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看就懂的外国文学大事典
内容
试读章节

薄伽丘的《十日谈》掀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页

中世纪的欧洲,神权统治长达一千多年,神职人员的身上戴满了各种光环,而就是在这些光环的保护下,他们干尽了别人没有法子干的坏事,伪善、堕落、贪婪、纵欲,所犯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薄伽丘用笔做武器,入木三分揭露了这些披着神职外衣的江湖骗子的丑恶嘴脸,批判了政治的腐败。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不要说政界、教界反对他,连一些普通老百姓也不以为然。薄伽丘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排斥、引诱是可想而之的。薄伽丘终不为所动,坚持把全书完成。《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成书于1350年以后,当时正是西方神权统治一千多年,最黑暗,也是即将出现资本主义曙光的时候。《十日谈》可以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它吹响了封建神权统治的丧钟,掀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页。

站在但丁肩膀上的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和彼特拉克一样同属于意大利最初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商人,母亲是法国人。童年时期,薄伽丘就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是个爱惹事生非的“孩子王”。成年后他拒绝父亲要他涉足商界的殷切希望,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文学创作情有独钟。薄伽丘的学习过程也与别人不同,他不愿意完全按照刻板的师徒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掌握知识,而是按兴趣和需要大量阅读、钻研古代典籍,自学成才。他是意大利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对拉丁文和当时流行的俗语也掌握得炉火纯青。在商贾云集、世风开放的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地,青年薄伽丘也曾一度放荡不羁,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生活,直到父亲的商行破产,不久老父又撒手人寰,薄伽丘才如梦初醒,浪子回头,节衣缩食地赡养家人。后来的薄伽丘回忆早年的荒唐经历,常有不堪回首之感,但当我们看到《十日谈》中那一幅幅五光十色的风俗画,读到一则则散发着浓郁市民生活气息的故事时,却不能不感慨生活对作家的厚赐。才华过人的薄伽丘用俗语和拉丁语写了不少作品,又对古典文化颇有研究,这使他声望日增。1373年,他受聘在圣斯德望修道院主持面向公众的但丁讲座,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

薄伽丘初登文坛时曾立志做个优秀的诗人,这是当时文学界的传统:轻散文重韵文。他曾在自传中说,自己独自研究赋诗法,尽力领悟诗歌艺术的真谛。他也确曾创作过不少爱情题材的抒情诗和叙事长诗,但比起他的挚友、诗人彼特拉克那清新、流丽的诗歌,薄伽丘自愧弗如,于是专心致力于散文体的小说创作。要说讲故事,薄伽丘的确是个行家里手,青年时期写成的书函体小说《菲亚美达》,甚得时人好评。

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部文艺复兴早期产生的名著,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声名。晚年,致力于《神曲》研究,并撰写《但丁传》。

“人曲”《十日谈》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每天都有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如山,惨不忍睹。这件事给薄伽丘强烈的震撼。为了记下人类的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曰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小说背景是欧洲大瘟疫时期,佛罗伦萨十室九空,丧钟乱鸣,一派恐怖景象。3位男青年和7位姑娘为避难躲到郊外的一座别墅中。此处宛如世外桃源,但见春光明媚,流水淙淙,花团锦簇,鸟鸣啁啾。欢乐总与青春相伴,惊悸之情甫定,10位贵族青年便约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度过这段时光,用笑声将死神的阴影远远抛诸脑后。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10天,恰好有了100个故事,这是《十日谈》书名的由来。

翻看《十日谈》,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尽管小说的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但所有的故事却都是讲给意大利市民阶级听的,从内容到叙述形式都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从封建贵族中的国王、王子、贵妇人到宗教界的神父、修女、修士;从学者、诗人、艺术家、穷学生到银行家、旅店老板、船主、面包师、手艺人;从农夫、奴仆、朝圣香客到高利贷者、守财奴;从酒鬼赌徒、海盗、无赖到流浪汉、落魄士兵、招摇撞骗的食客,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横生的话剧。

小说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在第4天的故事开头,作家自己出面讲了个“绿鹅”的故事,颇能表达薄伽丘的创作意图。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老头儿这时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

《十日谈》塑造了众多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薄伽丘看来,要想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首先就必须把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的天性解放出来。为此,作家在小说中公开自称是个天生的“多情种子、护花使者”,要为女性仗义执言。《十日谈》中也有许多正面歌颂青年男子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故事,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格调高雅、健康的。

作家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赞美爱情,同情女性,就必然要抨击禁欲主义,揭露宗教人士的虚伪和神学教条对人的正常欲望的压抑,这是《十日谈》主题的正反两个方面。作者对那些利用宗教身份为幌子,专行男盗女娼之事的主教、院长、教士们,作家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辛辣的讽刺。例如第3天第8个故事,一位修道院长愚弄一对农民夫妇,以满足自己的禽兽欲望。他将农夫关入地窖,让农夫误以为到了阴间,自己趁机去诱奸农夫的妻子。不料农夫之妻怀孕,为掩盖丑行,修道院又将农夫放出,还无耻地宣称正是由于他的虔诚祷告,农夫才得以生还并喜得贵子。

《十日谈》以散文体的意大利通俗语写成,这不仅为意大利散文创作奠定了基础,也对欧洲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00个故事长短不一,最短的约千字左右,最长者则达15000字左右。从叙述的角度看,故事多采用作家所说的“平铺直叙”的方法,但在许多故事中,作家注意到了情节发展的启承转合,笔法简繁有度,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生动,语言个性化,富有喜剧性。因此,正是薄伽丘创立了欧洲文学史上短篇小说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P30-32

书评(媒体评论)

外国文学史上发生的大事件,这本书将一目了然,学生们会喜欢的。

——校长 高国强

这本书将外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全面地介绍给了学生,简单明了、生动有趣。

——老师 李宏伟

目录

第一章 欧洲古代时期

古希腊神话开启了欧洲文学的先河/12

 神的故事/12

 英雄传说/15

盲诗人荷马开始把希腊神话整理成《荷马史诗》/14

 《伊利亚特》/14

 《奥德赛》/15

古希腊悲剧的产生/16

 悲剧之父/16

 戏剧中的荷马/16

 舞台上的哲学家/17

古希腊喜剧的产生/18

 喜剧之父/18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时期

基督教文化挤压下成长的中世纪文学/22

 上帝的赞歌:教会文学/22

 冒险加爱情:骑士文学/25

 让人间英雄成为上帝:英雄史诗/25

 文艺复兴的前驱:城市文学/25

但丁拉开了人文主义的序曲/24

 天才之子:但丁/24

 中世纪封建文学的终结:《神曲》/25

第三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薄伽丘的《十日谈》掀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页/30

 站在但丁肩膀上的薄伽丘/30

 “人曲”《十日谈》/31

《巨人传》开创了法国长篇小说的先河/34

 “伟大的笑匠”拉伯雷/54

 人文主义的巨人/35

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出版/38

 塞万提斯的冒险生涯/38

 梦幻骑士堂吉诃德/39

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诞生/42

 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42

 西方的梁祝/43

 王子复仇记/44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

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弥尔顿出现/48

 革命诗人弥尔顿/48

 《失乐园》/49

《熙德》于1636年公演时轰动巴黎/50

 法国悲剧之父/50

 《熙德》/51

1664年莫里哀的《伪君子》在凡尔赛宫首演/52

 “法兰西精神”的代表者/52

 伪君子答尔丢夫/53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文学时期

《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58

 戴过枷锁的作家/58

 荒岛上的鲁滨逊/59

菲尔丁出版《汤姆·琼斯》/60

 菲尔丁/60

 《汤姆·琼斯》/61

《波斯人信札》首开哲理小说先河/62

 孟德斯鸠/62

 哲理小说的先河/62

博马舍架起了近代喜剧的桥梁/64

 博马舍/64

 《费加罗的娟姻》/65

伏尔泰发表哲理小说《老实人》/66

 伏尔泰/66

 伏尔泰的“黄金国”/67

卢梭出版《新爱洛绮丝》/68

 卢梭/68  

 《新爱洛绮丝》/68  

1784年首演席勒的《阴谋与爱情》/70

 席勒/70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71

歌德把德国文学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72

 文学世界里“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72

 《少年维特之烦恼》/75

 浮士德与魔鬼的契约/74

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

以海涅为代表的新浪漫派出现/78

 德国的伟大诗才/78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80

叛逆的天才诗人拜伦创作绝顶天才之作《唐璜》/82

 拜伦/82

 绝顶天才之作《唐璜》/84

天才的预言家雪莱去世/86

 叛逆诗人/86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87

雨果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88

 永远的人道主义者/88

 雨果小说创作的里程碑/90

普希金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92

 俄国文学之父/92

 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94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红与黑》问世/98

 司汤达/98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98

巴尔扎克开始创作《人间喜剧》/100

 文坛上的拿破仑/100

 《人间喜剧》的序幕/101

福楼拜发表了最完美的小说《包法利夫人》/104

 语言艺术大师/104

 一部“最完美的小说”/105

萨克雷开始创作《名利场》/108

 萨克雷/108

 《名利场》/109

西方女性文学的迅速崛起/110

 勃朗特三姐妹/110

 博学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113

狄更斯出版他的巅峰之作《双城记》/114

 狄更斯/114

 狄更斯的《双城记》/116

哈代发表悲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118

 哈代/118

 一个纯洁的女人/118

果戈理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120

 果戈理/120

 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120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激起巨大的反响/122

 屠格涅夫/122

 《父与子》/123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得堡去世/124

 陀思妥耶夫斯基/124

 《罪与罚》/125

“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病逝/126

 列夫·托尔斯泰/126

 三部长篇巨制/127

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去世/130

 契诃夫/130

 契诃夫的创作/131

马克·吐温开始登上文坛/132

 美国式幽默:水深两浔/132

 美国的流浪汉小说/134

19世纪下半叶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异军突起/136

 为“未来一代”创作的安徒生/136

 一个伟大的问号/137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的多元化

左拉开始构思系列小说《卢贡一玛卡尔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42

 左拉/142

 左拉的创作/143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144

 莫泊桑/144

 一部现实主义长篇/145

王尔德发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148

 快乐王子王尔德/148

 唯美主义的代表作/150

波德莱尔出版惊世骇俗诗集《恶之花》/152

 恶魔诗人/152

 毒草乎,香花乎,《恶之花》/154

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时期

高尔基完成长篇小说《母亲》的创作/158

 高尔基/158

 《母亲》/159

肖洛霍夫开始创作史诗性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160

 肖洛霍夫/160

 《静静的顿河》/16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两个著名作家/162

 奥斯特洛夫斯基/162

 阿·托尔斯泰/165

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创了长河小说/164

 罗曼·罗兰/164

 长河小说/166

刘易斯和斯坦贝克获诺贝尔文学奖/168

 美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68

 乡土作家斯坦贝克/169

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出现了两个女性作家/170

 “中国通”赛珍珠/170

 亚特兰大的“女英雄”/170

最伟大的美国小说《美国的悲剧》出版/172

 德莱塞/172  

 《美国的悲剧》/173

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74

 海明威/174

 《丧钟为谁而鸣》/177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时期

艾略特的《荒原》把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推向高潮/180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180

 精神的荒原/181

卡夫卡的出现形成了表现主义文学的第二个冲击波/182

 一个流血的童话/182

 《变形记》/185

乔伊斯发表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尤利西斯》/186

 爱尔兰自愿流亡的大师/186

 意识流小说的经典/188

福克纳获得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190

 福克纳/190

 南方文学的杰作/191

第十一章 东方文学

印度出现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194

 《摩诃婆罗多》/194

 《罗摩衍那》/195

古代希伯莱文学《旧约》产生/196

 《圣经·旧约》的产生/196

 《旧约全书》/196

出现了一个英雄的传奇:(《吉尔伽美什》/198

 关于《吉尔伽美什》/198

 史诗情节/198

中古东方文学呈现繁荣景象/200

 印度故事文学的双璧/200

 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200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精华/201

泰戈尔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202

 泰戈尔/202

 《吉檀迦利》/203

现代日本的文学泰斗川端康成自杀身亡/204

 川端康成/204

 《雪国》/204

序言

通观目前的外国文学史,主要可以归为两类:教材学术类和休闲消遣类,前者主要是一些高校教材和学者著述,虽然资料翔实,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严肃繁琐有余,轻松简明不足;后者主要是一些文学名著导读或者趣味文学故事,过于调侃轻松,缺少严谨细致。能把两种特点完美结合的图书并不多见。为了兼顾外国文学史的严谨和轻松,我们尝试着采用大事典的形式来讲述外国文学史,全面介绍、概述整个外国文学发展脉络。

大事典是用简明的文字按时间顺序扼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资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简明地记载和反映一定范围内各种重要史实的资料和工具书。大事典的内容:由大事的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组成展示历史发展的概貌和规律,应选择影响大、具有历史意义和查找利用价值的事件。大事典的选事原则:紧紧围绕大事典所要记述和反映的对象,勾勒全貌,突出重点,大事要事必载,小事琐事不取。大事典内容要真实,观点正确。所记述的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不得随意加进编者的主观见解,更不准歪曲事实。大事典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从纵的方面为读者了解历史提供史实梗概。

本书将浩瀚的外国文学史实改编为100个左右的生动的小故事,通过重点介绍外国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展现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轨迹,世界各国数千年的文学史于此可见。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们普及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为他们走进灿烂辉煌的文学殿堂指示一条门径。这既是一本外国文学的大事典,又是一本好读好看好用的文学史,是内容丰富翔实的工具书。

考虑到文学史本身的特征以及现有各种文学史籍在形式上的局限,我们在编写中采用了以故事为中心的立目方式,即中国形式“纪事本末”体的体例。这一体例的优点,首先是可通过故事保持一定的历史状态的连贯,而将故事与故事按其时间顺序排比罗列,则可纵览整个文学史进程的起伏跌宕。其次,以故事本身来说话,可避免现有文学史那种过多人为要素的插入,历史不仅被任意割裂,而且也成了某种文学理论的表述材料,以致人们无法了解到它的原始面貌。再就是,由于任何一个故事,都是由种种具体的细节所组成的,因此,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真相,而且同时使历史知识重又成为富有生动魅力、读者饶有兴味的对象,并因此而激起读者对它的喜爱。

本书根据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编写而成,内容精炼,但自成体系,删去无关紧要的琐碎内容。事典所收条目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全书分为欧洲古代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欧洲文艺复兴文学、17世纪古典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的多元化、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和东方文学十一个部分,各个部分再按国别名家名作的方式排列条目。

本书虽然带有一般大事典的性质,但不是限于简略的概括性写法,而是在有限的篇幅内,较为充分地反映故事的丰富与完整的面目,提供的信息量比一般大事典要大,这也反映了我们重新改变大事典形式的一种新的意图。在这个意图指导下的大事典,不仅可供检索,也可兼备阅读。另外,在各章之前,另设一篇概览性的“导引”,揭示性地将该章内的所有故事贯穿起来,连成一片,又在其中揭示出该段文学史的特点及其在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更进一步给读者的认识提供了一些方便。

“大事不漏,小事不录”是大事典设置条目、材料取舍的基本要求。本书也以此要求,精心选材,遴选出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重要事件。因此,尽管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已经粗线条地展现了外国文学史发展的全貌。  外国文学名著是提高文学素养、理解世界文明进程最好的老师。但是目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出版市场,有些不可靠的版本、低劣的翻译、不入流的选本,在潜移默化中误导广大读者,使他们无法体味到经典名著隽永的魅力所在。于是,这就对读者在购买和阅读经典名著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选版本。

然而,对于名著版本的选择实在是一件需要瞪大眼睛甄别的事情。让人痛惜的是,许多读者都没有版本意识,都知道读名著获益良多,就随便抓一本看看,也不管版本适不适合自己阅读。实际上,外国文学名著的译本存在的问题不少。因此,这给多数读者的选择带来了困惑。面对浩大的文学盛宴,笔者通过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和向专家学者、翻译家讨教,选择推荐了许多经典名著版本、注本、译本,供读者参考。全书还配有500多幅精美的彩色插图,全面而直观地展现文学史画卷,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从事这样一项既繁复、又带有很大创造性的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有幸得到了北京多所高校教师的支持,全书现有的面貌,正有赖于他们的精诚合作,为此,我们仅借这个机会向徐春明等多位同志致以深谢,并表示真诚的敬意。

编者

内容推荐

本书将浩瀚的外国文学史实改编为100个左右的生动的小故事,通过重点介绍外国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展现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轨迹,世界各国数千年的文学史于此可见。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们普及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为他们走进灿烂辉煌的文学殿堂指示一条门径。这既是一本外国文学的大事典,又是一本好读好看好用的文学史,是内容丰富翔实的工具书。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荷马史诗》是怎样完成的吗?你想知道“伟大的笑匠”是怎样创作《巨人传》的吗?你想知道《鲁宾逊漂流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想知道普希金的作品为什么被称为俄罗斯百科全书吗?你想知道歌德是如何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吗?你想知道巴尔扎克为什么被称为“文坛上的拿破仑”吗?本书讲一一为你讲解。本书将浩瀚的外国文学史改编成100个左右的生动小故事,世界各国数千年的文学史于此可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看就懂的外国文学大事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一看就懂丛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852076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9-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