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衣女人
内容
编辑推荐

青年画家哈特赖特应聘去费尔利家当家庭教师,路上邂逅一个身穿白衣的女人,从谈话中得知她是从疯人院里逃出来的,出于同情,他帮她躲过了追踪她的人。哈特赖特发现,自己的女学生劳娜很像那个白衣女人。劳娜的父亲临终前将女儿许配给了帕西瓦尔爵士,但是,爵士看中的只是她的巨额财产。他与意大利的秘密革命团体中的一个叛徒福克斯合谋,害死了知道真相的白衣女人,并把她的尸体当作劳娜下葬,又把劳娜当作白衣女人送回疯人院,劳娜于惊吓之下患上失忆症。与劳娜真心相爱的哈特赖特挺身而出,开始了营救劳娜、揭穿帕西瓦尔阴谋诡计的行动……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有关贪婪与邪恶、无辜与背叛、身份混淆与无情欺骗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爱情故事——爱情的开始是伤心和痛苦,好像没有任何出路,更没有任何希望和将来,但是,爱情不会轻易灭亡,它能够战胜离别与绝望,甚至死亡……

目录

第一部

开场白

沃尔特·哈特莱特的叙述

文森特·吉尔摩律师的叙述

玛丽安·哈尔寇姆小姐的叙述(摘自其日记)

弗里德雷克·费尔利先生的叙述

黑水园女管家伊莱莎·迈克尔逊太太的叙述

福斯科伯爵的厨子海丝特·平霍恩的叙述

沃尔特·哈特莱特的叙述

第二部

沃尔特·哈特莱特的叙述

第三部

沃尔特·哈特莱特的叙述

福斯科伯爵的叙述

尾声:沃尔特·哈特莱特的叙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那是7月里的最后一个日子,漫长炎热的夏季马上要结束了,而我们这些徘徊在伦敦街头的漫游者,疲惫消沉,已开始憧憬起云朵在麦田里投下的阴影和海岸边凉爽的秋风了。

夏季即将逝去,可怜巴巴的我被弄得健康不佳,精神萎靡,而如果要实话实说的话,还囊中羞涩。在过去一年中,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精打细算,安排好我的职业所带来的收入,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看来秋天里只好紧巴巴地过日子,来往于我母亲在汉普斯特德的乡间小屋和我在城里的住处之间。

我记得那天傍晚平静无风,天空阴沉沉的,伦敦的空气格外沉闷,远处传来的街道交通的喧闹声显得特别微弱。我个人微弱的生命之脉和周围这座城市博大的心脏,此时似乎都一齐随着太阳沉落变得越来越软弱无力了。我一直捧着一本书,不是在读,而是在对着它出神。我放下书,起身走出居室,到郊区去呼吸一下夜间的凉爽空气。我习惯每星期两个晚上与母亲和妹妹在一起过,那天是我去她们那儿的日子,于是我朝北面汉普斯特德的方向走去。

趁故事还未开始,我得在此先做个说明,那就是,在我这里提到的那个时期,父亲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我和妹妹萨拉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幸存者。父亲先前也是个绘画教师,他勤奋努力,事业上很有成就。他对靠他供养的家人充满了爱心,一心替他们的未来未雨绸缪,于是打从结婚的时候起,他就毅然拿出收入中的一部分为自己买了人寿保险,其数额大大超出了一般情况,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必要拿出这么多钱来买保险。父亲深谋远虑,辛勤节俭,令人钦佩。幸亏如此,母亲和妹妹在他去世后还能像以往那样衣食无忧。我接下了父亲的业务关系,因此,在我步人人生之途时,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的前程心怀感激之情。

霭霭的暮光还在荒野的山脊上闪烁,而我身后的伦敦已是另一番景象:云雾缭绕,夜色沉沉。这时,我来到了母亲的乡间小屋门口,刚一按门铃,门就打开了,开门的不是仆人,而是我尊敬的朋友帕斯卡教授。他兴高采烈地冲上前来迎接我,用外国人的腔调,尖声尖气地模仿用英语打招呼。

为了他,同时也为了我自己,我必须对教授作一番正式介绍。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成了本书将要叙述的这个离奇家庭故事的起点。

最初,我是在一些体面人的家中认识我这位意大利朋友的,他在那儿教意大利语,我教绘画。有关他的经历,我当时就只知道他原来在帕多亚大学担任教职,因政治原因离开意大利(到底什么原因,他从来不与任何人谈起),在伦敦当语言教师已有多年,颇受人尊敬。

虽说帕斯卡不是真正的侏儒——因为他的身材从头到脚生得十分匀称,但我认为他是我在马戏场以外见到的最矮小的人。他的外表身材使他无论到哪儿都会受人注目,此外,还有他那并无恶意的乖僻性格也使他在普通人中问显得与众不同。他竭尽全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英国人,以此表达他对为他提供了避难所和生路的国家的感激之情,他生活的主旨似乎就在于此。教授不仅总是拿着一把雨伞,总是穿鞋套和戴白色礼帽,以此表明他尊重英国的一般习惯,而且立志要在习惯、情趣以及个人仪表上成为英国人。这个身材矮小的人发现我们是个以爱好体育运动著称的民族,于是,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天真地参与任何英国的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他坚信,凭着他的意志力,完全可以像习惯穿我国的鞋套和戴我国的白色礼帽一样适应我国的各种娱乐活动。

我看见过他甘冒缺胳膊断腿的危险,不顾一切地投身猎狐狸和打板球的活动,不久后,我还看见他冒生命危险,同样不顾一切地一头扎进布赖顿的海中游泳。

我们在那儿不期而遇,同洗海水浴。要是我们参加我国某项特有的体育活动,我倒是会格外小心照看好帕斯卡教授的,但是,由于外国人一般都能像英国人一样在水里很好地照顾自己,我压根儿没有想到在男子运动训练项目的目录上还应加上游泳技能训练一项,而教授却认为他能当场学会。我们刚刚奋力游出海滩,我就停下来了,因为我发现我的朋友并没有跟上我,于是调头去找他。令我惊恐不已的是,在那片水域上我什么也没有发现,只看见两只白皙的小胳膊在水面上挣扎了一会儿,然后就不见了。我潜游到他的身边时,可怜的小个子缩成一团,静静地躺在水底的砂石坑里,比先前看到的他显得小多了。在我把他弄上岸的那段时间里,空气使他苏醒了,他在我的帮助下用力登上更衣车的踏板。他刚刚恢复了一些生气,便大谈起他关于游泳的精彩“高见”。他的牙齿咯咯作响,刚能让他张口说话,他便傻乎乎地微笑着说,他认为是抽筋了。

待他完全恢复,来到海滩上——我的跟前时,他那南方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立刻冲破了所有人为的英式约束,用最热烈的言辞对我感激涕零,简直让我受不了。他用夸张的意大利方式热情奔放地宣布,从今往后,他要一生都听从我的调遣,还声明说,他要寻找到机会,为我做一件令我终生都铭记在心的事,以表明他对我的感激之情,要不这样,他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

我坚持说遇险事故只是玩笑的好谈资而已,好不容易才使他止住了滚滚热泪和滔滔不绝的表白。最终成功地使帕斯卡对我的强烈感激之情有所减弱。当时我没想到,后来我们愉快的假期临近尾声时也没想到,我那充满感激之情的伙伴热切以求地要为我出力的机会,竟然很快就来到了。他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这样一来,他将使我的整个生活之流引向一条新的渠道,将使我变得面目全非,连我自己都识别不了。

然而,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如果帕斯卡教授躺在水下砂石地上,我没有潜水过去救他,那我永不可能与本书所要叙述的故事有半点瓜葛。也许我连那个女子的名字都听不到,而现在她却占据着我的整个心思,是我力量的源泉,成了我生活的指南。

P3-5

序言

一 柯林斯其人

凡提起19世纪英国小说高峰,人们一般总是想起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等作家。实际上,还有一个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1824—1889)不可忽视,柯林斯生前在大众读者中间享有盛名,某些作品的销路甚至超过狄更斯。他去世后被评论界贬为通俗写作家,但近年来又被重新发现。柯林斯最新传记的作者描述了这个转变过程。她说:“他当年的朋友会惊讶地发现,他的作品再一次被严肃认真地对待。他去世以后,他的作品虽然保持稳定的销路——《白衣女人》的第六版据称卖了30万册,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显得过时了,无足轻重。在很长的一段时问里,人们只知道他是《月亮宝石》和《白衣女人》的作者,一位卓越编造故事情节的巨匠、侦探小说之父。可是100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身价百倍。它们使我们窥见维多利亚生活表层底下的怪异和激情。

柯林斯本人曾公开冒犯当时的伦理规范而不以为耻。因此,他所揭示出的自己时代的阴暗面,既离奇又令人着迷,在当时的小说林里是无与伦比的。维多利亚时代当然产生过更伟大的作家,但是威尔基·柯林斯是独一无二的。”

当前,柯林斯的研究十分兴旺发达。自从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几部传记以来,英国和美国都陆陆续续有新传出版。特别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女权主义理论在文艺批评中的影响,随着通俗文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建立,柯林斯的创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柯林斯成为当前英国19世纪小说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威尔基·柯林斯的一生,就像个故事。柯林斯家族似乎有艺术基因,他的祖父是爱尔兰后裔,以经营艺术品为生。威尔基·柯林斯的父亲威廉·柯林斯是位画家,在当时小有名气。柯林斯的弟弟查尔斯继承父业,只不过才艺不高,除了他给哥哥做的画像流传下来,他没有留下什么作品。唯有长子威尔基·柯林斯不让父母省心。17岁时,威尔基的父亲把他送到一家茶叶进口商的办公间学生意。学生意不成,五年以后,威尔基又去学法律。实际上他是在秘密地从事创作。老柯林斯去世后,威尔基放下自己的创作,写了一部关于父亲的《回忆录》。《回忆录》出版后获得好评,威尔基·柯林斯意想不到地成为作家了。他被伦敦的文艺圈子接纳为知己,成为狄更斯的密友,并逐渐进入自己创作的黄金时代,写出了他的几部代表性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巴希尔,当代生活故事》(1852)、《捉迷藏》(1854)、《绝密》(1857)、《无名无姓》(1862)、《阿玛戴尔》(1866)、《白衣女人》(1860)、《月亮宝石》(1868)等等。他共写出三十余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其中有一部分是与狄更斯合作的。

威尔基·柯林斯从青年时期便是反叛者。他在自己的那些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里抨击社会不平;他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揭露当时许多法律条文的不合理,特别是那些涉及妇女、非婚生子女或弱智人权益方面的法律。对妇女地位和权利的关心贯穿他的全部著作。柯林斯笔下的妇女形象,无论是受迫害的“白衣女人”,还是“无名无姓”的复仇女神麦达琳,都从正面或反面强烈地提出了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问题。柯林斯也最早揭开家庭内幕,让其中的性暴力和种种罪恶与丑闻曝光。这还联系到柯林斯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他对一切隐蔽的神秘的东西和反常、病态心理的特殊兴趣。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一个自我确认的问题——“我是谁?”也就是说,他的那些跌宕情节的背后是人心的秘密和人的复杂性。总之,柯林斯在19世纪小说家中,可以说是位超前的人物。

威尔基·柯林斯自己的生活也不无神秘色彩。他生活中最有名的一段插曲是著名画家约翰·米莱的儿子在1899年的《回忆录》中第一次披露的。作者称这是他父亲亲口告诉他的:有一天晚上,柯林斯兄弟二人和米莱一起用过晚餐后陪着米莱步行回家。当他们路过一座花园住宅的高墙时,突然听到里面一声尖叫,接着一个身着白衣的年轻女人破门而出,她在3位男士面前停住,瞬息间又迅速顺着大路跑远,白衣在月光下一闪一闪的。“多么美的女人啊,”米莱叫道。“我得去看个究竟!”柯林斯说着就追上去,也消失在月夜里。根据《回忆录》和柯林斯的弟弟查尔斯的妻子(即狄更斯的女儿)的记载,这个神秘的白衣女人是加罗琳·格雷夫斯,自那次传奇般的相遇后便成为柯林斯的终身伴侣。更奇特的是,柯林斯在与加罗琳同居的期问,同时还另有一个非正式家庭。玛莎·路德与柯林斯同居多年,并为他生了3个孩子。在当时的维多利亚社会,这种关系不为社会所容,因此柯林斯自己实际上过着三重生活。一方面他是著名作家,与社会名流来往频繁,这是他的公开身份;另一方面他同时又分别跟两个情妇过着一种秘密生活。因此,“我是谁?”的自我确认问题始终伴随柯林斯,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影响。

《白衣女人》的另一个来源是法国一桩掠夺财产公案的记载。早在1939年克莱德·K.海德在他的《威尔基·柯林斯和(白衣女人)》一书中就已披露了有关材料。1856年柯林斯与狄更斯同游巴黎时在一个书摊上买了一本梅冉著的《著名案例纪实》,其中杜欧夫人的冤案,在每个关键地方都与“白衣女人”的故事吻合:一个穿着白衣的女人被麻醉,关进疯人院,被冠以别人的名字与身份,后来被宣布死亡以便她的财产可以被吞食……柯林斯自己从不讳言他从梅冉记录的案件中得到启发。

总之,“白衣女人”在月夜里一闪现,改变了柯林斯的一生,并启发他写出他的第一部传世之作。柯林斯死后,根据他自己的遗嘱,他的碑上只刻下“威尔基·柯林斯,《白衣女人》的作者”几个字,别无其他,足见《白衣女人》和“白衣女人”在柯林斯自己生活和创作中的地位。

……

——截选自《威尔基·柯林斯和他的<白衣女人>》

后记

“杰出善良的天使”玛丽安·哈尔寇姆小姐双臂抱起劳拉和沃尔特的儿子欢快爽朗地大声宣布“这是利默里奇庄园的继承人”,《白衣女人》的故事有了个幸福美满的结局(A story with a happy ending)。至此,我也如释重负了。

作者以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描述了一个古怪离奇的家庭故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男女人物。当我结束本书翻译的时候,那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沃尔特·哈特莱特风度翩翩,感情炽热,为洗刷心上人劳拉的冤屈,披肝沥胆,历尽艰辛,与敌人斗智斗勇,终于使坏人恶有恶报;劳拉·费尔利容貌美丽、性格温柔、心地善良、感情诚挚,虽蒙冤受屈,但终得好报;玛丽安·哈尔寇姆小姐虽相貌平平,但善良仁慈,聪明睿智,既有女性的温柔贤淑,又有男性的坚毅果敢,顾念家人,无私奉献,不愧为“善良的天使”;“白衣女人”安妮·卡瑟里克如梦如幻,疾恶如仇,知恩图报,终于成为恶人行骗的工具;文森特·吉尔摩律师忠于职守,情谊深厚,但面对邪恶亦束手无策;弗里德雷克·费尔利先生性格乖僻,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六亲不认;珀西瓦尔·格莱德爵士虽有绅士风度,实则徒有其表,在娶了劳拉之后,便原形毕露,残忍粗暴,刚愎自用,终自取灭亡;福斯科伯爵虽才智超群,多情善感,却心术不正,诡秘莫测,在阴谋骗局中运筹帷幄,步步得逞,但终机关算尽,客死他乡……我相信读者读了这部小说之后,除了对其天衣无缝的故事情节有深刻的印象之外,对人物身上表现出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也会记忆犹新。关于这部小说,朱虹教授已在《威尔基·柯林斯和他的<白衣女人>》一文中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卓有见地的评论。关于译本,小说虽然出版于19世纪中叶,距今已近150年,但翻译时,考虑到当代读者的阅读倾向,译文力求符合现代语言的行文习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读过英文本《白衣女人》,当时只觉得小说情节复杂,丝丝人扣,主人公命运坎坷,令人同情,但并未想到要将其译成中文。进入新世纪以后,我读了朱虹教授《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威尔基·柯林斯和他的(白衣女人)》一文后,便产生了翻译的念头,这其中有对朱教授的崇敬之情,因为我在80年代初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最早阅读的英国小说便是朱虹教授编选的《英国短篇小说选》,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机缘。2004年春,小说译完之后,好友沈东子先生听了我的叙述之后,建议我与朱虹先生联系,请求用她的文章作本书的代译序,以便于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名著。我经北京的友人帮助与朱虹教授家里联系上了,得知她当时正远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任客座教授,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教授发了E—mail,结果立刻有了回音,教授对我完成小说翻译表示祝贺,并欣然同意刊用她的文章。所以,我首先要对她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在翻译小说的过程中,袁媛、李慧懿、饶敏、陈志杰、李美辉、Mr.Jody Marshal等同事和朋友在不同的方面给了我帮助。我爱人李静女士和儿子潘之望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使我能在工作之余潜心翻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种种原因,译稿被束之高阁了几年,如今终于要出版了,所以,我特别要感谢湖南人民出版社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还要感谢该社钟伦荣先生的鼎力相助。

译者

2009年初冬于宜春丽景山庄听松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衣女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尔基·柯林斯
译者 潘华凌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5099
开本 16开
页数 5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3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