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下传世插图恒久珍藏)》编著者儒勒·凡尔纳。
本书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位法国自然科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自然科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自然科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海底两万里(下传世插图恒久珍藏)》编著者儒勒·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探险小说家,《海底两万里》是其重要作品。《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和尼摩艇长在海底深处旅行的故事。他们游历了许多海洋,看到无数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
《海底两万里(下传世插图恒久珍藏)》情景壮观、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悬念迭生。不仅可以激发读者一往无前的探险精神,培养人们的坚强意志,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科学知识,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广博和神奇。
几天里,我们看到大量蹼足类水鸟,有鸥或海鸥。我们打下来几只,烧了烧,就成了很不错的海上野味。一些在海上作长途飞行的大鸟,远离陆地,飞得累了,就落在海水上面休息;在这些大鸟中间,我发现几只漂亮的信天翁;信天翁属长翼科,叫起来难听,像驴。蹼足科的,有军舰鸟,飞得快,在海面上捕鱼,动作干净利落;有为数众多的鹁或日稻草尾巴鸟,以赤尾鹲居多,这种尾巴上有几根稻草似的红毛的鹲,大小像鸽子,羽毛白中透红,使黑色的翅膀显得分外突出。
“鹦鹉螺”号的渔网打上来好几种玳瑁属海龟,背是鼓起来的,身上的玳瑁很值钱。这种爬行动物能很容易地潜到海底,闭上长在鼻子外孔边上的那块肉,就能在水下待很长时间。为了躲避海里的动物,有些玳瑁睡觉的时候缩进壳里,有几只,捕上来的时候还睡着呢!一般说来,海龟肉不怎么样,但海龟蛋却是一味佳肴。
说到鱼,在我们通过舷窗发现它们水中生活的秘密时,总能引起我们的赞叹。我观察到几种到那时为止我一直没有机会看到过的鱼。
我要提到的鱼,主要是红海、印度海和大西洋赤道附近的美洲海岸特有的贝壳鱼。这类鱼像甲鱼、犰狳、海胆和甲壳动物一样,都有鳞甲保护;鳞甲既不含白垩,也不是石质的,而是真正骨质的东西,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四边形,都非常坚固。在鳞甲呈三角形的鱼里,我记下来的几种,都是长五厘米、肉有营养、味道鲜美、长着棕尾黄鳍的。我建议在淡水里驯养这种鱼,其实,有些海鱼很容易就能适应淡水。我要提到的,还有背上长着四个小包的四边形鳞甲鱼;有身体下面带白点的鳞甲鱼,能驯养得像鸟一样听话;有三角形的带针刺的鳞甲鱼,针刺是由骨质粗皮的延长部分构成的,奇怪的是这种鱼会叫,叫声像打呼噜,因而得了个“海猪”的外号;有像单峰驼似的鱼,身上长着个锥形大包,这种鱼的肉硬得像牛皮,嚼不烂。
我还要从孔塞伊大师逐日记的笔记里,再摘录出几种鱼:这一带特有的单鼻豚属的鱼,比如身上长着三条纵纹的赤背白胸豚,色彩绚丽、身长七英寸的电豚。然后是其他属里的鱼,有卵形鱼,就像一个黑褐色的蛋,身上有细带子,没有尾巴;有虎鱼,这是海里的真正豪猪,身上带刺,能够鼓成一个浑身是刺的球;有各个大洋里都有的海马;有海蛾鱼,嘴巴长长的,胸鳍很宽,长得像翅膀,使这种鱼即使不能飞,至少也能够蹿到空中去;有尾巴上带一圈一圈鳞、身体扁平的鸽子鱼;有大嘴巴的巨颌鱼,长二十五厘米,通体发光,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是一种极好的鱼;有脑袋凹凸不平、颜色青灰的美首鱼;有多得数也数不清、会蹦会跳的鲥鱼,身上有黑道,胸鳍长,能在水面上飞速滑行;有味道鲜美的帆鱼,能够把鳍像帆似的竖起,顺风漂流;有好看的彩鱼,大自然对这种鱼格外眷顾,把它们打扮得五颜六色,有黄色,有天蓝色,有银白色,有金黄色;有鱼翅如丝的绒翼鱼;有杜父鱼,总是被污泥弄得脏兮兮的,能够发出某种微微的响声;有鲂鲋,这种鱼的肝被视为毒药;有波迪昂鱼,眼睛上长着个能活动的眼罩;最后是哨子鱼,嘴巴长长的,像个管子,是大洋里真正的猎手,身上有一种无论是沙瑟波公司还是雷明顿公司都设计不出来的枪,用这种枪捕杀昆虫,一滴水就够。
按拉塞佩德的分类方法,第八十九属的鱼属硬骨鱼第二亚纲,特点是有鳃盖和鳃膜。在这类鱼里,我发现了鲉鱼,头部有刺,只有一个背鳍。这类鱼有的有细鳞,有的没有,这取决于它是属于哪个亚属的。第二亚属的,我看到了二趾鱼,长四到五厘米,身上有黄道,但头长得令人惊讶。至于第一亚属的,我看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怪鱼,正是那种被叫做“海蟾蜍”的鱼,大脑袋,有的头上带着深深的道道,有的头上带着膨胀得大大的隆起。这种鱼身上有立着的刺,全身散布着一些突起,生着一些不规则而又难看的角,身子和尾巴表皮肥厚。海蟾蜍的刺造成的伤很危险,这是一种讨厌而又可怕的鱼。
从1月21到23日,二十四小时之内,“鹦鹉螺”号行驶了
雷明顿,美国工业家,生于1816年,是步枪的发明者。二百五十法里,或日以每小时二十二海里的航速行驶了五百四十海里。途中我们所以能够辨认出一些鱼来,是因为那些鱼受到了电光的吸引,总追着我们;大多数都因为船速太快而落在了后面,但也有一些鱼在一段时间里能够跟得上“鹦鹉螺”号。
24日早晨,在南纬5度12分、东经94度33分处,我们看到了基灵岛。这是个石珊瑚岛,上面长满好看的椰子树;达尔文先生和菲茨罗伊船长来过这里。“鹦鹉螺”号从离这座荒凉小岛的绝壁不远处驶过。拖网打上来不少各种类型的真蛸和棘皮动物,还有不少软体动物门的奇妙有趣的甲壳类动物。几个珍稀动物丰富了尼摩艇长的收藏,我为他的收藏添加了一个星点状珊瑚,这种寄生的珊瑚骨通常附着在贝壳上。
基灵岛很快就在水平线上消失,潜艇向西北驶去,直奔印度半岛南端。
“这是一-片开化了的土地,”那天内德·兰德对我说,“比巴布亚的那些岛强多了,在那些岛上,野蛮人比狍子还多!在印度的土地上,教授先生,有公路,有铁路,有英国人的城市、法国人的城市和印度人的城市。我们走不了五英里就能碰上个同胞。怎么,和尼摩艇长不辞而别的时候还没到吗?”
“不行,内德,不行,”我语气坚定地答道,“就像你们水手常说的,走着瞧!咱们看看再说吧。‘鹦鹉螺’号正在接近有人居住的大陆。它会回到欧洲去的,就让它把我们带到那里去吧!到了我们的海上,我们就要看看该如何动作了。另外,我以为尼摩艇长也不会像在新几内亚那样,让我们到马拉巴尔海岸或科罗曼德尔海岸上去打猎。”
“怎么!先生,我们就不能不经他允许吗?”
我没有回答那加拿大人的话。我不想争论。其实,我心里想的是,命运既然把我扔到了“鹦鹉螺”号上,我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P4-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