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态困境》由谢芾主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生态环境中。因此,人类陷入生态困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空气污浊、土壤酸化、饮水腥臭……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如果任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下去,那就不仅仅是不便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大自然的报复是加倍的。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了拯救自然、拯救自身的行动。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未从根本上改善恶化的环境,但只要朝着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从生态困境中走出来。
《人类的生态困境》由谢芾主编,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人类的生态困境》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
截至目前,全世界发现的矿产近200种(我国发现168种),据对154个国家主要矿产资源的测算结果显示,世界矿产资源总的潜在价值约为142万亿美元。
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大概就是黑色金属了。黑色金属包括铁、锰、铬、钛和钒等5种矿产。
1992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500亿吨,前苏联、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美国、印度和南非7国共占有世界铁金属储量的84%。按年产10亿吨铁矿石计算,目前世界铁矿石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为151年。
锰储量为7.26亿~8亿吨,未包括海底锰资源。世界锰储量的80%以上集中在前苏联和南非。上述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为40年。但由于有海底锰结核和锰结壳这一未开发的资源潜力,世界不必担心锰矿资源不足。
铬、钛、钒金属已探明的储量分别为14亿吨、2亿吨(钛铁矿)、1000万吨,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32年、55年和312年。
有色金属包括铝、铜、铅、锌、铝、钨、锡、钼、锑、镍、镁、汞、钴、铋等13种矿产。
世界铝土矿资源丰富,储量巨大,探明储量达230亿吨。澳大利亚、几内亚、巴西、牙买加等国是世界铝土矿资源大国。世界现有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达216年以上。
除铝外,世界钴资源保证年限也较高,其储量为400万吨,静态保证年限为168年。此外,海底丰富的钴资源可以确保人类无缺钴之虑。
其他有色金属中,钼、钨、镍、锑的探明储量静态保证年限均在50~60年,铜、铅、锌、镁、汞、铋则显得有所不足,其静态保证年限一般在30年或30年以下。
贵金属和稀土中,除金、银储量消耗过快外,铂族金属和稀土氧化物资源不足为虑。
非金属包括硫、磷、钾、硼、碱、萤石、重晶石、石墨、石膏、石棉、滑石、硅灰石、高岭土、硅藻土、金刚石等矿产。这些是世界上极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其中除硫、金刚石,特别是金刚石资源严重不足,静态保证年限较低以外,其他都可以成为未来工业和人们生活可以依赖的矿产原料来源。
总的看来,世界矿产资源中期供需形势较为缓和,但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将继续存在,资源供需形势将出现周期性波动。
能源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变化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20世纪以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了,1901~1980年间,全世界采出的矿物原料价值增长了9.6倍,其中后20年为前60年的1.6倍。石油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对矿物原料的依赖程度提高了,工业和整个经济对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对1986年50个国家的统计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能量及人均能源消耗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0美元时,人均能耗在1500千克(标准煤)以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000美元时,人均能耗随之上升,达10000千克(标准煤)以上。近年来,虽然世界对矿物原料需求速度相对有所降低,但资源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在增加。而且,80年代时期,世界矿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到1987年出口贸易额(包括能源产品)已达442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7.7%。1991年世界矿产品出口贸易值约为6850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6%。进入21世纪,世界矿产品贸易额仍呈缓慢增长的趋势。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人类社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呈生命曲线。所以在观察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时,我们要掌握两点:一是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未来30~50年中,年轻矿产仍保持一定的需求增长,而新矿产则呈强劲增长趋势。 知识点
资源
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可粗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大气、阳光、水体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等。P1-4
生态泛指生物的生活状态,即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均在生态概念的范畴之内。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与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人类是地球上有别于其他生物的高等生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人类对自然的有意识地改造上。人类的改造自然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一定区域上带来的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在人类的活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自然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反影响着人类。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和能力进一步加大,但不幸的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加剧,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出现了:大气、土壤、海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森林、淡水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厄尔尼诺现象随之出现,各种公害事件也随即发生了,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了极大的损失……人类陷人了空前的生态困境中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生态环境中。因此,人类陷入生态困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空气污浊、土壤酸化、饮水腥臭……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如果任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下去,那就不仅仅是不便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大自然的报复是加倍的。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了拯救自然、拯救自身的行动。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未从根本上改善恶化的环境,但只要朝着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从生态困境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