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插图典藏本)(精)》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描写了19世纪美国一个小镇的生活情景,也是当时美国生活的缩影,真实揭露当时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
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堪束缚、追求自由,厌恶枯燥的功课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梦想着过海盗式的冒险生活。在一次意外中他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目击了一桩杀人命案,并最终战胜了恐惧,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凶残的犯罪人,保护了无辜遭殃的镇民们。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机智破解了强盗们的藏宝之谜,并最终找到了宝藏,赢得了镇民的赞赏与敬佩。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插图典藏本)(精)》讲述了聪明顽皮的汤姆因为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和好友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后的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面对着死亡的威胁,最终成功脱险,和好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汤姆! ”
没人回应。
“汤姆!汤姆! ”
又没人回应。
“这孩子究竟怎么回事?我真搞不懂。唉,这个汤姆! ”
还是没有人回应。
老太太用手拉低眼镜, 从镜片上方朝房间里头看了看;然后她又抬高眼镜,从镜片下面搜寻。她极少或者干脆说她从来没戴正眼镜来寻找像小男孩这样小的目标。这副眼镜做工很考究,也是她的骄傲,她配这副眼镜不是为了实用,单纯是为了“装饰”和“漂亮”。她看东西时,即使遮上两片炉子盖也照样看得清清楚楚。她迷惘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会儿,然后用虽然不是极其严厉,但尖锐得让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好,我发誓要是我抓住你,我就……”
她的话并没有说完,因为她正弯着腰用扫把往床下一阵猛捣,每捣一下,她都需要停下来喘口气。结果,只从床下捣出来一只猫。
“啊,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么令人头疼的孩子!”
她走到敞开的门口,猫着腰朝满园子的吉普逊草丛和西红柿藤中看,想寻到汤姆,可依旧没有。于是她拔高嗓子朝着远处,大声喊道:“汤姆,汤姆呀!”
这时从她身后传来一声细微的动静,她转身一把抓住了一个小男孩的短外套的衣角,他想跑都跑不掉了。
“嘿!我早该想到那个壁橱,你躲在那里做什么?”
“没做什么。”
“没做什么? 瞧你那张嘴,再看你那双手,还有你那一身是什么?”
“姨妈,我不知道。”
“啊,我知道,那是蜜饯——没错,就是蜜饯。我已跟你讲过有四十遍了,不要动我的蜜饯,否则我就剥你的皮。把鞭子递给我。”
鞭子在空中晃荡——情况十分紧急。
“不得了!姨妈,快瞧你身后是什么!”
老太太以为有危险,急忙提起裙子,转过身去。汤姆趁机拔腿就跑,一瞬间他已爬过高高的木栅栏,然后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波莉姨妈站在那儿先是一愣,随后突然轻声笑了起来,说道:
“这个讨厌鬼,我总是不吸取教训。跟我这样子开玩笑,也不知道开过多少回了,难道我就没有想过提防吗?人老了,脑子糊涂了,成了最大的糊涂蛋。还是那句俗话说得好:‘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可是上帝!他耍的鬼把戏从来没有两天同样的,谁能猜出他的下个鬼主意是什么呢?他好像知道,他把我折磨多久,我才会大动肝火,而且他也明白只要他想个法子逗逗我,惹我开怀大笑,就会相安无事,我就不会揍他一顿。我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对那孩子我没尽到应尽的责任,上帝知道那是事实。《圣经》里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我太宠爱那孩子了,我也知道这样做对我们俩都不好。看他那一肚子的鬼主意。哎呀,但他是我死去姐姐的亲儿子啊!可怜的小汤姆,我怎么能狠心揍他呢?每一次饶恕他,我的良心都会受到谴责;可是每一回揍他,我又都于心不忍。唉,唉,就像《圣经》所说的:‘人为母生,光阴荏苒,充满苦难。’我看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错。今天下午他要是不去学校,明天我就想办法让他干点儿苦活儿,惩罚惩罚他。可星期六让他干活儿,似乎又太苛刻了,因为所有的孩子都不用干活儿,他又最讨厌干活儿。可是我又不得不对他尽到我的责任,否则我会把这个孩子给毁了。”
汤姆真的逃学了,而且高高兴兴地玩了一场。他回家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帮小黑孩吉姆干活儿,帮他在晚饭前锯明天用的木头,劈引火用的柴——至少他及时赶到那儿,把他所干的事讲给吉姆听,而活儿却是吉姆干了一大半。汤姆的弟弟(确切地说是同母异父的弟弟)希德已干完了他自己那份工作(捡碎木块),因为他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从不干什么危险的事,也不惹什么麻烦。
汤姆吃晚饭的时候,总是逮机会偷糖果吃,波莉姨妈这时开始质问他,话里充满了计谋,而且非常巧妙——因为她要设下圈套,套他把实话说出来。跟其他那些头脑不灵活的人一样,她自以为聪明,并且相信自己很有办法,会耍弄精明狡猾的手腕,把自己那些轻易就会被人识破的诡计当作最高明的计策。她说:“汤姆,教室里很热,对吧?”
“是的,姨妈。”
“非常热,对不对?”
“对,姨妈。”
“你是不是很想去游泳来着,汤姆?”
汤姆忽然感到有点儿紧张——一丝疑虑和不安浮上心头。他偷偷打量波莉姨妈的脸色,不过什么都没看出来。于是他说:“没有啊,姨妈——呃,也不是很想去。”
老太太伸手摸了摸汤姆的衬衣,说道:“可是你现在并不感到热,是吧?”她发现那件衬衣是干的,却没有人知道她心中的真正用意,为此她感到很得意。而汤姆却猜透了她的心思,所以他用一招先发制人,来阻止老太太的下一步行动。
……
P1-4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的天真烂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经历了种种冒险。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能力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有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在主日学校里,汤姆拿出卖刷墙特权时得到的财宝换来的条子去领取新本《圣经》,结果当有位太太考问他《圣经》内容时,他却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引得大家瞠目结舌。当他和贝基的关系出现“危机”时,“于是,汤姆大步流星走出教室,翻过小山,走到很远的地方,那一天他是不打算再回学校了”。
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
在第二十三章,汤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勇敢地站出来做证,解救了莫夫·波特。这再次体现出汤姆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优秀品格。
马克·吐温在描写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儿童时并没有停留在对人物的一般刻画上,而是按照儿童的天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方面也做了较深层次的描述。在第三十五章中,当哈克请求汤姆让他“入伙”一起当强盗时,汤姆说:“总的说来,强盗比海盗格调要高,在许多国家,强盗算是上流人当中的上流人,都是些公爵之类的人。”尽管这些见解出自儿童之口,但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印象,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儿童所能思考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它又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所写:“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做法”。
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