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决战朝鲜》自2002年出版以来,畅销几十万册,被誉为“中国人抒写抗美援朝的经典史诗”,“回顾和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必读书”。

作者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曾经铁血时代志愿军将士风采。

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做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内容推荐

首次全景式再现抗美援朝波澜壮阔的历程。首次写意中国陆海空在朝鲜战场雷霆崛起。首次实写朝鲜人民军英勇南征的悲壮史诗。首次披露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

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做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目录

序一 戴旭: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

序二 萨苏: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序三 方军:《决战朝鲜》是一本好书

自序 李峰: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

序幕

第一章 风云之初

第二章 势破如竹

第三章 硝烟滚滚

第四章 清长大捷

第五章 战局转旋

第六章 虎跃鹰扬

第七章 凯歌高奏

附录一 丰碑——抗美援朝战争全景扫瞄

附录二 军魂的较量——彭德怀与麦克阿瑟

附录三 历史没有忘记——抗美援朝中的苏联对华军事援助

附录四 朝鲜上空的鹰——米格15和F86的故事

附录五 抗美援朝轶闻录——炒面的故事

附图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固执的麦克阿瑟对两栖登陆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偏爱,他尝到过太多登陆战的甜头了。

麦克阿瑟有极其丰富的登陆战经验,在同据守太平洋各个岛屿的日军作战时,麦克阿瑟靠着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做掩护,避开日军防守严密的正面,迂回登陆日军侧背,从背后给守岛日军致命一击,许多日本劲旅就这样栽在麦克阿瑟手里。登陆战给虚荣心极强的“道格”带来过无数荣誉,他本人组织过数十次大小登陆战,亲自指挥的就达十一次之多,他是世界公认的两栖战大师。

在人民军占领汉城的那天,满腔悲愤的麦克阿瑟站在汉城南面的小山头上久久凝望着硝烟翻滚、火光冲天的汉城和雪崩一样溃退下来的南韩败军,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这座山上,在我脑子里描绘着能对付现在绝望情况的惟一办法,就是投入美国陆军和转败为胜的惟一战略机动——仁川登陆方案,并且分析了具体实施的可能。”

仁川,南韩首都汉城的港市,距汉城仅四十公里,有些类似中国的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关系。仁川位于朝鲜国土最狭窄的中部地带,这里俗称朝鲜“蜂腰部”。从仁川登陆占领汉城就可以将整个朝鲜从中部切为南北两半!

敢想敢干的麦克阿瑟一回到东京就提出了作战方针:“首先阻止北朝鲜军队的南进,然后在仁川登陆,切断其补给线,南北策应,一举将其击破!”并命令其参谋长阿尔蒙德中将研究登陆的具体方案。

七月四日麦克阿瑟就对驻屯日本关东的美国骑一师下达了准备仁川登陆的命令,不料人民军突击太过凶猛,很快把第八集团军打退到釜山,彻底打乱了麦克阿瑟的战略部署。如果釜山失陷,即使胆大如麦克阿瑟者也不敢登陆仁川,那会被人民军各个击破的!

于是麦克阿瑟一面加紧增援釜山,一面狠抓仁川登陆的准备工作。为了补充登陆战所需的兵员,麦克阿瑟甚至实施了一项美军军史上最古怪的实验,他把南朝鲜士兵补进美军作战师,甚至还搞了个“帮对体制”——一个美国兵负责帮教一个南韩兵。连美国人自己的战史都颇为不好意思地说:“第七师补充了八千六百名南朝鲜人,他们中许多人都是从大街上稀里糊涂拉来的平民。”

八月十五日,人民军与美李军开始胶着在釜山外围,麦克阿瑟感到守住釜山已经没多大问题了,当日他就成立了登陆部队司令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当上了机枪营长的阿尔蒙德将军向他报告:“我认为已经到了必须决定登陆部队司令官的时候了。”

麦克阿瑟敲了敲烟斗,凝视着自己的参谋长:“就是你了,阿尔蒙德。”

看着瞪大了眼睛的阿尔蒙德,麦克阿瑟自信地微微一笑:“我亲爱的阿尔蒙德,战争只需要几个星期就会结束了,打完了仗,你还回东京当我的参谋长。”

当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时,麦克阿瑟的计划在华盛顿卡了壳!

本来赞同登陆战的华盛顿的军事首脑们,一听说麦克阿瑟要把登陆点定在仁川,立刻大惊失色。

仁川几乎是世界上最不适合登陆的海港,只有一条窄窄的“飞鱼航道”进港,哪怕一条船被北朝鲜击沉,整个航道就要被堵塞,涨潮时水位有时高达三十五英尺,退潮时海滩上几公里宽的淤泥陷得死人。在仁川登陆太冒险了!

五角大楼几乎所有的高官们都反对登陆仁川,连以后让彭德怀头痛过一阵的李奇微都说登陆仁川是“一比五千的赌博”。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上将和海军参谋长谢尔曼上将则竭力主张在仁川以南一百公里的群山登陆。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则称:“我得说这是我曾听到过的最冒险的军事计划,这是个空中楼阁方案,仁川很可能是进行两栖登陆最糟糕的地方。”

福兮祸之所伏,从诺曼底打到柏林的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五星上将只知道打仗一线平推,怎么也理解不了长期生活在东方的麦克阿瑟使用的东方式的狡诈战术。他们只看到了危险,却不知道真正的战略机遇都是潜伏在危险中的。

八月六日,杜鲁门派自己最得力的政治助手,亿万富翁哈里曼到东京与麦克阿瑟会商美国对台政策。哈里曼带上了自己精通七国语言的助理、十九年后在巴黎同黄镇秘密会谈两年,为基辛格访华铺路的弗农·沃尔特斯。借此机会,参联会派陆军副总参谋长李奇微中将和空军代理副参谋长诺斯塔德中将一起前往东京,以便了解麦克阿瑟的登陆计划和部队具体需要。

哈里曼、李奇微、诺斯塔德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可东京的三天还是让他们眼花缭乱大开眼界。麦克阿瑟使出浑身解数殷情接待远方的客人,毫无倨傲之色。当麦克阿瑟有求于人的时候,这位伟大的表演天才可以让你认为他上辈子就是你的至爱亲朋(粗鲁的巴顿也干了不少这种活计,他称这是去舔别人屁股)。

仅仅三天,三个人都对麦克阿瑟的烙铁计划(仁川登陆战代号)点头称是了,李奇微彻底忘了“仁川登陆是一比五千的赌博”那句风凉话,甚至同意立刻派出国内仅有的两个步兵师之一的第三师前来增援。哈里曼则偷偷告诉李奇微:“应该摒弃政治因素和个人意见,政府应该把麦克阿瑟像国之瑰宝一样看待!”而李奇微回到华盛顿则用“不同凡响”一词来形容麦克阿瑟的冒险计划。

麦克阿瑟的登陆计划开始取得初步的支持了。

八月二十一日,东京机场将星云集,麦克阿瑟热烈地迎接了从国内飞来的柯林斯上将、谢尔曼上将、爱德华兹中将等大员,整个仁川行动都将取决于他们带回国内的报告。

八日二十三日,美军太平洋总部的所有头头脑脑都聚集到麦克阿瑟的司令部东京第一大厦,听取“烙铁计划”详情。

远东司令部作训处处长莱特少将首先概述了基本计划:“由第一陆战师和步七师直接对仁川港发起登陆攻击,并一举占领位于仁川正东、汉江和永登浦南面的金浦机场;然后越过江去,占领汉城及其北面的高地。之后南面釜山第八集团军冲出北朝鲜军包围圈北上与仁川登陆部队会合,将人民军主力全部切断在朝鲜南部歼灭。”

道尔上将和柯林斯上将听完计划后立刻强调登陆仁川的困难。道尔的结论是:“仁川行动并非不可能,但我并不推崇。”

柯林斯上将干脆提出另一个登陆地点:“我建议,应考虑在群山登陆,而不是在仁川登陆。群山没有仁川自然条件上的缺陷,穿过群山和大田便可接近敌人的主要补给线,并且可以确保在大田附近与第八集团军迅速会合,谢尔曼将军也赞成我的建议。”

麦克阿瑟微笑着听完了两名上将的话,手端烟斗从容地站起来。

“麦克阿瑟依然是那副沉着冷静的样子,像往常那样,他一边信心十足地侃侃而谈,一边来回踱步。他总是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不只是对着眼前的听众讲话,而是对着不在眼前的一大批听众讲话。”尽管早有耳闻,柯林斯仍对麦克阿瑟的姿态惊叹不已。

麦克阿瑟超凡的自信已经开始让这些持反对意见的将军们动摇了。接着,麦克阿瑟长达四十五分钟的雄辩终于彻底征服了他们:

“敌人忽视了他们的后方,而且完全依赖于一条纤弱的补给线;迅速占领汉城,夺取那条穿过汉城或汉城附近的交通线,即可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北朝鲜军几乎把所有的兵力都放在了攻击南部的第八集团军上,根本没有受过训练的后备部队来抵御登陆,也难以从他们面对的第八集团军的打击中缓过气来;在仁川以南一百英里处的群山登陆,那未免过于浅薄,难以切断北朝鲜的补给线……”

当陶醉在自己演说中的麦克阿瑟清醒过来后,他发现尽管自己已经停止了演讲,在场所有的将军们却还是鸦雀无声地看着他,现在,麦克阿瑟相信自己已经得到了所想要的东西……

P74-76

序言

2002年早春,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韩敏老师约我写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在这位多年良师益友的督促与鼓励下,我写出了这本《决战朝鲜》。

一晃八年过去了,八年来,《决战朝鲜》一直不断再版,书中如韩先楚攻取海南、炒面的故事和一些战争片断被许多网站、报纸大量转载,不过从来都不肯注明出处。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盗版,我曾在一家小书店同时看到过三种不同的盗版,有的连书名和作者都改掉了,只有内容没改。韩老师安慰我,有盗版说明有销量,至少说明得到了读者认可,不然书商不会盗版。我一想,嗯,是这个理。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六十年,《决战朝鲜》又要再版了,再版编辑陈智富先生让我写篇文章。写些什么呢?忽然想起曾经有朋友说书写得好,我本能的回答: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那就说说这个吧。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在最黑暗的时期,她的太后和皇上在自己的土地上被不到两万人的八国联军赶得团团乱转,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以后的整整五十年间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这个国家被全世界蔑视。同样是这个国家,却在随后的一场伟大战争中,在邻国的土地上粉碎了为数上百万人的十六国现代化联军,全世界都开始对她肃然起敬,都开始重新衡量她的分量和价值。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她被其近代的死敌日本蔑称为“支那”。而在一场战争之后,“支那”这个词迅速从日本的口语中消失。连满手血腥的日本战犯也在这场战争后开始真心接受改造。

曾经有一场伟大的战争,一个百年积弱、饱受殖民凌辱的大国,在三年的激战之后,使“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语)

这就是堪称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

每一场重要战争,除了物质上的损失与收获外,都会给当事国的人民留下一点什么。这种留下来的东西往往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乃至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思想基因之中。新中国刚成立就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享用不尽精神财富的伟大战争。

历史是不应被遗忘的,文学作品就是传载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值得无数作品去描述、去反思的战争,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太重要的意义。据说,在西方有三万多种著作从不同的角度记叙朝鲜战争和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令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颤的壮举。我们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及后人去铭记这场战争吗?因为,我们才是那场战争真正的主角和胜利者。

如果说这本书与国内其他作品有什么区别,我想有两点,一是这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志愿军越战越强的真实面貌,揭示了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在抗美援朝中进行现代化奠基的全程,场面比较宏大,而其他几本有影响的书多是摘取这场战争的一截片断,我想,这是《决战朝鲜》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我自信真正写出了前辈们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我想这和我的家庭背景有关系,我出生在湖北红安,那个小小的县城为中国革命奉献了20多万烈士,我家里的三代直系亲属从红军、新四军一直当到解放军,而这种情况在红安大大小小的山村里比比皆是,所以我了解那一代人,因为我是在一个崇敬英雄盛产英雄的环境里长大的。国内很多关于这场战争的作品,都过多地从武器和物质的角度落笔,把中国人写得有点凄凄惨惨切切,可我知道,那场战争中的中国人不是那样的,那一代人并不像有些作品写得那么惨,他们活得非常充实,他们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他们的幸福感不比我们当代人差,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活得非常短暂。不理解这一点,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为何能做出像英雄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壮举,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乃至根本无法理解新中国是怎样成立的。他们牺牲的时候,懂得为之牺牲的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的意义,他们知道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所以他们敢于牺牲。虽然沧海桑田,虽然当代人不能理解,但他们确实曾经那样真实而崇高地战斗和生活过。

或许,当我们中的某些人在嘲笑那些历史硝烟里的伟岸身影时,他们也在云端冷冷地鄙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浅薄和低劣。正因为我深深理解那些云空中的英灵,所以我能写好他们,这也许就是《决战朝鲜》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根本原因Ⅱ巴。

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要想被人看得起,总还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真的,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场给美国人留下深刻历史记忆的战争,正是这场战争使得此后半个世纪、中美之间不再兵戎相见。为什么?

《决战朝鲜》同时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给了世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所以,《决战朝鲜》可以成为回顾和认识这段历史的必读书。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授、空军少将 乔良

《决战朝鲜》是一曲英雄之歌,它穿越60年时间隧道,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王湘穗

抗美援朝战争是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扫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纪录。

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一个真正的剑客,可以倒在对方的剑下,但决不能跪在对方的剑下。一个国家和民族也必须敢于亮剑,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上赢得起码的尊严和生存。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空军上校、《C形包围》作者 戴旭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这部《决战朝鲜》,我以为,就是为这些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心底树立起这样一座纪念碑。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著名军事评论家、《国破山河在》作者萨苏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

——著名抗战口述历史研究者、《我认识的鬼子兵》作者 方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2356603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61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2
出版地 湖北
249
18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