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一念情动一念倾城(美得令人心碎的民国爱情) |
内容 |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民国时那些著名作家在苦苦的爱恋中,他们书写了一段又一段最动人的故事。包括:朱自清与陈竹隐、林觉民与陈意映、鲁迅与许广平、徐悲鸿与孙多慈、胡适与江冬秀等。赵东凌著的这本《一念情动一念倾城(美得令人心碎的民国爱情)》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些民国爱情故事。 内容推荐 有一种爱,一念便是一生,于此便成信事,从未向时间屈服。 有一种情,心动就是一世,因而即为佳话,不曾经历史褪色。 翻开赵东凌著的这本《一念情动一念倾城(美得令人心碎的民国爱情)》,重温民国才子佳人的红尘往事,琢磨爱情本身的诡谲、芬芳与幸福,洞见他们人生的秘辛、勇气与荣光。 岁月的烟尘,命运的迁徙,爱情的悲欢,折射一个时代的风流。这是民国的姿态,是东方的味道。 目录 林觉民与陈意映:百年情书,千古绝响 初相印,愿随君行 牵线的告别 犹是春闺梦里人 情深不寿,只留一古宅隽永 朱自清与陈竹隐:爱如荷风,情如潭水 心门谁来敲 七十一封情书 柴米油盐的天平 女人要崇拜才快乐 徐悲鸿与孙多慈:是有情人,未成眷属 无法解释的爱 假如,爱有天意 风雨欲来 慈悲之恋无慈悲 鲁迅与许广平:十年艰危,相携而立 爱情是他所不知道的 我可以爱,你战胜了 十年携手共艰危 跟着你的足迹 胡适与江冬秀:琴瑟和弦,一世福祉 漫长的婚约 一对相互咬合的齿轮 强悍中自有识见 没期待,才意外 赵元任与杨步伟:神仙伴侣,别样好玩 最难办的事情,最简捷的处理 没有仪式的新式结合 合唱团与食谱集 爱有多深,怕有多深 沈从文与张兆和:甜酒苦酒,品尝不尽 癞蛤蟆第十三号 顽固地爱你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等到风景都看透 钱锺书与杨绛:文坛伉俪,静水流深 人生若只如初见 自由恋爱,倒循了父母之命 赋书消得泼茶香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蔡锷与小凤仙:高山流水,知音侠恋 冷艳的初会 高山流水识知音 爱之弥深 终是飘零红颜 杨宪益与戴乃迭:中外联姻,译坛绝唱 一部《离骚》定了情 嫁给中国 刻骨铭心,共沐风雨 天若有情天亦老 试读章节 《一念情动一念倾城 美得令人心碎的民国爱情》: 少年不望万户侯。 当十三岁的林觉民,在科举童子试的考场上,潇洒地写下这七个大字后便扬长而去时,父亲林孝颖望子成龙——进士及第、光宗耀祖的夙愿,显然少不了曲折。 林孝颖这位诗文饱学之士,很得溥仪之师陈宝琛的赏识,当受聘为全闽大学堂的国文教师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让儿子进入了这所新式学堂学习,希望在身边对之教养。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难想这是年纪青涩的林觉民立下的誓志,并且,他的确也这样做了。大量阅读进步书刊以丰富思想情怀,还给自己取号“抖飞”“天外生”。热血男儿是那般渴望展翅高飞,拼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而父亲,看着昔日的懵懂少儿成长为进步青年,心生骄喜,却不免忧大于喜。 他不愿意儿子过早踏险,走得太决绝,更不敢想日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局面……当这样的担心日渐深重时,他思量着,若儿子身边有个女人,大概会消减些报国之志吧。 于是,林孝颖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他不会料到这个决定竟然成就了一桩流传至今的爱隋佳话。 1905年,十八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 红盖头下,是陌生的连理,是成人的纪念,是情窦的涟漪,更是-父亲的爱子之心。 这女子,身为当地大户陈元凯之女,属名门闺秀,与陈宝琛、曾任清代刑部尚书的陈若霖同宗——林孝颖所选果然不同凡响。更何况,这书香门第、世家望族中走出的女子,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 爱情,就这样清清浅浅地开始了。 婚姻的殿堂是外人看花赏月般的隆重,洞房花烛之夜,一对新人才真正见面。 他想象着是怎样才情依依的女子,才唤作了“意映”这般动听的名字?身态婉婷,性情纤柔,举步款款,诗书灼然,因缘巧合地来到了自家的房间,他该是有甚多期许吧。 她憧憬着是哪般豪情万丈的男子,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做了她的夫君?不敢奢望互见倾心,但毕竟生活的样貌才初绽头角,她还是鼓舞自己雀跃一些吧。 所幸,林觉民与陈意映,一见钟情,爱由心生。 好奇与忐忑,在两颗太过年轻的心灵相撞的那一刻,埋下了似曾相识的种子。眼神交汇,各自含羞一躲,幸福生活的基调终于落定了。 杨桥巷十七号,林家大宅里一座二层的精致小楼,寓比翼双飞之意,故称双栖楼。楼前陈意映亲手种植夫君最欢喜的两种花——芭蕉和梅花,一片繁盛妍艳。内屋颇显清贫,只一铺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倒是朴素、整洁之极。陈意映对这般简单的雅致十分满足,加之身旁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她更分外喜幸。 新婚的赏悦,自是日日上演。 小夫妻俩携手并肩着,或在楼上甜蜜私语、吟诗作对;或在院中赏花散步、嬉笑颜颜,感情实在说不出的和谐美满。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不得不说,林觉民是感谢他的父亲的。 他在跟随父亲入读福建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后,不仅如饥似渴地补充了新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领导者的气度与风范,发起过几次学潮,并以思辨之才而闻名全校。 他自办了一所私立小学,专门招收家境清寒的子弟,予之福利,对之传授西方学说;他创设了一个阅报所,《苏报》《警世钟》《汉书》等进步书刊都被集结入内,为的是能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 当然,各种演讲中也少不了林觉民的身影。口才极佳的他,有着一颗拳拳热切的爱国之心,因此演讲中往往慷慨激昂,一身凛然。在一次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中,他拍案捶胸,壮怀激烈,令在场所有听众无不热血沸腾。曾有人赞叹日:“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如此青年,原就是可造之材。现今,他的生活又被安插进一位可人儿。他如何想得到,父亲为自己挑选的妻子,竟是这般深明大义。 她与他的默契相谐,并不仅限于唱和几首诗词而已,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丈夫的志向和抱负不但表示理解支持,而且尽自己所能去协助他。 林觉民在外传播西学新思想,陈意映就配合他在家中开办了一所“家庭妇女学校”。她不仅自己参加,还动员堂嫂、堂小姑等女性亲属一起入学。家中的小楼里,一室女眷认认真真地修起了国学,习得了“革命”“自由”“民主”等新奇的学问。听闻着裹足对女子的压迫与束缚,欣羡着西方男女平等的制度与风气,她们皆以实际行动来展示学习成果——接连放了小脚,顺应了当时的新风潮。 而陈意映还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了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初婚的佳侣,心心相印。 他对她满意有加:脾性相合,善解人意,兼有内助之贤;她对他称心相待:温润有余,体贴呵护,并且志同道合,紧步跟随。 或许,在两颗心靠近时,那力量就是无穷大的。 或许,这二人本就有此番情缘,因着父母之命而结合,反而更显美妙。 或许,彼此的人生,都需要一个浪漫的出口,在风云变幻的当时,衍生一段情恋不失为乱中作序的点拨。 犹如冬日百合,他们的感情在昼夜交替间渐次升温。 有一天傍晚,林觉民和陈意映在楼上闲谈。 “我希望将来你比我先死。” 他忽然这般郑重出语,她闻言顿时伤心又生气,他连忙解释道: “我是想着如果我先死,以你孱弱的身体恐怕难以承受这种悲伤,所以还不如你先我而去,所有的悲痛都由我来独自承担。” 听到这样一番解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她对林觉民的誓言,旱早就言说过的。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念情动一念倾城(美得令人心碎的民国爱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东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3108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6-06-01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印刷时间 | 201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4 |
CIP核字 | 2015309530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