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移动的圣城 四座欧亚城市的隐秘传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城市的拓展亦是一个征服“高地”的过程,从“七丘之城”罗马到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量山地城市,“山地建城”的理念逐渐成为罗马城市的一大共性,在地中海世界催生出一座座“山巅之城”。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罗马这一特殊的“七丘”形象不仅再次得到强化,更在海权时代拓展到了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一面展开系列“重建罗马”的计划,一面将其高低理念带往印度洋的各个海岸和岛屿。随着印度的果阿被塑造成了一个“东方的罗马”,罗马人的圣城理想也从地中海、大西洋驶入了印度洋。虽然在葡萄牙人的目的地——中国,强大的东方传统最终挫败了曾经的“山城理想”,但在特定时期的澳门,一座“水上的罗马”却赫然出现在半岛之上。 内容推荐 城市的拓展亦是一个征服“高地”的过程,从“七丘之城”罗马到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量山地城市,“山地建城”的理念逐渐成为罗马城市的一大共性,在地中海世界催生出一座座“山巅之城”。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罗马这一特殊的“七丘”形象不仅再次得到强化,更在海权时代拓展到了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一面展开系列“重建罗马”的计划,一面将其高地理念带往印度洋的各个海岸和岛屿。随着印度的果阿被塑造成了一个“东方的罗马”,罗马人的圣城理想也从地中海、大西洋驶入了印度洋。虽然在葡萄牙人的目的地——中国,强大的东方传统最终挫败了曾经的“山城理想”,但在特定时期的澳门,一座“水上的罗马”赫然出现在半岛之上。 目录 引言:移动的圣城? 第一章 罗马:七丘之城的建立与传递 1.罗马早期的山城景观及其演变 2.七丘之城: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理想形象 3.又见罗马?—圣城景观的转移 第二章 里斯本:“水上的罗马” 1.大航海时期的葡萄牙山城 2.里斯本的罗马印迹 3.“理想城市”与中央高地 4.“重建罗马”与“七丘之城” 5.成为“水上的罗马” 6.结束与开始: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第三章 果阿:步入东方的七丘之城 1.理想起航:“七城岛”与“真十字” 2.移至亚洲的“理想城市” 3.山城果阿 4.殖民时期果阿的“高地景观” 5.里斯本还是罗马?—果阿的“七丘之城”形象 第四章 澳门:半岛上的“东方圣城” 1.濠镜澳—被遗忘的“真十字”之地 2.开埠前的高地景观 3.力量的抗衡:“中央高地”的崛起 4.传统的胜利:另一种“山巅之城” 5.被改变的“海岛理想”:妈港圣名之城 第五章 移动的圣城 1.从山地、平原到海滨:罗马山城的“转移” 2.转折:“水上圣城”的出现 3.从地中海、大西洋到印度洋:岛屿山城的崛起 4.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圣城景观的“改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结束与开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移动的圣城 四座欧亚城市的隐秘传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41124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50000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10.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