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原来曾国藩(图文典藏历史大讲堂)
内容
编辑推荐

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铄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曾国藩,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修身之志、齐家之法、治军之规和为官之道一向流于励志处世之言。然而,真实的曾国藩究竟是怎样的人?他如何能以私家之兵力挽狂澜?为何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稍杀羽翼,自削兵权?又缘何在垂暮之年置身于清贫之境?《原来曾国藩(图文典藏历史大讲堂)》作者牛贯杰将以学者的严谨态度,立足于详实的史实和充分的考据,对上述疑问做出细致合理的解答。

内容推荐

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要创造历史,因为在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原来曾国藩(图文典藏历史大讲堂)》是该系列讲座中的其中之一。

《原来曾国藩(图文典藏历史大讲堂)》由牛贯杰著。

目录

引子 评说

第一章 治家

家情/25

父母/34

手足/42

妻儿/52

第二章 修身

立志/67

家训/82

第三章 治军

开军阀之先例/98

“兵为将有”之制/120

“儒生治军”之法/145

第四章 为官

“清正廉洁”为律/161

“勤政自律”为法/167

“整顿吏治”为方/173

“用人之道”为要/182

第五章 垂暮

试读章节

曾玉屏生有三子,长子即曾国藩之父曾麟书,次子早卒,三子骥云未曾生育。传宗接代的希望就寄托在曾麟书身上。已育有一女的长媳再次怀孕后,一向不信占卜的曾玉屏,迫不及待请算命先生卜簏男女,不料卜了个女孩。他急得焚香告祖、求神许愿,只求生个男婴。长媳不孚其望,果真产下男婴。夫人却开玩笑,佯告是“千金”。曾玉屏懊丧已极、如木雕泥塑之际,儿子曾麟书兴冲冲来报是男婴,曾玉屏喜出望外,立即大筵宾客。此时,曾国藩的曾祖曾竟希还在世,据说,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条巨蟒从天而降,先在宅堂左右盘旋良久,随即又进入内庭环绕一番。曾竞希惊悸而醒,正在琢磨此梦的吉凶,忽听家人报喜,说孙媳妇生了个男孩。他忙把儿孙召来,告之刚才所梦,并说:此乃祥兆,他日此子必定光大我曾氏门庭,你们要好生看顾!

此种梦兆生贵子之事,史不绝书,真假难辨。而彼时彼刻,毋宁说是曾氏家族对这一男孩无限希冀的幻化。这一男孩正是曾国藩。

曾国藩六岁那年,七十四岁的曾竟希没有看到吉梦成真,离开了人世。而他留下的梦却给曾国藩的一生罩上了神秘的色彩。有说,曾家后宅有株古树被一苍藤所缠已经枯槁,曾国藩出生后,树滋藤荣,又活了过来,垂荫竟致一亩。特别是苍藤形状矫若屈蟠,鳞片层层,与曾竞希梦中所见十分相像。其后,曾国藩得志顺遂时,此藤便枝繁叶茂;失意困厄时,此藤便枯槁凋零,这是由于曾国藩乃巨蟒投胎,与此灵藤相应。连曾国藩后半生所患的百医不治的牛皮癣,也被看作是巨蟒“鳞体”的根据。

曾氏“累世业农”,纵有读书之人,也向与功名无缘。曾玉屏不算富裕,却循依“以耕养读”传统,供给并鞭策长子曾麟书读书,将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曾麟书积极向学,无奈天性“钝拙”,考了十七次童子试,方于四十三岁上考中秀才。在漫长无望的读书科考途中,他开馆授徒为业,兼之发愤督教自己的长子曾国藩读书,将两代人的希望加诸曾国藩一身。曾国藩五岁开始读书,七岁受父课读。自此,八年间未曾离开父亲的身边。道光四年(1824年),十四岁的曾国藩平生第一次随父亲赴省城长沙应童子试,父子双双落第。

曾麟书不想让儿子曾国藩遭受自己一样的挫折,道光十年(1830年),他支持二十岁的曾国藩离开家乡到衡阳双桂书院读书,师从汪觉庵。尔后,又拜在欧阳凝祉门下。汪觉庵、欧阳凝祉的学风为曾国藩日后成为名儒并注重经世致用打下了好的基础。不久,曾国藩考中秀才,并娶欧阳凝祉之女为妻。好事成双,同年,曾麟书第十七次应试,终被取中,成了秀才。父子俩改写了曾氏家族入湘五六百年间没有功名的历史。

曾麟书除呕心沥血“积苦力学”、教子读书外,最大的特点是“孝”。  P34-36

序言

曾国藩(1811年一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

曾国藩出身农家,少年得志,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得举人,十八年高中进士,年仅二十八岁。道光二十年(1843年),得授翰林院检讨。二十七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年连升六品十二级。任京官期间,曾国藩广识京师有道之人,治义理、考据、辞章之学。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事起,曾国藩屡向清廷冒死献策,其中以《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最为激进。二年,曾国藩典试江西途中母亲病故,回乡服丧。不久,奉命在乡举办团练,即“湘勇”。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曾国藩所办湘军初具规模,与太平军转战长江中下游地区。湘军力量不断壮大,渐成对抗太平天国主力。“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曾国藩赏加太子少保衔,成为当时汉人权位最重者。因剿灭太平天国、捻军有功,曾国藩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得封云骑尉世职。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凶办理“天津教案”不利,回任两江总督。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死于两江总督任上,享年六十一岁。死后清廷追赠其太傅,谥号“文正”。

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百余年来,后人对他的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誉之者赞其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毁之者称之为“汉奸”、“刽子手”。

曾国藩死后,清廷颁发上谕:“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国史馆。”我们从民国初年修纂的《清史稿》中,可见清廷官方对曾氏的总结与评价: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缺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按:即戚继光)所纪者。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于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净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才,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截选自《引子:评说》

书评(媒体评论)

曾国藩无疑是最具争议的近代历史人物——誉之而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如此大誉大毁,求之历史能有几人!此中缘由亦加值得玩味。

——历史学家 李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原来曾国藩(图文典藏历史大讲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牛贯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08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7
15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