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上的中轴线/跟着本书游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天上的中轴线》是《跟着本书游天下》系列丛书之一,是作者(王童)的随笔游记。该书之新颖不仅体现在对城市文化切入的独特角度上,而且融化在全书的框架结构中。在系统介绍中轴线的发展脉络后,又重点论述了城市中轴线的发展与创新。这既带给我们关于中轴线发展的完整印象和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又为它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事实上,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城市的文化发展,对历史了解不清,就很难找准今天的位置;对“中轴”智慧重视不够,更难以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内容推荐

在大雾弥漫的天姥山上,我曾冒雨登上了从未有人上去的山峰;在新疆和长白山天池,自然而然的去搜寻那些出神入化的气韵。在丽江、在香格里拉,本能地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上的中轴线》中也大多收入了我多年的观察与思考。

我一直在试图用这光感世界来呈现文学与音乐的境界。我想写好,但有时真苦于难找到好的角度、难赶上好的天色,光线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幻着。太阳每一天也都是新的。

《天上的中轴线》由王童编著。

目录

捕捉住眼睛后面的人物

海天潮思

秋色的画

雾锁天姥山

天涯情

寻找北京的秋天

两个天池

一壶浊酒饮黄河

腾冲的虹

荷塘日色

雨中南充

中国的考验

这里通向北京

雨中的女人

美丽的扭曲与丧失

留住奥运的伦敦巴士

日出撤玛坝

春过雅安

北京的海

丽江的魅力

远眺旅顺口

莫言第二次为中国赢得了世界性荣誉

催醒天国的沉寂

天上的中轴线

试读章节

捕捉住眼睛后面的人物

拍人像是较难的,通常摆拍是不容易拍出人的神韵的。但抓拍,瞬间的光影是需要你眼明手快的掌握住。一个人物的表情,就是一首诗、一支歌、一个生命的符号,这些人物从不同的侧面频动而来,就构成了一个个性格不同的载体。我是搞文学专业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摄影机前真实的映象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久前,我在一个文学讲座上曾谈过,人物从外形到内心的展示是需要一定功力的。意大利摄影家乔尔焦·洛蒂先生在拍出那张著名的周恩来侧面像后说:“幸运给了我这次机会,但灵感却来自思想,思想则在于平时得到的学习和思考,如果不善于运用相机后面的大脑,当幸运和机会来临时,也会擦肩而过,转瞬即逝。作为一名摄影家,应该像飞行员一样,知道飞行的高度、方向和目的,在任何复杂的气候环境下,都能从容、熟练的驾驶飞机,使其准确的飞行并安全的在目的地着陆。”

《水浒》中成功的人物形象武松,除了见义勇为、杀人如麻的个性外,尚有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等外在的描绘。这样对这个人物日后景阳冈上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一系列侠士般的杀人越货行为,都进行了很好的铺垫。读之让人信服、感叹、过瘾。川端康成20多岁写出的《伊豆舞女》,开篇是这样描写我同少女邂逅的那一刻:就这样我和少女面对面坐在了一起。那少女头上梳着大得出奇的发髻,这就显得那鹅蛋脸非常的小,可是又美又调和……。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外部形象后的勾画,还未达到人物心灵深处的彼岸。可这渐与心理活动的后续进行了呼应。这活动可能是我的也可能是彼的。

近来,我像一些从众的摄迷一样也迷上了摄影,看了几本摄影的专业书,便知有广角、有中近景、有特写,还有仰拍、俯拍,构图色调等等诸多元素。让我同文学联系在一起的感悟则是,当你面对一个人,在广角场景里,他举手投足的姿态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观其人知其行便可见一斑了;切换成中近景,这个人的动作与表情的结合是方寸的重心,进而推近至特写,那么,这万人中之一的面目表情就显现出了内心的喜怒哀乐了。在我们把这一系列镜头切换出来时,一个活灵活现的张三或李四的侧面就会动静而来。这样,一个完整的人物就立体化出现在看官的眼前。

同样,文学中的新感觉意识则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人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当川端康成横光利一搬出他们的这一新感觉主张时,实际上并未摆脱视觉的感觉,有时更甚、更细腻也更微妙了。川端康成《雪国》所描绘:出了隧道,大地一片莹白,就到了雪国了。视觉的冲击力两笔便勾勒出。这让人闭目思怀。毛头小子,今天很愿意大谈现代派什么的。其实,现代派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兴起了,本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红楼梦》中象征性写法也早现于清乾隆年间。文学的形式主义,东西方都探索过千百年了。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便是人对社会的认识,对世态万物的悟性。

虽说,文学离不开想象,但左拉却认为小说的真实感是最高的品格。这种真实来源于内心的感受与体验,它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组合出淋漓尽致的性格特征与情感呼应,还有什么能比得过照相术更能表现出人真实的特质呢?

文学里,写小说不成功者,往往流水账没有节制般的叙述,一盆一盆的水向外泼。但小说的语言与情节是靠搭积木搭出来的,人物也在这积木中穿梭往返。叙述要收放自如,要有度。当你把包罗万象的情思,抽丝剥茧地梳理出来后,美妙的语言就将编织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童话世界”了。而这一切要取决于你在这文字背后有一双敏锐、洞悉人间悲喜剧的眼睛。摄影也同样,看你怎样用相机勾画出眼前人物的特质。

海天潮思

古往今来,无数骚人墨客在描写到大海的壮观气势都能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文势激昂的诗句把她形容得澎湃汹涌,浩浩荡荡。

东汉末年的曹操就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东临碣石……水何澹谵,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杨朔在《海市》一文中也曾细述;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了……。

我并非是想借助前人的妙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喜兴的是我也终于把蓝色的幻想投进了蓝色的现实之中。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日,我因公沿着山东省东西交通的咽喉铁路,来到青岛胶州湾港口,乘上了向东驶去的“东风号”海轮。

久在内陆地呆惯了的人,初次进入大海的胸怀就似从一个狭窄的空间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天和地都非常之大。

“东风号”的船头一起一伏,使人如同骑在匹向前奔走的马背上,泛滥在船头两侧的水沫似马蹄腾起的尘埃。不知怎的,我感到一次庄严旅程开始了。

海轮大约行驶了五个多钟头,时至正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太阳移到了只有几丝云纱的中空。平和恬静的海面一碧万顷,水色天光,粼粼耀眼,数点白帆撤下了散开的网,还有的正在穿梭彷徨。翩翩起伏的海鸥在空中悠闲地盘旋……。海风悄悄吹过来,一阵不知从何方飘来风夹带着的琴声,琴声很小却很委婉、很清晰,带有一种眷恋的情感。我望着远方略显分明起伏的小岛出神地听着这似风似弦的琴声。由于心情激动,也许是海风的吹拂,眼睛里流出了眼泪。我想起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说的:我们应以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的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的确,不管时事变迁如何,人生中本能涌现出的爱都是永恒的。眼底这宁而不静的泓波,耳畔那依恋的琴声不都沸腾着深沉的爱吗。在这爱中包含着爱生命,爱理想,爱女人,爱这生命中的海。海!P1-7

序言

我是从事文学工作的,但掐指一算,兼顾摄影也有些年头了,可以说从胶片时代起就开始了,但那时,大多是为应付工作,进行一些诸如会议、活动的拍摄。把摄影当成艺术品来对待,是数码时代开始的,这大多应感谢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繁复的胶片洗印通过电脑呈现在了眼前。

今天在媒体工作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人会离开电脑的,照片也就从这个窗口奇妙地走进了目击者的视线。我曾出过一本名为《视窗你我他》的书,其中便阐发了一种视觉中人物万千变化瞬间的感受。美国著名摄影师拉兹洛·莫赫里-纳吉的曾说“在二十世纪,一个人不懂摄影机等于不识字,也是文盲。”纳吉也许没有想到21世纪的今天,这样的数码时代已让人们目不暇接地飞速到来了。面对这样画面起主导作用的时空,尽管许多固执的摄影师,为保持画面质量,仍不放弃胶片摄影,但单反相机的天地毕竟已日新月异地到来了。

由于这一技术的革新,今天有许多摄迷及名目繁多的老干部摄影团活跃在风光无限的景色中、活跃在摄影博客与微博中。也正是因这一领域的开拓与普及,人们的关学观念也相应的提高了。《中国摄影家》杂志曾发表过我两幅照片,著名摄影家杨大洲的点评让我心悦诚服。其实,摄影本身就是绘画,希腊语引申过来就是以光线绘图。但如果说,摄影比写作与绘画本身都难,那我是断然不能赞同的。因那毕竟还是需要映雪读书、饮冰茹檗的磨练。摄影再怎么难,也只是按快门的那一瞬间。今天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自动,晨昏日月的光线比都已经设定好了,关键是在这镜头后面你有怎样的灵感、怎样的绘画感觉与怎样的文化修养。

一些摄迷,今天很愿意谈一些高档摄影器材的更新。我也具备了。但实际上我的一幅照片《异化的人》被佳能公司选中,赴日参加了第2届中日友好写真展并收入相关影册正是用佳能400D18-55的狗头拍出的。其他一些诸如发表在《人民日报》及《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的片子也大多是普通相机拍出的,今天的摄影器材怎么说也比卡许·洛蒂的时代强好多倍吧!摄影家李卫认为摄影除了功力外,还要有不辞辛苦的劲头。摄影评论家李德林与李红霞也都慧眼识金,取长补短点出了一幅作品的张力之处。正因为如此,在大雾弥漫的天姥山上,我才冒雨登上了从未有人上去的山峰;在新疆和长白山天池,自然而然的去搜寻那些出神入化的气韵。在丽江、在香格里拉,本能得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本摄影集中也大多收入了我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之所以把该书称为《天上的中轴线》,皆因我一直在试图用这光感世界来呈现文学与音乐的境界。我想写好,但有时真苦于难找到好的角度、难赶上好的天色,光线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幻着。黑格尔说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上的中轴线/跟着本书游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93258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231045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