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存在着众多结构主义还是一种结构主义?到了结构主义大获全胜若干年后的强弩之末,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结构主义把遵循不同逻辑的现实、各路人马融为一炉,各色人等俨然一袋马铃薯,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学派。
费朗索瓦·多斯编著的《解构主义史(修订版)》是法国文化革命的百科全书;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西方思想巨变的忠实记录;史诗般的巨著,小说般的享受。
图书 | 解构主义史(修订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到底存在着众多结构主义还是一种结构主义?到了结构主义大获全胜若干年后的强弩之末,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结构主义把遵循不同逻辑的现实、各路人马融为一炉,各色人等俨然一袋马铃薯,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学派。 费朗索瓦·多斯编著的《解构主义史(修订版)》是法国文化革命的百科全书;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西方思想巨变的忠实记录;史诗般的巨著,小说般的享受。 内容推荐 《解构主义史(修订版)》由费朗索瓦·多斯编著。 《解构主义史(修订版)》讲述了: 结构主义及解构主义时代,是法国知识界激情燃烧的岁月。法国知识分子经历了痛苦和磨难。他们曾经喜怒哀乐,他们曾经悲欢离合,他们曾经为卑贱鸣冤叫屈,他们曾经为侩子手高唱赞歌……总之是有血有肉的人生,总之是曲折动人的感情,总之是惊涛骇浪的思想,总之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强烈共鸣。思想的波折坎坷……尽在其中矣。他们最终创造另外一个崭新的知识王国,重绘了人类的知识地图,改变了世界的走向,成为21世纪最具冲击力的思想之源! 目录 中译本序言 第一部 第一次分裂 1.乔姆斯基主义:新疆界? 皈依 生成主义之始末 生成主义之原理 乔姆斯基的理论是反结构主义的吗? 乔姆斯基主义:结构主义再次崛起? 认知主义的起步 2.德里达或超结构主义 德里达,现象学家 结构主义的激进化 解构 解构福柯 论文字学 超越结构主义 解构列维-斯特劳斯 3.德里达式的历史化及其抹除 使结构历史化:延异 解构弗洛伊德 溶解主体 4.邦弗尼斯特:法国的例外 来自语言学之外的赏识 被压抑的主体 邦弗尼斯特的传人 5.科里斯蒂娃与巴特重获新生 米哈伊尔?巴赫金 罗兰?巴特的转折点 空洞的记号:日本 病句,或主体的隐秘回归 6.涂尔干再展雄风:皮埃尔?布尔迪厄 被挑战的哲学家 神奇的康复 布尔迪厄的结构主义 再生产之结构 对风格的关注 7.1967~1968:出版界一片沸腾 艾丽斯结构主义仙境奇遇记 在结构主义之下,在结构主义之外 单一的结构主义,多元的结构主义 “四个火枪手” 第七种艺术 8.结构主义和/或马克思主义 吕西安?塞巴热:极力调和 法共公开论战 结构主义和对理性主义的检验 以词语对抗事物 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危机的应对 9.媒体功成名就:批判之油引发的腾腾烈焰 结构主义:“技术官僚的宗教”? 第二部 1968年5月与结构主义;或者说,误解 10.南戴尔疯-疯癫 图雷纳和勒菲弗尔,结构主义的死对头 真正的痴迷 11.让-保罗?萨特复仇记 神圣的惊奇 乱作一团的结构主义者 结构不会走上街头 突发事件:虚惊接受教训 闹剧 威信扫地 终于不再遭受折磨的福柯 12.拉康:结构把他带上了大街! 话语性之奠基者 阿尔都塞-拉康式的时尚 对科学的热望 包扎失败的伤口 超结构主义的凯旋 13.制度大获全胜:大学被占领了 在南戴尔夺权 支离破碎的索尔邦 征服法兰西学院和美国 成功的异常性 14.樊尚:结构主义大学 塞纳河畔的哈佛? 生成主义在樊尚 福柯确立了拉康-阿尔都塞派的机制 跨学科性 疯癫在樊尚 15.期刊:持续走强 文学先锋与语言学先锋 书写与革命 缥渺的对抗 16.阿尔都塞坐标:绝对必要 阿尔都塞卷土重来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结构-阿尔都塞式的人类学 阿尔都塞式的社会学 阿尔都塞式的认识论 渴望整体化 17.阿尔都塞坐标:半身雕像 自我批判 阿尔都塞的教训 神枪手瞄准了阿尔都塞 第三部 居于科学主义、伦理学与历史之间的结构主义 18.形式化这个海市蜃楼 巴黎学派 数学式 模式化 19.从瞬间爆发的文学悲痛到文本的快乐 新批评与新小说:同生共死 人文科学的小说化 哲学话语的传播 欲望之哲学 20.哲学与结构:他者之形象 同一与他者的辩证关系 空间中的他者 自身中的他者 时间中的他者 21.历史与结构走向和解 新联盟 乔治?迪比与三足鼎立 22.福柯与对历史的解构(1):《知识考古学》 使结构主义历史化 福柯以分析哲学为标靶 考古学:中间地带 23.福柯与对历史的解构(2):《规训与惩罚》 从考古学到谱系学 将权力问题化 福柯,历史学家? 24.新史学的黄金时代 从单一历史到多元历史 历史学高歌猛进 第四部 衰微 25.幻灭(1):古拉格效应 与民主价值言归于好 “新”哲学家 26.幻灭(2):为科学主义开脱罪责 阿尔都塞主义猝死 折中主义的胜利 从他者到同一:从无意识到意识 27.幻灭(3):伦理学的复归 责任伦理学 宗教的复归 哲学的复归 28.从再生产到调节 凯恩斯、阿尔都塞的传人及危机 历史和行动者再次现身 行政革新与大学边缘化 29.中间道路:习性 结构主义,或出路 专攻美学的社会学家 践行及其意义 30.地理学:后来者发现了认识论 失去研究目标的学科在沉睡 迟来的觉醒 《希罗多德》 《时空》 Chorématique:地理学的形式化 31.主体;或者说,被压抑者的回归 对话学与语用学 文学重新夺回了语言学这块失地 主体间性 罗兰?巴特:自我之悦 情感与体液 32.米歇尔?福柯:从生物权力到自我美学 为人权而战 哲学家对精神分析学家的抗辩 生物权力 自我管制 自我伦理学 性快感 自我之语体学 33.自治的主体 方法论个人主义 自我的游戏 传记偶像 人文主义地理学 社会行动者 人文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历史上早已确定的分裂主体 34.历史东山再起 渴望历史 发生批评 文学史的复归 事件的复归 35.思想大师们死了 巴特 备受争议的拉康 谈话疗法 一败涂地 死了两次的阿尔都塞 销声匿迹的福柯 36.普遍主义模型的危机与学科紧缩 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衰落 摆脱了社会科学的哲学 学科孤立之风险 37.结构性的自然主义 自然结构 结构性的自然主义/文化分殊主义 认知主义:彻底的自然主义 神经元人? 38.吸纳结构主义这一宏图大业 持久的心态 弗朗索瓦丝?埃尔蒂热-奥热:超越列维-斯特劳斯 新的记号学生机 弗朗索瓦?埃瓦尔德与福柯的遗产 认识论的路线 自由派的衍生 马克思主义的衍生 全面扩张 第五部 时间、空间与对话性 39.流亡中的历史女神克丽奥 历史的终结? 社会科学中的孔德主义 拉康式的反历史主义 一种非目的论的历史性 时间从静止到恢复常态 40.拓扑-逻辑 匮乏之位 福柯式地质学:一种视觉艺术 内部与外部 神经元场所 41.保卫对话性 从文本间性到对话性 意义与记号 接受访谈者名单 参考文献 姓名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空间中的他者 年轻一代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继续放弃哲学,以便置身于社会科学和实地调查的探险之中(实地调查使得社会科学成为可能)。1970年,菲利普·德科拉还在高师圣克洛德校区读书,他打算从事人类学研究。他那时觉得,他的哲学研究只是预备性的,以至于他在高师的同学“知道了这一点后,都叫我傻瓜”。他饶有兴趣地阅读了莫里斯·戈德利耶的《经济学中的合理陛与非合理性》(Rationalitg et rationalitg econconomie)一书。当戈德利耶作为高师的校友来这里做系列演讲时,德科拉发现,人类学是科学地分析不同社会现实的正确方式。在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的书面部分后,德科拉没能通过口头部分的考试。尚未开始就已经结束,这令他心灰意懒,“我去拜见了列维一斯特劳斯,在经历了一年的准备之后,去做实地调查了” 西尔万·奥鲁也是圣克洛德校区的学生。他决定做一位职业语言学家。这意味着,他必须脱离传统的哲学之路。1967年,他加入了高师的教学队伍,并领导一个社会科学小组,负责邀请校外的演讲者来此演讲。就这样,他认识了奥斯瓦尔德·迪克鲁,发现了语用学。他没有采纳科学主义,也没有排除那个时期结构主义极力排斥的主体。尽管如此,他还是相信,科学的意识形态使得取得两个决定性的积极进展成为可能: 一方面,它杀死了(我想是一劳永逸地杀死了)先验的哲学主体。第二,它导致下列问题的果断提出:社会科学是在经验的基石上建构起来的吗? 一通过资格考试,西尔万·奥鲁就被派往位于厄尔(Eure)的弗农中学(lycee de Vernon)任教。1972年~1974年,他在那里讲授哲学。哲学知识的彻底抽象,阻止人们把哲学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 我对此感到满意,因为哲学知识是完全抽象的,完全限制在历史阐释的微观问题之内。我的学生过来问我,我是如何看待堕胎现象的,我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拒绝在理论的层面上处理这些问题。有一个想法令他感到舒心:他必须离开古典哲学的熟路,涉足特定的社会科学,即语言学。在那里,他将成为著名的专家。 在70年代,作为“他异性”(alterite)的哲学他者,继续向哲学摆出一副严重挑战的姿态。这种“他异性”可以在欧洲之外观察到,它是由人类学这个学科催生的。1967年,列维一斯特劳斯宣布: 现在,哲学家必须面对下列事实,并退出舞台:更多的研究出现在哲学之外。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享受了很长时间的特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承认,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权谈论任何事情。 1973年,列维一斯特劳斯经过选举,接替了亨利·蒙泰朗在法兰西学院的教职,这戏剧性地证明,结构主义的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另一个潜在的候选人,可怜的夏尔·德德扬王子本是古代文学史的化身,也打算提出自己的候选资格,最后还是明智地放弃了竞争。 列维一斯特劳斯是唯一的候选者,但是他的被推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然,他在第一轮就已经胜出,但获得16票中的多数还不足以令其当选,因为要想当选必须获得14票。不过研究博洛洛族(Bororo)和南比夸拉印第安人(Nambikwara)的专家在1974年进入了法兰西学院,这个事实本身足以说明,他消除了下列两点之间的距离:其一是他于30年代在圣保罗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其二是1974年他进入圆顶阁(Coupole)参加任职仪式:“现在,通过欢迎我加入你们的行列,你们第一次承认了一个民族学家的存在。” 列维一斯特劳斯继续在两个领域(艺术和科学)中围堵哲学。就在他人选法兰西学院那一年,他以下列言词呼唤艺术: 我心中有个画家,也有个拼贴匠(bricoleur),他们轮流执政……以《热带的忧郁》为例……我写它的时候,我觉得我像是在创作一部歌剧。在那里面,从自传向民族学的转移,是与叙唱调(recitatifs)跟咏叹调(arias)之间的差异相呼应的。 与此同时,他还耍起了科学的大腕儿,因为就在他人选法兰西学院的那一年,他出版了第二部论文集《结构人类学》。这部论文集囊括了1952年~1973年间的论文,既包括1952年的著名文本“种族与历史”,也包括1973年撰写的最新论文。 在这部著作中,列维一斯特劳斯通过自己从事的两个心爱的领域,对结构主义的科学能力表示赞赏。他重新界定了社会科学的科学标准,并认为在“大脑神经学和动物民族学”方面,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比律师、经济学家或其他政治学家都更有发言权。因此要更多期待着来自硬科学的突破。列维一斯特劳斯向他的前辈表示敬意,这些前辈包括让一雅克·卢梭、马塞尔·莫斯、埃米尔·涂尔干,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学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创建起来的。列维一斯特劳斯呼吁建立“一般人道主义”,他认为,只有当代民族学才能通过使人类与自然秩序相妥协,给我们带来这种“一般人道主义”。“民族学正推动人道主义进入第三个阶段。” 结构人类学将以终极的、民主的和普遍的状态取代哲学,最终把所有的哲学人道主义抛给过去,不论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的、有限的人道主义,还是19世纪资产阶级的“市场人道主义”。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人类从自然的中心剔除出去,并给历史决定论画上句号。在列维一斯特劳斯看来,历史决定论是古老人道主义的延续,它要为19世纪和20世纪所有的灾难负责: 我们所经历的全部悲剧,先是殖民主义,后是法西斯主义,最后是集中营,并没有以许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都在经历的人道主义的形式,铭刻在我们所声称的人道主义的对立物上,或者铭记在与我们所声称的人道主义形成的矛盾上。但我要说,我们所经历的全部悲剧,几乎都是随着人道主义的自然进程发生的。 列维-斯特劳斯在1973年的成功,使得下列行为成为可能:缓解对他的著作所做的日益严厉的批评。也是在那一年,拉乌尔·马卡里乌斯和劳拉·马卡里乌斯把他们自1967年以来撰写的论文收为一卷出版,并为之煞费苦心地起了个挑衅性的标题:《结构主义或民族学》。他们把结构主义视为生命的保护者,而民族学家则攫取了其生命,以便逃避功能主义的衰亡,功能主义把他们的命运与已被废止的殖民主义联系在一起。他们批评了对现象现实的否定。有人之所以否定现象现实,是为了赞成某种模式,这种模式运作起来仿佛它们是先验性的似的。在他们眼中,结构主义导致理想主义:“解构主义已经否定了对于解释的寻求,其方式便是把与具体的、经验的天性相关的所有事物全部剔除出去。” P271-273 序言 到底存在着众多结构主义还是一种结构主义?到了结构主义大获全胜(本书上卷对此做了描述)若干年后的强弩之末,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结构主义把遵循不同逻辑的现实、各路人马融为一炉,各色人等俨然一袋马铃薯,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学派。不过,一种特定的取向和许多对话都暗示,存在着“结构主义时期”。在60年代中期,阿尔都塞和福柯都试图以哲学复兴方面的努力为核心,把最现代的社会科学研究凝为一体。在哲学复兴方面付出的这些努力,后来被称为结构主义。1966年,这些努力被推向顶点。 到了1967年,分裂之势已经凸显。很显然,第一个阶段的重组通常是人为的,种种大撤退开始于此时。一些参与者开始另辟蹊径,以避免被人贴上“结构主义”的标签。有些人走得更远,他们声称自己从来都不是结构主义者。只有列维一斯特劳斯例外,他并不理会当时的时尚,一心埋头从事自己的工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结构主义者对他们眼中的人为一体化极力敬而远之之时,媒体刚刚发现并极力夸大这种一体化。这一分化、瓦解、衰落时期只是很肤浅地影响了结构主义研究的节律。在其他地方(如大学),结构主义研究依然进行着,并遵循当时的逻辑。1968年五月运动推进了结构主义在制度上的胜利,在接受下列纲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已经抛弃了反抗中的反文化的光辉旗帜,以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性(而非未阐述性)的地平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解构主义史(修订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弗朗索瓦·多斯 |
译者 | 季广茂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189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50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089 |
丛书名 | |
印张 | 3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3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