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用游戏机简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红白机?Mega Drive?PlayStation?NINTENDO64?Sega Saturn?Dreamcast……
WiiU?PlayStation4?Xbox One
任天堂、世嘉、索尼、微软……
跨越时间限度
讲述游戏机背后不为人知的秘闻与趣事
重绘家用游戏机及游戏产业30余年缤纷长卷
从幕后开发、技术变革、游戏策略等角度
解读各代游戏机的兴衰轨迹
内容推荐
作者以时间为轴,重新厘清了30余年游戏主机的成长历程,梳理了游戏产业的发展脉络。从幕后开发、技术变革、游戏策略等多重角度,解读五次游戏机领域的交锋,记录游戏机背后不为人知的秘闻与趣事,分析行业兴衰成败的启示。
目录
第1章 群雄割据的前Famicom时代
Atari VCS与Atari Shock 1
《网球》游戏才是家用游戏机的鼻祖 2
Atari VCS的问世与软件厂商的诞生 3
不断涌向日本的外国游戏机 7
粗制滥造引发Atari Shock 8
当时的电脑就是个游戏机 12
第2章 引发社会现象的Famicom
Famicom vs SEGA MarkIII 17
Famicom:以性价比取胜的经典之作 18
SEGA MarkIII:为猎杀FC而生的世嘉之刺客 23
Family BASIC:让FC变身为学习机 24
Disk System:小磁盘,大扩展 27
FC模式的功与过 33
向FC发起挑战的游戏机厂商 35
第 一次游戏机战争:Famicom vs SEGA MarkIII 38
第3章 后Famicom争夺战
Super Famicom vs PC Engine vs Mega Drive 45
为了街机游戏的完 美移植 46
Hudson的雄心:PC Engine启动 47
Mega Drive:世嘉的第三方战略 54
便携式游戏机诞生:Game Boy 59
迟来的巨人:Super Famicom 65
NEOGEO:把街机搬回家 71
第 二次游戏机战争:Super Famicom vs PC Engine vs
Mega Drive 72
第4章 从卡带到CD-ROM
CD-ROM2 vs MEGA-CD 77
存储媒体革命:从卡带到CD-ROM 78
世界上第 一台CD-ROM游戏机:CD-ROM2 System 79
MEGA-CD:PCE的挑战者 85
PlayStation:鲜为人知的任天堂光驱计划 88
卡拉OK与游戏试玩版:CD-ROM的新应用 90
第 二次游戏机战争续篇:CD-ROM2 vs MEGA-CD 92
第5章 从2D到3D的新技术革命
PlayStation vs Sega Saturn vs NINTENDO64 99
1994年:新一代游戏机争夺战前夜 100
PlayStation:从全新视角重新定义游戏机 101
Sega Saturn:做不错的街机移植机 106
NINTENDO64:Project Reality的雄心壮志 110
是游戏机还是玩具:Virtual Boy 114
3DO REAL:不靠授权费盈利的新战略 117
PC-FX能不能算是PCE真正的接班人? 119
多平台战略:让游戏穿越硬件平台的壁垒 120
第三次游戏机战争:PlayStation vs Sega Saturn vs
NINTENDO64 123
第6章 世嘉最后的挑战:Dreamcast
PlayStation 2 vs Dreamcast vs GameCube vs Xbox 131
便携式游戏机市场杀出的黑马:Neo Geo Pocket与
WonderSwan 132
游戏引擎的兴起:让游戏开发更加容易 137
PlayStation 2:推动DVD普及的生力军 138
Dreamcast:赌上公司命运换来的悲剧 141
Xbox:微软帝国派来的“黑船” 146
Nintendo Game Cube:任天堂的抢先发售光盘游戏机 148
第四次游戏机战争:PlayStation 2 vs Dreamcast vs
GameCube vs Xbox 151
第7章 任天堂的挑战:扩大游戏人口
Wii vs PlayStation 3 vs Xbox 360 157
索尼冲击便携式游戏机市场:PSP vs Nintendo DS 158
网络时代:系统更新与游戏下载销售 162
PlayStation 3:不错的家用工作站 164
Xbox 360:为核心玩家打造的游戏机 167
Wii:站在性能竞赛的对立面 169
第五次游戏机战争:PlayStation 3 vs Xbox 360 vs Wii 173
第8章 从现在到未来
第六次游戏机战争的打响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77
第六次游戏机战争的到来 178
社交网络与传统游戏媒体之间的较量 183
游戏软件决定家用游戏机的成败 185
家用游戏机的进化路线图 188
家用游戏机的出路在哪里 190
后记 193
精彩页
     《网球》游戏才是家用游戏机的鼻祖
谈到家用游戏机的历史,其实应该追溯到40多年之前。当时,世界上资历最老的电视游戏厂商雅达利(Atari),基于其街机(不是在家里玩的,而是安装在游戏厅里的商用游戏机)游戏PONG,推出了一款家用游戏机版本的HOME-PONG(1975年)。这是一款两人对打的网球游戏,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个纯黑的背景上用白色的长方形来表示球拍和球。
然而,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能够自己来操纵电视画面中的东西,还能跟别人对打,这实在是一种新奇的娱乐方式。由于人们的喜爱,当时几家厂商开始陆续推出各种类似的网球游戏和打方块游戏。在这些厂商中,就有一家京都玩具厂商的身影,它就是日后引领世界游戏市场的巨头——任天堂。
当时的家用游戏机中都只能内置一个游戏,并没有更换软件的概念。任天堂也推出过一些像TV-Game 6、TV-Game 15这样可以在一台游戏机上玩多种游戏的产品,但实际上它里面并不是内置了多个游戏软件,只是通过开关切换电路的接法来产生一些非常有限的变化而已。比如说,Tv.Game 15上标明可以玩《网球》《排球》《曲棍球》《乒乓球》《射击》等游戏,但其实这些游戏的画面几乎是接近一样的,感觉更像是在玩“大家来找茬”。而且,这几种所谓不同的游戏居然还有类似“A/B”“单打/双打”等不同版本,把这些全部加起来就算是“总共15种游戏”了,我真想说:“不带这么坑爹的吧!”当然,这么干的也不止任天堂一家,Epoch、万代、Tomy等公司也不例外,像当时这种把游戏直接烧进电路的游戏机,形式都大同小异。
简而言之,在那个时代还没有硬件和软件相互独立的概念。在当时的设计思想下,如果要换一个游戏玩,就必须为每个游戏设计不同的电路,难度可想而知。今天,“游戏机”和“游戏软件”已经成为两种相互独立的产品,这样的局面,其实是到装有可编程“微处理器”的游戏机问世之后才确立的。
Atari VCS的问世与软件厂商的诞生
前面我们讲到,在诺兰·布什内尔①率领下的雅达利推出了一炮走红的PONG,但雅达利的真正目标是开发一款装有微处理器的,能够更换游戏软件的游戏机。这款游戏机最终于1977年问世,命名为Atari VCS(Video Computer System),但实际上,Fairchild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推出了一款名为Channel F的功能相似的产品。即便如此,Atari VCS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它不仅是一台能玩多个游戏的游戏机,而且是一款为游戏产业带来根本性巨大变革的产品。
游戏机能够更换软件,就意味着作为硬件的游戏机本身,和作为软件的游戏实现了分离。在此之前,要制作一款游戏,光有创意和构思还不够,还必须具备硬件知识才行。但随着硬件和软件两个概念的分离,制作一款好玩的游戏就不再依赖硬件方面的技能了。换句话说,硬件厂商可以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不必考虑“游戏是不是好玩”;而软件厂商则不必依赖电路设计等技术,可以接近专注于软件的开发。在这样的潮流中,开始诞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游戏软件开发的软件厂商,包括由前雅达利技术人员创办的Activision,以及Broderbund、Electronic Arts等当今有名的软件厂商,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家的。
在可换软件的家用游戏机上,当时一般采用一种称为“ROM卡带”(以下简称卡带)的带塑料外壳的半导体器件作为游戏软件的媒体。现在很多便携式游戏机上依然在使用卡带,Famicom的游戏卡也属于这一种,当时Atari VCS所采用的软件媒体也正是这种卡带。
可换软件式游戏机的优选好处不言而喻——游戏软件可以单独销售,而且可以无限追加下去。除此之外,还有下面这些好处。
①游戏机的价格可以更便宜
以Epoch的Cassette Vision为代表的一些游戏机,通过将CPU等主要电路转移到卡带中,使得主机的价格变得非常便宜。当然,这样等于是把成本转嫁到了软件上,但在价格战中,主机能卖得便宜的确是一把有力的武器。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用游戏机简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前田寻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392596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4500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52.8-0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20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19:30