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明代杜诗文献考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杜集目录学成果丰富,显然,万曼《唐集叙录》、陈伯海与朱易安《唐诗书目总录》、周采泉《杜集书录》、郑庆笃《杜集书目提要》、张忠纲等《杜集叙录》等,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入门向导和基本文献信息。但慧玲不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梳理汇总,而是按性质、体例、时段及版本系统对明代重要杜集进行考察归类,形成纲目系统。对于众说纷纭的记载,努力将各种杜集版本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并放置在明代杜集的传播这一总问题下加以观照。同时有徐居仁编次、黄鹤补注、刘辰翁评点的众多明刻本杜集,互相之间关系如何,在诸多版本目录学著作中模糊不清,该书第二章第三、四两节的梳理与判断比较中肯,或可定谳。再如《刻杜少陵先生诗分类集注》亦存在不少疑难点,如洪业怀疑该书注者邵宝实为“伪托”、参笺者过栋亦为可疑,严绍认为此书有“自序”,周采泉怀疑王樨登序可能为周子文与过栋伪托,都颇有见地。慧玲经过细致梳理,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亦别开生面,自成其说。书尾的结语从文献传播的角度对明代杜诗文献的地位、特点所作的论析,显示出她对此有一定的全局把握能力。因此,全书虽然材料繁多,细节纷纭,但纲领清晰,表述清通。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明代印本文化中的杜诗文献传播 第一节 明代杜诗文献的印本传播 一、明代刻书阶段与杜诗印本传播 二、明代刻书区域与杜集流布状况 第二节 明代杜诗文献的传播概貌 一、历代杜集流存 二、明代杜集形态 三、明代杜集传播媒介 四、杜诗传播的衍生形式 第二章 明代宋本杜集的抄刻传播 第一节 明抄王洙编次、王琪校刻《杜工部集》 一、明初精抄本 二、明末清初影抄本 第二节 明抄赵次公注《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 第三节 明刻徐居仁编次、黄鹤补注《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 一、正德汪谅翻元广勤堂刊本 二、嘉靖马龠校订汪谅翻刻本 第四节 明刻黄鹤补注、刘辰翁批点本《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一、嘉靖玉几山人本 二、万历金鸾重刊本 三、万历黄陞校刻本 四、万历许自昌刻本 五、元明间及明初翻元刻本 六、嘉靖朱邦苎懋德堂刻本 七、万历间重刊黑口本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代杜诗文献考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慧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436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62000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7.42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