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内容
内容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有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工程技术专家和重大科学活动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中,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引子
1 圣地哥尼斯堡
2 选择
3 初入高等学府
4 苹果园散步
5 踏上成功之旅
6 把过去和未来聚在一起
7 哥廷根的又一个春天
8 共同的青春
9 充满活力的俱乐部
10 友谊与科学
11 与物理学结缘
12 战胜病魔
13 拒绝签名
14 数学,万岁
精彩页
    选择
    哥尼斯堡市中心高高耸立的古城堡是它古老文明的见证。早在13世纪,它是东普鲁士的首都。而城市中的煤气照明和马拉轨道车,却是当时也就是一百多年前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几乎在希尔伯特出生的同时,威廉一世在这座大教堂里戴上了普鲁士的皇冠。当时科学和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法律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希尔伯特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法官。当法官的父亲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一个人应该这样规定自己的行动,每天要走同一条路;除了每年一次到波罗的海度假以外,要在哥尼斯堡扎根,绝不准越雷池一步。
    同时,父亲教育希尔伯特,要求他具有普鲁士人的美德:准时、节俭和信守义务;勤奋、遵纪和守法。
    希尔伯特的母亲出身商人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位不凡的女性。她对天文学、哲学和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素数的性质着了迷。
    双亲对家中**的男孩希尔伯特寄予很大希望。在当时,如果希望小孩将来成为专家、牧师或大学教授,那就一定得去念预科学校,那样,才能去念大学。希尔伯特的父母为他选择的预科学校――腓特烈预科学校,在哥尼斯堡久负盛名。伟大的康德就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希尔伯特八岁开始上学,比一般的孩子晚了两年。他先上这所学校的初级部,以便准备进人预校。
    父母为他选择了**学校,可这所老学校太因循守旧了。这所预科学校已经创建二百余年了。德文中“预科学校”这个词和“体育馆”拼法一样。从这里可以推知预科学校建立之初人们对它的期望。它被想象成是智力体操的训练场所。围绕这个主要想法,一些过去成形的知识便具有至高无上的非常不错性。拉丁语、希腊语、语法、历史和哲学成为传统课程,还有数学,但分量**少。至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在这个预科学校几乎不讲授。
    语言课占了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而且大部分课程都需要死记硬背。希尔伯特觉得自己记忆东西**困难,语言课常常引起他不愉快。有些需要理解的新概念,他也不是理解得特别快,因为每当要理解一件事情时,他总是要通过自己的消化把它有效搞清楚。多年之后,当希尔伯特已经成名,回忆起童年往事时,希尔伯特说,自己小时候是个笨孩子。这也许有点夸张,但希尔伯特小时候不是神童,那倒是真的。
    学习方面的困难,使希尔伯特更加刻苦用功。朋友们回忆他小时候:“希尔伯特讲过的每一件事情,不管言语多么使人费解,甚至自相矛盾,都使人感到他那种强烈的、常常是感动人的追求真理的愿望。”他喜欢数学,不用死记硬背的数学,*适合他的口味,但他没有放松自己。通过努力,他顺利地通过了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考试。
    也许是腓特烈这所老牌名校给希尔伯特的束缚太多了,使他感到耽误了不少科学研究工作。在预校学习的*后一学期,他转到了威廉预科学校。这是一所公立学校,学校注重科学教育,尤其是注重数学,在这里甚至讨论几何学新发展的前沿,这在当时其他中学里是做不到的。
    有了这个新的转机,希尔伯特如鱼得水。新思想、新内容给希尔伯特注入了新的活力,激活了他的天赋。他的所有课程的成绩都提高了。几乎所有的课程――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神学和物理学,都得了“优等”。数学得了当时的*高分数“超等。”
    老师对他毕业的评语也许是对他未来从事数学的一种激励,但肯定是他一生作风的写照:他的勤奋“堪称模范”,“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他对数学表现出极强烈的兴趣,而且理解深刻;他用巧妙的方法掌握了老师讲授的内容,并能有把握地、灵活地应用它们”。
    在预校,希尔伯特通过了考试,并得到了上大学的资格。
    上大学,学习什么呢?
    本来,希尔伯特当法官的父亲,坚持让儿子去学法律,做法官。希尔伯特的祖父也是法官,还有一个叔叔是律师。在普鲁士,一个人可以通过文官的晋级而获得法官的职位。这种职位既舒适、安全,又有身份。可希尔伯特却不顾父亲的反对,报名学了数学。从事数学研究是希尔伯特心中多年的愿望。
    初入高等学府
    1880年秋,希尔伯特迈进了家乡的哥尼斯堡大学。
    哥尼斯堡虽然远离首都柏林,可哥尼斯堡大学却是**令人钦羡的一所大学。它建校于1734年。时逢德国经济发展迅速时期,随之而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哥尼斯堡大学杰出的科学人才相继出现。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毕业。他曾被聘为哥尼斯堡大学的有薪金的讲师。后来又被聘为逻辑学和哲学教授。康德的思想对那时的一代人影响很大。在哥尼斯堡流传许多康德的佳话。比如,康德为了保持自己的创造活力,为自己制定了铁的纪律:准时在晚间10点就寝,每天早晨5点起床,只吃一顿饭,每天按时散步。他的守时堪称模范,以至他的邻居们经常根据他早晨出现的时间来对时钟。
    哥尼斯堡大学有着很好的数学传统。大数学家雅可比曾长时间在这里执教。“雅可比行列式”,这是我们在线性代数教材中见到过的术语。
    P7-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述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71280
开本 32开
页数 96
版次 2
装订
字数 65.00千字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66.1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3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