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与优化路径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把司法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放到司法回应社会之“诉求—回应”的互动关系性视角下加以审视,并且以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和优化路径作为思考的两个基点,同时以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与司法的自治性之关系处理为中心线索,贯穿全书,试图建构出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案来深描出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境遇进行总体性反思,尝试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与完善路径。 内容推荐 本书把司法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放到司法回应社会之“诉求—回应”的互动关系性视角下加以审视,并且以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和优化路径作为思考的两个基点,同时以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与司法的自治性之关系处理为中心线索,贯穿全书,试图建构出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案来深描出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境遇进行总体性反思,尝试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与完善路径。总体而言,基本结构包括:先从宏观应然的视角抽象概括司法回应社会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架构,再从不同的维度和侧面对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和实践开展进行讨论,最后对中国司法回应社会进行总结和完善。 目录 绪 论//001 第一章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025 第一节 六大问题: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问题指向//029 第二节 司法的社会回应力: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关键性构成要素//031 第三节 社会问题司法化: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过程实质//037 第四节 司法正义与社会正义的互惠: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044 第二章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原因、机理与方式 //051 第一节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多维原因//053 第二节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运作机理//062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方式//070 第三章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策略、可能风险及效果//079 第一节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策略选择//081 第二节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之策略选择中的可能风险//099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效果评估//106 第四章 审判风险视域下司法回应社会的个案考察//111 第一节 重新认识“天津大妈摆摊射击案”//113 第二节 公安机关选择性执法的风险生发及法院转移//117 第三节 法院在审判风险中回应社会的基本图式与逻辑转向//123 第四节 法院在审判风险中回应社会的内在缺陷与结构制约//127 第五节 法院在审判风险中回应社会的理路矫正与结构优化//136 第五章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路径完善与未来指向//147 第一节 中国司法的社会回应能力之提升//150 第二节 中国司法的社会回应力度之控制//163 第三节 迈向反思性司法:系统论视野下司法回应社会的新模式//181 结 语//205 参考文献//212 后记 努力做一名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学人//23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与优化路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侯明明 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525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09000 |
出版时间 | 2024-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