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孙中山、、胡适
战争、立宪、革命、改良
且看头绪百端的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如何在“中华世界的解体与重构”中
锻造出新旧交叠、影响至今的——
中国政治文化
图书 | 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謇、孙中山、、胡适 战争、立宪、革命、改良 且看头绪百端的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如何在“中华世界的解体与重构”中 锻造出新旧交叠、影响至今的—— 中国政治文化 内容推荐 中国的20世纪堪称“战争与革命的世纪”,这样的一个历史时代到底该如何去定义呢?清王朝作为中华最后的帝国体制被打倒的时候,中国革命的担当者们如何理解旧中国?面对西方世界及日本的经济、文化、军事侵略,他们所背负的历史性课题是什么呢?又是如何从帝国向共和国转换的呢?本书以对民权、立宪、皇权这三个政治文化范畴动态的分析为出发点,探索了20世纪前四十年间,在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交错的状况下,中国政治展开过程中若干重要的政治思想史问题。作者采用问题史的写作方法,描绘了“中华世界”在近代潮流中被重组的独特的权力样貌,以及20世纪中国获得的新旧重叠的、多种多样的思想成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辛亥革命的政治文化——民权·立宪·皇权 一序言——问题所在 二辛亥前史——意识到旧封建社会制度的弊端并实施变革 三革命派·孙中山——边际人与“农民文化” 四革命战略——民权与强权 五创建“共和”——新的政治社会的尝试与彷徨 六立宪派张謇——乡绅的政治文化 七象征性语言“立宪”的含义 八革命的发展历程与“统一-分裂”构图 九传统皇权及其分裂 十小结——若干展望 第二章民国时期各种思想潮流的考察——“五四”启蒙、孙中山·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1910年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为了克服身份认同危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地位、含义与作用 三政治季节——孙中山之死与戴季陶·孙中山主义的登场 四国民党“训政”的开始、胡适的人权论以及“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民权与人权之争 五围绕个体与共同体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相位——关于“爱国的自由”与《实践论》的地位 六小结 第三章“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相位与命运——以1930年代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为中心 序言——问题所在 一创造新文明——胡适的研究 二1920年代的胡适——政治与文化相生相克 三南京国民政府上台以及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派”——与国民党“训政”叫板 四《独立评论》的世界——“自由民主派”与民族主义 小结历史之问 终章 后记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野村浩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7588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03000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