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介石在台湾(第3部曲折的转型)
内容
试读章节

1.海军几艘千吨军舰差点葬身海底,全岛军民震惊

光阴如电,弹指一挥间,蒋介石和“忠贞军民”播迁台湾,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齐世英之女齐邦媛在回忆录《巨流河》一书中说:“‘蒋总统’败退来台,困顿数年之后,又回升至反共盟国伙伴,不仅有了安全保障,也开始真想‘反攻’了。那时台湾的人口1000万左右(1946年民政厅统计631万),1954年大陆人口统计有6.5663亿人,如何‘反攻’?”一个懵懂的小女孩都知道台湾“反攻”大陆已不可能。蒋介石曾说过国军要“以一敌十”,而现在官兵即使有“以一敌十”的神力,也完全不够了。然而,蒋介石还是执拗地要反攻大陆,完成“复国大业”。

进入1955年,大概因为去年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或是因为太和舰再次挨炸,蒋介石的“复仇”和“打回大陆去”的思想更迫切了。元旦之日,他就宣布台湾进入“战时生活”。

1955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总统府”大礼堂举行新年团拜。

这次新年团拜会全称叫做“1955年元旦暨开国纪念日庆祝典礼”。蒋介石亲自主持,陈诚、俞鸿钧、俞大维、彭孟缉等军政首长全部参加。元旦团拜会的架势与当年袁世凯当皇帝时的朝拜差不多。陈诚回忆录记载为:“首由先生(即陈诚)领导各院部会首长暨三军高级将领等,向‘总统’行贺年礼一鞠躬,全体继向先生一鞠躬,然后互相一鞠躬。‘总统’向文武官员祝贺新年快乐”。这种鞠躬大拜,虽然没下跪,但与古代臣子对帝王的重礼无异,其中不少比蒋年纪大得多的元老们也弯腰鞠躬,蒋介石坦然接受。

接受恭拜之后,蒋介石开始宣读“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发表告全国军民书,是蒋介石每个新年必做的事情,但今年告全国军民书在内容上略微与以往有些不同。蒋介石首先说:“当此反共抗俄局势的转变关头,我们在台湾海峡前线,战火光芒照射之下,来度‘中华民国’四十四年元旦令节,庆祝我们开国的光荣纪念。”接着,他指出:“三个月来,。共匪’对于我们金门、大陈等岛连续不断的炮火,已揭开了海峡之战的序幕,预料今后,全面战争随时可以展开。”为此他提出:“我们今后军民全体的生活.不仅是要每一个人刻苦耐劳,而且是要每一组织和每一邻里,都像每一个人一样,投入战时生活之中,总要把公私团体的生活,从平时转入战时,使其适应战争的状态。更要把公私工作的习惯,从平时改换为战时,使其在战争状态中,与平时一样的努力有效。唯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和每一组织在战争状态中,与平时一样的工作,亦才能适应反共抗俄长期战争的需要,获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宣读完“告全国军民书”后,张群高喊:“礼成!”团拜会即匆匆结束。

新年伊始,蒋介石就宣布每一个人和每一组织要“从平时转入战时”,进人“战时状态”,这表明,因为蒋介石的战争思想,1955年的台岛局势将会更加紧张。

其实,蒋介石本人早比其他人提前进入了“战时状况”。昨日——1954年最后一天,他开了一整日的军事会议,检讨当前军事形势。今天——开年第一日,在团拜会结束后,他在“总统府”继续开军事会议。不过,今日会议与昨日会议又有不同,是带“国际性”的“中美”军事会议。

这次会议由蒋介石亲自主持。访台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上将及其他“中美”将领均参加。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台美共同防御问题。

通过蒋介石本人亲自与雷德福面对面的商讨。双方决定成立美国驻台湾联络中心,具体落实《“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细节。在会上,蒋介石还特地询问了海军总司令梁序昭在金门、大陈等地的巡防情况。梁序昭作了汇报,并说:“有了共同防御条约,我海军现在日夜巡防,我相信台湾从此可以万事无虞了。”

海军名舰太平号被击沉,太和舰又挨揍后,作为海军总司令的梁序昭不仅受到蒋介石的严厉训斥,还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他好不容易熬过那段痛苦的日子,开始反思海军防务。他发现海军防务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此刻若没有海军舰只运送给养、护航保驾,金门、马祖、大陈等沿海岛屿,可以说连一天也守不下去。中共强大的军力随时可以发起登陆作战,若海军再派军舰去那里来回巡弋,面对中共海军和空军的强大威胁,它们遭到攻击的危险会很大,甚至可能再次发生像太平号被击沉的惨剧。梁序昭进退两难,思来想去,只好决定采取应付舆论的策略:在大陈岛一带护航的军舰,白天一律行驶到外海去,以躲避中共空军的轰炸,晚间再返回大陈港口,以安抚岛上的军心——采取务虚的策略。1954年12月美国第七舰队再次进驻台湾海峡,这才让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P3-5

书评(媒体评论)

“正如一些观察家所说的那样,台湾的发展是他人的成就,是辛苦劳作的台湾人民的成就。这一点是不难看出的。然而,这样说也许是不公平的,正如一个总司令可能被迫因其下级军官的得失成败而有权利得到荣誉或受人责备一样,台湾的成就最终也应该归功于蒋介石。”

——【美】布莱恩·克罗泽

“蒋介石不做总统,这个我们也不赞成的。……是蒋介石做总统比较好,还是别人做比较好?在目前看,还是蒋介石比较好。他这个人是亲美派,但是亲美亲到要把他那点东西搞垮,他就不赞成。”

——毛泽东1959年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讲话

“失去大陆政权之后,很多人跑到国外避难,但蒋公来到台湾,与台湾共存亡,最后把台湾守住,为‘中华民国’带来‘宪政民主’,如果那时候他跑到国外,哪有今天的台湾?”

——台湾“参谋总长”郝柏村

目录

上篇 大撤离于反对“两个中国”

 1.海军几艘千吨军舰差点葬身海底,台湾岛朝野震惊

 2.忙中添乱:“立法院长”闹辞职

 3.一江山岛危急,美国的办法是:撤,走人

 4.美国要求大陈撤离,引出“两个中国”新担忧

美国的态度很可疑

蒋介石担忧:大陈撤退——两岸停火——中共进入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

大陈撤离得到蒋介石确认

 5.大陈岛撤离:蒋介石再次被美国耍了

酝酿大陈岛撤退计划

居然被美国人耍了,蒋介石等人还不知觉

“它哪里配得上称作崇高的盟邦!”

 6.中共和蒋介石都反对“两个中国”的新西兰停火案

艾森豪威尔说:“他居然想要指挥我。”

蒋介石选择了一退一进,最危急时刻毛泽东断然出手

蒋介石的坚持与放弃

 7.蒋介石下令所有的人都“不言功”

中共没有行动

撤退任务顺利完成,但“不言功”

蒋介石倒打一耙

蒋介石和美方对于大陈撤退的指挥评价不一

 8.“‘两个中国’的观念是荒谬的。”

危机似乎并没因大陈撤军而缓解

深夜紧急召回刘广凯

没有美军帮忙,撤运任务照样成功

“奖罚分明”

 9.社会出现动荡:司令太太枪击副司令

 10.北部和中部搞攀比,大汉溪和大甲溪开发计划启动

蒋介石没放弃经济建设

蒋介石对杜勒斯的要求多数没同意

大甲溪开发与石门水库

 11.蒋介石家里也乱起来了:夫人和儿子暗斗

 12.成舍我反共办报不成,炮轰台湾“人权保障”和“新闻自由”两大弊病

 13、经济部长遭揭发:“这显然是政府迁台后空前的大贪污案”

突然爆发的质询案

丢卒保帅

一波三折

 14.任显群还是没逃脱情敌的“制裁”

 15.尹仲容贪腐案欲盖弥彰,事情越闹越大

 16.驳斥“两个中国”谬说,却又指桑骂槐

中篇 内治与外争

 1.两大举措治乱:一手抓警察,一手抓道德

所谓“道德重整”,只不过是一场闹剧

动用警察来治乱

 2.扬子木材公司案继续发酵:尹仲容边当部长边被法院讯问

 3.孙立人“匪谍”案爆发,美国政府的反应居然出奇地平淡

“匪谍”案爆发

孙立人“失去自由”

 4.高玉树的首项政绩,解决了蒋介石的出行难问题

 5.蒋介石第三次视察金门: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

 6.剖析岛内外局势:“反攻作战条件”具备但军民还有“心理和观念”问题

 7.尹仲容案之复杂性:背后还有倒尹大佬

尹仲容等人被宣布无罪

尹仲容并未摆脱贪腐漩涡

 8.孙立人案尘埃落定:三十余年后居然被“平反”

 9.蒋介石下令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毛泽东暗中助力

外蒙古到底是被谁划掉的?

杜勒斯对蒋介石发出严厉警告

强硬的蒋介石终于“维权”成功

这场外交胜利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到振奋

下篇 片刻的宁静

 1.“反攻大陆”还是只缺一项:“心理准备不足”

 2.尹仲容大年初五去法院,结果却是虚惊一场

 3.美国人居然来向蒋介石道歉了

 4.张道藩不愿当“夹心饼干”,“亲善访日”居然演绎现代版“寻亲记”

 5.两岸局势缓和,国共要“第三次合作”?

 6.“胡子兵”难题的破解:老兵修建大工程

 7.接待美国来台人员的烦恼

进口了一个“小美国”

为接待美国人,宋美龄修建圆山大饭店

尼克松夫妇来台湾:连飞机都出问题

在台湾上层“基督风”盛行

吃喝之后,他们反而倒打一耙

 8.“世界各国都市建设专家,鲜有人能比得上‘蒋总统’”

 9.张其昀试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10.国共关系缓和后,蒋介石开始外争“国权”

 11.双十节出事:“九龙暴乱”震惊中外

双十节文告了无新意

庆祝双十节惹祸

在蒋介石的鼓动下,暴乱愈演愈烈

华侨经济检讨会议前后

九龙暴乱的后果

 12.台湾上下忙着祝寿,而至亲的孔宋家族只派宋霭龄一个代表

 13.“外交部长”撂下工作与宋美龄、沈剑虹一起为蒋介石“著作”核稿

 14.“祝寿专号”惹风波

内容推荐

陈冠任所著的《蒋介石在台湾(第3部曲折的转型)》为《蒋介石在台湾》第三部“曲折的转型”,主要记述1955年至1956年间台湾发生的、较重大的事件,并记载蒋介石在此期间的主要活动和思想。

这是一个风云莫测的岁月,台湾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世界政治家们的敏感神经。

这是一个政治博弈的时代,中共、美国都聚焦台湾。

台湾面临各种压力和诱惑,蒋介石如何抉择,事关台湾下一步的命运。

由于两岸军事危情,蒋介石不得不从大陈岛撤军,并继续反对“两个中国”的新西兰停火案,台湾空前复杂的局势引起社会极大动荡:陆战队司令太太枪击副司令案、“立委”炮轰“人权”和“新闻自由”案、经济部长贪腐案、任显群“情敌案”、孙立人兵变案、“祝寿专号”风波……案案惊心,迷雾重重。蒋介石外争“国权”,内搞建设,一面邀请“世界道德重整会”访台,派警察治乱,一面建水库开发水电,试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抓都市建设……还忙于招待美国客人,著书《苏俄在中国》……台湾复杂的局势,工作重点的曲折转型,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人事内幕,尽在一波三折又峰回路转的事件进程之中。

《蒋介石在台湾(第3部曲折的转型)》首次披露这些鲜为人知的事件,详解历史细节,较好地诠释了蒋介石的个人性格、这一时期的执政思想及其内外政策,准确、全面展现了台湾经济腾飞前后的历史图景。全书注重史料研究,内容力求真实可靠,写人叙事立场中立,是一本研究和了解蒋介石和台湾历史的优秀作品。

编辑推荐

陈冠任所著的《蒋介石在台湾(第3部曲折的转型)》为《蒋介石在台湾》第三部“曲折的转型”,主要记述1955年至1956年间台湾发生的、较重大的事件,并详细记录了蒋介石在这段时间的主要活动。

由于两岸军事危情,在美国的逼迫下,蒋介石不得不从大陈岛撤军,接着反对“两个中国”的新西兰停火案,空前复杂的局势引起台湾社会极大的动荡,出现陆战队司令太太枪击副司令案、“立委”炮轰“人权”和“新闻自由”案、经济部长贪腐案、任显群“情敌案”、孙立人兵变案、“祝寿专号”风波……案案惊心。蒋介石外争“国权”,内搞建设,邀请“世界道德重整会”访台,派警察治乱,建水库开发水电,试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抓都市建设……还忙于招待美国客人,著书《苏俄在中国》……复杂的局势,曲折的转型,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幕,尽在一波三折又峰回路转的事件进程之中。读者通过这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和细节披露,可以了解蒋介石的执政思想,以及了解台湾当时复杂的局势。

全书注重史料研究,内容力求真实可靠,写人叙事立场较为中立,是一本研究和了解蒋介石和台湾历史的优秀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介石在台湾(第3部曲折的转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冠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62855
开本 16开
页数 4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32
CIP核字 2013091036
中图分类号 K827=73
丛书名
印张 3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