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2青春文学
内容
试读章节

听盐生长的声音

午后四点,我从厂房里走出来,看着白花花的盐碱地一直铺展到天边,我就想哭。这股冲动最近越来越频繁了。我刚刚接了个电话,是小汀打来的,他说他去西藏,路过这里,想见见我。从来没有人是专程为我而来的,都是路过这里,顺便见见我。我早已习惯了。这个地方,即便只是路过,都够你受的。我走到化验室门口的台阶前坐下,听到房顶的高音大喇叭里宣读着安全生产的细则,夏玲的声音不再像我们刚认识那会儿动听了,她的嗓音充满了干涩与生硬,和我们在厨房吵架时一模一样。

我不知道夏玲在念这些东西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心情,虽然那件事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可我还是无法接受。原本嗜酒如命的我,竟然不再喝酒。我不是改过自新主动戒酒,而是不敢碰酒了,一碰酒就会想起老赵的那张脸。那晚我们喝多了,老赵掉进了卤水湖里,等到有人发现的时候,老赵满脸都析出了盐花,眼珠上面蒙着一层细密的白色,仿佛那些盐获得了诡异的生命。我只看了一眼,就把喝了一晚的酒全都吐了出来,直到胸口火辣辣的烧痛。那些秽物向盐碱地的深层慢慢渗去,形成了一个脏兮兮的凹坑,像是怪兽的嘴巴,就那么凶狠地大张着。我不敢再看,我觉得它会扑上来,吃了我。

现在,小汀要来看我了。他略带兴奋地说,想看看传说中的盐湖。我看了看白花花的四周,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好看的。当然,这么多年了,能再次见到小汀,我还是很高兴的。小汀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俩的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差,被班主任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我们上课的时候龟缩着脖子,属于永远被遗忘的那几位。说起来,我的驼背就是那时落下的。小汀的性格比我好,他从不自卑,对待冷落也不以为意,上课的时候不是发呆就是画画,记得他把一位女生的侧脸画得栩栩如生,可惜,我忘记那位女生的名字了,小汀应该是暗恋过她的。就在小汀画画的时候,我躲在一边构思着我的歌词。我略懂一点儿简谱,心里哼哼着旋律,然后寻找着合适的词句,经常才写了一两句就下课了,这时大家跑来跑去,吵吵嚷嚷,我的构思只得停止了。因此,我对安静的课堂充满了向往。

多年以后,我对着空旷的盐碱地,有了整天整夜的寂静,却写不出一句歌词来。我的悲剧就是这样注定的。当我发现内心连一点儿旋律都没有的时候,我就开始了酗酒。老赵就是那个带我入门的人,只要他敲敲我家的窗户,不管多晚,我都会穿上衣服和他跑出去。我们喝十元一瓶的青稞酒,经常也没什么下酒菜,一人一瓶就那么碰着喝着,一瓶喝完,基本上就失去意识了。第二天我发现自己躺在家里床上的时候,总是感到很惊奇。我不记得自己怎么走回来的,但我的一双鞋整整齐齐的放在床下,鞋尖对外,像是在港湾整装待发的军舰编队。刚开始我以为是夏玲帮我整理的,但后来我发现即便夏玲回了娘家,我的鞋依然如此整齐,我这才信了别人说我喝不醉的话。其实,我早已喝醉,只是别人和自己都分辨不出罢了。有时想想这样也很恐怖,好像自己的体内还有另外一个人,自己只是代替那个人活着,当这个自己丧失意识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出来掌控生命了。

我不再喝酒,但生活并未因此而有什么好转,我和夏玲的冷战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我们常常半躺在卧室的床上,瞪眼,拌嘴,然后各自发呆,客厅里电视兀自响着,那声音空荡荡的,和我的生活一样。我们在客厅里倒是很少吵架,因为大家都在看电视。以前喝酒,我从不用担心睡眠的问题,我最长一次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可停酒后我竟然会失眠,不管白天怎么劳累,晚上躺在床上,非得翻来覆去几个小时才能睡去。有一晚我熬不住了,去厕所撤完尿后,走进厨房把一整瓶料酒灌了下去,然后躺在床上昏昏睡去。早上的时候我就被噩梦给惊醒了,我梦见老赵站在盐碱地上,空中还飘着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透着刺骨的寒意。老赵说:“兄弟,干杯!”白色的盐碱或是雪花从他的脸上剥落,露出里边腐烂的黑色。整整一周我都吃不下饭,脑袋的深处有种撕裂的疼痛。我宁愿失眠,也不想再做噩梦了。

P3-5

目录

听盐生长的声音

河边

山中客

京腔

驯虎

知更鸟女孩

铁骨铮铮

相生

不存在的婴儿

木器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苏州夜

在西湖奔跑

空间密码

屠夫

仪式的继续

唤笑记

阿幸

小孩因此沉默了十年

虚构

序言

新世纪以来,青年作家的队伍既在逐步扩大,又在不断分化,是一个越来越显见的事实。

我于2005年间曾在《“80后”的现状与未来》一文中说到,“80后”群体中的一些写手尤其是他们中的偶像作者,“走上了市场,没走上文坛”。此文曾遭到韩寒等人的大力挞伐,此话便是主要把柄之一。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此话在表述上确有不够周全之处。这不周全,就在于即便是如韩寒这样的偶像型作者,他们既然携带着作品信步而来,并日渐拥有大量拥趸,就不能说他们“没有走上文坛”,只能说他们走上了并非传统意义的文坛,而主要是一种市场形态的文坛。当然,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也是文坛之一,因而也理应把他们当成作家之一类来看待。

但我越来越看重的,是与他们有着明显区别的另外一些“80后”作家。这些作家,不大去走市场路线,也不太靠近主流杂志,他们大多都本着自己的文学理念,照着自己的写作路数,默默地自我奋斗,不事张扬,不露圭角。这些作者真有文学理想,也真有创作才情,但因主要写作中短篇小说,又不常在主流文学杂志显身露影,还不为更多的人们所知晓。显而易见,这样一些青年作家,实在需要一个显露身手的平台,一个映现身影的窗口。这对于他们来说极其必要,对于文坛来说也十分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部《2012青春文学》,就具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用多人作品汇集的方式,集纳他们的最新创作成果,搭建他们写作演练的活动舞台,由此,他们就多了一个走向读者的出口,有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窗口。而这一切出自于国家级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无疑既令人欣喜,又令人纫佩。因为,这需要远大的眼光,也需要博大的胸怀。

入选这部作品选的20位作者,多数为“80后”作者,少数为“90后”作者;收入的20部作品,全部为小说作品。我集中阅读了这些作品之后,确实感到了几多欣喜,也感到了几分锐气。觉得伴随着他们而来的,是属于他们的青春气韵与文学风采,而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一并而来,显然给当下文坛增添了新的色彩,带来了新的气息。

首先,所选作品在题材取向上,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贴地性,过去人们由青年作家们的长篇小说得来的印象是,“80后”的写作,不是长于青春校园,就是耽于都市恋情,似乎视野既不开阔,兴趣也不广博。但收入这部作品选里的作品,却完全不是这样。孙频的《相生》,草白的《木器》,宋小词的《铁骨铮铮》等,写的是城乡交叉地带的故事,曹永的《屠夫》,马金莲的《河边》,郑小驴的《不存在的婴儿》等,写的是乡间农家的生活,而哥舒意的《知更鸟女孩》,骆烨的《在西湖奔跑》,王唯州的《阿幸》,宁以安的《京腔》,虽然以都市生活为场景,但却把眼光投向底层社会的小护士、拾荒者和普通学生。问题还在于在这种看取生活的视点下沉的同时,新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人际关系的底里与人的状态的内在,作品因而普遍具有各自的人文温度与人性深度。如哥舒意的《知更鸟女孩》,通篇充满相怜相惜的理解与情意,虽事关青春男女,却“与爱情无关”,那是同为“知更鸟”的一种关切与关怀。孙频的《相生》,写精神病家族的唯一正常人阎小健,因痴迷摄影和在意获奖,过度的沉迷于高度的计较,使得他最终也加入了精神病人的行列。由此想说明的,是精神病的表现是个人性的,但精神病的诱因却可能是社会性的。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马金莲,在《河边》里写了顺儿无意中窥知名叫刀背的壮汉跋河涉水地与寡居的母亲暗中幽会,他先是无比愤恨,后又逐渐化解,甚至再后来还生出为他们“造桥”,以不使他们的会面那样艰辛的念想。这里不只有同情,还有超越其年龄的懵懂的人文关怀。这些作品都告诉人们,“80后”等青年作家,看取事象的视点并不飘忽,表现生活的文笔也不轻浮,他们以他们的方式,切入着当下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心理世界,由此也显现出他们自己的人性探悉与人生感悟。

其次,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们的叙事方式的虚实杂糅,叙事文笔的庄谐并举。这让人们分外真切地看到,他们在艺术手法上,也是有备而来,各有千秋。骆烨的《在西湖奔跑》,先写虎跑围着美丽的西湖长跑,后写虎跑被逼进水里之后还在西湖水面上奔跑,前者是真有的实事,后者则是梦幻中的想象。而顾文艳的《唤笑记》,写常以笑作为武器的表姐廖奕婷,突然失去笑的功能,从而痛苦万分,并由此好运不再,显然也是在现实手法里揉进了荒诞的元素。而曹永的《屠夫》,由曹毛狗丢钱的起因,找钱的经过,讲述一个人赔了夫人,又折了自己的故事。曹毛狗家里丢了两千块钱,怀疑曾来家借过斧头的曹构,便去找曹构索要自己的钱,曹构由此被曹毛狗讹走了一千元,又去寻机强暴了曹毛狗的妻子,气不过的曹毛狗便愤然杀了曹构。故事从具体情节上看,都不无真实,但整体上的感觉却又不无荒诞。而草白的《木器》,文珍的《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则显示的是另外一种功夫,那就是语言的独到把控与细切玩味。《木器》以亦庄亦谐的老到笔法,把老小孩一般的爷爷描述得活灵活现;《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以“你”的第二人称视角,用对话的形式诉说了一段感人的校园恋情。这些在艺术手法上各施所长,各具妙韵,也使这些作品因有细部的营构与内在的风景,而经得起阅读,耐得起咀嚼。

当然,20位作者的20篇作品,在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上,在内容与形式的谐和上,互有参差,并不齐整。有的作品因功力不逮,或描写零乱,作品让人读来难明就里,甚至不知所云;有的则读得进去,也略知其味,但却没有什么值得玩味的意义与意味。这一切也无可回避地表明,在文学写作的高远追求与艰难跋涉上,青年作家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可做。

我希望这样的以活跃于当下的和蓄势待发的青年作家为主的作品选,能够一年一本,长期接续下来。以这样的选本荟萃他们的年度创作成果,展现他们的艺术才情,显示他们的写作进取,也由此让人们了解这个正在崛起的作家群体的成长状况,目睹他们日益走向成熟的具体进程。

2012年10月20日于北京朝内。

内容推荐

《岩层书系:2012青春文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所著。《岩层书系:2012青春文学》所选作品在题材取向上,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贴地性,过去人们由青年作家们的长篇小说得来的印象是,“80后”的写作,不是长于青春校园,就是耽于都市恋情,似乎视野既不开阔,兴趣也不广博。但收入这部作品选里的作品,却完全不是这样。孙频的《相生》,草白的《木器》,宋小词的《铁骨铮铮》等,写的是城乡交叉地带的故事,曹永的《屠夫》,马金莲的《河边》,郑小驴的《不存在的婴儿》等,写的是乡间农家的生活,而哥舒意的《知更鸟女孩》,骆烨的《在西湖奔跑》,王唯州的《阿幸》,宁以安的《京腔》,虽然以都市生活为场景,但却把眼光投向底层社会的小护士、拾荒者和普通学生。问题还在于在这种看取生活的视点下沉的同时,新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人际关系的底里与人的状态的内在,作品因而普遍具有各自的人文温度与人性深度。如哥舒意的《知更鸟女孩》,通篇充满相怜相惜的理解与情意,虽事关青春男女,却“与爱情无关”,那是同为“知更鸟”的一种关切与关怀。孙频的《相生》,写精神病家族的唯一正常人阎小健,因痴迷摄影和在意获奖,过度的沉迷于高度的计较,使得他最终也加入了精神病人的行列。由此想说明的,是精神病的表现是个人性的,但精神病的诱因却可能是社会性的。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马金莲,在《河边》里写了顺儿无意中窥知名叫刀背的壮汉跋河涉水地与寡居的母亲暗中幽会,他先是无比愤恨,后又逐渐化解,甚至再后来还生出为他们“造桥”,以不使他们的会面那样艰辛的念想。这里不只有同情,还有超越其年龄的懵懂的人文关怀。这些作品都告诉人们,“80后”等青年作家,看取事象的视点并不飘忽,表现生活的文笔也不轻浮,他们以他们的方式,切入着当下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心理世界,由此也显现出他们自己的人性探悉与人生感悟。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所著的《岩层书系:2012青春文学》以小说为主。所选为年度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文学作品,力求反映该年度青年作家队伍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更多关注成名作者以外的新人,探索青年文学新现象、新发展、新风貌。《岩层书系:2012青春文学》坚持精品至上原则,不排斥网络等非专业机构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2青春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5773
开本 16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08
CIP核字 2012297059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