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吴贻芳先生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她年幼时遭逢家庭变故,青年遭遇战乱不断,新时代有遭受冤家作案,但所持有一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厚生”理念践行教育。林杉著的《吴贻芳》将以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为您讲述吴贻芳先生的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客观、真实、详尽、全面地为您讲述教育大家吴贻芳先生的传奇人生

吴贻芳先生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她年幼时遭逢家庭变故,青年遭遇战乱不断,新时代有遭受冤家作案,但所持有一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厚生”理念践行教育。本书将以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为您讲述吴贻芳先生的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内容推荐

吴贻芳是林杉老先生调阅多部文献史料,翔实记录了一代教育大家吴贻芳先生曲折不凡的一生。从她的家学深厚,到少年时期家庭遭遇突变,父兄先后沉江,母姊相继去世,再到中年时期,唯一的亲人妹妹又离奇失踪……她在经历人生坎坷、民族灾难、世事沧桑的多重变故之后,却依然能从痛苦中崛起,在不幸中奋发,不但将一个教会女子学校办成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一流女子大学,其本人也成为一代教育大家。

目录

第一章 家在武昌

 一 祖父寓舍为她筑梦

 二 曾祖父的游宦人生

 三 从“经心”到牙厘局的父亲

 四 父之伤

第二章 求学生涯

 一 连遭家难

 二 迟来金女大

 三 再入北京女高师执教

 四 情系密歇根

第三章 光裕金女大

 一  初掌校政

 二 以“厚生”为旗

 三 注册之难

 四 杏坛花色殊不同

第四章 抗战烽火

 一 西迁前夜

 二 驻足华西坝

 三 “活菩萨”:明妮·魏特琳

 四 坝上风雨办学人

 五 涉足政坛

第五章 重返南京

 一 归梦

 二 拥抱和平与民主

 三 决绝蒋家王朝

第六章 共和国之初

 一 新生活的变奏

 二 银河落天尽星光

 三 花甲又履新职

第七章 “文革”劫难

 一 风起地作浮

 二 蒙难石山头

第八章 老树新枝

 一 复出与新征程

 二 获“和平与智慧女神”奖

 三 又逢生命春天

第九章 生命终曲

 一 傅厚岗的日落

 二 再建金陵女子学院

附录一 吴贻芳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决绝蒋家王朝

受命运之神眷顾,冬天和春天一同降临到金女大的校园。

便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政权遇到了“塔西佗陷井”危机,他的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如火如荼,势如破竹,蒋介石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南京独裁政权的败局已定,倒台只是时间的问题了。面对蒋王朝大厦的倾覆,不同的人自然做出不同的抉择。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吴贻芳,早已看到了这个政权的败象,她当然明白“零和原则”的道理,大势难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她不二选择。她静观事态发展,应对着突然而至的事件,不急不慢地等待着过程的终结。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五日,是金女大建校三十三周年,也是吴贻芳任校长二十周年,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第二天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了歌颂吴贻芳的话剧《我们的舵手》,剧场之活跃,场面之热烈,使吴贻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然而,就在校庆过去没多久,学校召开了年度的校董会,部分董事提出,为了学校前途,建议把学校迁往台湾。吴贻芳断然拒绝,并以齐鲁、燕京大学为例,去说服校董成员,学校最终未有搬迁。

蒋介石因战场失利,被迫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不久,行政院长孙科宣布内阁总理辞职,李宗仁委任何应钦重新组阁。在讨论内阁成员人选时,张治中向何应钦建议,由吴贻芳出任教育部长。张治中说:“吴贻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又是教育专家,治理金女大二十年,成绩斐然;她又是基督徒,没有党派背景,在这多事之秋,出任敏感的教育部长一职,是最合适人选。”

何应钦很赞同张治中的意见,但考虑以前吴贻芳拒绝过这一职务,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张治中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情况变了,人的想法也会变化。以前是蒋先生当权,今天是李先生主政,虽然她接任的可能性小,但也想不出比她更合适的人了。我们不妨试试,我陪你亲自走一趟。

何应钦同意张治中的建议,在一个黄昏,二人驱车来到金女大吴贻芳的住处。不巧的是,吴贻芳外出未归,在一个外籍教授安排下,两人在客厅饮茶等待。

吴贻芳从外边回来,一进客厅见二位高官来访,不免心生诧异。虽说他们是老熟人,公开场合经常见面,可今天找上门来还是首次。没有大事不登门,吴贻芳与之寒喧之后,何、张二人笑着说:“是有喜事来请你啊。”于是何应钦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吴贻芳。

吴贻芳思考片刻,笑说这样的重任她可担当不了。她仍以离不开金女大为由,谢绝何、张二人的邀请。吴贻芳早已看清大势所趋,她不愿与这个寿终正寝的政权为伍了,更谈不上再去当什么教育部长。  她依然故我地再次拒绝了担任教育部长一职。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国共双方谈判在北平举行,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张治中、邵力子等一行十五人抵达北平。

这一天,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政治大学、金女大、戏剧专科学校等十几所大学的师生联合举行了“争自由、争民主、争和平”的示威游行。事前,吴贻芳听说国民政府当局可能要用武力镇压学生游行,便以校方名义进行劝阻,但未能奏效,许多学生也对吴贻芳的做法产生反感。吴贻芳没有办法,只好默默地走出礼堂。

这次大游行,金女大百分之六十的师生都参加了。金女大的学生郑小瑛、邓敬苏扛着“反饥饿,反内战,争生存,争自由”的横幅标语走在队伍前头。她们与其他院学师生们一起,强烈地要求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这天下午,大批军警特务突然冲进游行队伍,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大打出手,造成二人死亡、百余人受伤,多人失踪的惨案,伤亡学生多是中大、政大和戏专的学生。

第二天一早,吴贻芳和学校工作人员一道,手持鲜花,带着食品到鼓楼医院前去慰问受伤学生。她一一询问学生伤情,亲手给重伤学生喂水,并请求医护人员精心为他们治疗。吴贻芳的举动和国民党当局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学生感动得号啕大哭。直到这时金女大的学生才明白,吴贻芳的劝说并非要压制她们的爱国热情,而是怕她们发生意外。大家为曾经的误会深感内疚。

王粹珍是金女大社会学系的学生,她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山西,父亲王绍成是政府官员,外公是考试院院长贾景德。一九四七年她考入金女大后积极参加学校的进步活动,入党后被推选为金女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她没有听从父亲和外公的劝说随家人到台湾。全国解放后,她先后在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年报》工作,曾任副总编至离休,一九九二年因癌症病故。她在《怀念校长学习校长》一文中说:

一九七九年,她的母校,美国密执安大学,褒奖她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授予“智慧女神”奖。在赴美之前,路经北京,她特意召集了金女大在京的学生座谈。她说,自己年事已高,做不了多少事了,金陵女大有不少校友在美国,她要趁此赴美之机,看看校友,向她们介绍新中国,介绍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她还要与她的学生回顾金女大的教学生活,为之她要先听听学生对学校的意见。言下之意,这段时间的学校工作似有了检讨之处。

校长以八十六岁的高龄还检讨自己过去的工作,这深深感动了到会的校友。尊敬不如从命,只有诚恳地道出自己的看法,才不辜负校长的良苦用心。于是郑小瑛、程式如、曾曼西、何乾之和我,当时的学运积极分子都坦诚陈词,对当时学校的学术空气、政治气氛和对学生的管理等说了自己的看法。  校长认真听着、听着,浸沉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是呀!一九四九年‘四·一’前夕,我去劝阻你们不要出动游行,我站在礼堂的讲台上,我第一次感到我的话在学生中的作用不如过去了,学生不听我的话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那样激昂,经验告诉我,我无能为力了,于是我自动走下讲台,走出礼堂。”校长说到这里,师生相视,会心地笑了。这几十年后的师生心心交流感人之深。校长笑得是那样爽朗。可能,这段往事,她已默默回忆多少次了,今天她却讲给了当年不听她话的学生听。这既是她对自己无情剖析,也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自信自重的表现,她已超越了当年的那个“自我”,更上一层楼,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这时,我看到了一个透亮的灵魂。

这个推心置腹的座谈,早已冰释了师生的前嫌,成为岁月河流中一朵小小浪花。

北平和谈破裂后,南下的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南京政权危在旦夕。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南京城内国民党特别军话台突然接到杭州方面的电话。电话局问谁来的电话,有何事情。对方的回答是宋美龄,要求立即接通金女大校长吴贻芳的电话。电话局不敢耽误,立刻接通了吴贻芳办公室的电话,并提醒这是蒋夫人宋美龄的电话,有要事要与吴贻芳校长通话。

吴贻芳得知是宋美龄的电话,已大体猜出其用意。她沉思片刻,悄悄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告诉她,吴贻芳不在。”十时左右,宋美龄的秘书又接通了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并说有急事要与吴校长通话,望工作人员务必找一下吴校长。在吴贻芳的授意下,工作人员佯装找了一会儿,仍说吴校长不在。

宋的秘书没有办法,只好找了军话台负责人,让他尽快转告吴校长:“蒋夫人已令南京空军总站,务必请吴校长速搭空军飞机离宁。”

吴贻芳平静地告诉军话台负责人:“我不会去台湾的,我离不开金女大。”之后她以为此事就此了结,没想到事情这么难缠。这一天下午四时,蒋介石的一名随从副官坐着一辆小车来到吴贻芳的门口,副官跳下车马上要见她。正巧吴贻芳在卫生间不便接见,由保姆晋桂芳出面接待了这位副官。

他交给晋桂芳一封信和一张飞机票,要求她立刻交给吴校长,并请吴贻芳马上看完信予以回答。

晋桂芳看到事情如此紧急,一面请来人坐下,一面将信与机票送到卫生间,吴贻芳看完信,沉默了一会儿,对晋桂芳说:“你把飞机票退给他,就说信我已看过了,票请他带回去,并请他转达我的意思,我离不开金女大,离不开金女大的学生,实在不能走。”

晋桂芳按着吴贻芳的交待给副官说了一遍,把机票还给了他。这位副官没有再纠缠下去,接过机票便乘车离开了金女大。

远处,传来了解放军隆隆的炮声。  古人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历代高明的统治者皆知道“兴勃亡忽”这句名言,道之以政,道之以德,民才能齐之以礼,居其所而拱之;反之,则“不暇自哀”。蒋介石大陆统治的失败,正是走了一条为政不仁的老路,最终退到一个海岛上度完了他的余生。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吴贻芳身处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这个政权的独裁、腐败和危机,这真是一个大厄,要走出这个大厄,必须超越自我,超越时代,才能拔云见天,独标人格的激情之光。

人的一生或许有过许多次决绝,但在关键时刻吴贻芳做出了关键性的决绝。这样的决绝才是伟大的决绝。正是这样的决绝,让人们看到她灵魂深处闪耀着的那缕永恒的光芒,大智慧的光芒。P161-167

序言

吴贻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在90多年的漫长生涯中,她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早年她受“西学东渐”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倡导的新学影响,笃志求学,教育救国。后学成归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终身未嫁,学生们说她把自己嫁给了“教育”。

她述而不作,创办的金陵女子大学,早已树蕙百年,她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每一个学生就是一篇上乘的佳作。

吴贻芳有很深的“金陵情结”,临终前她建议再办一所金陵女子学院,这个建议很快得到答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正式挂牌。如今,一如小小的种子播种到田里,已出苗成树,开花结果,蔚然成林,有鸟儿从天上飞来筑巢……

我虽然写过几部文学传记,但经验告诉我,只是演译一些事件和故事,不能算是一部有质量的传记。必须围绕人生,写出一个真实的人物,既不能任意拔高,又不能随意戏说,而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生命运和心路历程。当我参阅吴贻芳大量史料后,深深感到初看不难,细想却不那么容易。写关于吴贻芳的传记若不下一番功夫,是不会写出一部有可读性作品的。必须对现有材料详加梳理,对有些事件要再认识,寻找最佳表现角度,写出历史感和时代感。

在爬梳有关史料的基础上,我围绕着吴贻芳的不同阶段材料和故事,做了一些必要调度和集中,力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去粗存精。

再是吴贻芳的家庭背景材料概念单薄,有的只是档案材料的抄录,有骨无肉。为了使其家庭故事丰满起来,我走访了清史专家、我当年的同事柯愈春先生,他当即给我查出了所需线索。我又在半年时间里数次跑北图古藉馆、史志馆,还请单位的记者站代我跑湖北省、浙江省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虽然收获甚微,但基本弄清了她的家族史,证实了吴贻芳早年家中“还是很幸福”的说法。

是为序。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8856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6042797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