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皇明大儒王阳明
内容
编辑推荐

《皇明大儒王阳明》既有冯梦龙的超绝文笔,又有邹守益生动形象的图谱;既有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又有翔实的史料考证;既有阳明学,又有阳明后学,是阳明学入门之司南。对阳明学有兴趣的读者可藉此深入至《王阳明全集》、《明儒学案》及阳明后学文集中,研析原汁原味的阳明学,体知阳明学的无穷魅力。

内容推荐

《皇明大儒王阳明》包括冯梦龙关于王阳明传记的原著,阳明弟子邹守益的图画版的阳明传记,并加入王守仁的书法,辅以现代的注释、解说。冯梦龙的原著以优美的文笔记述了王阳明的生平,从明代至今,成为很多读者了解王阳明及其学说的必备读物。邹守益所作传记更是研究阳明学的第一手文献。《皇明大儒王阳明》对于当今对阳明学说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阳明学说的学者而言,不啻为一本通俗简捷的参考书。

目录

画像赞

序言

一、早年传奇

二、龙场悟道

三、破山中贼

四、智擒宸濠

五、此心光明

六、后学势盛

主要参考文献

书法目录表

试读章节

一、早年传奇

诗曰:

绵绵圣学已千年,

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

须知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

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岐更何语?

殷勤莫愧别离筵!1

这首诗,乃是国朝一位有名的道学先生别门生之作。那位道学先生姓王,双名守仁,字伯安,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乃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人也。

如今且说道学二字,道乃道理,学乃学问。有道理,便有学问,不能者待学而能,不知者待问而知,问总是学,学总是道,故谓之道学。且如鸿蒙之世,茹毛饮血,不识不知,此时尚无道理可言,安有学问之名?自伏羲始画八卦,制文字,泄天地之精微,括人事之变化,于是学问渐兴。据古书所载:黄帝学于太真,颛帝学于录图,帝喾学于赤松子,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汤学于伊尹,文王学于时子思,武王学于尚父,成王学于周公。这几个有名的帝王,天纵聪明,何所不知,何所不能?只为道理无穷,不敢自足,所以必须资人讲解,此乃道学渊源之一派也。自周室东迁,教化渐衰,处士横议,天生孔圣人出来,删述《六经》,表章五教,2上接文、武、周公之脉,下开百千万世之绪,此乃帝王以后第一代讲学之祖。

汉儒因此立为经师:《易经》有田何、丁宽、孟喜、梁丘贺等,《书经》有伏胜、孔安国、刘向、欧阳高等,《诗经》有申培、毛公、王吉、匡衡等,《礼经》有大戴、小戴、后苍、高堂生等,《春秋》有公羊氏、谷梁氏、董仲舒、睦弘等。各执专经,聚徒讲解。当时明经行修者,荐举为官,所以人务实学,风俗敦厚。

及唐以诗赋取士,理学遂废,惟有昌黎伯韩愈,独发明道术,为一代之大儒。至宋太祖崇儒重道,后来真儒辈出,为濂洛关闽之传。濂以周茂叔为首,洛以二程为首,关以张横渠为首,闽以朱晦庵为首,于是理学大著。许衡、吴澄当胡元腥世,犹继其脉。迄于皇明,薛瑄、罗伦、章懋、蔡清之徒,皆以正谊、明道、清操、劲节相尚,生为名臣,没载祀典,然功名事业,总不及阳明先生之盛。即如讲学一途,从来依经傍注,惟有先生揭良知二字为宗,直抉千圣千贤心印,开后人多少进修之路。只看他一生行事,横来竖去,从心所欲,戡乱解纷,无不底绩,都从良知挥霍出来。真个是卷舒不违乎时,文武惟其所用,这才是有用的学问,这才是真儒。所以国朝道学公论,必以阳明先为第一。有诗为证:

世间讲学尽皮肤,  虚誉虽隆实用无。

养就良知满天地,

阳明才是仲尼徒。

且说阳明先生之父,名华,字德辉,别号龙山公,自幼警敏异常。六岁时,与群儿戏于水滨,望见一醉汉濯足于水中而去。公先到水次,见一布囊,提之颇重,意其中必有物,知是前醉汉所遗,酒醒必追寻至此,犹恐为他儿所见,乃潜投于水中。群儿至,问:“汝投水是何物?”

公谬对曰:“石块耳。”

群儿戏罢,将晩餐,拉公同归。公假称腹痛不能行,独坐水次而守之。少顷,前醉汉酒醒,悟失囊,号泣而至。

公起迎,问曰:“汝求囊中物耶?”

醉汉曰:“然。童子曾见之否?”

公曰:“吾恐为他人所取,为汝藏于水中。汝可自取。”

醉汉取囊,解而视之,内裹白金数锭,分毫不动。

醉汉大惊曰:“闻古人有还金之事,不意出自童子。”

简一小锭为谢曰:“与尔买果饵吃。”

公笑曰:“吾家岂乏果饵而需尔金耶?”

奔而去。归家,亦绝不言于父母。3

年七岁,母岑夫人授以句读。值邑中迎春,里中儿皆欢呼出观,公危坐读书不辍。

岑夫人怜之,谓曰:“儿可出外暂观,再读不妨。”

公拱手对曰:“观春不若观书也。”

岑夫人喜曰:“是儿他日成就,殆不可量。”

自此,送乡塾就学,过目辄不忘。同学小儿所读书,经其耳无不成诵。年十一,从里师钱希宠,初习对句,辄工。月余,学为诗,又月余,学为文,出语惊人。为文两月,同学诸生虽年长无出其右者。钱师惊叹曰:“一岁之后,吾且无以教汝矣!”

值新县令出外拜客,仆从甚盛,在塾前喝道而过。同学生停书争往出观,公据案朗诵不辍,声琅琅达外。钱师止之曰:“汝不畏知县耶?”

公对曰:“知县亦人耳,吾何畏?况读书未有罪也。”

钱师语其父竹轩翁曰:“令公子德器如此,定非常人。”4

年十四,学成,假馆于龙泉寺。寺有妖祟,每夜出抛砖弄瓦,往时借寓读书者咸受惊恐,或发病,不敢复居。公独与一苍头寝处其中,寂然无声。僧异之,乘其夜读,假以猪尿泡涂灰粉,画眉眼其上,用芦管透入窗棂,嘘气涨泡,如鬼头形。僧口作鬼声,欲以动公。公取床头小刀刺泡,泡气泄。僧拽出,公投刀,复诵读如常,了不为异。闻者皆为缩舌。5

娶夫人郑氏于成化七年,怀娠凡十四月,岑夫人梦神人衣绯腰玉,于云中鼓吹,送一小儿来家。比惊醒,闻啼声,侍女报郑夫人已产儿,儿即阳明先生也。

竹轩公初取名曰云,乡人因指所生楼曰瑞云楼。云五岁,尚不能言。一日,有神僧过之,闻奶娘呼名,僧摩其顶曰:“好个小儿,可惜道破了。”

竹轩翁疑梦不当泄,乃更名守仁。是日遂能言。且祖父所读书,每每口诵,讶问曰:“儿何以能诵?”

P1-4

序言

本书为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的传记,在冯梦龙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邹守益的《王阳明先生图谱》基础上续著集注而成。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王阳明立德、立言、立行,真三不朽,体现了豪杰大儒的风范。对于阳明而言,破山中贼立功易,破心中贼立德难,如其所言:“某自征赣以来,朝廷使我日以杀人为事,心岂割忍,但事势至此。”“可惜平生精神,俱用此等没紧要事上去了。”尽管王阳明将立功视为没紧要事,但是百死一生的经历却是其良知学的源头活水。

冯梦龙文笔超绝,其所作传记引入入胜,是推动阳明传奇故事广泛流传的重要力量,但其文学手笔太重,有失实之嫌,兹引毛奇龄等人考证以纠偏。邹守益之图谱形象生动,是形象化再现阳明生平的重要文献,将其图画全部收录。此外,将阳明先生一些书法作品穿插其中,由此与阳明更加亲近。研究阳明学离不开阳明后学,本书最后一章以与阳明有着类似经历的三传弟子邹元标为线索,展示阳明后学声势浩大、风行天下的盛况。

总之,该书既有冯梦龙的超绝文笔,又有邹守益生动形象的图谱;既有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又有翔实的史料考证;既有阳明学,又有阳明后学,是阳明学入门之司南。对阳明学有兴趣的读者可藉此深入至《王阳明全集》、《明儒学案》及阳明后学文集中,研析原汁原味的阳明学,体知阳明学的无穷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皇明大儒王阳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冯梦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25408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6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4003358
中图分类号 B248.21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