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上的富二代
内容
试读章节

赢渠梁年轻的时候,老爹秦献公已经为他们家族置办了非常丰厚的地产和家产。当时,他们家族虽然赶不上个别诸侯国富庶,但也拥有大约全国十分之一的财产,属于“全国七强”之一。他们家富甲一方,离不开献公这一代的打拼和努力。虽然更早些时候。秦国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由于献公之前,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又很不协调,导致国势日衰,民生窘迫,士无斗志,国无进取,只有到了秦献公时实行休养生息、发家致富政策,才慢慢有了起色,渐渐积累起了一些家业,成为那个时代屈指可数的富豪。

21岁那年,献公老爹死了,赢渠梁继承了显赫的王位和遗产,~夜之间成为秦国的国王,也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富二代”。面对如此庞大的地盘和丰厚的家产,年轻的秦孝公赢渠梁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他没有从政经验,不知道究竟该怎样管好这个家、理好这笔财,突然之间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好在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也善于学习。虽然没有读过博士后,但肚子里有很多道道。

上任不久,这位年轻的领导人就向全国发布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命令。命令的意思说:

从前,我们缪公在岐山、雍邑之间,实行德政、振兴武力,在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疆土扩达到黄河边;在西边称霸于戎狄,拓展疆土达千里,天子赐予霸主称号。诸侯各国都来祝贺,给后世开创了基业。盛大辉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的时候,接连几世不安宁,国家内有忧患,没有空暇顾及国外的事,结果晋国攻夺了我们先王河西的土地,诸侯也都看不起秦国,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献公即位,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想要东征,收复缪公时的原有疆土,重修缪公时的政令。我缅怀先君的遗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使秦国强盛起来,我将让他做高官。分封给他土地。

这个命令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人才招募令”。但是其内涵非常丰富,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一般命令所没有的东西:

首先,可以看出秦孝公具有强烈的知耻意识。在孝公看来,三晋中的魏国之所以敢于攻取本来属于秦国的河西土地,主要是由于自身不够强大,自己不强大,不仅财富容易被抢夺,而且连诸侯也看不起,活得一点尊严也没有,这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这种耻辱感促使他深刻认识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发愤图强。

第二,可以看出秦孝公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把继承先君的遗志,作为自己执政的第一要务,每当想到老爹临终嘱托,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时,就深感责任重大,而不是像有些继承了老子地位和家产的纨绔弟子,只知道享乐,把老子的遗嘱置之脑后。命令中“悲痛“一词,充分显示了他的忧患和责任意识。

另外,可以看出秦孝公具有超前的人才意识。只要有使国家强大富裕的计策,不论是现任大臣,还是远方的宾客,都可以聘请其担任重要领导干部,而且封给土地,对人才求之若渴。这种人才观点,现在看来,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在那个时代,有如此认识实属难得。这说明孝公具有战略眼光。

秦孝公之所以打出这张牌,绝不是率意而为,而是长期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的结果,主要应该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判断。河西地区为何被晋国侵占,主要是秦国实力不强,政治、经济和军事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是老祖宗给他留下的另一笔遗产。

二是基于对形势的判断。在周天子式微的情况下,诸侯割据,群雄争霸,未来的是“全国七强”之间的大竞争大比拼,比的是军事,是经济,更是综合国力。谁综合国力强,谁就能掌控天下。

三是基于对秦国现状的判断。献公时代,虽然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很多东西已经制约社会的发展,到了不改革不行的程度,必须下定决心,改革那些束缚和制约社会发展的东西。

四是基于对人才重要性的判断。因为孝公深深地认识到,未来“全国七强”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

因此说,秦孝公这个命令,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命令,是其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的发轫。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命令,正是这个命令,把秦国引入依靠人才,依靠改革,富国强兵的新时代。

“招募令”发出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那些身怀治国安邦之才的人,那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那些找不到实现人生价值舞台的人,或投简历,或找人牵线搭桥,或直接来毛遂自荐,纷纷要求加入秦国的人才库。那个时期,孝公很忙,忙于亲自主持一场场面试和答辩。

似乎是上天的安排,历史给孝公准备了一个他非常想要的人。此人名叫商鞅。商鞅是通过朋友的引荐得以参见面试的。最初的时候,孝公对他的印象并不好,感觉这个人喜欢空谈,回答的问题不着边际,不切合秦国的实际。直到第三次面试,才开始谈到了孝公的心里,慢慢打动了他。

其实,商鞅是一个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的人,不仅对社会有独特的见解,而且有很多富国强兵的好办法。之所以最初得不到孝公的赏识,主要是他当时考虑的是转岗再就业问题多些,对秦国面临的形势和孝公的真实想法缺乏深刻而具体的分析,一开始面试的时候,不知道对方出什么题,想要什么答案,只能将自己准备的试题库中的资料拿出来应付一气。P9-11

后记

2010年10月,我开始创作一本题为《那些不争气的皇帝》的历史书。当时,我为该书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大秦帝国富二代胡亥的糊涂人生》。文章写完之后,首先发在了自己的新浪博客里,随后文章被博客编辑推荐到了新浪新闻中心。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郭瑛女士看到了这篇文章,在征求出版社有关领导意见后,开始与我联系向我约稿,让我暂停“那些不争气的皇帝”的写作,先写《历史上的富二代》。这便是这本书的开始。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落实,曾经普遍贫穷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相对富裕的社会阶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富裕的第一代人又有了自己的下一代,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富二代”。与第一代富人通过创业等形式完成财富原始积累有所不同,富二代更多的是对财富的继承、拥有和消费。如此一来,便形成一对矛盾,这些富二代们相对比较年轻,而年轻的他们又拥有巨额财富。这也就有了他们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的问题。

从现实社会所表现出的种种状况来看,富二代问题显得非常不容乐观。从部分富二代大秀奢华生活,到一些所谓明星们在网络等媒体上“炫富”,乃至口出狂言,到个别媒体舆论的推波助澜,致使“炫富”和“仇富”成为两大思想和行为倾向。这同一问题的两大极端,显示了这个时代的某种病态和人们的集体心理失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客观、历史、全面、深层次地分析富二代问题的社会和个人成因,明确利弊,正面引导,给人启迪,便成为知识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将探究的目光放远,回望历史,看看当年那些曾经是富二代的先人是如何对待财富和人生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现代人一些什么启示,这大概是出版社之所以确定这个选题的主要原因吧。因为,富二代问题,既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曾经的历史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这本书,个人写得非常认真。根据责任编辑郭瑛女士的意见,我选取了历史上不同类型的二十多个人物,作为评传对象。其中,既有一生只贪图猪头般快乐的刘阿斗,也有成就一代伟业的李世民;既有拼富、斗富的石崇王恺,也有追求放荡不羁的竹林七贤;既有不争气的初唐三公主,也有自身要求非常严格、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他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历史上那些富二代的不同形象。

个人认为,富二代的问题,除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之外,从个体来看,大的方面,主要还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具体来说,也就是一个权力观、金钱观的问题。这一点,当今时代如此,古代也如此。因此,在写作历史上的富二代时,比较偏重从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入手,来叙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分析他们的成败得失,感悟他们的心灵体验,目的只有一个:让历史照进现实!

当书稿写到《石崇王恺:举世罕见炫富族》时,文章引起了北京青年周刊杂志社的关注,他们正准备做一个关于炫富的议言堂专题,周刊记者谢达先生在网上找到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就炫富和富二代问题对我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很快推出了相关报道。当时,正赶上某周姓先生在网上与网民对骂,发表一些看不起穷人的言论。专栏推出后,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也让我看到撰写富二代一书的必要性,从而坚定了把这本书写下去的信心。

为了增加该书的形象性和可读性,根据郭瑛女士的建议,专门聘请了我的朋友、漫画家申兵先生为每篇文章配了插图。在此,衷心感谢郭瑛女士和申兵先生的辛劳,也感谢各位读者的厚爱,错讹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海涵!

2011年3月5日

李恒昌

目录

春秋思想家孔丘:圣人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秦孝公赢渠梁:致富路上敢于吃螃蟹的人

齐国贵族孟尝君:开为三千人免费大食堂

战国“大将”赵括:我爸叫赵奢,我叔叫廉颇

秦二世胡亥:原本姓“胡”叫“胡来”

汉景帝刘启:给百姓人人授官的好皇帝

汉灵帝刘宏:史上级别最高的贪污犯

短命皇帝王莽:不可复制的不归之路

东汉大将梁冀:不拿皇帝当领导

曹丕的儿孙们:出来混迟早还的典范

蜀后主刘禅:一生贪图猪头般的快乐

西晋石崇王恺:举世罕见的“炫富族”

魏晋竹林七贤: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晋惠帝司马衷:当软男人遭遇猛老婆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相亲时的超级“淡定帝”

南朝批评家刘勰:“负二代”当和尚为了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曲线富国的好榜样

隋炀帝杨广:一个被深度误读的无道君主

隋末唐初李密:一个眼神引发的血案

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一代伟业的帝王

长孙皇后:帝国时代的“大姐大”

女皇武则天:让“日月当空照”的女人

初唐三公主:那些不争气的公主们

北宋苏轼苏辙:国家级优秀“三好学生”

明末清初吴三桂:当内奸永远没有好下场

民族英雄郑成功:好男儿就要干大事业

后记:为什么要些历史上的富二代

内容推荐

所谓的“富二代”,与“富一代”通过创业等形式完成财富原始积累有所不同,“富二代”更多的是对财富的继承、拥有和消费。如此,便形成一对矛盾,这些“富二代”们相对比较年轻,而年轻的他们又拥有巨额财富,也就有了他们如何正确对待财富和人生的问题。

《历史上的富二代》作者李恒昌将探究的目光放远,回望历史,看看当年那些曾经是“富二代”的先人们是如何对待财富和人生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现代人一些什么启示,分析他们的成败得失,感悟他们的心灵体验,让历史照进现实!

《历史上的富二代》文字诙谐,漫画感强,字里行间与时俱进,为古人披上时尚外衣,叙史同时,提炼精湛人生感悟,适宜成为贴身阅读。本书由李恒昌著。

编辑推荐

大思想家孔丘、秦孝公嬴渠梁、齐国贵族孟尝君、战国大将赵括、秦二世胡亥、汉景帝刘启、汉灵帝刘宏、短命皇帝王莽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富二代”,《历史上的富二代》通过故事来还原他们的人生经历,给后人以启迪。全文文字诙谐,漫画感强,字里行间与时俱进,为古人披上时尚外衣,叙史同时,提炼精湛人生感悟,适宜成为贴身阅读。本书由李恒昌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上的富二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恒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9830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1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