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雅舍谈吃/梁实秋代表作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梁实秋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书是其代表作的精选集《雅舍谈吃》,收录了:《醋溜鱼》、《酸梅汤与糖葫芦》等文章,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沉思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内容推荐

梁实秋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数所大学教授,主编过《新月》月刊及多种报纸副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幽默机智。著有《雅舍小品》、《秋室杂文》,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本书为《梁实秋代表作系列》系列之《雅舍谈吃》,书中收录了:《芙蓉鸡片》、《糟蒸鸭肝》、《八宝饭》等作品。

目录

序文

第一辑 雅舍谈吃

 西施舌

 火腿

 醋溜鱼

 烤羊肉

 烧鸭

 狮子头

 两做鱼

 炝青蛤

 生炒鳝鱼丝

 酱菜

 水晶虾饼

 汤包

 核桃酪

 铁锅蛋

 瓦块鱼

 溜黄菜

 酸梅汤与糖葫芦

 锅烧鸡

 煎馄饨

 核桃腰

 豆汁儿

 芙蓉鸡片

 乌鱼钱

 韭菜篓

 蟹

 炸丸子

 佛跳墙

 粟了

 海参

 满汉细点

 菜包

 糟蒸鸭肝

 鱼翅

 茄子

 莲子

 白肉

 干贝

 鲍鱼

 咖喱鸡

 烙饼

 尹

 黄鱼

 八宝饭

 薄饼

 爆双脆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粥

 饺子

 锅巴

 豆腐

 烧羊肉

 菠菜

 龙须莱

 鸽

 味精

第二辑 雅舍散文

 广告

 聋

 麻将

 钟

 汰侈

 警察

 火车

 东安市场

 文房四宝

 时间即生命

 又逢癸亥

 陆小曼的山水长卷

 悼念余上沅

 《大成》十年

 白猫王子五岁

 回忆抗战时期

 “麦当劳”

 赛珍珠与徐志摩

 散文的朗诵

 剽窃

 鸦片

 忆青岛

 语言、文字、文学

 山

 《百草山》

第三辑 雅舍散文二集

 胡须

 盆景

 父母的爱

 炸活鱼

 忆李长之

 流行的谬论

试读章节

北平中秋以后,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革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不知何故很多人冢根本不吃牛肉,我家里就牛肉不曾进过门。说起烤肉就是烤羊肉。南方人吃的红烧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气,肉瘦,连皮吃,北方人觉得是怪事,因为北方的羊皮留着做皮袄,舍不得吃。

北平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为最有名,主要的是工料细致,无论是上脑、黄瓜条、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飞薄,切肉的师傅就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刀法,一块肉用一块布蒙盖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肉不是电冰柜里的冻肉(从前没有电冰柜),就是冬寒天冻,肉还是软软的,没有于艺是切不好的。

正阳楼的烤肉支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子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同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不像烤肉宛那样的大支子,汉在熊熊烈火周同,一面烤肉一面烤人。女客喜欢到正阳楼吃烤肉,地方比较文静一些,不愿意露天自己烤,伙计们可以烤好送进房里来。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烤肉不需多少佐料,有大葱芫荽酱油就行。

正阳楼的烧饼是一绝,薄薄的两层皮,一面粘芝麻,打开来会冒一股滚烫的热气,中问可以塞进一大箸子烤肉,咬上去,软。普通的芝麻酱烧饼不对劲,中间有芯子,太厚实,夹不了多少肉。

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恕起北平烤羊肉馋涎欲滴。可巧厚德福饭庄从北平运来大批冷冻羊肉片,我灵机一动,托人在北平为我订制了一具烤肉支子。支子有一定的规格尺度,不是外行人可以随便制造的。我的支子运来之后,大燕宾客,命儿辈到寓所后山拾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浓郁。烤肉佐以潍县特产大葱,真如锦上添花,葱白粗如甘蔗,斜切成片,细嫩而甜。吃得皆大欢喜。

提起潍县大葱,又有一事难忘。我的同学张心一是一位奇人,他的夫人是汀苏人,家中禁食葱蒜,而心一是甘肃人,极嗜葱蒜。他有一次过青岛,我邀他家中便饭,他要求大葱一盘,别无所欲。我如他所请,特备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心一以葱卷饼,顷刻而罄,对于其他菜肴竞未下箸,直吃得他满头大汗。他说这足数年来第一次如意的饱餐!

我离开青岛时把支子送给同事赵少侯,此后抗战军兴,友朋星散,这青岛独有的一个支子就不知流落何方了。

北平烤鸭,名闻中外。在北平不叫烤鸭,叫烧鸭,或烧鸭子,在口语中加一子字。

《北平风俗杂咏》严辰《忆京都词》十一首,第五首云:

忆京都·填鸭冠寰中

烂煮登盘肥且美,

加之炮烙制尤工。

此间亦有呼名鸭,

骨瘦如柴空打杀。

严辰是浙人,对于北平填鸭之倾倒,可谓情见乎词。

北平苦旱,不是产鸭盛地,惟近在咫尺之通州得运河之便,渠塘交错,特宜畜鸭。佳种皆纯白,野鸭花鸭则非上选。鸭白通州运到北平,仍需施以填肥手续。以高梁及其他饲料揉搓成圆条状,较一般香肠热狗为粗,长约四寸许。通州的鸭子师傅抓过一只鸭来,夹在两条腿问,使不得动,用手掰开鸭嘴,以粗长的一根根的食料蘸着水硬行塞入。鸭子要叫都叫不出声,只有眨巴眼的份儿。塞进口中之后,用手紧紧的往下捋鸭的脖子,硬把那一根根的东西挤送到鸭的胃里。填进几根之后,眼看着再填就要撑破肚皮,这才松手,把鸭关进一问不见天日的小棚子里。几十百只鸭关在一起,像沙丁鱼,绝无活动余地,只是尽量给予水喝。这样关了若干天,天天扯出来填,非肥不可,故名填鸭。一来鸭子品种好,二来师傅手艺高,所以填鸭为北平所独有。抗战时期在后方有一家餐馆试行填鸭,三分之一死去,没死的虽非骨瘦如柴,也并不很肥,这是我亲眼看到的。鸭一定要肥,肥才嫩。

北平烧鸭,除了专门卖鸭的餐馆如全聚德之外,是由便宜坊(即酱肘子铺)发售的。在馆子里亦可吃烤鸭,例如在福全馆宴客,就可以叫右边邻近的一家便宜坊送了过来。自从宣外的老便宜坊关张以后,要以东城的金鱼胡同口的宝华春为后起之秀,楼下门市,楼上小楼一角最是吃烧鸭的好地方。在家里,打一个电话,宝华春就会派一个小利巴,用保温的铅铁桶送来一只才出炉的烧鸭,油淋淋的,烫手热的。附带着他还管代蒸荷叶饼葱酱之类。他在席旁小桌上当众片鸭,手艺不错,讲究片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随后一盘瘦肉,最后是鸭头鸭尖,大功告成。主人高兴,赏钱两吊,小利巴欢天喜地称谢而去。

填鸭费工费料,后来一般餐馆几乎都卖烧鸭,叫做叉烧烤鸭,连闷炉的设备也省了,就地一堆炭火一根铁叉就能应市。同时用的是未经填肥的普通鸭子,吹凸了鸭皮晾干一烤,也能烤得焦黄进脆。但是除了皮就是肉,没有黄油,味道当然差得多。有人到北平吃烤鸭,归米盛道其美,我问他好住哪里,他说:“有皮,有肉,没有油。”我告诉他:“你还没有吃过北平烤鸭。”

所谓一鸭三吃,那是广告噱头。在北平吃烧鸭,照例有一碗滴出来的油,有一副鸭架装。鸭油可以蒸蛋羹,鸭架装可以熬白菜,也町以煮汤打卤。馆子里的鸭架装熬白菜,可能是预先煮好的大锅菜,稀汤洗水,索然寡味。会吃的人要把整个的架装带回家里去煮。这一锅汤,若是加口蘑(不是冬菇,不是香蕈)打卤,卤上再加一勺炸花椒油,吃打卤面,其味之美无与伦比。

狮子头,扬州名菜。大概是取其形似,而又相当大,故名。北方饭庄称之为四喜丸子,因为一盘四个。北方做法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

我的同学王化成先生,扬州人,幼失恃,赖姑氏抚养成人,姑善烹调,化成耳濡目染,亦通调和鼎鼐之道。化成官外交部多年,后外放葡萄牙公使历时甚久,终于任上。他公余之暇,常亲操刀俎,以娱嘉宾。狮子头为其拿手杰作之一,曾以制作方法见告。

狮子头人人会做,巧妙各有不同。化成教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取材要精。细嫩猪肉一大块,七分瘦三分肥,不可有些须筋络纠结于其间。切割之际最要注意,不可切得七歪八斜,亦不可剁成碎泥,其秘诀是“多切少斩”。挨着刀切成碎丁,越碎越好,然后略为斩剁。

次一步骤也很重要。肉里不羼芡粉,容易碎散,加了芡粉,粘糊糊的不是味道。所以调好芡粉要抹在两个手掌上,然后捏搓肉末成四个丸子,这样丸子外表便自然糊上了一层芡粉,而里面没有。把丸子微微按扁,下油锅炸,以丸子表面紧绷微黄为度。

再下一步是蒸。碗里先放一层转刀块冬笋垫底,再不然就横切黄芽自作墩形数个也好。把炸过的丸子轻轻放在碗里,大火蒸一个钟头以上。揭开锅盖一看,浮着满碗的油,用大匙把油撇去,或用大吸管吸去,使碗里不见一滴油。

这样的狮子头,不能用筷子夹,要用羹匙舀,其嫩有如豆腐。肉里要加葱汁、姜汁、盐。愿意加海参、虾仁、荸荠、香蕈,各随其便,不过也要切碎。

狮子头是雅舍食谱中重要的一色。最能欣赏的是当年在北碚的编译馆同仁萧毅武先生,他初学英语,称之为“莱阳海带”,见之辄眉飞色舞。化成客死异乡,墓木早拱矣,思之怃然!P10-15

序言

我的父亲梁实秋生于一九○三年一月六日(阴历腊八即十二月初八日),故居在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二十号(现为三十九号)西厢房内,1987年去世,享年八十七岁。

父亲一生自美国留学返国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终生从事教授职业,业余时间从事写作、翻译、编辑等工作。

数十年来笔耕不辍,洋洋一千万余言。翻译了大量书籍,其中如莎士比亚四十余个剧本及十四行诗,历时三十八年始完稿,成为莎翁著作一支笔译成中文的世界第一人。其他时间大部分写些散文,编英汉字典及编写教科书等。晚年写成英国文学史及英国文学选(约一百二十万字)。本想把中国文学史译成英文本,供外国人阅读,但可惜未完成此心愿即故去,临终时把笔横放在稿纸上,悠然逝去,留下了遗憾。

我母亲程季淑是家庭妇女,婚后相夫教子,伺候父母长辈一生。父亲梁实秋一生写作生涯不断,成绩显著也是与我母亲这位贤内助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父亲从不管家务事,除到校和单位上班教课以外,其他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写作,家务事全由我母亲操作管理,他从不分心。所以我母亲故后,父亲十分怀念妈妈,含泪写出“槐园梦忆”一书,纪念妈妈一生事迹和对他的帮助,十分感人,出版以来,风行于世。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欣闻译林出版社拟再翻印“槐园梦忆”及一些散文作品,我想也算是作一些贡献吧!

美文与读者共享,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八十二岁梁文茜于

北京寓所

2009.10.23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文字——

或在平淡朴实中流露风趣或在幽默诙谐中显现温厚。

融情趣、智慧、学问于一炉。潇洒隽永,明丽生辉。

他的“雅舍”——

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小品和杂文,饱含了他经历悲喜历练和世界观转变后,对人生的一种超脱体验。

他的性情——

追求恬淡宁静:充满闲情逸致,襟怀清雅,有中国古代名士的遗风。不圆于现实,而又着根于人性,令他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历久常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雅舍谈吃/梁实秋代表作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实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5768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