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强:彼得·伯克是受欢迎的文化史学家之一,也是这一领域的杰出引领者。作者本书便极擅长写导论性质的小书,《什么是文化史》《图像证史》等广受读者欢迎。
2.内容好:视野开阔,通俗易懂,短小精悍。伯克以一贯的清新风格和简练通俗的文字技巧,梳理文化史的种种脉络,辅以“文化史论著选目”和“推荐阅读书目”,在二百余页的篇幅中成就了一部经典之作。
3.读者广:此书不仅适合历史学专业读者,也是关心文化研究、人类学研究、文学研究、艺术史研究等多个领域读者的推荐阅读书。
图书 | 什么是文化史(第3版)(精)/历史与理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1.作者强:彼得·伯克是受欢迎的文化史学家之一,也是这一领域的杰出引领者。作者本书便极擅长写导论性质的小书,《什么是文化史》《图像证史》等广受读者欢迎。 2.内容好:视野开阔,通俗易懂,短小精悍。伯克以一贯的清新风格和简练通俗的文字技巧,梳理文化史的种种脉络,辅以“文化史论著选目”和“推荐阅读书目”,在二百余页的篇幅中成就了一部经典之作。 3.读者广:此书不仅适合历史学专业读者,也是关心文化研究、人类学研究、文学研究、艺术史研究等多个领域读者的推荐阅读书。 内容推荐 文化史的实践已经不限于英语世界,它在欧洲大陆、亚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什么是文化史》一书提供了关键性的指引。在全新修订的第三版中,杰出的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再次引导我们进入文化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伯克首先讨论了雅各布·布克哈特和约翰·赫伊津哈的文化史的“经典”阶段,考察了从弗雷德里克·安塔尔到爱德华·汤普森等马克思主义者做出的反拨;随后,勾勒文化史近期兴起的概貌,重点介绍了上一代人写作的、常常被称之为“新文化史”的著作。他将新文化史放在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重视历史思考和写作的新方法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以及日常生活话语的兴起之间的关联。在此新版中,伯克还介绍了该领域的近期新发展,并思考文化史在21世纪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是历史学专业读者的入门手册,也是关心文化研究、人类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读者的推荐阅读书。 目录 导论 章 伟大的传统 一 经典文化史 二 文化与社会 三 民众的发现 第二章 文化史的问题 一 经典著作的再评价 二 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论 三 传统的悖论 四 争议中的大众文化 五 什么是文化? 第三章 历史人类学时期 一 文化转向 二 历史人类学运动 三 微观史学 四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第四章 新范式? 一 四位理论家 二 实践 三 表象 四 物质文化 五 身体史 第五章 从表象到建构 一 建构主义的兴起 二 新的建构 三 表演与场合 四 解构 第六章 超越文化转向? 一 布克哈特的回归 二 政治、暴力与情感 三 社会史的反扑 四 文化边界与文化相遇 五 文化史中的叙事 第七章 21世纪的文化史 一 正在改变的景观 二 文化史与邻近学科 三 争论中的文化 四 自然转向 结论 文化史论著选目(1860—2017) 推荐阅读书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什么是文化史(第3版)(精)/历史与理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彼得·伯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1756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90000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0-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0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