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背后的故事
内容
试读章节

当天才遇见公爵的情妇

15世纪的意大利宫廷诗人贝林奇奥尼(Bernardo Bellincioni)写下一首十四行诗,赞美这幅肖像,描述画面多么栩栩如生,这女孩仿佛正在“倾听”。

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达·芬奇是在米兰宫廷遇见此画的女主角的,然而,他怎么会跑到米兰,又在怎样的机缘之下画她的呢?这名少女又是谁?

在达·芬奇那个年代,意大利被分为几个小国,其中以教皇国(Papal State)、那不勒斯和威尼斯势力最大,而其他一些城邦和王国有时结盟,不过也常常引发战争以扩大版图和影响力,因此,军事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方面。当时,米兰的领袖是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公爵,摩尔人,一身黝黑,为文艺复兴时代典型的君主,对权力和艺术的渴求都相当强烈。他视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为竞争对手,因而常在豪华的皇宫中聚集顶尖的学者与艺术家,借以荣耀斯福尔扎家族的声誉。此公爵有一个情妇,叫切奇莉亚·加勒兰妮(Cecilia Gallerani,1473—1536),美貌与智慧兼备。

达·芬奇从1482年开始为卢多维科公爵工作,当时,他的艺术生涯才刚起步,还没有完成什么杰作,这位君主怎么认识他的?之后又如何聘用他的呢?据说,达·芬奇童年时曾创作一幅画送给父亲,内容是一只吐火的怪兽,样子可怕极了,父亲看了之后极其害怕,于是将它卖给了一位艺术经纪人,而这幅画最后落到了卢多维科公爵的手里。另外,1482年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为了协议和平,将才子达·芬奇交给卢多维科公爵作为条件,那时,达·芬奇用银子设计制作了一个马头形的里拉琴作为入宫的礼物,创意十足!

之后,为了继续留在米兰扎根下去,也知道公爵急需优良的工程师来修建防御工事,于是,达·芬奇向公爵夸口自己能发明战事机械,擅长筑桥墩、城墙、堡垒等,但事实上,他的工程经验十分有限。不过,他准备的草图却让公爵印象深刻,很快地,他被任命为“公爵的私人画家与工程师”,在宫里除了忙于城堡壁画、戏剧舞台与庆典活动之外,他还设计军事与建筑方案。在他留下来的素描本中,从一页接一页的喷泉、暖气设备、花园亭阁、纪念碑等绘图,可见工程的浩大繁复,这驱动了他的发明精神,也激发了更多的创意与想象。

7年后,他为公爵的情妇切奇莉亚·加勒兰妮画了《抱银貂的女子》。

银貂是怎么回事?

出生于锡耶纳(Siena)的切奇莉亚,在一个大家庭里长大,父亲虽不是贵族,但在米兰的宫廷担任过几个公职,曾派到佛罗伦萨和卢卡(Lucca)当外交使节,母亲则是法律博士的女儿。切奇莉亚从小跟六个兄弟一起念书,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能讲一口流利的拉丁语,写诗、唱歌、弹琴样样来得。她16岁离家,那一年,认识了卢多维科公爵。

完成《抱银貂的女子》时,切奇莉亚与公爵才在一起没多久,达·芬奇就把那情窦初开的模样留了下来。切奇莉亚转头,望向左侧,一副无紧绷的姿态,非常自然,暗示她未有丝毫的挣扎,且具有柔软、温和的性格。而她贴得紧紧的、无缝隙的发丝,前额又有两条细带,让头型凸显了出来,形成宇宙的调和韵律,将球体之美展现无遗。另外,她那不散乱的头发,不正视观众的眼神,并不代表冷漠,反而传达出恰恰好的谦逊与高雅。

她怀里的银貂是此肖像画的关键,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根据2—3世纪编纂的《生理论》(pbysiologus),讲述各种动物的寓言与衍生的道德,此书指银貂身上的白毛象征的是贞洁与纯真。此外,在希腊神话里,也提到银貂死时白毛被玷污,立即变色,同样引申了贞洁之意。

二、在意大利的宫廷里,人们闲暇时喜欢做一些修辞学的对话,银貂的希腊文“gale”,与切奇莉亚的名字“Gallerani”的前一节“galle”相近,此词源的双关词汇在宫廷被传诵开来,达·芬奇意识到其中的趣味,就把银貂引入了画里。

三、在卢多维科公爵的盾形纹章上,银貂是他的象征物之一,所以,画中的这只动物,一来代表切奇莉亚属于他的女人,二来借以夸耀他的品位与势力。

四、若仔细看,这女主角的“手”被画得特别大,比例不太对,样子也不柔软,具有某种强而有力的骨感,这部分跟这只银貂的“爪”形成了对照关系。它强劲的爪,表示女子掠夺的本性,被撕裂的套袖,暗喻女性的阴部,更进一步说出切奇莉亚的身体欲望。这样的诠释,似乎跟之前谈到的纯真含义不太符合,其实,艺术家想在此表达贞洁与情欲两者是不相冲突的。

P15-19

后记

最后,谨以一首小诗《轻轻的、柔柔的》作为本书的结尾,因这些艺术中的女主角,我做了一趟最真、最美的灵魂之旅!

狂喜,如风

兴兴然地吹向柏树

回音在叶缝中游走

众人慈悲的哭号

口袋,还藏着尘世的声音

有过的伤痕

在那一身急速,乔装之人

轻轻的、柔柔的

吻了下去

因爱,燃起的火焰

得到了重生

那一身急速,留下什么?

美的抓痕。

目录

推荐序 故事,不只是故事/萧琼瑞

导读 母性·兽性·感性·灵性/曾长生

自序 问世间,“美”为何物?

1.肉体与精神,这一刻相遇了——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2.抹不去的凝视记忆—— 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

3.因美,激发的骚动—— 委拉斯开兹《镜前的维纳斯》

4.原罪,裙下的狂妄—— 伦勃朗《沐浴溪间的亨德里契娅》

5.一剎那的觉醒动人—— 维梅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6.春娇百媚,魂引心牵——罗姆尼《爱玛·汉密尔顿》

7.按捺不住的青春——汉弗雷《莱斯肖像画》

8.美与尊严,吸吮的天堂之爱——罗塞蒂《贝塔·碧翠丝》

9.一颗定心的宝石——惠斯特《灰与黑改编曲一号:艺术家的母亲》

10.诗性的忧郁情状——马奈《柏丝·摩莉索与一束紫罗兰》

11.从人群中发现惊奇——雷诺阿《戏院包厢》

12.一个原始的触动,只因温柔——高更《做针线活的苏珊》

13.情愿为美而沉沦——罗丹《缩身的女子》

14.为人间悲苦,带来最美的救赎——凡·高《悲痛》

15.红磨坊,在歇斯底里之外——劳特累克《日本厅》

16.几千代的链条缠在一起——蒙克《圣母玛利亚》

17.那么脆弱,致命的一击——雷顿《火红的六月》

18.蠕动的性爱因子——克里姆特 《茱迪斯之一》

19.冷清清的,挥走吧!——哈莫休伊《史捷盖迪大街30号,室内钢琴前的女子》

20.美得纯真无邪?——吉布森 《永恒的疑惑》

21.维纳斯走来,献上水果盘——莫迪利阿尼 《珍妮·荷布特妮》

22.风骚,浪漫冥想的微光——根特《李·米勒》

23.能偷心,全因美与爱——格特勒《晚餐》

24.消失的天真烂漫——比尔曼《默想》

25.在艳粉上的激情舞动——雪吉尔《睡眠》

后记

序言

故事,不只是故事

华文世界对西方艺术名作的介绍,应是首推民国初年傅雷所撰《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1934)。作为翻译名家的傅雷,以他丰富的艺术史背景,在20个讲次中,介绍了西方知名艺术作品二十余件,成为当时青少年乃至一般知识分子深入了解西方艺术经典的最佳指引。

然而这本书距今已逾70年,不论在名词的翻译上抑或诠释的角度上,似乎都与今天的社会有了距离,尽管对专业的艺术学习者而言,它到底还是一本值得一再研读的好书。

方秀云小姐在艺术的领域中浸淫多年,拥有完整的学术训练背景,然而更难得的是:她敏锐的触角、多元的视野,加上诗情的笔触和历史的宏观,使得这些西方经典名作,在她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进发理性与美感交融的灵光,云兴霞蔚,引人入胜,又涤情澄智,灿然可观,可以说是继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之后,最富典范性的西方艺术经典导读。

方秀云是艺坛的一支健笔,13岁便开始写诗,写作的范围涉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各领域,文章屡见报纸、杂志、期刊与画册专文,出版的艺术专书有《欲望毕加索》、《高更的原始之梦》、《解读高更艺术的奥秘》、《拥抱文森特·凡-高》、《艺术家和他的女人》及《艺术家的自画像》等。而这本《艺术,背后的故事》,取材范围更广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以降,到当代的表现,前后五百年;同时,这本书和其他艺术评介专书不同的是,讨论的画作,全部集中在女性题材上,而这些女性在作者的描述、诠释下,全成了“美”的化身与象征。

女性在西方的艺术史,尤其是文艺复兴以降的艺术史上,始终是永不褪色的新鲜课题。女性可能是天使的化身,也可能是撒旦的帮凶;可能是情欲的象征,也可能是抚慰的泉源;可能是人生旅途中最令人惬意的亲密伙伴,也可能成为生活竞赛中最无情的嫉妒者……,但女人永远是“美”的议题的关键点。

这本书从艺术史中撷取了25位具有代表性的女人,她们分别是艺术家的模特儿、情妇、妻子、母亲、姊妹或朋友;同时,她们也分别是演员、贵妇、妓女、舞女或诗人、艺术家。总之,她们不只外表动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性格、气质和灵魂;作者正是透过这些女性的独特生命,以及她们和艺术家之间爱、恨、情、仇的纠葛,透析了时代的价值、历史的脉动、美学的超越和艺术的精微。更具体地说,这本书打破了传统艺术经典导读经常陷于一端,如艺术家的传记、美术作品的形式分析等狭隘类型,从历史、美学、文化、心理、身体乃至知识的角度,予以立体化的呈现与分析,让画中的人物、创作的艺术家,以及整个久远的时代,具体而微地活化在我们面前,这是作者最大的成就与贡献。

作为一个“美”的沉思者与追求者,作者本身同为女性的身份,显然让她在这个历史探究、追寻与重建的过程中,始终荡漾在一种诗质的情境中;尽管作者的文笔是如此地优美,陈述的口吻是如此地亲和,但本书提供给我们的,绝对不只是故事,而是一种对美的悸动与歌赞。

《艺术,背后的故事》,书名或许也可以是《女性,背后的真理》。

内容推荐

女性,是西方艺术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审美观照的焦点所在,激起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方秀云著的这本《艺术背后的故事》择选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25位性格各异、身份悬殊的女子,从艺术家对她们的刻画中,寻找那令人悸动的“美”。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都深刻地触动了艺术家的灵魂,通过艺术家的画笔、雕刀和相机,她们转化成为了人间的传奇。

本书一改过去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先将影像中的人物引出,与我们相遇,透过美学的审视与文学的描述,为这些画中人注入生命与温度,成为我们可以触碰、可以与之对话的对象。读者不仅可以借此了解艺术家的生命历程,更重要的是,深入作品中的女主角,借由她们展现的风情,去感悟艺术中那份永恒的美。在阅读这些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阅读一部由美交织成的艺术史、身体史、心理史、文化史。

编辑推荐

方秀云著的这本《艺术背后的故事》是继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之后,最富深情的西方艺术经典导读。

25位西方经典艺术家,用25件传世的艺术作品,讲述与他们相关的25位各具性格的女人的故事。她们分别是艺术家的模特儿、情人、妻子、母亲、姊妹或朋友,同时,她们也分别是演员、贵妇、舞女、妓女、仆人。她们不只外表动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气质、灵魂。她们可能是天使的化身,也可能是撒旦的帮凶;可能是情欲的象征,也可能是抚慰的源泉;可能是人生旅途中令人惬意的亲密伙伴,也可能是生活竞赛中无情的嫉妒者……但她们永远是“美”的议题的关键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背后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秀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1844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4257801
中图分类号 J213.05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由台北远流出版公司授权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