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浣花纸里水墨词(唐诗宋词的细节之美)
内容
编辑推荐

唐诗宋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本书以温广义先生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的基本内容为框架,对于唐宋词中的常用词,先以甲骨文、小篆释字,再以典故说明来源,又旁征博引,从历代的传奇、小说中选取与这些常用词有关的故事继续阐释。从唐诗宋词中的常用词着手,品味其中的细节之美,把原本学院派风格的学术著作阐释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内容推荐

  本书以温广义先生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为基本构架,又引述了历代传奇、小说中的故事。文字舒畅,通俗易懂,款款深情,把原本学院派风格的学术著作阐释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从常用词入手的独特视角,以传奇故事来阐述,极易为读者所接受。

目录

一抹青山拍岸溪 /1

珠箔飘灯独自归 /7

一段乌丝阑上、记多情 /15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27

风流有佳句,不似带经锄 /37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47

过窈娘堤 秋娘渡 泰娘桥 /58

青萍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 /66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72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 /79

云台何在,寂寞谁复记丹青 /84

山家清事,梅花纸帐 /90

将鸿渐于天廷,姑龙骧于学海 /98

只见玉绳低度,朱户无声 /108

蓝尾忽惊新火后,邀头要及浣花前 /120

浣花笺纸桃花色 /132

偶留一千山上 散作人间万窍风 /143

雪花酿流霞满壶,烹葵韭香浮朝露 /152

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162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176

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187

杀青满架书新缮,生白当窗室久虚 /199

试读章节

今年春已到京华,天与吾曾雪怨嗟。

甲乙中时公道复,朝廷看处主司夸。

飞离海浪从烧尾,咽却金丹定易牙。

不是驾前偏落羽,锦城争得杏园花。

——【唐】黄滔《喜陈先辈及第峤》

烧尾,宋的孔平仲的《孔氏谈苑》里记:“士人初登第,必展欢宴,谓之烧尾……”又说:“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

鱼化身为龙,必断尾而行,这种斩断前尘旧事的行为颇有些决绝,而决绝之后,才能赢得骑云作马,乘风而行的天地。

古人的行事非常浪漫,所以才有这些如寓言般的风俗。

断尾成龙的不仅是鱼,还有虎和羊,唐朝有人解释说:“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人群,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

想在古人的想象中,人从鱼化来,从虎化来,从羊化来,修行千年,唯尾不除,所以要为人身,必要忍痛烧尾。想我们每一个人身,还真如古人所说,在我们为胎身之时就已经历了烧尾之痛,人类的胚胎发育到第十二天时,就会形成胎儿的头部和尾巴。

大自然做事都先定首尾,而后才定人身,在他的眼里,人的起初跟鸟兽虫鱼差不多。

《碧岩录》里有僧问禅师:“如何是法身?”禅师云:“六不收。”

当人还是孙悟空的时候,天上地下都不能收留,因其想要断尾成人,惊了天动了地,无处安排他去处,只好给他冠一名——“大圣”,而其实还是把它看作妖猴。那时人还是兽身,却有人心。譬如那炎帝,传说中他是人身牛首,头上有角。他是我们的开端,却在开端之时,他的行事都成了神话。

而当有人要做孔子之时,人间茫茫也没有他的落脚处。此时,人已经为人,却有尾,而孔子要断人之尾,于是当时的人们纷纷夹起尾巴避他不及,孔子郁闷地回到桃李树下,教授众人,让他们学仁而断尾。于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们纷纷自愿前来接受儒学的修修剪剪,让自己成为有礼有仁的人。至今,人们还是这样先学仁,而后断尾成仁。

学得好的,杀身成仁。学得差的,让别人杀身成仁。

当人们断了自己身外之尾,就不会在得意时翘尾巴,失意时夹尾巴,拍马屁时摇尾巴,但是,身外之尾易断,心中之尾难断呵。

所以,唐宋时期在一个人及第后,本着良好的心愿要让这些前途大好的士子们连心中之尾都断掉,做真正的仁义之人,所以要摆大宴,烧其尾。

但烧着烧着就烧成了表忠心之宴,从唐中宗开始,大臣升官后也要摆“烧尾宴”,向皇帝献食。公元709年,韦巨源官拜尚书左仆射,就设了烧尾宴并记入他的《食谱》,其中特异者就有58种菜肴,宴极奢华,诸如以羊蹄支撑羊躯体的“红羊枝杖”,可能是“烤全羊”;以羊髓加其他辅料灌入牛肠的“通花软牛肠”;清炖整只小牛的“水炼犊”;以及曼陀样夹饼、光明虾炙、赐绯含香粽子、遍地锦装鳖……

而当苏瑰升为尚书右丞时,却不向唐中宗进献烧尾宴。这位大唐最年轻的状元对皇上说:“臣闻宰相者,主调阴阳,代天理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

因为无尾而不烧尾的苏瑰,在唐中宗死后拒绝与韦皇后一派合流,被唐睿宗赞誉:“先意昭明,奸回动摇,内外危逼,独申谠议,实挫邪谋。”任为尚书左仆射。死后谥号“文贞”,而大唐只赐予四人此谥号,魏征是第一,第二即是苏瑰……

想想,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路途上,有多少人烧尾成龙,又有多少人曝腮于路途,所以那唐代诗人许浑在登上龙门驿楼时不禁要感叹:“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白天来。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黄河遇龙门山阻隔而发浩浩滔天的水灾时,大禹扛一斧来了,劈开龙门山,大禹去了,鲤鱼们浩浩荡荡地来了,如同大马哈鱼一般要逆流而上挑战自己。只是大马哈鱼逆流而上是为了化身为千千万万的小马哈鱼归来,而鲤鱼千千万万跃上龙门,是为了成为一条龙,骑云作马。所以《太平广记》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而清《三秦记》又说:“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鱼,故云曝腮龙门。”

考中的人,意气风发,而如韩俚般喜不自禁地写《及第过堂日作》:“早随真侣集蓬瀛,阊阖门开尚见星。龙尾楼台迎晓日,鳌头宫殿入青冥。暗惊凡骨升仙籍,忽讶麻衣谒相庭。百辟敛容开路看,片时辉赫胜图形。”他以为他到了人生的巅峰,入了仙家的云台,都兴奋得有点找不着北了。

有那么几条韩偓般的鱼成了龙,却有千千万万条鱼烧尽了自己的理想,所以有几个韩偓得意的前途,却有更多个王建失意的归途:“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不能骑云作马,那就以梦为马,只是载着梦想的马匹却离自己越来越远,渐至杳冥,而如感叹河鲤登龙门的无名氏说:“若令摇尾去,雨露此时浓。”

这个写过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王建,还是在大历十年(公元775年)考中了进士。但经历了曝腮之痛后,等到烧尾时,却还是感到痛,所以王建一生都有点凄苦心,他写的诗很多是关于人间世的辛苦,也许经历过曝腮之痛,更识得人间之苦。

所以他写《长门》:“长门闭定不求生,烧却头花卸却筝。病卧玉窗秋雨下,遥闻别院唤人声。”他写《秋夜》:“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这种看他人之欢想自身之痛,注定了要习惯一个人寂寞地疗伤,天凉心冷了,要会给自己加旧棉衣。

而从这首《初到昭应呈同僚》来看:“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白发初为吏的王建在诗里很谦恭,不似少年轻狂,这份谦恭,当是曝腮之痛后的清醒与淡然。

经历过大悲大欢后,心思反而安宁了,梦想到来时,反而平静了,宠辱不惊,而能发现人世间细雨湿花的美。所以有了那恬淡安详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又有那《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白描的手段,人间清欢。

而他还浩浩荡荡写了《宫词一百首》,在沉闷颓靡的宫廷诗中,他还是发现了人居其冷漠间,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故事,如一朵朵生动的小花开放:“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王建想说的大概是其实墙里面跟墙外面都差不多,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头破血流想要入城来。

P28-31

序言

某日,淘得一本旧书——《唐宋词常用语释例》,甚为欢喜,喜欢那些精致的词,喜欢古人精致的生活。

看作者温广义先生的《几点说明》,他说他1963年开始写,耗时十多年时间,写完这本书。

在那个很多人踩着学者做英雄的混乱的年代,温广义先生用十年的时间集腋成裘,拨开振臂高呼的“枭雄”们去寻找他们足下的芳草小径,去发现这些好词,去发现人间的美,那是怎样的毅力与坚持与一颗淡泊之心,所以,他的学生说:“这是位活得最轻松最潇洒的人,一辈子与世无争,很有点庄子的意味。可又有入说他是做学问累死的,我一直不信。旷达如温公者是不该那么敬业的。”

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在百废待兴的1979年开印10万册,可以想见当时的人们在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文化饥渴后,是怎样的渴求着这场水墨倾城。

为那10万恋上一本书的人们而感动。

而温广义先生,十年的渊默,倾城倾国。

在温广义先生的基础上,我如攀附大树的藤萝,写成了这本小书,《唐宋词常用语释例》是本学院派风格的古典文化普及读物,而我的则只是一个小女子的一篇篇小散文,仅是表达我对诗词之美的掠美之心,在浣花纸上看那些水墨之词的倾城之美。

《小窗幽记》里云:“看文字,须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亦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绝不恕他。”

自己所穷追不舍的这些文字里,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都恰恰在此刻与你产生了交集,这样的萍水相逢有多幸好,幸好没有与尔错身不相识……

倾蓝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浣花纸里水墨词(唐诗宋词的细节之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倾蓝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59718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40
15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