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在司法裁判中应用人工智能,需要层次化、梯队性推进。本书聚焦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应用所面临的事实认定、价值判断、法律方法、主体地位、应用正当性以及相关法理论的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与观点,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理论指引和参考。
目录
目录导论一、问题意识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三、研究综述(一)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二)中文文献的研究综述四、研究进路(一)概念说明(二)研究方法(三)研究思路第一章法治建设需要智慧治理一、智慧治理蕴含法治因子(一)智慧治理蕴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充分反映法治的主体需求(二)智慧治理主张有效规制公共权力,充分反映法治的核心内涵(三)智慧治理强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反映法治的价值要求二、现代法治需要智慧治理(一)现代法治理念的传播需要智慧治理(二)现代规范体系的建设需要智慧治理(三)现代法治实施需要智慧治理第二章智慧时代需要在司法裁判中运用人工智能一、司法裁判运用人工智能的主要价值(一)司法裁判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彰显效率价值(二)司法裁判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彰显公正价值(三)司法裁判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彰显民主价值二、司法裁判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功能(一)司法裁判运用人工智能能够完成“司法辅助工作”(二)司法裁判运用人工智能能够学习“法官裁判智慧”第三章司法人工智能与事实认定一、作为数据的证据:案件事实智能认定的逻辑起点(一)自然语言翻译是司法人工智能系统“读懂”案卷的前提(二)机器学习是司法人工智能系统“读懂”案卷的核心(三)智能识别是司法人工智能系统“读懂”案卷的关键性技术二、通过算法的运算:案件事实智能认定的基本机制(一)设定案件事实的主要算法承认规则(二)设定案件事实的主要算法排除规则(三)设定案件事实的主要算法改进规则三、通过推理的逻辑:案件事实智能认定的过程设定(一)推理是紧密联系证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有效桥梁(二)推理是论证事实因果关系的有效路径(三)推理是基于证据深入理解事实的重要方法四、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案件事实人工智能认定的法理反思(一)案件证据类型多元化挑战智能科技(二)案件证据的认定带有主观裁量因素(三)智能裁判系统难以进行因果推理(四)智能裁判增添了司法过程中的权力因素第四章司法人工智能与价值判断一、司法裁判承载价值判断的条件及其方式(一)司法裁判承载价值判断的条件(二)司法裁判承载价值判断的方式二、价值数据化的可能性及其方式(一)价值数据化的可能性(二)价值数据化的方式三、司法人工智能如何实现价值判断(一)价值数据集的整合(二)法律价值的算法程式(三)价值数据的统合应用第五章司法人工智能与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嵌入司法人工智能的主要困境(一)人工智能难以做到法律方法运用的择机性(二)人工智能难以模仿法律方法运用的灵活性(三)人工智能难以实现法律方法运用的创新性二、法律方法嵌入司法人工智能的可欲性(一)法律条文的结构化表达(二)司法经验的规范化处理(三)司法决策的很优化衡量三、法律方法嵌入司法人工智能的基本路径(一)司法人工智能运用法律解释的基本路径(二)司法人工智能运用法律推理的基本路径(三)司法人工智能运用法律论证的基本路径第六章司法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审视一、梳理: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已有研究及其论证缺陷(一)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相关观点(二)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已有观点的论证缺陷二、核心:从技术语境到能力语境视角的学理考察(一)技术语境视角的考察(二)能力语境视角的考察三、制度: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设计的类型化思考(一)人工智能为创造性行为时的主体地位考量(二)人工智能为损害性行为时的主体地位考量(三)人工智能为民事行为时的主体地位考量(四)人工智能为其他行为时的主体地位考量第七章司法裁判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正当性一、智能裁判的主体正当性(一)智能裁判不会影响司法审判的性质(二)智能审判依然是人对人的审判(三)智能裁判难以挑战人类的主体地位二、智能裁判的推理正当性(一)智能裁判离不开司法推理(二)智能裁判可以模拟大脑的思维流程(三)智能裁判符合逻辑推理的基本公理三、智能裁判的程序正当性(一)智能裁判具有鲜明的形式理性(二)智能裁判充分体现法律意见的对话特性(三)智能裁判充分体现法律程序的时空特性四、智能裁判的结果正当性(一)智能裁判充分考虑事实与规范的映射,可以实现裁判结果的合法性(二)智能裁判充分考虑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实现裁判结果的合理性(三)智能裁判充分综合考虑裁判结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第八章司法人工智能与法理论的变革一、人工智能产品侵权责任分配的代表性新观点(一)产品责任说(二)高度危险责任说(三)用人者责任说(四)法律主体责任说二、对人工智能产品侵权责任分配代表性新观点的反思(一)从生产者角度的观察与反思(二)从使用者角度的观察与反思(三)从社会进步角度的观察与反思三、人工智能产品的侵权行为不会动摇现有的侵权责任分配理论(一)从主体维度来看,人工智能产品尚非法律意义上的“人”(二)从历史维度来看,人工智能尚未挑战现有的侵权责任分配体系(三)从实践维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尚未深刻影响社会关系的变革四、新兴科技引发法理论变革的耦合因素考量(一)新兴科技发展改变人们对事物科学规律的认知(二)新兴科技能够直接回应法律实践的现实需要(三)新兴科技发展能够直接促进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结束语:未来也许实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中礼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79155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37000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5.0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