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研究》内容简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对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把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图书 |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研究》内容简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对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把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目录 序 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构与内容安排 六、主要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第二章 问题缘起:农业问题的理论溯源与时代境遇 节 农业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的理论追溯 一、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地位的理论论证 二、关于农业发展道路一般规律的历史考察 三、关于农业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和基本设想 第二节 “三农”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定位 一、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 二、关于“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三、关于“三农”问题的根本方略 第三节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境况分析 一、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进程分析 二、工业反哺农业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趋向 三、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四、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概念界定: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农业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 节 农业发展的一般进程 一、农业发展阶段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涵义与特点 一、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涵义 二、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特点 第三节 农业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农业的外部性理论 二、农业公共产品理论 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 四、农业的弱质性理论 五、政治市场均衡理论 第四节 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制定依据 一、工业化初期阶段 二、工业化中期阶段 三、工业化后期阶段 第四章 国际比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经验探寻 节 美国现代农业支持政策分析 一、农业支持政策变迁的重要阶段 二、农业支持政策演变过程 三、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对中国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启示 第二节 欧盟现代农业支持政策分析 一、农业支持政策变迁的重要阶段 二、农业支持政策演变过程 三、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对中国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现代农业支持政策分析 一、农业支持政策变迁的重要阶段 二、农业支持政策演变过程 三、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对中国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启示 第四节 中国台湾地区现代农业支持政策分析 一、农业支持政策变迁的重要阶段 二、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过程 三、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对中国内地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启示 第五章 历史归纳:中国特色农业支持政策的阶段回顾与简要评价 节 1949-1978年农业支持政策回顾与简要评价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支持政策 二、合作化时期农业支持政策 三、人民公社时期农业支持政策 四、简要评价 第二节 1979-2002年农业支持政策回顾与简要评价 一、建立和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 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农业经济政策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五、实行农科教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政策 六、简要评价 第三节 2003-2008年农业支持政策回顾与简要评价 一、五个“1号文件”出台背景 二、五个“1号文件”的共性 三、五个“1号文件”主要政策内容 四、简要评价 第六章 现状评价: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现实境况与地区差异 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及方法选择 二、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内容 第二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一、对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体情况的评价 二、对各省区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农业政策环境概述 二、农业政策环境构成 三、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制定依据 第七章 市场预期: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需求与供给 节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一、农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政策选择导致的政策缺失 三、政策需求 第二节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供给 一、政策供给的一般途径 二、政策供给的经济基础 三、政策供给的基本思路 第八章 总量测定: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体系分类与水平测算 节 边界限定与基本原则 一、现代农业政策的边界限定 二、农业政策工具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方法选择与政策归纳 一、OECD农业支持政策水平测定方法 二、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归纳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影响评估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计算过程 三、农业支持政策影响评价 …… 第九章 绩效检验: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模型选择与效率分析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体系建构与工具选择 第十一章 发展条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实施的制度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精彩页 1.理论意义 一是由于农业支持政策在实践中体现为政府干预支持农业生产活动的工具,它涉及政府活动的功能定位、边界确定,涉及实施相关政策的成本效益和对靠前经济与世界经济秩序的积极与消极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理论上的规范或实证的经济分析与检验,从而更有益于政府充分运用“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来推动农业发展。二是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政策发展趋势的研究,探索农业支持政策的规律性,对优化和完善中国现代农业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三是中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如何建立既符合WTO的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支持政策框架,需要理论上给予切实回答。四是作为世界上总人口和农村人口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支持政策模式对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研究,将会丰富农业发展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理论,并将促进这些理论的发展。 2.实践意义 首先,中国在较长时期内采取的是剥夺农业剩余为工业积累资金以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加上计划体制约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措施。特别是进人21世纪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支持的范围和力度,但在实践中农业保护的目标、政策体系以及政策的制度化等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研究农业支持政策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次,在中国加入WTO开放农产品靠前市场的环境下,还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积极参与靠前分工提高农业效率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如何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抵御国外农产品的冲击保护靠前小农户的利益等。在这种背景下,对处于劣势的中国农业进行支持,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判断,更急需在政策实践上给出对策。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齐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1421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73000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