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内容
试读章节

世界政治研究的重大议题

罗伯特·基欧汉

【作者简介】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于布兰代斯大学、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等,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国际组织》主编、国际研究学会主席、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著有《权力与相互依赖》、《霸权之后》、《国际制度与国家实力》、《局部全球化世界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等,主编有重大影响的论文集多部,是公认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自由制度主义理论权威、集大成者。

我们并不为审美原因而研究国际关系,因为世界政治并无美丽可言。如果我们寻求科学的严谨,那就转而从事实验性学科研究吧。与此不同,我们常常从规范性问题出发展开研究,从修昔底德所描述的西西里远征(公元前416年)到2003年的英美入侵伊拉克,每当出现灾难之际,我们的研究就会引起强烈的关注。研究昔日的灾难,我们关注的核心是如何理解各国及其他行为体实现集体目标的条件,而不是它们如何采取破坏性或自残性行动。规范性目标使得我们的研究充满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复兴,让我们重新反思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代。二战之后,尤其是在冷战高潮时期,安全研究创新不断、佳作迭出。冷战结束之初,国内冲突此起彼伏,内战渊源研究为一时之盛。更不消说,“9·11”袭击事件之后,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铺天盖地而来。

世界政治的研究者有义务帮助民众理解当今最为迫切的问题。但是,这种道义要求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关注时事或政策问题,代表政府说服民众。我们的任务是,探究世界政治中行为更深层的根源,基于我们的理解程度,向权力说出真理之所在。

世界政治研究始于战争研究。为什么战争在国际社会中屡见不鲜?哪些因素影响了战争的爆发?现实主义理论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变量解释理性国家的行为,在理解战争及世界政治的其他问题上,现实主义理论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质疑的是,如果国家行为是理性的,为什么它们参与了相互摧毁的战争。近年来,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开创性研究的引领下,学者们重点关注信息和信誉发挥的作用,并将制度研究纳入战争分析之中。

战争分析与更大范畴的冲突与合作直接相关。过去四分之一世纪关于合作与冲突的研究成果更多地来自对冲突的分析,而不是探究如何实现合作。设若存在互补性利益,则多边制度促进合作。诸多开创性著述强调互惠在塑造合作性行为动机上的作用,这些理论贡献与民主和平论的文献密切联系在一起,恕不在此详细展开分析。

当代乃至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如何认识主权的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限制干预、清楚认识世界政治中的行为体作用来促进合作;在什么情况下国家虐待某些群体提供庇护的行为会引致国内冲突?最近出版的关于主权的著作(以斯蒂芬·克莱斯纳《主权:有组织的伪善》为代表)剖析主权的各种概念,更加关注内战和干预,从而赋予该问题重要的分析价值。

潜伏在这些问题之后的,是权力的概念。物质资源不仅对战争和威胁而言至关重要,对经济关系的政治学同样重要。政治经济学研究可被视为国际关系中追求财富与追求权力的互惠性、动态性互动,但我们质疑将权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同等看待。约瑟夫·奈(Joseph Nye)强调“软实力”——引致效仿、促进说服的吸引力——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软实力有赖于人类的信念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信息,因此系统研究软实力,需要借助于最近取得重大进展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以及人们直接交流能力的提高,世界政治学者更迫切需要努力探究信念的渊源。

关于战争与合作的探究,以及权力、利益等概念仍处于世界政治研究的核心。该研究领域近年来常见世界政治研究者的推理偏见。战争和危机并不常发,自然地学者们常常从战争或危机事件本身,而不是从和平的环境——尤其是没有任何危机的情势——出发进行研究。迄今我们的目标都是描述性的,这一关注点也并未带来任何问题。然而,当我们尝试提出解释性命题,我们就会根据从变量选择分析个案,这就有可能导致推理的偏见。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关注我们推理的不确定性,并对偏见的来源予以解释,这是因为我们的数据并不来自于实验,相关的事件相关度甚小,并不相互存在因果关系。

最近数十年来,世界政治的研究者在战争、和平、国际制度的作用等问题上取得了理论突破,而在主权概念的研究上也取得了进展。我们在战争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上采用了更为缜密的方法论和技巧,一批引人注目的实证著作得以问世。然而,上述大多数进步聚焦于静态的条件性归纳。尽管我们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变革年代,我们对变革的理解弱于对长期基本规律的认识。

关于时代变革的六大议题

与人类历史相比较,人类文明史不算绵长,而世界政治的历史更是短暂,用于推理的可靠数据不过200年之久。期间,人类本性不会发生变更,世界政府尚不存在。世界政治的学者试图根据过去200年的国家行为做出概括,他们无疑会认为19世纪早期的行为体、国际程序与今日无异。实际上,过去200年里这些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包括实力的性质和经济生活的框架——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还在加速进行,导致了一系列新的、急迫问题的出现。

第一,实力如何通过技术变革及其扩散影响政治?学者们深入探究数世纪以来技术力量变革在西方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最近的战争变革依赖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各种技术变革,造就了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巨大军事差距。那些颂扬美国军事力量的国家或许忘记了,聪慧的敌人能够创造出恐怖主义等有效的“弱者武器”。弱者的武器拥有卓越的资源,有可能导致国家的滥用,或试图以此谋取不当得利。

第二,资本主义的变化如何影响了世界政治?在分析世界政治从根本上受到资本主义发展性质的影响上,卡尔·马克思和约瑟夫·熊彼特堪称最著名的理论家。

P35-37

后记

艾森豪威尔基金会(Eisenhower Fellowships)成立于1953年,其目标是挑选世界各国及地区各界中青年“杰出人才”、“未来领导人”,资助赴美短期访问交流。美国前总统福特和乔治·布什、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科林·鲍威尔先后担任基金会理事会主席,现任会长为约翰·沃尔夫(John S.Wolf)大使。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经教育部和外交部批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基金会自1997年起与该基金会开展交流,访问学者要求为年龄介于35—45岁之间的政府高级官员、大型企业或民营企业高管,由中美两国提名委员会遴选派出。截至2012年8月,中国大陆共派出访问学者78人。

2011年9月24日至11月13日,本人作为艾森豪威尔基金会学者(EFFellow)在美国进行了为期50天的研究考察。期间以中美关系走向、中美软实力比较为主题,访问美国国会、美国国务院等立法、行政机构;以及兰德公司(RAND)、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等思想库;访问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等院校;亚洲基金会(Asia Foundation)、纽约慈善总会(Philanthropy New York)等非政府组织(NGOs);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7所大学的孔子学院;参加了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组织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弗莱彻学院院长兼奥巴马政府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斯蒂芬·博斯沃斯(Stephen Bosworth)等的专题讨论会。访问机构共计36个,与114名权威人士进行了56场正式会谈,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萨福克斯大学等3所大学作了关于中国战略走向的专题演讲,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

本人访美期间,适逢中美关系处于关键时刻。如何理性而全面地认识世界转型、中美两国面临的国内外挑战和战略转型,如何深入理解中美关系的现状与走向,是摆在战略研究者眼前的重大课题。基于此,在亲友的积极鼓励下,在艾森豪威尔基金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基金会同仁的通力帮助下,我精心拟定了行程,确定了撰写国际调研报告和组织全面反映美国各界精英如何看待中国、美国和世界未来之书稿的目标。50天的调研堪称辛苦而分外充实,每次访谈我都事先拟定调研提纲,会谈期间做好速记并请受访者提供几篇代表作以供组织书稿,一天会谈完毕后尽早整理会谈记录并准备第二天的访谈,有的时候这些工作完成已是凌晨,洗漱完毕即刻踏上新的征程。回国后,我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完成了《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软实力》两篇国际调研报告,其中前者承蒙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看重,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第7期,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发表的第一篇国际调研报告。期间,我精心遴选文章,请国际战略学界的几位青年同仁和我的博硕士生译为中文(我的博士研究生周厚虎帮助校译了大部分译稿),组织书稿,作为这次国际调研的纪念。本书亦可视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一般项目“东亚一体化前景问题研究:地区秩序与中国战略”(08BGJ018)、中央党校2010年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2010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研究”(2010GXS58171)的阶段性成果。

一事之成,端赖众力。在本书稿付梓之际,我谨向提供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的所有同仁,尤其是基金会会长约翰·沃尔夫大使和我的项目官员卡瑞·雅特虎茨(Kari Ytterhus)女士。卡瑞工作热情,细致认真,精心安排我的行程,她的帮助和付出是我的调研得以成功的绝对保证。得知我有意组织书稿,卡瑞兴奋不已,视之为艾森豪威尔基金会成立至今的一个创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感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基金会秘书长(现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博士、基金会美非部于有根主任、项目官员张茜女士,感谢中央党校外事办公室主任李德伟博士,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保证了这次国际调研的顺利。

感谢我此行所拜访的所有人士,他们的创见我铭记在心,他们提供的文稿给了我诸多启发,他们同意翻译出版其文稿令我欣喜,而限于篇幅和主题,更多文稿不能纳入本书,恐有遗珠之憾。

感谢2011年度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东北亚项目的其余16名访问学者,我从交流中受益良多。感谢同行的大陆学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李扬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副书记刘利群博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部詹余引主任、华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蔡承宇总裁、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博士。在短短50天的时间里,我们六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EF6自称,并坚信我们的缘分地久天长。

门洪华

2012年6月2日

目录

导言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门洪华)

世界大势

 世界政治研究的重大议题(罗伯特·基欧汉)

 我们已经变得百无聊赖(兰德尔·施韦勒)

 实力的未来(约瑟夫·奈)

 自治原则(查尔斯·库普乾、亚当·蒙特)

中国走向

 中国第二次崛起及其对全球、地区秩序的影响(熊王介)

 一个职业外交官眼中的中国现代化(史伯明)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认同:关于中国道路的探索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与治理(戴杰)

 对中国境外投资战略的评估(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

 应对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沈大伟)

中美未来

 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吗?(李侃如)

 中国对美国实力的评估(葛来仪)

 中国复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卜睿哲)

 中美缺乏战略互信的根源(兰普顿)

 北京、华盛顿与声望变迁(傅立民)

 大国所为:中美关系中的责任与主权(尼娜·哈奇格恩)

 金融危机对美中争雄的影响(阿伦·弗瑞德伯格)

 应对人民币的更巧妙方式(查尔斯·沃尔夫)

 中美关系中的政策议题(李淑珊、托马斯·拉姆)

 中美在东北亚的地位与影响(托马斯·芬格尔)

 中美寻求共同利益的必要性(柯庆生)

 中美战略合作潜力与双边分歧的管理(芮效俭)

 中国是美国生活的一部分(吴伟克)

后记

内容推荐

中美关系堪称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决策者和战略界的智慧。门洪华主编的《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辑录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问题学者和中国研究专家(如麦克法夸尔、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李侃如、傅立民、熊玠、芮效俭、蓝普顿、沈大伟、卜睿哲等)探讨世界趋势、中美关系、中国现状和未来等方面议题的文章,以主编本人的赴美学术考察报告统领全书,形成了一部可供中国读者深入了解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和世界的专题文集。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主题是:美国各界精英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面对世界转型,中美同时面临重大挑战与历史机遇,如何拨云见日、高瞻远瞩,规划各自与世界的未来?中国如何从美国精英的认识中见微知著,清晰勾勒对美战略的总体框架?通过这本文集,我们得以客观理性地认识美国精英视野下的世界格局和中美关系,为我们准确把握世界政治、理性看待中美关系提供参考。

本书配有主编赴美考察时与这些精英人士对话的“访谈札记”和大量合影照片,全书紧扣时事,文字生动,形式活泼,可读性强,可供我国政学各界精英和普通民众阅读。

编辑推荐

中美折冲樽俎,知己知彼非常关键,特别是在两国关系处于重要调整关头,我们更有必要准确了解美国精英人士对中国和中美关系问题的看法。门洪华主编的《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观察用的镜头。本书辑录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问题学者和中国研究专家(如麦克法夸尔、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李侃如、傅立民、熊玠、芮效俭、蓝普顿、沈大伟、卜睿哲等)探讨世界趋势、中美关系、中国现状和未来等方面议题的文章,以主编本人的赴美学术考察报告统领全书,形成了一部可供中国读者深入了解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和世界的专题文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门洪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13520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53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