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巨大改变。信息的重要性改变了社会对信息安全的态度,针对社会信息化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系统立法,不仅要保障信息安全,而且还要促进信息共享,消除信息鸿沟。本书阐述了中国信息立法总论、个人信息保护法、计算机信息专有权法、计算机信息交易法、信息安全法等内容。
图书 | 中国信息立法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巨大改变。信息的重要性改变了社会对信息安全的态度,针对社会信息化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系统立法,不仅要保障信息安全,而且还要促进信息共享,消除信息鸿沟。本书阐述了中国信息立法总论、个人信息保护法、计算机信息专有权法、计算机信息交易法、信息安全法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信息立法总论——社会信息化转型与信息法的形成/1 第一节 社会信息化转型与信息立法之必要性/1 一、社会信息化转型概述/1 二、世界各国的社会信息化及其战略/2 三、我国社会信息化概况与国家信息化战略/6 四、我国信息立法的必要性/10 五、我国信息立法现状/10 第二节 法律意义上的信息/11 一、法律意义上的信息概念/12 二、信息的法律特征/14 第三节 社会形态更迭与信息法的产生/18 一、农业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法则——土地法/18 二、工业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法则——动产法/21 三、信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法则——信息法/22 第四节 信息法的概念和地位/25 一、信息法的形成/25 二、信息法的概念/27 三、信息法的调整对象:信息关系/29 四、信息法的地位/30 第五节 信息法的体系/32 一、概述/32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33 三、政府信息公开法/34 四、计算机信息权属法/35 五、计算机信息交易法/37 六、信息安全法/37 第二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40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形成/40 一、促进个人信息保护法形成的四大因素/40 二、复杂的要求导致的立法迟缓/43 三、个人信息保护法问世/44 四、欧洲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流变/45 第二节 全球性应对策略与我国立法/46 一、主要国家立法概况/46 二、主要国际组织立法概况/55 三、我国立法概况/61 第三节 立法视野中的“个人信息”/73 一、立法上的个人信息概念/73 二、个人信息的立法界定/76 第四节 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模式/85 一、统一立法模式/85 二、分散立法模式/88 三、安全港模式/91 四、我国立法模式之选择/96 第五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功能/98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宗旨/98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功能/108 第六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17 一、国内外信息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117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29 第七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效力和适用范围/153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效力层次/153 二、适用例外/154 三、域外效力/158 第三章 计算机信息专有权法/163 第一节 计算机信息的概念与分类/164 一、数字商品与交易/164 二、虚拟财产及其交易/166 三、法律意义上的计算机信息/169 四、计算机信息的分类/170 第二节 计算机信息的法律属性/172 一、计算机信息的物理和经济特性/173 二、计算机信息和权利客体/174 三、计算机信息和“物”/175 四、计算机信息和“知识财产”/178 五、计算机信息是一种新类型的财产/182 第三节 计算机信息现行保护模式/186 一、计算机信息与物权法/187 二、计算机信息与知识产权法/188 三、计算机信息与债权法/189 第四节 计算机信息专有权之确立/192 一、计算机信息交易立法/192 二、信息权之确立/192 三、大陆法系财产权体系之完善/194 第四章 计算机信息交易法/198 第一节 计算机信息交易概述/198 一、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概念/198 二、计算机信息交易的类型/201 第二节 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法律性质/204 一、概述/204 二、计算机信息在线销售的法律性质/207 三、计算机信息在线服务的法律性质/216 第三节 计算机信息交易的交易规则/217 一、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成立/217 二、计算机信息交易的履行/222 三、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消灭/227 第四节 计算机信息交易的合同责任/228 一、权利瑕疵担保责任/229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229 第五章 信息安全法/232 第一节 信息安全概述/232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特征/232 二、信息安全的法律属性和重要意义/233 三、信息安全的观念演进与制度更迭/235 四、威胁信息安全的法律事实/237 五、信息安全的目标/248 第二节 信息安全的保护机制/249 一、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概述/249 二、技术和技术设施/249 三、技术规范/250 四、伦理规范/253 五、法律规范/257 第三节 信息安全法的概念和性质/259 一、信息安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259 二、信息安全法的性质/260 三、信息安全法的特征/261 四、我国制定信息安全法的必要性/263 第四节 信息安全法的立法模式与宗旨/264 一、信息安全法的立法模式/264 二、信息安全立法的根本宗旨和立法目的/265 第五节 信息犯罪概述/266 一、信息犯罪的概念和特征/266 二、全球反信息犯罪立法概况/267 三、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现状、不足与完善/272 四、信息犯罪的基本分类/280 第六节 针对信息系统实施的犯罪/280 一、非法侵入信息系统罪/280 二、破坏信息系统功能罪/284 三、破坏计算机应用程序罪/289 四、违反信息系统安全罪/290 第七节 针对信息本身实施的犯罪/292 一、非法截获信息罪/292 二、盗窃虚拟财产罪/295 三、破坏电子信息罪/298 第八节 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300 一、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犯罪构成/301 二、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认定标准/303 三、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立法完善/304 第九节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305 一、设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必要性/305 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犯罪构成/305 三、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刑罚设定/307 参考文献/30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信息立法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齐爱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0706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1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2.164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