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际形势与台湾问题预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生动的国际问题读物,一册专业的预测研究成果。著名国际问题学者阎学通与您畅谈国际形势与台湾问题,带您一同走入并不神秘的国际问题预测之旅。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国际形势和台湾问题的发展,将阎学通教授近年来在报刊和电视上发表的文章和谈话,按时间和主题顺序编辑成册。阎教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分析实际的国际形势案例和台湾问题的基础上向读者介绍了国际问题预测的研究方法,便于读者检验在国际问题预测方面出现的准确或偏差。本书论点鲜明,论说诙谐,以贴近大众的形式展现国际问题的专家意见和学者态度,是一本既适合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又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生动读物。

目录

第一篇 中国的国际环境

第一章 世界格局与国际形势/3

 “一超多强”格局还将持续 /3

 未来的时代也有战争/4

 亚太安全矛盾将加剧/9

 遭袭击美将调整安全战略/13

 美国仍是国际矛盾的中心/19

 2003年国际冲突与摩擦将增长/26

 国际社会将更加关注安全利益/30

 美欧冲突无法逆转/33

 朝核谈判将提升中国地位/41

第二章 安全环境与对外关系/43

 “9·11”后中国外部环境是程度变化/43

 中国安全面临的威胁明显增大/45

 分离主义将是中国主要威胁/47

 北约东扩对华不构成威胁/51

 中国卷入局部战争的危险在增长/55

 中国国际环境趋于改善/58

 中俄战略关系有待加强/61

第三章 对外战略的选择/66

 外交重点应立足周边/66

 采取预防性安全策略/69

 不宜建立反霸统一战线/76

 重视国际规则制定权/79

 建立长期安全环境/81

 以利益为政策衡量标准/83

第二篇 结构性的中美矛盾

第四章 中美之间的冲突/89

 美人权提案将通不过/89

 撞机影响将限于中关安全关系/92

 撞机谈判一轮将谈不成/94

 中美关系在年底将有所缓和/103

第五章 美对华政策基点/1 06

 美对华采取防范政策/106

 美对华进行军事威慑 /111

 布什对华采取双轨政策/114

 布什对华政策是保守民族主义/118

 美将追求“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122

第六章 中美关系的未来/130

 中关关系将倒退/130

 中关难成战略伙伴/133

 中关关系正走上正轨/144

 中关战略关系取决于反恐合作/150

 伊战之后中关关系趋于改善/151

第三篇 可预测的台湾问题

第七章 台湾政局的变化/157

 陈水扁有可能上台/157

 李登辉将断送国民党政权/158

 国亲两党不和难罢免陈水扁/160

 陈水扁“台独”政策将超过李登辉/163

 陈水扁通过排挤异己巩固政权/166

 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席位将增加/168

第八章 “台独”既定的目标/170

 陈水扁就职演说是“台独”宣言/170

 正话反讲的“5·20台独宣言”/172

 “台独”势力想“统独公投” /173

 陈水扁将在下一任进行“公投” /176

 陈水扁以“一边一国论”推进“台独”/179

 “台独”的文字游戏和“蠕变”策略/181

 陈水扁借反恐促“台独”/184

第九章 美国对台政策/187

 美国将继续阻止中国统一/187

 美支持台湾和平“独立”/189

 美不会停止对台军售/192

 美售台武器以防范中国/196

 美台军事合作将公开化/200

 胡锦涛反“台独”坚决促美变调/202

第十章 两岸关系的现状/206

 台湾问题将变得紧迫/206

 台湾问题难以拖延下去/208

 台海战争危险可见/211

 陈水扁连任,“台独”必加速/216

 陈水扁连任机会大/219

第十一章 实现统一的策略/226

 明确“台独”即战争的立场/226

 解决“台独”难免动武/230

 遏制“台独”的关键是决心/238  

 遏制“台独”应为当前任务/240

 武力遏制“台独”的策略原则/245

后记 走向2010年的国际形势与“台独”问题/254

试读章节

主持人:那么阎先生您觉得这个时间表的概念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阎学通:台湾和大陆的这种隔离状态已经50年了。这个状态不会再延长50年。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我们自己宏观的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讲,我们制定的战略目标也决定了,不能够允许这个问题再拖延50年。从政府制定的2000年远景规划看,我们是要到下个世纪中叶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最近钱副总理也讲了,崛起有一个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国家统一。因为逻辑上不存在一个民族连自己国家统一都维持不了,它居然能实现崛起。这是不可能的。一句话实现民族统一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先决条件。

主持人:有很多观点认为维持现状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维持现状算不算拖延?

阎学通:很多人支持所谓的维持现状,长期维持不统不独,这跟无限期拖延没什么区别。判断台湾当局是否要无限期推迟,就看它是不是进行政治对话。当然也可能在政治对话之后再无限期推迟。我跟你谈个三百年、五百年,那个时候,那是无限期推迟的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眼前我们要考验台湾是不是抱着无限期推迟的态度,就是看它能不能在可见的时间之内与我们进行政治对话。那么政治对话也不能说是无限期的,对话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台湾当局能够把国家统一作为一个崇高的目标,无论是今天开启谈判,还是开启谈判之后,都不能再采取无限期拖延的政策。在任何阶段台湾采取无限期拖延的政策,我想我们都不可避免要使用最坚决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P209

序言

自从1982年进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我就开始接触国际形势预测工作。在以往的二十多年里,自己在国际形势预测方面走了很多弯路,经过多年的摸索才有了一点经验。

初入这一行时,不知道国际政治学还有基本原理,更不了解这些原理对预测国际形势的作用。初学时,我不知道国际关系研究也是科学研究,误以为国际关系研究不过是读读新闻、看看史书,将国际形势预测视为“算命”。于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对什么国际问题都敢信口预测,而不担心预测是否准确。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知道预测国际形势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有多年经验的研究人员也难以有把握地预测国际形势。于是,我就变得谨慎,学着运用语言技巧做似是而非的预测,例如:“战争很可能发生,但也不排除和平解决冲突的可能”;“世界经济走势使人谨慎乐观”;“大国政治关系将更加复杂”。第一个预测包括正反两种可能性,无论战争发生与否预测都是正确的。第二个预测中的“谨慎乐观”既可理解为是肯定也可理解为是否定,因此无论经济增长与否都符合预测。第三个预测说的是政治关系的一般性特点,无论大国关系变得紧张还是稳定都可以说是复杂的。一段时期里,我曾认为这种预测是成熟的表现。而后意识到这种预测是没有意义的,才开始改正这种学风。然而消除这种坏习惯并不容易,在本书所收集的形势预测中,偶尔还能见到一些这种似是而非的语言。

1987—1992年,我接受了系统的国际政治学博士教育,学习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这才使我对预测国际形势的基本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知道了预测国际形势需要界定预测对象的领域和时间范围。预测国际形势是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为百分之百,就成了规律,也就不需要进行预测了。对于一种预测方法或是一个研究人员的预测能力进行判断,不是依据一次预测的结果,而是要统计多次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准确率达不到65%,说明预测方法缺乏科学性或是预测能力还缺乏实用性。如果准确率达到75%,则说明预测方法或是预测能力都有了使用价值。国际关系研究与气象研究、医学研究有较大的相似性,都是经验科学而不是占卜。对国际形势、天气形势以及病情的预测,都是在主观经验与科学手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便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准确预测国际形势,但我们可以在多数情况下做出准确的预测。国际政治原理是对国际政治规律的解释,掌握这些原理有助于提高我们预测国际形势的准确率。

自1992年以来,我一直在做国际形势预测工作。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我应自觉地检验自己的预测结果,总结预测成功的原理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努力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回顾近年来所做的国际形势预测,我发现其中有对也有错。较为准确的是对“台独”势力的发展进程及对陈水扁的当选及连任。比较而言,对国际形势预测较为准确,而对于国际事件预测则差一些。这是符合科学预测特点的,在气象学与病理学中也是天气形势和病情趋势的预测准确率高于气象事件和病变的预测。近年影响国际事件预测准确率的主要因素是“9·11”事件。由于无法预测到“9·11”事件,因此“9·11”事件之前做的一些预测就出现了不准确的现象,例如:未能预测到美国在2000年末将反恐提升为首要的安全战略任务,从而放缓了防范中国的政策力度,也缩短了2000年撞机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时间;还未能预测到2001年美国将伊拉克、朝鲜和伊朗视为对美国安全威胁的“邪恶轴心”,以及由此增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心和引发2002年朝核危机。另外,未能预测到中国政府在2003年明确提出“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力遏制“台独”政策,从而迫使美国不支持“台独”势力在2004年大选时进行“公投”。此外,由于对陈水扁的赌博式决策缺乏认识,误以为台湾经济形势恶化可以抑制陈水扁的“台独”速度,而未想到陈水扁反而加快“台独”速度,以搞“统独公投”的非理性方法维持政权。当然,陈水扁反原理的政治决策也决定了他必然下台。以往4年里的短期形势预测已经受到了历史的检验,其中一些中长期的预测还需要等未来的历史进行检验。

2000年调到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后,由于受到理工科学术气氛的熏陶,我更多地借用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预测国际形势。在以往4年里,与媒体的接触大增,接受了大量的采访,也为媒体写了一些预测国际形势的文章。在我的博士生漆海霞的帮助下,我们将这4年里我所做的与形势预测相关的采访和文章收集成册,在此与读者共同检验。在后记中,我还对2005—2010年的国际格局、世界安全及“台独”走势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预测。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遵守了四个原则:(1)编辑忠实于原文,只对过于口语化的句子做语法上的修改,明确人称的指代,而不修饰语义;(2)除了记者和主持人的问题外,采访中他人的发言和姓名全部删除,避免读者对照比较不同人的预测;(3)文章采用新的小标题,以突出预测的内容,原文标题和出处一律附上,以供核对原文;(4)文章和报道先按类区分,以利于读者了解同一事件的整体变化过程,然后同类文章和报道按时间排序,以便读者把握检验预测的时间范围。

在此书付梓之际,我希望在此感谢朱重贵先生。他是我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启蒙教师,也是我的硕士生导师。我是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国际形势预测的。朱先生对我学术上最大的影响就是“认真”二字。他当年对我的严格要求,不仅使我知道了做学问要认真,而且使我知道了做学者要耿直。现将这本小册子献给朱老师,以感谢他对我的教诲。

阎学通

2004年3月于清华园

后记

胡锦涛主席领导中国政府于去年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政策目标,全国人民都关心中国崛起面临的环境。中国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从孙中山提出的“民族复兴”算起,这一过程已经有近百年;如果从1949年毛泽东提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算起,也有55年。中国要完成这一崛起任务可能还需要20—30年。对今后20一30年的国际环境变化进行可靠的预测显然是困难的;但是,对今后5年的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可靠的预测还是现实的。本文将对2010年前的国际战略格局、世界安全形势及台湾问题的变化趋势做一预测。

国际战略格局变化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国的地位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已经持续了多年,这一格局将可以持续到2010年而不发生质的变化,即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美国一超的地位不变,并不意味着大国问的实力对比没有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日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降的同时,中国的实力地位上升了。目前,日本和德国是经济大国,俄罗斯是军事大国,综合国力国家只有美国、中国、法国、英国和印度。从综合国力的角度讲,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国,这不仅在中国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国际社会上也有两种不同观点。根据笔者的判断,这种分歧到2010年时将会消除,也就是说,到2010年,国际社会将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强国。

到20lO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汇率计算将达到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在未来5年年均增长将保持在9%的水平,而且人民币的汇率在2010年前升值是不可避免的。到2010年如果以当时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到2010年,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与俄、英、法、德、日还有一些差距,但属于同一个级别之内。如果将核力量、军队规模以及战争经验都考虑进来,中国的军事力量至少不亚于这些国家。到2010年,以国家为单位,中国在全球政治中的影响力将仅次于美国。中国将继续保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殊地位,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多边主义政策将巩固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地区化的政策将奠定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作用。在绝大多数国际事务和东亚地区事务上,中国的影响力都将大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

不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强国,只是说明中国是多强中最强大的国家,并不等于达到超级大国的水平,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与美国相同等级的水平。

美国与多强的矛盾将加剧,其世界领导能力将下降。冷战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因此也获得了世界领导权。到2010年,世界上没有任何单独的国家或是国家集团有实力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政策将使美国与多强的矛盾加剧,从而使其领导世界的能力下降。冷战后,美国建立了世界霸权,实行全球性霸权政策。这种政策不仅是针对与美国关系对立的国家,而且是针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其中也包括美国的盟友,典型的例子是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美国与法国、德国的对立。

在2010年前,中美将很可能在台海地区发生军事对抗或是冲突。美国政府对陈水扁2004年就职演说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这个演说实质上是美台联合“台独”宣言。这个宣言明确提出在2008年实施台湾新“宪法”,实际就是台湾法理“独立”的时间表。为了阻止美台全面落实这个“台独”时间表,中国将不得不用军事方式遏制“台独”,中美将很可能在台海进行军事对抗或冲突,中美目前非敌非友的关系将难以保持。

到2010年,美国与法、德的战略分歧将增大。美国不仅担心中国的崛起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而且美国也担心欧盟一体化的深化削弱美国的世界领导权。中国与欧盟是两个潜在有可能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力量,两者的区别是中国是单一政治实体,但其实力与美国不是一个级别,而欧盟实这个国号台海仍无战事,那么“台独”当局就会提出将“台湾中华民国”改为“台湾共和国”的建议。这时台湾当局又会面临压力,于是“台独”当局将重新采取退一步的策略,采用“台湾华民国”,因为“华民”(Chinese)仍为中国人。当“台湾华民国”可以使用之后,台湾当局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国号”改为“台湾民国”或“台湾共和国”。“台独”当局认为,用这种进两步退一步的方法一定能和平地实现法理“独立”,一定能防止台海军事冲突的发生。

今后5年,美台军事合作更加充实,将可能从公开军事合作走向条约性军事合作。自1996年美国公开其与台湾的军事合作关系之后,美国政府不断地加强与台湾军事合作的实质性。布什上台以后,美台开始了不公开的联合军事演习,2004年美军在太平洋的大型演习公开邀请台湾军方参加。由于“台独”已经有可能将美国拉入台海战争,美国需要与台湾有更公开的条约性的军事合作关系。今后5年,美国必定增加对台武器出口的质量和数量,公开为台湾进行军事人员的培训,与台湾进行公开的军事演练,加强协同作战的训练,甚至有可能与台湾正式恢复军事同盟关系,向台湾派驻军事人员。为了加强对台湾“独立”的军事支持,美国将增加在台湾岛周围地区的驻军和航母舰队。总之,美国为了支持台湾实现和平“独立”将向台湾提供更大的军事支持。

今后5年,两岸之间的政治对立将日益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登辉在台湾推行“新台湾人”运动的“台独”政策以来,两岸之间出现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但两岸政治关系渐行渐远的趋势。今后5年,在我中央政府对台湾进行军事打击之前,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台独”将继续其法理“独立”的政策,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将日益紧张。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使苏联解体,解体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人民遭受了灾难性的经济和社会痛苦。中国民众对苏联解体后的状况是了解的。让台湾和平“独立”,将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使中国解体,因此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台湾法理“独立”。然而,冷战后大批分离主义和平“独立”的成功例子和美国对台湾提供的军事保障,却鼓励了台湾不顾一切地追求法理“独立”的目标。随着“台独”法理“独立”的速度日益加快,大陆人民对武力遏制“台独”的要求也将与日俱增。两岸之间这种政治对立的发展趋势,将使台湾问题成为我国今后5年面临的最大安全危机。

今后5年,军事遏制“台独”的效力将取决于我军事战略。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我国军事实力与美国差距太大,特别是空军实力的落后使得我军在台海没有制空权,因此,无法用武力方式遏制“台独”。如果要求部队在一周之内占领台湾,靠一次军事行动一劳永逸地解决台湾问题,这显然是做不到的,也是强我军之所难。效仿美国打伊拉克式的战争,其结果很可能是给我国自己制造一个伊拉克式的灾难或是更可怕的结局。但是如果我们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原则,采取毛泽东同志的持久战战略,那么军事遏制“台独”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坚持一国两制,就是对台湾军事打击后仍让台湾实行现有的政治制度,由台湾民众自由选举领导人;也就是使用武力的当前政治目标限定在遏制“台独”,而不是解放台湾。坚持持久战战略,就是在战略上的持久战原则下进行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对“台独”的军事打击是长期不断的,直至台湾同意进行和平统一台湾的谈判;战役上每次打击的时间很短,以小时为单位,每次战役的间隔时间依据形势而定,几周至几月不等;战术上对台军事打击目标灵活机动,没有定则。

今后5年,台海军事冲突将可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崛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的战争有: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2年的中印边界反击战、1965—1973年参加的越南抗美战争、1979年的中越边界反击战和1984年的老山之战。在我国经历的几次战争中,多数情况伴随的是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只有个别年份是经济衰退时期。然而,这些经济衰退的原因与当时的战争毫无关系,都源于非战争因素。历史上新中国经济衰退有过四次:“大跃进”导致的1960—1962年三年经济灾难,“文化大革命”造成的1967一1976年经济衰退,“北京政治风波”带来的1989—1990年经济停滞,东亚金融危机引发的1998—1999年的低增长。台海如果发生军事冲突,必将极大地扩大我国内需,这种内需还会引来国际投资的涌人。只要坚持“一国两制”原则和持久战战略,除美国之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不会对我国实行实质性的经济制裁,跨国公司则会借机扩展在中国的市场和投资。军事上,台海军事冲突能有效地提高我军实战经验,为我国军工研发和产业部门提高军事装备水平提供实战基础,促进整体军事能力的现代化。安全上,朝鲜战争之后,中国消除了被外国军队入侵的危险,越南战争之后,中国消除了外部对中国城市进行军事打击的危险,台海军事冲突将消除外国军事力量分裂中国的危险。政治上,朝鲜战争使中国成为大国,越南战争使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台海军事冲突将加快中国崛起速度,促进中国走向世界强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趋势

今后5年,有可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时期。自1949年以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几起几落。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抗美援朝使中国成为大国;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初期,中苏分裂使我国面临与东西方两大阵营都对立的态势。60年后半期,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使我国于1971年恢复联合国席位。此后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国际地位基本没有变化。改革开放政策、1979年和1984年中越边界反击战使我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受到西方世界的孤立,国际地位严重下降。1994年起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缓慢地上升。今后5年,通过军事遏制台湾,我国际地位将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多强之首、世界第二强国。如果我国在2007年开始以军事方法遏制“台独”,到2010年,我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的位次将上升至世界第三,有可能上升到世界第二;我军作战能力将达到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的相似水平,甚至有可能建立起美国之外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我国在世界事务上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差距将大大缩小。

编 者

2004年6月于清华园 力与美国在同一等级,却在政治上松散。因此美国在担心中国实力增长的同时,也担心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深化。为了防止欧盟发展成为欧洲联邦,成为一极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美国必然要阻碍欧盟一体化的进程。而加速欧盟一体化是法国和德国的最高战略目标,因此美国与法、德的战略冲突将必然加剧。

今后5年,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矛盾将多于合作。北约扩大后,美国利用北约东扩压缩俄罗斯在欧洲及中亚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原独联体国家挤压俄罗斯,这将使美俄战略矛盾增加。美国通过格鲁吉亚支持车臣武装力量和美国在南高加索的石油管道计划对俄的安全和经济构成严重的战略威胁,这将促使俄采取抵抗美国压力的政策。为了防范中国和欧盟,美国今后5年与英国、日本、印度的战略关系可以保持现状,但难以进一步加强,因为英、日、印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都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外交独立性,它们无法完全服从美国的领导。

欧盟实力地位将提升,其国际政治影响力将进一步上升。欧盟成员国在2004年从15个扩展至25个,今后5年将不可能再大规模扩展成员。今后5年,欧盟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不是靠扩展其成员国的地理范围,而是靠深化成员国之间的一体化水平。尽管美国防范欧盟一体化,但客观利益将促使欧盟国家深化其内部一体化水平。

到2010年,欧盟在安全政策方面将更加独立于北约,在欧洲和全球事务中的立场将明显与美国不同。科索沃战争之后,欧盟建立欧洲独立防务部队的要求大增,法德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的分歧进一步促使部分西欧国家重视建立欧洲独立防务部队一事。今后5年,伊拉克战争的长期化趋势将使参战的欧盟成员向法德的国际安全政策靠拢,减少对美单边主义安全政策的支持。美欧国家在北约内部的分歧将进一步扩大,欧盟成员国将更感到建立由欧洲自己支配的联合部队的必要性。建立欧洲独立防务部队不仅可以削弱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发言权,而且可促使欧盟国家在全球性安全问题上采取一致立场,对抗美国分裂欧盟的策略。

到2010年,欧盟在世界政治上的影响力将上升。今后5年欧盟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的上升,将难以靠增强其内部成员国的政治一致性,而是靠加强成员国经济上的一体化水平。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只会加大欧盟成员国政治立场上的不一致性。但是,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将加快与原欧盟成员的经济一体化关系。一体化的发展不仅加深它们对法国和德国的经济依赖,而且也有助于欧盟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欧盟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成员国一体化程度的加强都有助于提高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日本和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将下降。今后5年,日俄的绝对实力将有所增长,但其相对实力将下降。也就是说,日俄如果自己与自己比较,其实力会有所增强,但其增长的绝对量小于其他强国,因此与其他强国相比,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地位将下降。

到2010年,日本仍可保持其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将下降。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就停滞不前,从当时相当于美国的60%降到目前的40%。今后5年,由于日本政府无法克服经济改革的困难,日本经济将不会出现高增长。因此,日本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对中国的优势则将进一步缩小,在多项经济总量的指标上将被中国超越。由于日本采取依附美国的战略原则,因此日本5年之内实现不了政治大国的理想。在东亚地区,日本不愿加入东亚区域化,随着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日本在东亚的影响力将呈下降之势。外交上,日本受日美同盟的制约,其对外政策的独立性不仅无法与法国、德国相比,而且远低于英国。军事上,即使改变了和平宪法,日本也难以提高其军事影响力,因为日本国内和平主义盛行,军队没有任何战争经验。

到2010年,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向内收缩。俄罗斯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4 000亿美元,不到美国的4%、日本的10%、中国的30%。由于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基数太小,今后5年即使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其总体经济实力与世界主要强国之间的差距也还是要扩大。由于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国防建设,其军事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相对于其他强国,俄罗斯的军事优势将不断减小。俄罗斯的政治影响力将受到美国和欧洲的进一步挤压,在其周边地区和原独联体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降。俄国对全球性事务的影响力,将明显小于中国、法国和英国,最多能与德国和日本相似。

不平衡发展规律将促使世界进行新的战略重组。冷战后,发展中国家分化成新兴工业化国家与边缘化国家(也被称为第四世界),发达国家出现美国与部分欧洲盟友之间的分歧以及俄罗斯与部分东欧国家、原苏联共和国的分裂。今后5年,在区域化的推动下,这种战略关系上的分裂将进一步发展。

今后5年,北美、东亚和欧洲将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个地区。到2010年美国仍可保持其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以国家而论,其对世界影响力将是第一位的。其一超的实力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存在,使得北美地区最有影响力。

东亚区域化条件较差,因此今后5年东亚影响力的提高主要是靠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不仅为东亚地区经济带来活力,而且中国强大必然引起美国对中国的压制。中美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矛盾加剧是提高东亚世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台独”势力要在2008年“独立”的计划,很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经济上,中美军事对抗将给东亚国家带来扩大内需和增加国际物资集散和投资的机会;政治上,中美军事对抗使世界主要国家都得做出政策选择:支持中、美中的一方或是保持中立。由于美国在东亚与中国进行对抗,因此在2010年时,东亚地区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与北美地区不相上下。

到2010年,欧盟的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入,这将使欧盟对美国形成的客观制约作用增强,随之是其国际影响力的增长。欧盟国家总体经济规模不亚于美国,总体上有法、德的有效领导,成员国的文化极为相似,基本上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国家。今后5年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将增加,独立防务部队将扩大,政治上成员国内部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更加广泛,一体化的深入将增强欧盟成员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从而使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扩大。

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是自然规律,在北美、东亚和欧洲重要性凸显的情况下,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性将下降。非洲和拉美虽然拥有较多的国家,但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规模在世界上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国际社会对这两个地区的态度变得更加冷淡。大洋洲远离世界三大中心区域,因此也难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今后5年,印度经济能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南亚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前景不如东亚,因此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基本上是保持现状,难有大的提高。大中东地区(北非、中东和中亚)在今后5年对世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石油和恐怖主义。全世界对石油消费的增长与大国之间的战略矛盾相结合,将提高这一地区的石油影响力,而恐怖主义在这一地区已经形成长期发展趋势。恐怖主义的策略不断地变化,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世界影响不断增长。因此,大中东将可能是北美、东亚和欧洲之外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地区。

世界安全趋势

今后5年,世界上不发生战争和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地区将少于目前。由于美国的超强军事实力,以及将反恐怖主义战争控制在中东的策略,北美将可能是发生战争和大规模军事冲突危险最小的地区。不过,美国与穆斯林恐怖主义结下的仇恨,将使美国民众长期生活在遭受恐怖主义大规模攻击的恐惧之中。北美之后,另一个相对和平的地区将是大洋洲。这一地区内部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与区域外国家发生战争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对美国的军事支持,澳大利亚将面临恐怖主义攻击的威胁。除了北美洲和大洋洲之外,世界其他地区今后5年发生战争或军事冲突的危险都呈上升趋势。中东将仍是国家间战争最多的地区。美国与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合作,将使得它们与穆斯林国家之间的战争难以完结。非洲将继续是内战最多的大陆。由于部族矛盾无法解决,苏丹、刚果、卢旺达、利比里亚等国的内战将难以彻底结束。拉美将是武装部队最为活跃的地区。由于两极分化和国家能力低下,拉美许多国家面临军事暴乱和贫困人口组织的武装抗争。欧亚大陆结合部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将继续引发这一地区的军事暴力冲突。东亚的分离主义不但继续在东南亚国家进行武装斗争,而且有可能引发中美军事冲突,结束东亚冷战后的和平。

今后5年,分离主义将是引发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最主要因素。自冷战结束之后,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分离主义运动迅速发展,与1990年相比,2004年全世界的国家数量增加了20多个。由于西方国家在分离主义问题上将继续采取双重标准,即反对西方国家内部的分离主义运动,但支持非西方国家的分离主义运动,因此分离主义运动在今后5年只会进一步发展而不会萎缩。分离主义运动在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都有。非西方国家有俄罗斯的车臣、中国的台湾、印度的锡克、印度尼西亚的亚齐、格鲁吉亚的阿扎尔、斯里兰卡的贾夫纳半岛、菲律宾的棉兰老岛、斯里兰卡的泰米尔、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在西方国家的分离主义运动有美国的夏威夷、加拿大的魁北克、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意大利的伦巴第联盟、英国的北爱尔兰、法国的科西嘉岛、比利时的佛莱芒。由于西方国家达成默契,相互不支持对方的分离主义,分离主义得不到外部军事支持,因此在西方国家引发不了军事冲突。然而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非西方国家分离主义势力的军事支持,使得非西方国家的分离主义运动很容易引发军事冲突。

今后5年,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将使美国不断地发动或卷入新的战争。无论布什是否赢得2004年大选连任美国总统,美国以军事手段解决矛盾的政策取向只会发生程度的变化而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会使下一任美国政府在卷入新战争上变得相对谨慎,即使布什连任也会比他的第一任谨慎。但是,美国一超的军事地位决定了美国政府不会改变其靠军事手段解决矛盾的基本倾向。美国超强的军事实力使美国以军事手段解决冲突的成本低于和平方式,而且军事手段容易在短期内取得效果。由于美国军事手段的成本效率比很高,即使民主党人上台也同样倾向于使用军事手段。冷战后,美国政府在克林顿时期卷入战争的次数和规模与布什时期是相似的。

今后5年,恐怖主义报复性的暴力攻击将更严重。2001年“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加强了反恐合作,但是这种合作能力的加强并未能有效地削弱恐怖主义暴力活动的能力。由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缺乏国际合法性,在战后又发生美英联军虐待战俘事件,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居民进行军事打击,这些严重激化了穆斯林民众对美国及其军事支持者的仇恨。这种仇恨正在扩大中东地区的激进主义势力,今后5年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员将不断增长而非下降。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恐怖暴力活动将更多。

今后5年,世界军费开支将保持不断增长之势。1999年世界军费停止下降并呈重新回升之势,2004年世界军费开支超过950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的军费开支将不低于15000亿美元。美国为了应对伊拉克局势和台湾危险,继续保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的趋势,其国防开支将约占全球的40%。台湾分离主义威胁也必然加大中国大陆与台湾今后5年的军事开支。5年之内,日本很可能修改和平宪法,其结果将是大规模增加日本军费。欧盟要加强欧洲独立防务部队,也需要增加国防开支才能实现。中东恐怖主义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将促使中东国家增加军费。今后5年,国际社会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将远远超过对发展问题的关注,国际舆论、国际组织的活动、世界大国的外交工作重点将都集中于安全问题。国际组织将就国际安全问题达成许多协议,甚至国际经济组织也将越来越多地讨论安全问题。

东亚和平现状有可能维持不到2010年。自1991年以后,东亚没有发生过战争,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和平地区之一。然而这种和平状态面临台湾“独立”的威胁。台湾当局要在2008年实现法理“独立”的计划,将很可能引发中美在台海进行军事对抗。中美在台海发生军事对抗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美军战斗人员直接与中国军队进行的战争,另一种是美向台湾提供非战斗人员军事支持的间接军事对抗。美国卷入台海军事冲突的程度将受到大陆对台使用武力的策略影响。如果大陆对台湾采取只轰炸、不占领的策略,美军战斗人员卷入战争的可能性较小;如果中国军队登陆台湾,则美军战斗人员卷入的可能性大。台海军事冲突还会引发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由于日本担心中国强大,必将依据《日美同盟条约》向美国提供军事支持,从而使日本也卷入这场战争。将现有东亚和平维持到2010年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陆不以军事打击阻止台湾法理“独立”,台湾当局实现和平“独立”;二是台湾当局将法理“独立”计划的实施推迟到2010年以后。

今后5年,太空武器化的趋势将更加严重。自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就一直在太空部署武器,今后5年美国部署太空武器的速度将加快。美军1998年曾颁布了《空间作战条令》,2001年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明确提出要保证美军自由进入空间,剥夺敌人在空间的活动自由。《美国空军转型计划》提出在2010年前完成第一阶段的太空武器部署计划。由于美国不再执行联合国防止太空武器化条约的规定,公开在太空部署武器,因此这将迫使其他有太空能力的国家进行相关的研发。今后5年不会出现太空军备竞赛,因为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是,太空武器的研发则很可能出现新高潮。

“台独”问题的前景

今后5年,“台独”势力将加快台湾法理“独立”的速度。陈水扁当选第二任台湾领导人之后,他在2004年下半年有两个政治目标:一是提高其政权的合法性,二是为“台独”势力在立法院争取更多的席位。为了实现这两个政治目标,在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初陈水扁将采取温和的“台独”路线。他以“缓独”的政策向台湾民众表现其执政的成熟性,表明他有能力保障两岸之间的和平。其“缓独”的政策也是给美国人看的,以增强美国对陈水扁实现和平“独立”能力的信心。无论“台独”势力是否在2004年底的立法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到2005年中期,陈水扁就会加快“台独”速度。2005年加快“台独”速度是为2006年启动制定新“宪法”的法律程序在台湾岛内创造政治环境。2006年启动制定新宪法的法律程序,才有可能在2007年进行“统独公投”,或是从法律上通过将大选推迟到2008年8月份的决议。将大选推迟到2008年8月份大陆举行奥运会开幕式的这一天,目的是给台湾和平“独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为了给台湾法理“独立”争取到较有利的条件,台湾很可能将领导人选举与改变“国号”的“公投”两项投票捆绑在一起进行,就像2004年将防御性“公投”与大选捆绑到一起一样。因此,在大陆对台湾进行军事打击之前,台湾当局基本上按这样的时间表落实其法理“独立”的计划。

今后5年,台湾当局将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文字游戏方法修改“国号”。台湾当局改国号的目标是将现在的“中华民国”改为“台湾共和国”。目前,台湾当局已经在护照“中华民国”的国名下加上了“台湾”两个字。陈水扁在“5·20”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台湾中华民国”这一称谓,这其实是最终改名为“台湾共和国”的过渡。陈水扁提出将“国号”改为“台湾中华民国”,必然会遇到政治压力。于是,他将退一步在“台湾”两个字上加上括号。如同当年非洲的刚果(金)和刚果(布),用标点符号来修改国号。当然也可能在“台湾”两字之后加上一个点,成为“台湾·中华民国”。当“(台湾)中华民国”或“台湾。中华民国”可使用后,台独当局就会寻找合适机会去掉标点符号,使用“台湾中华民国”为国号。如果使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际形势与台湾问题预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学通//漆海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0152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