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家(8)
内容
编辑推荐

听大家口述精彩人生,为孩子树立成长楷模。“大家丛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聆听大家口述,见证大家风采,让我们通过聆听和见证,分享大家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事业、关于家庭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本辑美学及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文物鉴定专家朱家溍,翻译家杨宪益……八位大家为你口述历史,分享光荣!

内容推荐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访谈对象是在科教文卫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自2003年5月开播至今,已记录了近百位大家精彩的人生故事,包括丁肇中、钱伟长、王选、袁隆平、汤一介、启功、谢晋、丁聪等等。这些大家的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深深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大家丛书”是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对全部访谈内容所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再创作,以人物访谈为主线,穿插详细的背景介绍,并配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丛书分集出版,每集包括八位大家。

听大家口述精彩人生,为孩子树立成长楷模。“大家丛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聆听大家口述,见证大家风采,让我们通过聆听和见证,分享大家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事业、关于家庭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目录

美学及文艺评论家 王朝闻

女高音歌唱家 喻宜萱

文物鉴定专家 朱家溍

翻译家 杨宪益

舞蹈家 戴爱莲

文学翻译家 许渊冲

教育家 霍懋征

考古学家 石兴邦

试读章节

王朝闻:刘胡兰这个雕塑是革命历史博物馆要我做的,历史博物馆需要这个题材。我给他们做的刘胡兰,倒是个真人了。

主持人:您做刘胡兰雕塑的时候,她已经是烈士了,您怎么做出这个雕塑的呢?

简平:1951年,革命历史博物馆要搞一批革命的雕塑和油画,罗工柳他们画的油画延安整风,还有地道战,王朝闻就选了刘胡兰这个题材。他那时候还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做教授。当时因为没有山西人,他就选了北京的一个模特。那是郊区的一个女孩子,大概比刘胡兰大一两岁,农村的孩子比城里孩子要显得成熟,所以气质方面也差不多,他就按照那个孩子做的这个雕塑。做成以后送给中央审查,领导很快都通过了,然后就送给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历史博物馆把这一批油画和雕塑一起预展的时候,还请了一些劳动模范,好多人来参观。当时胡文秀也在里头,就是刘胡兰的妈妈也来了,站在刘胡兰雕像前面,说胡兰子死前,也没留下一张照片,雕塑家能做得这样,也不容易,他把胡兰子的性格表达出来了,精神面貌像我的孩子。胡文秀就说了这么些话。革命历史博物馆预展完了,革命历史博物馆就算通过了,劳模和亲属都看过了,这就正式展出了。

主持人:就是说做刘胡兰雕塑之前,并没有跟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联系过?

简平:没什么联系。胡文秀看到这个雕塑,觉得很像她的孩子,像胡兰子。情况就是这样。王朝闻后来到刘胡兰的家乡采访,这时才见到胡文秀。这已经是后来的事。

那时是1956年,王朝闻到青岛去养病。这时候,山西要搞一个纪念刘胡兰逝世十周年的活动,1957年是刘胡兰逝世十周年,山西要建一个刘胡兰烈士陵园。他们就到北京来找刘开渠,当时刘开渠是在天安门负责雕塑,刘先生说,王朝闻做的刘胡兰,是大家首肯称赞的。等王朝闻从青岛回来,把刘胡兰那个雕塑放大,放在那个陵园里不是很好吗?它本来是一个纪念雕塑,放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人家还看不见呢!

王朝闻:雕塑对于我来说,是学习的开始。我把群众当成老师,每次展览都是我学习的一种机会。群众看了我们的雕塑以后,他们会有什么评价?要让群众来说,千万不要自己说。有些群众很了不起的,他们的审美价值走到潮流的前头,先有使用价值,后才有审美价值,这很了不起。西方的建筑,都是朝天上冲,我们是横向发展。故宫是明朝清朝的东西,他们都是以用为前提。

我的学生对刘胡兰不了解,他们想把她做成一个城市姑娘,漂亮,就把她的头部改了,我看了不满意。我说要改回来,这个头部是个小女孩的头,刘胡兰要比这个大一点。另外,她有农民的味道,她很朴素,你们想搞城市味道,就不像乡下女孩子了。看那个身材,你们把她做成什么样子了?我是先做裸体后着衣服的,你们做的身材看上去比她的年纪大。这个我也不满意,我说要改。当时管这个工作的山西老同志,他说行了,这个样子就可以了。就拿走去打石头的了。

主持人:所以后来您否认这是您的作品。

王朝闻:后来我到农村去看,不像,不如原来那个雕塑年轻、朴素、天真,原来的那个雕像是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样搞的像一个妇人一样,不像话。但是山西那边不但不听,后来还另外换人做,做了以后还用王朝闻的名义。这很不像话。

你们看王朝闻的文章没有,还有点马列主义呢

作为雕塑家,刘胡兰成了王朝闻最后一个成功的作品。到了50年代,王朝闻的艺术之路很快转到了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而这一转变也与毛泽东有关。当时善于总结的王朝闻经常把他在创作实践中的感受写出来发表,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引起毛泽东注意的这些文章,在1950年以《新艺术创作论》为名结集出版。文章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和概念化,形式感、多样统一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它们奠定了王朝闻美学思想的基础,并预示了其未来的发展。

王朝闻:我在天津进步日报上发表了几篇短文章,毛泽东看了以后,认为那些短文章里面有马列主义的观点。毛泽东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王朝闻的文章没有,还有点马列主义呢!这是很高的评价。P9-11

序言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栏目,于2003年5月开播,每周播出一期,时长为45分钟。自开播之始,我们就在栏目定位上突出思想性,注重文化品位。一年多来,栏目由一系列的设想到实现成功播出,由不成熟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影响,充分体现了自身的文化追求。

《大家》所关注的是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和卫生界的精英人物,我们期望做一种真正的沟通工作,拉近精英人物和普通人的距离。我们所选择的对话者,必须是这个时代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特别是以其思想上、科技上的成就(包括其政策主张、学术贡献、发明创造、道德感召力等)而影响了时代发展的人物。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我们始终注意把握一个原则,既要介绍中心人物,又要透过人物理解其生活其中的时代背景。也正因为如此,普通观众才能在典型人物的讲述中看到自己的相同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可能的命运。这样的栏目不仅是属于知识界人士的,也将震撼着每一个思考着的普通人。

《大家》开播至今,已经纪录了近百位优秀知识分子动人的人生故事。他们高尚的情操、高深的学养承载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真正的希望。数学大师陈省身坐着轮椅给学生讲课,其情感人。步人晚年的陈先生从美国回到南开,只想以此告诉世人,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93岁的大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说,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专业,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句誓言。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八十多岁高龄仍致力于学术打假,只是为了捍卫学术的尊严和学人的良知底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黄土之父”刘东生,以87岁高龄深入“死亡之海”——罗布泊进行考察,为了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红学大家冯其庸,17年间行程数万里重走玄奘路,实地求真,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良心和探索精神。医学大家裘法祖,一生桃李满天下,医术、医德、医风誉满华夏。他的弟子吴孟超,秉承尊师的传统,视患者利益为最高利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将一百万港币的科学奖金全部用来帮助他人,自己分文未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特立独行,第一次让中文响起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的金色大厅……

我们纪录的大家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书法家启功、雕塑家钱绍武、翻译家杨宪益等等。不论出身名门世家,还是寻常百姓,勤奋好学是他们共有的特l生;不管身在异国他乡,还是曾经苦难的祖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坚忍不拔是他们成功的保证。他们大多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国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他们阅尽了人世的沧桑,却保持着宽阔的心胸;他们平静地面对孤独,也平常地看待成功和荣誉。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极大的兴趣,对科学具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大家不仅是科学的使者,更是道德的典范。

一年来,《大家》栏目获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表扬与鼓励。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认为该栏目“人物选择独具特点”、“访谈内容深刻,具有哲理陛,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故事性强,富有感染力”。3000多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有的认为《大家》正在做着一项文化抢救工程,开创了中国电视口述历史的先河;有的认为《大家》弘扬的是真正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的电视观众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成长的动力。有观众说:“这些大家的很多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为人原则、敬业精神都非常令人感动,每一个‘大家’人物的故事里,都有让我感动落泪的细节,通过他们我看到了真正的伟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为了服务祖国,实现国家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诱惑和生活的享受……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们的事迹、成就、经历和人生观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和瑰宝。”  我们只能说,在推动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形成、法律秩序的建立、文化精神的重建、中国公民意识的自觉与成长和祖国逐步强大的进程中,《大家》做了我们应当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与观众和社会的期望相比、与我们自己的目标相比,我们仍当上下求索。

值此新书出版之际,让我们备感遗憾的是,有几位大家已经永远看不到这套丛书了。然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们的风范定将长存于我们心中。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家(8)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继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7684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