扶正不久,就开始上马,成立筹备处,招商,征地,都很顺利。到拆迁时就碰到麻烦了,一些人家顽强地作出抗拒,无论如何不肯搬迁。商业城同这些人家的关系陡然紧张起来,剑拔弩张,形同水火,在县城里闹得沸沸扬扬,议论纷纷。但今天钟海仁并不是想跟王大保议论这件事。他另有所托。

钟海仁要托付的事情是请王大保找出井洞大塘底下两具沉尸的地点。

P2-3

后记

我自觉算得是一个超级球迷。从小玩球,得空就要把球抱在手里,吃饭还把球踩在脚下,慢慢慢慢把一个球都玩熟了;老了看球——看电视上的NBA直播,一到季后赛,我天天像过节一样兴奋,手头的事情全放下,什么事情都不能把我从电视机前拉走。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告别了一批又一批NBA球星。我对美国的NBA巨星们可以如数家珍。

我说的当然是篮球。

我十五岁就给选进了县里的中学生篮球队,同时进去的还有葛增富和江金山。我们同年生人,又同在县城的中学上学,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这拨人差不多天天在一起,就在县城北边的广场上,训练,比赛。我们那时精力充沛,兴味盎然,可以一天从早到晚地练球,直到夜色完全降临了才意犹未尽地回家。那时的我们年纪尚小,思想单纯,懵懂而天真,虽然生活清苦至极,但对未来的朦胧向往和对现状的满足,几乎不知愁滋味。那时文化大革命已近尾声,我们这支生气勃勃的球队横空出世,一时给无聊而沉闷的县城居民带来了无比的乐趣,成为亮点。四十多年后,我回去家乡,在老城的街巷里踱走,忽然就会有老人喊进家里坐下喝茶。他们都还记得当年我的球衣号码,记得我的野名,记得我打前锋,葛增富打中锋,江金山打后卫,三个人是三根台柱子,把一场场比赛打得炯生火爆,精彩百端,让观众的手板都拍红,喉咙喊哑。后来再没有看到那样热闹的场合了,也好多年没有看到我们了,犹自唏嘘。他们都会问到葛增富和江金山的近况。

当年在县城里,各依家庭背景,能玩到一起的同学大致分为三类:干部子弟、工人子弟(这都是吃国家粮的),还有农业户子弟。我的父亲是个小干部,母亲工人,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家庭之间,但我跟葛、江走得更近,大约也是性情、志趣、爱好相同的缘故。葛增富父亲是“倒炉头”(铸造)的,江父是木工师傅,都是当年所谓的“手工业者”,论成分是跟“工人”挨边的。我无事就去他们两家玩,因此对他们的生活状况都很熟悉。两家的父母对我都很好,遇茶吃茶,遇饭吃饭。葛家的铸造自产自销,生意一直红火。手艺好,人缘也好,葛增富的父母亲是典型的传统的男人和女人。江父则是位十分勤作的老师傅。每次去他家,任何时候都看到他趴在木头上叉锯又刨又凿,头发、眉毛上都落满木屑。他胸前长年围块蓝布兜,双手各套一只蓝袖套,连吃饭时都没见解下来。老人们的品行性格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葛家就在南街街头的丰和墟边上,一栋很大的老屋,直溜四进,屋后是工场,前头做门面,货摊上摆放着各类铜铁锡器皿,堂屋里乱堆了好多杂物。他家的一只铜茶壶特别膨大,可以蓄下小半桶水,一次要筑进一碗茶叶。他家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似乎什么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大声说话,大口喝茶,咳嗽擤鼻涕,一片嘈乱,粗糙又温馨。后来,我们三个人都离开家乡,出到外面闯世界去了。我们应该都受惠过篮球。我下放不到一年,就因为打篮球被点名招工进了长沙卷烟厂。江金山则连下放都没有去,直接进了县邮政局(当年的邮政局在县里是最好的单位)。一到改革开放,他最早下了海,把生意一直做到长沙、广州。葛增富参了军,在省军区打了几年球,便转业去了长沙海关,官至技术处处长。我一直不太明白,他应该是没有文凭的,专业技术大约也不会很强,却在技术处长的位置上做得热闹红火,年年被评为先进,让人佩服。

我是最早一个离开家乡的,但每年都要回去几次。县城早已不是原来的县城,扩大了几倍,新城的高楼林立,马路宽直,但凡有点本事的都搬进了号称四居室五居室的新房,或是别墅(我们那里原先是叫洋房子,现在改了口。随着时间流逝,好多东西都改变了叫法)。每次回去,都要到老街上走一走,一直走到丰和墟的戏台楼下。葛家的父母早已去世,现在守家的是他哥哥。这位老兄早先在外面有份很好很体面,让全家人引以为傲的工作,却因故打回原形,又回到了老家。他家兄弟三人,只有老大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家娶妻生子,据守本分。他的老婆我也认识,早年是我母亲在服装厂的年轻同事,不很漂亮,但很周正,稍显富态,胸脯很大,屁股带点翘,白白胖胖的,像是剥了壳的熟鸡蛋。每次经过,我都要进去坐一坐,陪他抽根烟。有次看到他坐在对门屋同几个婆婆老倌打纸牌,下巴上粘了几绺因输牌而受罚的纸条,两边耳朵都夹了木夹子(现在的人打牌打麻将都兴有点彩头,不拘大小而已,他们都还打的斋牌,也是少见)。他将纸牌像扇面一样散开在手里,眯眼抿嘴,意定神闲,恬静而沉迷,一点看不出曾经遭受命运严重挫伤过的痕迹。风刀霜剑,岁月磨砺,竟没有改变他多少容颜,脸面仍似孩童般光洁红润,头发乌黑稠密,抬眼一笑,还显出稍许的天真。

看到他,难免会想起他的老弟,想起我们最初一起打球的岁月。

其实我不是打篮球的料。不过一米六三的个头,要在长人扎堆的篮球场上逞能,说起来很多人难以置信。然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硬是太喜欢这项运动了。在场上,我总是非常专注,十分勇猛,常常是场上最具威胁性的一个点。我在每个球队都没有坐过冷板凳(如若沦为板凳,宁可不打,我这人倔)。我先后参加过十几支球队,打过县队、厂队、大学校队,每到一个单位,都会拉起一支球队,有时参加短期学习,也会『临时组合,四处征战。我先后合作过的球友,应以百数计,长的八年,少则半月,不少都有深交。我们大多都是同辈人,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经见过的事物颇多相同。风风雨雨,浮浮沉沉,也顺遂,也坎坷,身上心上多少都留有创伤。这是些非常活跃、鲁直而又十分可爱的人。赢了球,容易得意忘形.一起宵夜时什么话都敞开了对你说;输了球,落寞却不沮丧,一边猛灌啤酒,一边照样口若悬河,借着酒劲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些人性格迥异,带着各自的经历和家庭背景碰集在一起时,就会在你面前展示出一幅幅丰富繁杂的人生图景,把世道的险恶和人性的幽微揉碎了讲给你昕。这些人绝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徒,能把篮球打好,也是要有智慧的,球队的主力一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非常出色,不会甘于平庸。我们这个社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人若平庸了,往往日子就过得平安平淡平和,谁也不会去惹你碰你挤你;而一旦拒绝平庸,想努力做点事情,出点头冒点尖,各种纷扰就都来了,人生也于是变得跌跌撞撞.坎坎坷坷,自然,人生也因此精彩。我认识的不少球友情商也不低,情缘不错。这些家伙本来就本钱很好,又打得一手好球,是很容易得到年轻妹子青睐的。我在工厂打球的时候,场外观众大多是女性,每回出征,坐在汽车前面的都是他们几位的女朋友。这些幸运崽在得意的情场上一路欢歌,将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他们的精彩,成为我写作上丰富的养料。写作时,一些细节和情节突然闪现,常常让我惊喜不已。那情状极似麻将桌上的“杠上花”,可遇不可求。

我在小说中写到的人物,大多都有原型。有真人,也有真名,有的连野名都是真实的。大小腿、灰毛砣、奶猪崽、海脑壳、能者八个眼……都有真实存在。一想起这些名字,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就在眼前晃动。这些人我都很熟悉,他们的穿着打扮、语气神态,都熟,知道他们喜欢吃咸还是吃淡,知道他们打麻将是用两根手指夹还是拿三根手指抓,眼眨眉毛动,一抬手.一投足,就大概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要说什么和怎么说。生活中的这些人,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只是借用了他们的一个名字,故事与他们完全无关(有的也会稍许使用一点素材)。作为写作者,心里应该储存有一些熟人形象(越多越好),有人将其比喻为“人干”,需要时,拿出来用水泡发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我觉得这个比喻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会完全照搬。在写作中,我只是把这些熟悉的人物和名字作为一个依据,一个酵母,借以发酵出各种故事,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因为熟悉他们的文化背景、思维定式、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心里有底,提起他们的名字时,略一凝神,就知道人物在情节进展的场景中会怎么想怎么说,能有真实感。

小说里写到的一些事情+有的我都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是第一批加入红卫兵的。我的成分好,成绩好,按比例每十个同学推选一个,我有幸上位。我和几个同学结伴徒步串联,我们的目的地是井冈山,因为那里冰灾,只走到郴州就返回了。我没有随大批知青下乡,回到了原籍老家。我确实是做了扎根农村当一辈子农民的打算的。进工厂干的是烧锅炉。厂长是个球迷,他让篮球队五个主力队员可以挑选工种,我选了锅炉房。我的选择让所有人不解。改革开放后,专程去了趟福建石狮,由当地朋友带着,看了服装市场,看了音响市场,看了化妆品市场,坐了摩托,吃了海鲜,出了海.亲身感受了特区的蓬勃景象,让人叹奇,让人振奋。而有的不想为人所道的经历,好多细节不记得了,但那种痛感还在,成为我成长中的营养,写作中的资源。六十年一甲子。我们这辈人,经历过乱世(“文化大革命”),也经受过盛世(改革开放),我们是不幸的,我们也是幸运的,我希望能用笔忠实地记录下我们这辈人几十年的心路历程。

同时,看到经济大潮中人性的扭曲,各种怪象乱象让人心痛、心焦,我想表达普通老百姓的很朴素的一个愿望:再使风俗淳。

我是五十七岁以后不再打篮球的了。以我的体质,应该再打个十年八年也不成问题的,可是那年在一场比赛中把右手腕摔伤成了粉碎性骨折,由此中断。那时球赛已近尾声,比分很胶着,奔跑中我接到一个长传球,急忙转身.三步上篮,嚓,一步,嚓,又一步,然后高高跳起,腾至高处,单手托篮的动作也基本做出来了。我心里有点得意,这个年纪还能做出这种动作,爽哩!快哉!可是这时,对方一个小年青斜冲过来,一下就把我撞飞到了场外。第二天一只手腕肿得像馒头。去医院照了片:粉碎性骨折。年底我到美国是包了夹板吊了绷带去的,从洛杉矶过关时,海关人员盯住了我的手臂,一边拿手指指着白纱布白绷带,一边叽里哇啦地不停询问,庞大身躯上的脸色十分严肃。我听不懂他说什么,但心里明白.索性装傻,问一声摇一下头,到后来忽然灵光一闪:洛杉矶,不是篮球之城么?这里有奥尼尔.有科比哩!就抬起右手做个投篮动作,旋又将手掌变作大刀狠狠砍向右手腕。海关人员真是醒目,心有灵犀,一点就通,脸上即刻绽开菊花般的笑容,大拇指往后一挑。“OK!”让我过了。篮球的肢体动作竞成为一种特殊的世界语言,这是我万没想到的,让我十分开心。几个月后手好了,赶紧跑到球场,接球运球.传球投篮,一切似无大碍,但我知道,再没必要上场打比赛了。于是,一门心思做了NBA的看客。

看球似乎比打球更让人过瘾。

我一直想写写业余打球的这块生活,三十多年前写过《左撇子球王》《中锋王大保》,后来又写过《中锋宝》,但都是短篇、中篇,总觉意犹未尽,还不足以表达心里的很多东西。好多次都想写作长篇,无奈冗务缠身,时间由不得自己做主,而且,几十万字的篇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想想也可怕,于是就搁置下来了。一搁多年,直到退休,才如释重负,重新提笔,把我最熟悉的这块生活拿出来,开始写作长篇。

我想了很久,还是把小说中人物生活的场景放在了我的家乡。我在家乡生活十七年,长沙二十五年,到广州也已经二十一年了,但自觉最熟悉最热爱的还是家乡。有一首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小时候经常唱,我不好说家乡多么好,但我对家乡最熟悉。熟悉那里的人,熟悉那里的景物,熟悉那里的氛同,熟悉那里的语言——离开家乡快五十年了,遇到家乡人,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土话,让他们大感惊奇。我常常想起家乡的剁辣椒,想起酸豆角,想起血灌肠,想起红焖狗肉,想起第二刀割下来的颈根肉(他们说第一刀割下的肉带有腥气,不纯粹)。我笔下的人物一进入到那个场景,便如鱼入水,游刃自如,能得大自在。所以,我的小说场景,大多放在家乡——湘南之南的那块土地上。我也少量地写过以长沙为背景的东西,但对广州,一个字没有。我在广州已经生活了二十一年(大约还会要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但我对这座城市一直没有感觉,至今听不懂广州白话,没有归宿感。有过很多写广州的文章,只要碰到,我都会看。看了后的感觉是:不以为然。一座城市,以一己之体验、一得之见,就能勘破她的精神内核?人口汇涌,南腔北调,众心攘攘,能有那么多共性的东西可以归纳?顺风顺水高歌,猛进和一路磕磕绊绊,遇到“托举哥”和遇到冤枉挨整,那感觉和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说到底,也只能是见仁见智。我想终归是要写自己这辈子后半截的这段生活的,但得经过时间沉淀,得把心里的伤痕抚平了(有的伤害是抚得平的么),把一些事情想明白了(有些事情,想明白了,不一定写得明白),才会着手。我还想在看球之余(我在有意识地追着看CBA联赛中广东队的行踪),安静地读点书,再扩大点社会接触面,也学学广东话,争取还能写点东西,希望能写得好一点。

算是自勉。

2015年12月2日

目录

一 县长交托的神秘指令

二 林工也是篮球迷

三 那个多事之秋口阿

四 当年风采今何在

五 虎将出自龙门

六 拿早酒一冲

七 烟溪村里无烟兮

八 大保这一蔸子人

九 看守所里熬阳寿

十 清明时节烂粉粉

十一 寻一条活路

十二 开炉了,杀生了

十三 一路春风一路伤

十四 看不透的江湖

十五 积德存仁

后记

内容推荐

《中锋持球》是著名作家肖建国积淀五十余年人生经历经验与体味,最终喷薄而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此书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可以说,这是一部五十年代生人的生活史与心灵史,他们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返城、改革开放以至如火如荼的市场经济。小说主人公“一官一民”,湘南某县县长钟海仁与个体手工业者王大保,从小学同学到中学因篮球结缘而成一生的挚友,同历人生风雨,共持“积德存仁”之为人底线,凸显着平实然而极具震撼力的正能量!

编辑推荐

篮球中锋,禁区屏障:

做人做官,守住底线;

积德存仁,前远后宽。

肖建国著的《中锋持球》是一部五十年代生人的社会生活史心灵史;一部积聚正能量的震撼人心的长篇力作!

五十年代生人这辈人,经历过乱世(“文化大革命”),也经受过盛世(改革开放),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忠实地记录下他们这辈人几十年的心路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锋持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建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8543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201601054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